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平淡不丢人 > 第65章 小手段

第65章 小手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平淡不丢人!

谢春杰又来了。

“兄弟,我现在机器安装调试都结束了,试车也做了。原材料购进一大批,交了定金,一个月付款。明天全线开工生产,预计能支持一个月。彭行长这边有消息没?贷款要是下不来,机器厂家和原材料厂家肯定要把我打死,我是真没退路了。”谢春杰又来卖惨。

“谢哥,这个事我劝了你别干,现在你来逼我也没办法啊。”唐一山有点无语,谢春杰好歹把自己赖上了。

“兄弟,我不逼你,帮我问问彭行长嘛。”谢春杰也是孤注一掷,贷款下不来万事皆休,上千万的缺口啊,杀了谢春杰卖肉都不够。

“好吧,我帮你约彭行长,今晚在莲花池悠然居吃饭吧。”步行街茶楼没准备宴席,不是办不出,是唐一山不想小美女累。

“谢谢兄弟,酒我就不带了,喝长清醇·原浆,晚上见。”谢春杰匆匆走了,又是匆匆,好累。

约人、订餐、喝茶、打球、洗漱,又是忙碌的一天,带着小美女直奔悠然居而去。

“谢总,现在省分行已经报到总行了,对私营企业搞融资租赁还是第一次,这里面有政策壁垒在。省分行能上报,说明省分行是支持的。”彭行长敬了谢春杰一杯,把目前的进度通报给他。

“就是说现在还定不了,即使批准也不一定来得及?”谢春杰有点失望,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

“只要批下来,我一定以最快速度安排进行。”彭行长表态。

“谢哥,这件事说不定是好事,报总行,私营企业第一笔,打破壁垒的第一笔,这些都有可能促进审批。”唐一山清楚,其实这几年银行改革力度是最大的,各行都在研究打破条条框框的办法和措施,马老大三十九岁当总行一把手就在这几年,到唐一山重生时都是后无来者,你敢信?这几年相继打破许多政策壁垒,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润滑剂,为什么不能是谢春杰?

“彭哥,反正你勇于创新的名头已打出去了,为什么不能先调查,先形成报告?等批复一到,支行就可以可以审批上报。”虽然总行批复可能下来,但审批权限应该在省分行,毕竟第一笔都嘛。

“可以,谢总,我明天就派信贷员上门调查,请你多配合。”思考片刻,彭行长答应道。这次融资租赁业务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的调研上报,让省分行对彭建春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的形象丰满起来,省行领导对他印象很好。这是一位和彭建春关系很好的领导私下给他说的。

宴席结束后,送走彭建春,唐一山把谢春杰留下喝茶。

“谢哥,虽然这个主意我觉得有点不妥,但我还是要说。等彭行长派的人到你厂里,你可以把这消息透露给机器生产厂家和原材料供应商。就说银行批了,在走贷款流程,贷款下来一切都好,没下来就说银行还要你补充资料,这样至少还可以争取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另一点,到时如果银行万一批不下来,你可以找长宏厂,让他们提前两个月给你结一笔款,你按贷款利息付给长宏厂。长宏厂搞零成本采购,其实最主要是降低采购成本,你付利息对他们的总成本核算影响不大,就是生产成本和财务成本发生了转移。相信长宏厂找一个合格的供应商也不容易,应该会有较大成功希望。”就算为了以后多个酒友,唐一山也不愿谢春杰失败。长宏厂其实不缺钱,就是为了财务指标好看,当然也不介意多赚钱,所以唐一山觉得有操作空间。

“兄弟,谢谢,我知道你有办法。”谢春杰知道这事如成,他欠的人情大了。

又聊了一会儿,唐一山说起宝华服饰公司的事,请谢春杰适当的时候予以支持,谢春杰一口应承,帮忙卖点衣服,多大点事?

回仙湖的路边增加了几家厂房,金华区政府支持地方企业发展不只是口头上,行动上也很快,经济要腾飞了。

“姐,作坊那边现在什么情况?”

“刘姐在管,那边现在定的三天一交账,每天的营业款专款存入银行,支出是备用金制,三天一报账。交两次款了,有点盈利,不是太多。”刘姐是今年新招的会计,专门给姐姐打下手,负责具体账务处理,财务总监终于有下属了。

明天去作坊看看吧,开业几天了,唐卫星不知忙啥?好多天不见人。

唐门作坊位于武林区铁佛大道旁,孤零零的处于农田包围之中,低矮的围墙完全挡不住卤肉香味的散发。一幢二层小楼是以前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三排石棉瓦建筑是以前的猪舍,现在全部改成生产车间,目前只使用了靠小楼的一排。

唐一山将车停靠在院坝一侧,院坝还算干净整洁。

“兄弟来了。”唐连德正在忙着整理刚拉回来的猪肉,其余几位嫂嫂也先后招呼起来。

“三哥,这个肉全是金华的?”现在小肚和尾巴还会从山阳买一些,基本上都是金华的肉了。唐一山一边问,一边不停笑着点头回应嫂嫂们。

“嗯,现在金华的小肚和尾巴我们也包了,就是比山阳要贵好多。”唐连德站起身,三老弟第一次过来,不得陪一下。

“其他几位哥哥出去卖包子了?”根据唐一山计划,早晨先蒸馒头包子出去卖,临近中午开始卖卤菜和剩余包子,所以几位堂兄的三轮车中途要回来补一次卤菜。

“早上六点出发,到市区六点四十左右,刚好赶上买早餐的。”四辆车目前是东南西北各放一辆,作坊位于南边,到北边的车赶到都快七点了。不过几位哥哥都是干农活出来的,这点劳动强度还是没问题。

“现在生意如何?”

“包子不够卖,早上包不过来,又不能头天包,每天只好均分,一人三笼。卤菜基本上能卖完,有时不好卖还要等到晚上九点才卖完。”现在早上时间紧,包的包子不够,只好做馒头。但几位哥哥都想卖包子,包子好卖,提成也高。

“卤菜在一个地方固定卖好还是到处跑卖好?”唐一山也不知哪种方式好,只能靠实际中总结。

“都试过,差不多,现在慢慢定点卖的时间多点。”固定摊位有优势,回头客会多,只是现在不好找摊位,还好没城管。

“辛苦各位哥了,算过提成没有?”具体核算唐连德不会,但大致是明白的,老百姓有个神奇的地方,但凡牵涉到自己利益,数学就会特别好。

“基本上每天能挣到五块以上,高的可以达到八九块。有一天四哥回来补了两趟卤菜,那天挣了十三块。”四哥是二房老四,那天遇到一家单位聚餐,生意就起来了。不错,一天五元,提成至少一月一百五,加基础工资就有二百一,比绝大多数上班族强。

“三哥,肉菜要计划好,不要浪费也不要短缺。适当的时候看开发点新品种,什么凉粉、凉面、凉皮什么的都可以试试,不会的话我打电话让老家派个人去学。主要食品卫生,千万不能让人吃坏了肚子,每天实在没卖完,你们加个餐什么的,不要第二天卖。还有注意安全,车子在路上跑,小心点。”现在卖卤菜的,当天没卖完第二天接着卖很普遍,还有卖三四天的。唐一山还是要求当天的当天处理完。

“兄弟,我晓得。”唐连德对现在生活很满意,能挣钱,两口子在一起,每天还可以喝两口,幸福。

“三哥,现在空房子还有几间?如果老家再来人的话,还能住几家人?”唐一山觉得作坊运行没问题,还可以扩大规模。

“现在楼上还空两间,楼下基本上都放的东西,收一下,还可腾两间出来。再住三家人吧。”唐连德对扩大规模也有渴望,多卖多提成啊。

“不够,我们现在还有五辆三轮是空的,蓉都这么大,增加五个点没问题。我想尽快把老家的人再接点出来。”现在机会合适,正是农村闲散劳力逐步向城市聚集的好时代,为什么不给自己老家人一个机会。

“三轮是空的,但住房确实不好腾了。”唐连德也苦恼,人少少赚钱啊。

“明天我叫明达的人过来,把后面那一排石棉瓦房隔五间出来,先住人。我预计再是三五年,你们就买得起房搬出去了。”

“三五年买房?在蓉都?怕不得行哦。”唐连德自己计算了一下,现在自己基础工资加分红一个月下来会有二百四五,假设后面增加人手,能挣四百,老婆一个月一百,吃、喝、住、行不花钱就算一年存六千,买套房至少四万,也要七年。

“三哥,现在不纠结买房的事,认真干,都有可能的。”到时没钱买,自己借钱给他们每月还,自己过过银行放按揭的瘾,想想都美滋滋。

“嗯,我明白,先把手上事办好。”唐连德觉得买房太遥远,先挣钱吧,

唐一山四处瞧瞧,唐连德管得还好,没什么要操心的,回吧。

回到茶楼,周险峰居然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