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错撩暴君入怀中 > 第138章 棘手的事

第138章 棘手的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错撩暴君入怀中!

长钦殿里,李暮霭拉开殿门出来,看了看外面,夏侯煜已经走远了。

她不解:“摄政王要求情,方才朝会上为什么不提,他联合幕僚给君上施压,不比他一人私底下来见君上好?”

“因为上次郭相一案,只要证据确凿,涉案的大臣朕一个都没保,如今那三人有错在先,他要是当着众人的面多次力保,显得他是非不分。”夏侯沉淡淡言道,“他唯有私底下来见朕,替他的人争取。”

“原来如此。”

这样看来,夏侯沉先前那招“以身作则”用得实在是好,把夏侯煜给架起来了,往后夏侯煜的幕僚犯个什么过错,他都不好开口求情。

夏侯煜在意名声,如今赵家又捅了这么大个篓子,她猜夏侯煜到最后也只能选择放弃那三个大臣,那这一次又是夏侯沉大获全胜。

听闻吏部缺个主事的,夏侯沉没有另安插自己人,而是提拔了吏部左侍郎。吏部从前尽在夏侯煜的掌控之中,这个人本也是向着夏侯煜的,但摄政王如今节节败退,幕僚们心中难免不安。

夏侯沉在这个关头对此人委以重任,此人便顺台阶而下,成了第二个“王尚书”。不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夏侯沉肯用他,自然是早已摸清了此人的底细。

殿旁摆着椅子,李暮霭落座,看了看伏案理政的夏侯沉,隐隐觉得他离夺回大业已经不远了。他才二十出头,如此年轻就成了天下霸主,有谋略又有魄力,会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

倏尔她见他看着一封奏疏,略锁了眉宇。

“怎么了君上?”

“朕担心大灾之后恐有大疫,先前赈灾的时候,朕已命地方多加防范,如今水灾还未完全平息,又闹了瘟疫。”

“这个时候闹瘟疫?”李暮霭也觉得麻烦,天气越来越热,若处置不及时,疫情就会越来越严重。

而且瘟疫不是拨人力、拨银子就能管得过来的,不想轻视人命,任百姓自生自灭的话,朝廷就得拿出良药去治。

此事棘手,夏侯沉急召了几个官员入宫议事,从下午说到了晚上。

李暮霭先行回了寝殿歇息。

她发现今日案几上摆的吃食不一样了,不管是核桃还是花生,都已经剥好,连果子都是切好的。

李暮霭知道这是夏侯沉的吩咐,让她吃起来方便,不用费手。

夏侯沉待她好,她也应该为他分忧。

后来的几日,欣州府衙不断上报,说欣州境内瘟疫横行,恳请朝廷想办法。

先前去治理水灾的几个官员回来向夏侯沉复命,说的也是地方疫情严峻。

夏侯沉另派了官员先去欣州主持大局,又命欣州府衙呈上脉案,交由太医院开除疫药方。

李暮霭也要了些脉案来看。

她学医的时候,看过大邺好些医书,有些还是流传百年的古书,上面不乏除疫的方子。

不过瘟疫也分好多种,除疫得对症下药,就得好好钻研脉案。

李暮霭的伤还没好全,不便动笔,便等李阔下学回来,让李阔来替她写。

长钦殿。

夏侯沉在前面见大臣,李暮霭就和李阔在后殿写药方。

她负责说,李阔负责帮她记。

李阔已经好几日没见过他姐,这些日子凌帝忙,没顾得上叫他过去用膳,先前听说他姐遇到了刺客,他一直提心吊胆。

李阔提着笔,心思不在药方上,时不时就看看李暮霭的胳膊,皱眉问:“姐,你伤怎么样,好了吗?”

“已经结痂了,不打紧。”

“怎么会有刺客要刺杀你呢?是因为上次的事吗?”

“嗯,那个女官跟赵府有关,是赵府当初送进宫里保护慧妃的,那女官嘴严,不肯说是受谁指使,只说是自己的主意,因为慧妃最疼赵怀这个侄儿,而她忠于主子,得知赵怀出事,想向我寻仇。”

李阔不解:“一个女官,怎么能知道是你把赵怀抓进去的?”

“所以这事儿绝不可能是女官一人所为,和他们三家脱不了干系。”

李阔琢磨过来,点头,“对,姐你没去读书之后太学里议论纷纷,说你不是府丞家的儿子,是君上派去查案的,而君上身边个头和岁数像你这样的只有你,大臣们见过你,只有他们能猜到是你。”

“罢了,即使女官不认,她是赵家的人,敢在紫极殿行刺,赵大人难辞其咎,本来只是停职查办,这下可好,蹲了大牢,正被吏部详查,什么时候放出来就不知道了。”李暮霭翻着脉案,言,“赵家孙家都被抄了,孙大人一把年纪也进了牢,下场稍好的就剩张直的父亲,他官职最小,听说是个陪绑的,没搅什么风浪,被贬去地方做了个小官。”

外面的大臣走了,药方写好,李暮霭拿去给了夏侯沉。

夏侯沉接过她的药方看了看,“太医院昨日也出了方子,还不知是否奏效。”

“都试试,方子不嫌多,能治病就成。”李暮霭看见奏折与之前治水患时一样堆积如山,问道,“瘟疫越来越严重了吗?”

“最初只是欣州东面的两个县闹了瘟疫,知府先前已下令封锁县城,但瘟疫还是蔓延至南面数十个县,病亡者数千。”夏侯沉言道,“欣州漕运繁荣,往来商客众多,如此下去,瘟疫恐会蔓延至其他州府,朕已决定封锁欣州。”

李暮霭愣了一下,从地方上奏有疫情起才过去多久,就没了上千人,而欣州漕运直通胤安,若再不阻断瘟疫蔓延,只怕胤安城都得遭殃。

她言道:“那朝廷得给百姓送吃的、送药,不然把他们关在那儿,就是在让他们等死。”

“这是当然,弃一城百姓于不顾,不配为君。”

夏侯沉将她的药方给了柳别情,找人抄录后送去地方。

李暮霭劝道:“君上你也别太担心,我们大邺的医术是诸国里最好的,而这方子我是跟着脉案写的,没照搬书上,一定更奏效。”

夏侯沉看了看她,点了下头。

李暮霭一直在等着地方的回信,她等了半个月,等到胳膊上的伤都好得差不多了,才等到欣州府衙递来的关于药方的奏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