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 第34章 井下干活与甲骑具装

第34章 井下干活与甲骑具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两个月后。

鼎山上距离地表四十多米的地下,出现了八个竖井和一个斜井。

彼此之间留有矿柱或隔墙,在跨度比较大的相邻矿柱之间,又用木头作为支柱,以防止矿井顶板因压力过大而下塌。

楚襄站在最新的矿井附近,看着奚族人使用辘轳,井然有序地将铁矿石和地下水提出地面。

另有一拨人将矿石运往隔壁的小胡子山。

梅和酋长刚好从矿井里出来,与楚襄打了个照面,立即咧嘴笑了,“殿下!”

他会的中原话越来越多,已经能和楚襄拉拉家常了。

一旁的负雪顺手从身后放着的水桶里盛了一碗冰镇绿豆汤递给他。

“梅和酋长辛苦了,喝点吧。”

“谢谢殿下,谢负雪姑娘。”

梅和也不推辞,接过绿豆汤一口气喝了半碗。

汤里放了白糖,恰到好处的甜,绿豆沙沙的又软糯。

汤水里还有半化未化的冰沙,一口下去,完全驱散了七月里的炎热。

从前在家乡的时候,哪怕到了夏季都不甚炎热。

辽东郡入夏之后,他和族人一开始都有些不习惯,加之采矿的体力消耗大,有时汗水跟雨水似的,浑身都黏糊糊的难受。

好在公主殿下命人日日提来这绿豆汤,供他们解暑。

平时的饭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多了很多凉拌菜,酸酸辣辣,每一顿都胃口大开。

听说公主殿下府上的小菜园又扩大了些,他们吃的糖醋黄瓜和凉拌西红柿,都是从菜园里摘来的。

还有凉拌海带丝和凉拌藕片,也不知公主殿下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稀罕的吃食。

当然最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带着浓浓牛乳味的冰糕,一口下去,他半个天灵盖都是懵的。

但是美味极了!

梅和以前从不认为自己贪图口腹之欲,然而在辽东郡的这段日子,他不断地怀疑自己。

最后破罐子破摔,不管了,为了这口吃的,他都要坚定给公主殿下打工。

梅和用生硬的中原话与公主殿下聊了几句后,就近亲兵队的罗营队长快步寻来,像是有什么急事。

梅和便又下矿井干活去了。

罗营一路急走,满头大汗,急匆匆道:“殿下,一号窑室来报,整套的甲骑具装样品已经打造完毕,请殿下前去验收。”

…………

自从有了足量的铁矿供应,马具、铠甲和兵器的打造就成了蒲也工作里的重中之重。

作为锻铁炼钢的终极爱好者,蒲也现在是一号窑室的负责人。

楚襄给各窑室负责人起了个时髦的职位名称:室长。

此刻,一号室长蒲也正对着完整的骑装发呆。

他觉得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峰。

虽然所有的图纸都是公主殿下给的,但他能还原得如此完美,他自己都要骄傲起来了。

他再一次笃定,自己要留名青史了。

“蒲也?”

身后忽然传来殿下的声音,蒲也惊得差点跳起来。

他回过神来,给公主殿下行礼,接着马不停蹄地将骑装呈上,然后极为有眼色地退出了窑室。

…………

想要打造重甲骑兵,需要战马和骑兵防护装备的共同发展。

但是过于沉重的铠甲会对骑兵和战马造成负担。

楚襄在军事课上,查阅了历代铠甲的发展历程,综合防御与轻便的考虑,她自行设计了铠甲。

由一片胸甲和背甲组成,在肩部用带扣连起来,腰中束带。

战马披的具装铠从头到尾,面积颇大,楚襄挑的也是轻甲。

马具的打造相对来说简单些,楚襄直接从系统商城里购买了牛皮革,将双层牛皮革卷起来, 用平滑的细铁钉固定,构成辔头和胸带。

打造马鞍则用上了木坊的人,马鞍骨架用的桦木,外头也裹上了皮革,同样用细铁钉镶嵌固定。

光是这两样所用的皮革,楚襄就花了不少康正德留下的家产,这还是在系统给了心动价的优惠下。

但也仅仅只够装配两千匹战马。

所以说,养兵是真的烧钱啊,尤其是骑兵,穷鬼别碰。

楚襄只心如刀割了一下,便将目光投向最重要的双马镫——铁制的提篮式样,牢固又稳当。

蒲也的技艺比她想的更好。

给骑兵配备的武器马槊,他也做的很好。

原历史上,各中原势力开始重视骑兵兵种的时候,为骑兵装备的标准格斗兵器是马戟。

马戟呈卜字形,有前伸的戟刺,和侧旁伸出带上下刃的戟枝。

但当人马都披有重铠的甲骑具装出现在战场上以后,戟刺较为淡薄,难以穿透重铠,而戟枝的力量更不易砍断日益坚精的铠甲。

更长更锐利的两刃槊显然更适用。

长身阔体的马槊穿透力远强于马戟,工艺制造上,也比马戟简单。

查验结果令楚襄很满意,但有个问题是她不得不在意的——这一套完整的装备全部打造完毕花了将近两个月。

这还是在她重新设计窑室结构、用块煤做燃料,调整鼓风口位置、设置新高炉、利用灌钢法尽力排出铁中杂质、从而避免反复锻锤的基础上,得来的效果。

然而做了这么多努力,其效率与产量依旧达不到她期待的标准。

仔细想想,后世促进生产力起飞的除了动力,还有集约化生产与工厂流水线化这个重要因素。

入城之初,她已经让明月四处募集民间工匠,将他们收拢到一起,无形中就形成了某种行业工会。

通过资金鼓励的方式,她有意引导工匠们交流、共享技术,并不断地改进创新。

又从各大户出来的奴隶中挑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出来,塞进窑室,进行批量培训。

不要求他们全面发展,只要掌握一部分技能并反复练习,比如锻打或者组装,成为这个岗位的熟练工即可。

她尽量学习后世的流水线模式,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但这一切还在起步阶段。

将要付出的、未知的时间成本令楚襄很头疼。

头疼归头疼,当下蒲也他们做得好,嘉奖也是必须的。

楚襄给蒲也及其手底下的人重重记了一功,月底会奖赏他们翻倍的工钱。

然而光是嘉奖是不够的,恩威并施才是长久之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