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十三章 大明要变天了

第十三章 大明要变天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臣,魏国公徐达,启奏皇帝陛下。臣建议从全国抽调擅用火炮者,设专门的火炮卫。臣请编练火炮卫。”

还不等朱元璋回答,此时一御史匆匆跑来,直接跪下道:“陛下,臣杨伟冒死进谏。孔圣有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言。臣观此火炮恐危及皇城,臣恳请陛下销毁关于此火炮的一应事物。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朱元璋闻言,暴跳如雷,正要发作。

此时,朱允熥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蒙元余孽盘踞草原虎视中原,岛国倭寇为祸东南,西南之地尚有土司叛乱不断。汝居庙堂却不察边塞军民之苦,有何颜面在此大言不惭。孤让身边的将军告诉你这火炮是干嘛的。”

见状几个脾气火爆的武勋直接骂了起来。

“你这狗娘养的,知道有了那东西老子能少死多少弟兄吗?”

一时间各种不堪入耳的声音从这帮武勋口中传出,更有甚者若是无人阻拦就要上前揍人。

见状老朱和朱标也并未喝止。

杨伟并不服气,壮着胆子继续说:“吾等应遵圣人言教化百姓,切不可轻启刀兵,古之圣君皆重视教化。昔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而成霸业,此乃圣君所为。”

“桓公不以刀兵,楚成王是否心服?桓公托宋襄公继其霸业。然桓公死后,楚成王一战而擒宋襄公,彼时中原大地无人敢敌,若非晋文公城濮之功,这楚成王怕早已问鼎于王畿了。”

见杨伟不答。

“孤再问。女真南下,擒徽钦二宗灭北宋时,教化何在?蒙元渡江,崖山之战亡南宋时,教化何在?”

“汝言教化,孤亦言之。如何教化外夷?孤告诉汝,孤先会用大明将士将其打服打怕,再教他做人的道理,如果他不听孤再打,一直打到他听为止。这就是孤的教化四夷!”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请殿下谨遵圣人教诲啊!”

朱允熥也不畏惧,回应道:“周礼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御、射皆为君子之道。汝满口圣人教诲,圣人教诲汝习六艺,汝擅射乎?擅御否?汝整日圣人言,我看汝也是不尊圣人教诲之辈。”

杨伟回道:“殿下,为君之道当与民休息,兵事一起将生灵涂炭。臣当死谏殿下。”

朱允熥怒道:“若无皇祖父起于淮右,驱逐鞑子,汝等只是蒙元第九等,何来尊严?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火炮射程范围之内。何为火炮?火炮何用?火炮是用来丈量大明之疆土的!”

听闻此言一众武勋都是激动的看着朱允熥,一个个怒吼着。

“哈哈,说的太好了!火炮是用来丈量俺们大明疆土的!”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火炮射程范围之内!”

“说得好,太好了!”

“俺也一样!”

此时锦衣卫也早已上前,将杨伟带了下去。

朱元璋只当这人没存在过,对徐达说:“天德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徐达回道:“禀陛下,臣是看到了火炮的潜力,当然臣也知道此新式火炮的弊端。但是臣今观之,深感火炮是未来发展之趋势。若能进一步发展,我大明军锋将所向披靡。”

结束了一场试射以后,大家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回去继续办公。

武英殿

朱元璋:“今个有三件事,俺们一件一件议论。”

老朱将几份事先誊抄好的,兵仗局提交的没良心炮报告给了徐达,李文忠,冯胜。

老朱:“你们先看看吧,这炮好用,也不好用。”

看完后冯胜抢先说道:“陛下,虽说这炮毛病多,但是俺觉得还是有大用,打仗的时候只要来上一两下就够本了。”

李文忠也跟着说道:“俺和宋国公想的差不多。这威力的铜炮太重了,守城的时候还能用用,野战还是不行,那碗口铳对比起来威力又太小。而且现在的火炮炸膛也不一定比这新炮少。”

徐达最后补充道:“臣之前就听闻此炮对于点火时机要求很高,测试时经常在半空炸开,虽说后来又加入了一些辅助杀伤之物,但是总体来说提前爆炸,杀伤效果会大打折扣。臣才想着训练一个卫的士兵,操持此种火炮,训练完毕后将这些人分散到云贵和北方。臣想着这炮可以在野战时快速组装,就如宋国公所言,这炮只炸上一两下,整个战局都会被改变。”

朱元璋也完全认同他们的观点,仔细商议许久之后,定下此事。

关于这些朱允熥则早有料想,没良心炮肯定远远没有影视作品中吹嘘的那么厉害,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炮无疑还是代表先进技术的存在,这个年代的火器不炸个膛还好意思说是火器?

接下来,朱元璋又把火药颗粒化的报告,以及样品分发给了三人。看到这个报告三人皆是大喜。

李文忠:“陛下,此乃大喜。虽说这新式火药产量不高,但是胜在便于运输,储存安全。”

徐达:“有了这纸壳火药,火药装填速度也能够提高。之前皇孙和臣探讨的新式骑兵战法,有这纸壳火药,此战法将威力大增。”

朱元璋突然插话:“天德,这个新式骑兵,俺们一会再议,这也是第三件事。”

冯胜:“先宁河王曾于洪都城内,用火铳轮番射击之法退敌,要是火药能换成此种纸壳装,装填速度更快,威力定能大增。而且这样新兵也不会装填错火药计量。臣建议,以此为基础,在军中操练轮番射击之法。”

徐达想到某日朱允熥的言论,直接脱口而出:“三段射击如何?”

四人思索一番后言:“此法甚妙!”

李文忠突然有感而发:“要是邓伯颜还在,他怕是要亲自操练这三段射击之法了。”

老朱最后拍板道:“那就让他儿子邓镇去。”

其他人自然是没有意见,邓愈是军中着名的喜火器者,着名的洪都之战中更是带领火器部队屡立战功,众人自然也乐意见到邓镇子继父业。

最后,老朱拿出了一把转轮打火枪,三人第一次见到这个新事物,纷纷好奇起来。

这个转轮打火枪和朱允熥之前设想的不一样,转轮外露式由于没有合适的弹药仅仅被当成了一件工艺品。但是聪明、勤劳的大明工匠们,在这段时间,以这把枪为参考,制造出了内藏式转轮打火枪。

之后又有工匠提出用燧石代替发条钢轮,当朱允熥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是狂喜的,因为朱允熥意识到,这应该就是法国人马汉改进的燧发枪。

不过由于时间原因,目前新的燧发枪还在研制中。

看着这把造型独特的枪,冯胜首先问道:“陛下,这是新式短铳?不过恕臣驽钝,这么看臣也看不出个门道,还请陛下明示。”

朱元璋也不奇怪,因为昨天他刚刚收到这把“奇怪”火铳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因此平静地答道:“这个叫转轮打火枪。可以在雨天使用。”

闻言,三人皆是大喜,同时又表示难以置信,实在是这个年代,下雨天无法使用火器成了一个常识。

朱元璋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直接解释道:“因为颗粒化火药可以在下雨天使用,而且这枪也不需要像现在火铳一样点火。”

三人闻言恍然大悟。

老朱想到自己刚刚见到这把枪时候如出一辙的表情,心里不由的开心起来,接着又说道:“不过兵仗局只做了10把这样的手枪。”

冯胜有点激动,着急的说道:“陛下,这是好东西啊,为何不造?”

朱元璋则是得意的答道:“因为兵仗局有了更好的构思,且已经在设计试验中。因此暂停了此枪的制造。”

此时连向来谨慎的徐达也赶忙劝道:“陛下,这枪如果真能在雨天使用,那么就该先造着。新的枪什么时候能出来谁也不好说。”

朱元璋:“天德,你也别着急。这个兵仗局的最新报告,你也看看。”

徐达飞快的看了起来,李文忠和冯胜也好奇的凑了过来。

看罢三人大惊。

徐达高兴地说道:“陛下,若真是如此,那么整个大明军队就要有大的变革了。现在各地卫所的火器装备不到十分之一,如若真如兵仗局所言,那么大明军队的火器率能达到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这份报告中不但详细的介绍了燧发枪,而且还估算了燧发枪的成本,根据这份报告数年后,大明的火铳将被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燧发枪彻底取代。

当然这些东西自然是朱允熥加上去的,虽然兵仗局对于这个结论也持认同态度,但是他们是真的没有胆子这么写。

熟悉历史的朱允熥知道,燧发枪的发展史就是围绕着真香二字,从一开始的坚决抵制,到最后的欲罢不能,谁又能拒绝既便宜又好用的东西?

徐达继续说道:“先前的新式骑兵臣认为可以开始着手组建了,先前臣已让犬子测试过人字冲锋,虽说有些不足,但是对于骑手要求会降低,一群新兵组成的骑兵阵型也能产生很大的威势,除非精锐骑兵不能敌。根据臣的推算,如果不是精锐部队,面对这样的骑兵冲锋,敌军很容易因为丧胆而溃逃。”

此时冯胜和李文忠则是像两个好奇宝宝一样打量着徐达,好像徐达这次回来以后变化很大,这两个月来,不是在捣鼓骑兵,就是在组建山地部队。这和他们熟悉的那个谦恭谨慎的魏国公相去甚远。

徐达也没有藏私,就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了新式骑兵。

同时朱元璋也询问了一些问题。

待四人讨论完毕。

朱元璋最后总结道:“保儿,这一个卫的炮兵操练由你负责;骑兵也设一卫,操练就让那徐允恭负责;邓镇负责操练一个卫的火器部队,冯诚刚从云南回来,皇孙保举他负责正在训练的三个卫山地部队。最近军事上的调整有点大,天德你就留在应天,无论是五军都督府还是军法处都离不开你。北平练兵的事情,冯胜你过去一趟,过些年俺们就要平辽东,要加紧操练。特别是火铳战法,要是说那燧发枪顺利的话,俺估摸着到时候争辽东的时候可以把旧的火铳集中起来使用一次,再往后可能就用不上了。”

三人领旨后,便退出了武英殿。

出来后,三人都是异常激动。

尤其是那冯胜,冯胜自己无子,一门心思就是想要把自己的爵位传给侄子冯诚。

照今天这架势,允熥皇孙不出意外会是将来的皇太孙,只要不早夭,他日克继大统也是板上钉钉之事。现在皇孙出面保举冯诚,说明冯诚入了皇孙的眼,冯胜自然是无比开心,这一刻冯胜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名坚定的太孙党。

当三人眼神汇聚之时,竟不约而同的说:“大明,要变天了!”

相顾一笑后就各自离去,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堆公务需要处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