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二十章 知道历史进程的我,能不是雄才大略吗

第二十章 知道历史进程的我,能不是雄才大略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朱允熥看着那些“线列步兵”总觉得各种不适应,毕竟在造型上和后世的拿破仑近卫军,大嘤弟国的龙虾兵有很大差距。

不过朱允熥表示只能尝试着去接受看上去有点稀奇古怪的部队,不就是披了件轻甲,不就是配了把制式的雁翎刀,这些都是细节不需要在意。

瞟了眼旁边的征北大将军Judy,朱允熥心里嘚瑟了起来:靠着转轮打火枪加上匠人的奇思妙想绕开了火绳枪科技,Judy同志的三大营怕是不会出现了。如果再倒腾出滑膛炮,解决火炮产能问题,那么大明可以真正建立炮兵部队了。而不是和去年训练的那个火炮卫那样,训练好以后,就被李文忠拆散送去了云南,现在正在大山里和当地土司玩捉迷藏。

后面燧发枪产能上去了还能专门弄点打猎用的燧发枪,我也可以做个大明版的射兔天子。

当然小朱同志基于大明目前的人口基数是绝对不会想着做球长的,小朱的长期目标就是努力攀科技树,然后达成那款叫收狗风云4的战略游戏的盛况,让世界都以当大明的狗为荣。

在小朱同志跳跃性思维中,老朱同志和大朱同志在提拔了几个优秀工匠子女入国子监以后也结束了今天的视察。

匠人子女入国子监称为“功监“。顾名思义就是匠人做出卓越贡献,后辈凭借这个贡献实现阶级跨越,这个自然是简在帝心的韩国公李祺提出来的,和小朱同志肯定没有一点点关系的。

次日,武英殿

殿内一众人脸上的那股兴奋劲还是没有消退,当然除了一个矮的最耀眼的朱允熥,他原本打算回去继续去当厉飞雨了,但是却被老朱抓来了武英殿。

美其名曰爷爷今天很开心,你这个做孙子的要陪爷爷一起乐呵,实际上就是被拉过来学习军务了。

当然Judy同志是没有在内的,这点老朱还是分的非常清楚的,虽然都是儿子,但是带你去看看新式装备已经是最大限度了。至于曾经小朱同志说的培养宗室将领,平衡军权,老朱同志也说了“等俺闭眼了你们父子俩自己去折腾。”

殿内的武勋也不会觉得奇怪,这两年又不是第一次在武英殿见到小朱了。

更何况无论是以前的朱雄英还是现在的朱允熥都是他们武勋的自己人,常茂和小将蓝玉则是人群中最最最高兴的那两个。

(因为出现山地部队和没良心炮,世界线改变傅友德提前回来了,后面世界线再有变动就不再解释了。)

此时朱元璋也没有出声制止这帮老兄弟们相互间的大声议论,毕竟那股兴奋劲还没有消失,他自己也拉着朱标、徐达、李文忠、汤和、傅友德几个军方大佬讨论着一些事情。

一时间整个武英殿在小朱同志的眼中和后世的菜市场也没什么区别。

一会后,朱元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开口讲到:“昨天的线列步兵你们都看了,都说说吧,有何感想。”

南雄侯赵庸兴奋地说道:“陛下,以后打鞑子,只要给俺一个卫的线列步兵,射上两轮,那鞑子至少得死上千人。”

这会定远侯王弼毫不示弱的说道:“陛下去年交给俺的那一卫新式骑兵,俺带着一轮冲锋就能把鞑子给冲散了,没你那步兵什么事情。”

此时又一个侯爵调侃道:“俺看你那宝贝骑兵,也就是让邓镇2轮射击的事情。”

…………

武勋之间毕竟不如文人那么讲规矩,武勋们又凑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了十来分钟,当然时不时传出一些粗口那都是基本操作了。

(这会的武英殿已经有了时钟,毕竟转轮打火枪都搓出来了,倒回去弄个时钟压根不是什么难事。)

魏国公徐达最后总结道:“陛下,有这线列步兵,加上定远侯的新式骑兵,臣估计最多4,5万军队就足够扫清整个漠北。”

此时一旁的小朱同学又开始了日常吐槽:8000线列步兵就把有着一万精锐骑兵的野猪皮三万主力给枪毙掉了,这个年代的人还是太小瞧线列步兵的威力了。

思维发散开去的小朱又开始在想着怎么给自己的部队起个霸气侧漏的名字了。

不管小朱心里怎么想,徐达继续说着:“而且臣与皇孙多谈及盛唐时期的军队,特别是高仙芝翻越葱岭的那次突袭。臣认为现在大明的军队,也可以像安西军那样用精锐部队横扫四方,因此臣认为以后北击鞑子不需要像先前那样出动那么多军队,省下来的马匹可以学习唐时,将马匹配给步兵,用作行军,那骑兵也可以多配一两匹马。”

朱元璋还是有点保守的:“命一卫线列步兵北上,受宋国公冯胜节制,下次对鞑子作战的时候看看实际效果,行军按魏国公所言配马。”

众人也纷纷表示同意。

谈论完这件事以后,老朱就开始了下一件事情的讨论。

“现在云南那边算是基本平定了,估计未来2、3年内不会有大的叛乱了。俺们也该解决北边的问题了。这纳哈出盘踞辽东俺打算先平了他,然后再扫平漠北的蒙元王庭。大家怎么看?”

此时朱允熥也开始盘算起来:我记得历史上是15万征辽东,捕鱼儿海也是15万,而且征辽东也是出的大宁,两军出兵路线是一样的,那么是不是有可能2路并进?对于老朱来说先打哪里其实没那么重要,不然就不会有先前的哈拉和林之战了。

我算是开了天眼的,快点结束国内战争,进行改革,发展海军开启收狗风云这个才是正事。线列步兵是在野猪皮时代都能横走着存在,现在早了几百年还不是天下无敌。

和武勋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能站在武英殿的武勋都知道,皇孙和徐达、李文忠接触颇多,这两年徐达、李文忠的一些想法,其实都是皇孙借他们之口说出来的,所以朱允熥就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皇祖父,能不能两路并进,现在火枪、火炮、骑兵都有革新。大明的军事实力在飞速进步,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派出这么多的兵力了,这样也能减轻百姓的负担。这两年巡边的时候让新军参与作战,积累经验,也可以验证孙儿上述言论。”

接着朱允熥就分析起来北方的局势。

辽东纳哈出虽然号称拥兵20万,占据金山。但孙臣认为实际战斗力一般,听说那纳哈出之前连高丽都打不过。而且纳哈出那里成分复杂,人心各异,可以进行分化瓦解。

孙臣认为对付辽东,我们应以攻心为上,大军压进只需一两场胜利,那纳哈出部必定土崩瓦解,届时只要其中有一部率先投降,则纳哈出必降。

之前我们擒获纳哈出手下乃刺吾,可以让其感受明军之强盛,他若能真心归降自是好事,若他虚情假意我们也可将其放回,言明军之强盛,动摇纳哈出部负隅顽抗之心。

另外东北之地多有女真人,这两年可多派锦衣卫入辽东,这女真之金国乃是蒙元所灭,纳哈出先人木华黎更是太师国王,留守汉地长期同女真人作战,我们可许以好处收买辽东女真人,挑动女真人和纳哈出之间的仇恨,让他首尾不相顾。

那高丽属国,也可遣使令其出兵,高丽至少会为我们壮声势,甚至答应出兵也不是不可能,此事孙儿稍后向您解释。

至于纳哈出本人,其祖上虽为骁勇善战的木华黎,但是木华黎后辈多为文臣,早就没了先辈的风采。

因此孙儿估算,辽东方面派遣常规军队,大量装备火铳,最多辅以一卫线列步兵,出兵10万大事可成。

漠北蒙元王庭

在于踪迹难寻,但是孙臣还是有大概的判断,这蒙古人王庭规模不小,人口不下20万,牛羊马匹更是不计其数。那么庞大的一个王庭必定需要有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水源供给。那么孙臣看来整个漠北,最有可能容下这个庞大王庭的地方就是捕鱼儿海沿岸。

因此孙臣认为应该控制边境贸易,打击走私,抓捕蒙元细作,同时命锦衣卫化妆为商旅以捕鱼儿海沿岸为重点进行探查。

哈拉和林不是以前的哈拉和林孙臣认为驻军反而不会太多,可以一并灭之。

另外昔日那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汗位失败被杀后,其后人世代居于卫拉特,不过百余年时间两个家族的仇恨不会这么快消弭。听闻目前那也速迭儿乃该部可汗,此人野心勃勃,在灭亡蒙元王庭这事上他的利益和我们是一致的,暂时可以尝试进行拉拢,无论是为我们提供情报,或是协助我们都是好事。

至于灭亡北元以后,无论他有没有帮助过我们,我们都可以在蒙古诸部传播说是他也速迭儿助我等灭北元。

到时候,皇祖父再给他封个王爵,并且一定要让蒙古诸部知道。

若按之前魏国公所言,步兵配马进行奔袭,孙臣设想两路并进,分数千人袭哈拉和林,一个骑兵卫配合三四卫线列步兵,辅以其他一些兵种,就足矣灭元庭。此一路以新军为主要组成,不过5万之数定可大功告成。

火炮分配上,届时从云南调回部分飞雷炮手协助扫荡漠北王庭,其余火炮皆可用于辽东。

总结起来孙臣的战略思想就是:轻装简从突袭王庭、大军压境逼降辽东,辅以利用内部派系矛盾,造成内部混乱。

两路军队皆出大宁,留5万军队于大宁留守接应,总兵力20万即可。

朱元璋听罢,沉吟片刻问众人:“你们觉得皇孙说的怎么样。”

郑国公常茂抢先回道:“皇孙殿下雄才大略,俺认为此计甚妙。”

永昌侯蓝玉也是不甘落后道:“俺也认为皇孙雄才大略。”

南雄侯赵庸:“到时候俺希望领那路偏师扫平哈拉和林,然后再北上支援,扫平王庭。”

……

一众常系将领纷纷表态支持,深怕自己落后别人。

之后其他将领思索片刻后也表示这个计划可行。

最后徐达和李文忠也表示这个计划听起来整体上是可行的,线列步兵的真实战力这两年也需要通过实战多多测试。

最后朱元璋拍板到:“好,总体上就先按皇孙说的开始准备,这两年加紧操练新军,并且通过实战检验新军战力。收复北疆的时间暂定在2年后。”

众人应喏后纷纷退下。

此时殿内仅剩老朱、大朱、小朱。

老朱忍不住夸到:“整体战略上说得通,但是这样的多路进军还是需要慎之又慎。那些个人夸俺孙儿雄才大略,俺觉得俺家允熥再练个十年八年肯定当得起雄才大略。”

朱允熥心里想着:这两个战役我都知道全过程,所有安排都是根据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制定的。知道历史进程的我,能不是雄才大略吗?这就像开着全图打游戏一样,能不是神意识吗?

老朱接着问道:“俺就是好奇高丽的事情你就这么有把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