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二十三章 大明情报局

第二十三章 大明情报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小朱胸有成竹的说道:“整体上的思路和对付那高丽差不多,但是高丽和倭国国情不同,要做出一些改变。倭国天皇虽然长期是傀儡,但是在倭国国内不断被神化,被认为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倭人的精神寄托。倭人虽然内斗不断,但是若有人想取天皇而代之,那么怕此人将遭逢大劫。”

小朱说到这里,想起了本能寺的那把大火,想起了乌龟孙子德川家光最后的不了了之。

随即小朱先是凭借前世玩村长野望的记忆,手绘了一张简易版的倭国地图,首先介绍到,倭国国内一共分成了六十六国,并画出了大概的分界线。而后开始详细的说了起来。

蒙元之所以会失败,从战略上来说,因为蒙元要灭亡倭国,灭了天皇,因此武士集团甚至整个倭国,在北条氏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孙儿觉得这就是没有调查清楚情况,采用了最差的办法,事倍功半。

所以对倭国的谋划,目前阶段必不能去碰天皇,只能像公家摄政,武家幕府一样将他当成庙里的牌位,供起来。

倭国之内的主要势力分为:皇室、公家、武士、僧侣

倭国先是公家掌权,后来在幕府领导下武人抬头。

且倭国信佛教,寺庙不但有大量土地财产,还蓄养私兵,其实力不容小觑,寺庙的态度经常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倭国的贵族多有剃度出家者,或是希望掌握寺庙的力量,或是对寺庙做出妥协让步。

虽说现在因为内战,各个势力因为自己的利益纷纷选边站队,甚至在南朝北朝之间反复横跳。

但是总体上,关东之地乃是武士集团的大本营,说着小朱也在自己手绘的简易倭国地图上画了个圈。关西之地多公卿、寺庙等,和刚刚一样小朱也圈了个地方。

因为倭国的阶级分裂,底层的关西人和关东人已经开始跟着分化、对立,我们应当派人多从这里入手,强化他们的矛盾,做得好甚至能让倭国陷入东西分裂。

此外孙儿还物色了一些倭国地方实力派豪族,孙儿向您一一介绍。

小朱一边介绍,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大有一副指点天下的架势。这让老朱和朱标也十分满意。

土岐氏:占据美浓、尾张、伊势三国,皆为倭国富庶之地。土岐赖远因向光严天皇引弓射箭而被斩首,外甥土岐赖康继承其家业。足利义满对于土岐赖康颇为忌惮,而且这土岐赖康已经年老,孙儿估计待土岐赖康死后,足利义满就会对土岐氏动手。

山名氏:占据丹波、丹后、因幡、伯耆、美作、但马、和泉、纪伊、出云、隐岐、备后十一国,山名氏一族便占据了倭国六十六国中的六分之一,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地方豪族。其家主山名时义也已垂垂老矣,孙儿估计足利义满待山名时义死后,定会想办法分化瓦解山名氏,然后带着其他豪族削弱山名氏的势力。

对于这两家地方豪族,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和他们秘密接触,言明利害,若他们能够心向大明,甚至对大明有所帮助,如帮助大明打击倭寇等等,到时候如果他们遇到危险,我们也可以投桃报李帮助他们。

大内氏:占据长门、周防、石见、丰前四国,之前锦衣卫探查到的传闻中的大银山就在大内氏辖内的石见国。家主大内义弘虽说目前是足利义满的左膀右臂,但是大内氏和那足利氏有着根本的矛盾,待足利义满统一倭国后,他们的矛盾必然爆发。大内氏的本家在周防国,距离高丽很近,所以大明现在流通的来自倭国的硫磺、武士刀、扇子及玳瑁等物,大多数是出自大内氏。倭国最大的贸易港堺港也在大内氏控制中,又控制濑户内海水道,掌握了倭国大半的贸易,称得上富可敌国,其居城山口城更是富丽堂皇被称为倭国西之京都。

再说那足利义满,虽年幼即位,但是这些年来凭借其出色的政治手腕,已经基本稳定了局势,若无外力干涉10年内必统一倭国。足利义满雄心勃勃,自然不会看着大内家垄断贸易,攫取巨额财富,定会想办法取而代之。

当足利义满统一倭国之时,就是他和大内义弘决裂之日,虽说两人都有些本事,但是大势在足利义满,大内义弘必不是对手,大内氏也必将遭受打击。

堺港必将成为二人反目的导火索。

最后说说那南朝,倭国南北朝起初是南朝更强,但是南朝以倭国皇室为核心,虽偶有忠臣良将辅佐,奈何倭国皇室志大才疏,好高骛远,其能力远不如足利尊氏和足利义满祖孙二人。高层鱼龙混杂,根本无法统一号令。这个情况就好比是一个缩小版的元末朝廷。所以南朝已是风中残烛,回天乏术。

听完介绍,老朱问道:“允熥,听你的意思想要扶持那南朝了?”

小朱回道:“祖父,孙儿的想法还是和高丽差不多,但是这倭国的足利义满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的给他制造麻烦,其余势力都可以是拉拢对象。一看利益,二看形势,仅此而已。”

朱标此时也感兴趣的问道:“你说大内义弘和足利义满必然决裂,那你会做些什么?”

小朱回道:“足利义满会允许大内义弘做大吗?大内义弘真的有了抗衡足利义满的资本会没有其他想法吗?”

朱标:“具体说说看。”

小朱按着朱标的要求,说出了几个设想:

第一,这大内义弘打击倭寇,我大明应当嘉奖,并对其进行敕封。

第二,我大明甚至之后连同属国高丽,对倭国之贸易只认大内家。

第三,在大明以大内义弘为北朝国王,毕竟两国相距甚远,我们只知大内家,不知有足利家。

第四,我们可以对大内氏进行援助,这些年我们淘汰了一些装备,可以卖给他,让他武装更多的军队。这倭国的底层士兵有的甚至连草鞋都没有。

第五,这大内氏可派人来大明留学,我们可以帮他们培养一些“忠诚可靠”的人才。

…………

…………

我们不但帮助大内义弘提高名声,而且帮助大内义弘提高实力,您想想到时候大内义弘和足利义满之间会怎么样?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大内义弘得和我们大明做“朋友”。

那些愿意和大明做“朋友”的地方豪族我们都可以制定一些类似的计划。

倭国的幕府、皇室都会为了利益同室操戈。

地方豪族更不是真的忠诚于室町幕府或倭国皇室,豪族们忠诚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对于倭国的南北朝,孙儿是这么认为的:

世上本无北朝,是那后醍醐天皇志大才疏,不通权术,导致众叛亲离,才有了北朝;

世上本无南朝,是那室町幕府麻痹大意,让幽禁中的后醍醐天皇逃跑,才有了南朝。

因此这南北朝,与其说是代表幕府的北朝和代表皇室公家的南朝在争斗,不如说是倭国内部的各个利益集团,在镰仓幕府和北条氏垮台后的一次利益重新分配。

倭国的各个地方豪族,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投其所好,进行拉拢;并且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攻伐,自我消耗。待我们探明银山储量,找到倭人口中的金银岛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做最终决断。

孙儿认为,这些布置不需要花费太多,可以先安排下去。

一旦等到足利义满一统倭国,图谋倭国的代价将大大增加。

我们的机会比蒙元好了太多,蒙元忽必烈时期,整个倭国处于北条氏的大体统一之下。而现在的倭国南北分裂,甚至说我们运作得当的话还可能四分五裂。

老朱心中盘算许久,开口道:“按你所说,岂不是刘基误我?俺当年要征那倭国之时,那倭国比现在还乱。”

小朱表示你说的很有道理,当年要是真的打过去,除非被天气制裁,不然小鬼子应该是挡不住的。

不过小朱还是说道:“祖父,此事也不能怪诚意伯,毕竟诚意伯当时也不了解倭国的实际情况。而且就算了解倭国那情况,孙儿觉得,诚意伯所言也并无大错。其一,当时的蒙元实力尚在,确实该以消灭蒙元为主。其二,倭人好斗,甚至可能全民皆兵,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深陷泥潭。”

老朱也没多谈刘伯温,直接拍板道:“好,倭国的情报刺探,策反收买你先做起来,只要代价不是太大,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

小朱自然应喏。

不过此时小朱心里正在盘算要不要趁机加大殖民主义思想输出,并且建议老朱设立大明版的漂亮国情报局。因此越想越入神。

几分钟后

老朱见孙儿还在愣神,便出声打断道:“允熥,你在想什么?”

小朱随即反应过来,说道:“孙儿在想一些事,先是那出使高丽之人,实话实说礼部那些人都不堪用,我朝内缺个长孙晟一般的人物。”

朱标则是听出了小朱话里有话,随即问道:“你说朝内没有,那就是说朝外有了?”

小朱回道:“孩儿前些日不是说,梦里哥哥和俺说北方有个和尚。昨天俺又梦到了哥哥,哥哥说那和尚就在四叔那里,目前还才能不显,但是此和尚精通释道儒三家,且谋略出众。俺们用得好可以将四周蛮夷搅的天翻地覆,百年内不会对我大明有威胁。”

老朱此时也对道衍产生了兴趣:“好,俺先找老四把人要过来。”

朱标像是想了起来:“爹,是不是两年前俺们给四弟派过去的那个和尚。”

“对对对,就是那个,一会俺就和老四去说一声,到时候俺爷俩先考考他,给俺家允熥把把关。”

听闻此,小朱只能在心里无奈的笑了笑,说的好听点是帮他把关,实际上就是害怕他被人洗脑,笃信僧道。

小朱表示,他已经是个7岁的成年人了,能够处理那些复杂的事情了,是不会被人洗脑蛊惑的。

也不去管这件事情,朱允熥接着说道:“现在大明刚刚安定下来,百废待兴。孙儿在想,既然那倭国、高丽现在都在动荡之中,我们能否去弄些倭人、高丽人回来,为大明修筑河堤、疏通运河、挖煤冶铁、兴建土木等等。这样也可以减少百姓的徭役之苦。”

朱允熥明白,这个时代的观念中,大明的子民还叫百姓,其他地方的人,连个廉价劳动力都算不上。这个年代就不要谈什么人权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去想些有的没的。

关于锦衣卫,孙儿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疏漏,是因为锦衣卫负责的东西太多了,导致责任划分不清晰,如果所有错误都归结给毛骧是有失公允的。

孙儿在想,如果把锦衣卫的职责定义为专门对内监察如何?把对外情报刺探这部分从锦衣卫分离出来,设立一个新的部门。

如同孙儿刺探那高丽、倭国情报一样:专门的人员负责在当地刺探情报,宋忠负责信息汇总,孙儿进行情报分析、策略制定。

这高丽、倭国还仅仅只是孙儿带着宋忠等不到百人在处理,就能有这样的效果。

(小朱当然不会承认他开图作弊了)

若是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进行更加细致的刺探、分析、决策。

那么我们对于周边诸国的掌控力将大大提高,如果有什么隐患我们也能提前扫除,有什么利益我们也能提前布局。

而且实话实说,孙儿最近一直在查阅资料,并询问锦衣卫和翰林,我们对于大明诸邻知之甚少。甚至很多情况都是停留在汉唐时期的记载,孙儿想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中原之地在变,那么其他地方就没有在变吗?

孙儿希望通过这件事,通过高丽的教训能让我们开眼看世界。

-----------------

作者在这里给大家说声抱歉。

关于道衍和尚的错误。

作者忘记了洪武皇帝是因为马皇后病逝,才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开始要写道衍出门搞事了,才想起来这一茬。只能忽略马皇后病逝这个大前提了。

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