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四十五章 国子监

第四十五章 国子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在李文忠和司业许存仁的陪伴下,小朱仔细地参观着国子监。

鸡鸣山下的国子监虽然在洪武十五年正式投入使用,但是由于小朱的魔改,国子监的硬件设施已经不够用了,现在还在不断地扩建之中。

许存仁此时介绍道:“禀殿下,目前国子监有学生9800人,预计今年底招生结束后,人数会过万。除原先广业堂、崇志堂、正义堂、诚心堂、修道堂、率性堂外目前又新设六堂,计划三年内再设六堂。新设和计划设立的共计十二堂全部教授新学,称为新学班。目前新入国子监的学生多报考新学。这两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现在的问题一是西席先生数量不够,二是学生屋舍、课堂不足。……”

小朱仔细地听着许存仁的介绍,对于许存仁的难处,小朱早有心理准备,不过在外人面前小朱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小朱问道:“目前中都国子监情况如何?”

许存仁答道:“禀殿下,中都国子监的规模比京都国子监小,现在有学生4500人。其他情况与京都大致无二。现在国子监出现了稳定的入仕渠道,加上国子监学生还能参加科举,臣恐国子监规模再扩大一倍还是不够。”

小朱装作为难的答道:“孤只是来宣读皇祖母懿旨,并慰问学生。不过孤会把司业的难处转告皇祖母、皇祖父。”

“有劳殿下费心了。”

随着交谈,几人来到了大成殿,小朱恭恭敬敬的向孔圣像上了三炷香,随后对李文忠说道:“孤觉得这里不仅要供奉孔圣,诸位先圣也应立像在侧。”

“另外,孤认为在国子监大道两侧,为诸位先贤建像立碑。先辈功绩吾等后辈当铭记。立碑者,孤的想法是这样:左侧立各个时代的先圣大儒,右侧立各朝的宰辅名臣,汝等可以议一议。”

许存仁高兴的应道:“臣认为殿下所想甚妙,国子监学生理当向先贤学习,也应当知道先贤之事迹。”

李文忠则是回道:“殿下,臣会将殿下的想法上疏陛下。”

“孤就有劳曹国公了。”

出了大成殿,小朱走向了学生学习的十二堂。

此时时不时传来一阵阵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小朱直接脱口而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想了想小朱又补充道:“虽说国子监学生不得妄议朝政,但是孤认为关心国事不等同于妄议国事。学子在国子监求学,将来有很大概率入仕为官。天下大势、国计民生、时事政治等还是需要了解。其中尺度汝等把握得当即可。”

许存仁此时作揖道:“殿下大才,出口成章,此对联极好。且殿下对于妄议和关心的见解,臣深感佩服。臣请将殿下此联誊抄后挂于国子监各个教室中。”

听到这里小朱其实也有点不好意思了,虽然说这是创立了那个东林书院,建立了东林党的顾宪成说的。

小朱讨厌整个东林党,但是这话说的好,也就直接拿来用了。

既然开始了文抄公之旅,小朱觉得继续做吧。

小朱早就计划从国子监的学生入手,培养自己在文官中的势力。

小朱开口说道:“司业谬赞孤了。国子监的学生如初升的太阳,这里就是大明的将来。孤觉得国子监的学生不仅要做学问,还得有忧国忧民之心。国子监不仅要进行德育,还要养成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学生要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许存仁恭敬的应道:“谨遵殿下教诲。”

此时,路过一间屋舍,正见里面的学生分为两波,在三个官员的组织下,进行着激烈的辩论。

许存仁赶忙解释道:“禀殿下,虽说国子监学生平日里不得妄议朝政,但是每旬国子监会选取几个话题,在监丞的组织下进行辩论赛。辩论赛中允许学生分为两边,对时事进行讨论。所有论据当需有切实依据,若是胡编乱造者也会有所处罚。现在正在辩论的是关于孔氏竹简所记之事。左边这方是认为应以竹简所记对儒家拨乱反正,右边那方则认为竹简内容不可考,需要慎重。”

闻言小朱倒是在门口驻足饶有兴趣的听了会。

许存仁则是露出一股得意之色,旁边的李文忠见状则是尴尬的说道:“殿下,前面有一块场地,供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君子六艺,国子监课余之时也有传授。”

小朱心里明白李文忠为何转移话题,稍微听了一会学生间的辩论后,说道:“那就有劳曹国公带孤去看看了。”

来到户外活动区,小朱看到了国子监学生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形成了不少小团体。

有人骑马,有人射箭;有人作画,有人弹琴……

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丰富多彩了。

最后小朱来到了学生宿舍区。

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水泥砖瓦房映入眼帘。

许存仁介绍道:“殿下,这里是新式的学生宿舍,住宿条件较之前有所提升,而且建造成本也有所下降。目前新扩建的学生宿舍皆为这种样式,新的教学区也是用此法建造,不过是三层房。”

闻言小朱满意的点点头,随即走进了一间刚刚建成的宿舍看了起来。

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书架,一个衣柜,一个面盆架。

房间谈不上宽敞,不过住一个人肯定够了。家具谈不上豪华,但也够用。

走出了房间,许存仁继续介绍道:“此外还有取水处,浴堂,雪隐。陛下关心国子监学生,内宫监造物也有所赏赐。”

小朱也没有说破,自然知道许存仁说的是抽水器。

参观完国子监后,小朱来到彝伦堂,坐下喝了口茶,在小朱的要求下,还尝了点国子监学生的日常吃食。

随后小朱见了见国子监的监丞、典簿、博士、助教。

并和他们交流起了学问。

越交流国子监众人越心惊,现在京中有传言说允熥皇孙醉心武事,更是极少去大本堂。

但是今日一交流他们发现皇孙完全只是没必要去大本堂而已。谈起学问更是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不少官员更是当场拜服。

此时,许存仁心里想着:这黄湜、齐泰真是胡言乱语,什么皇孙不喜圣人言。皇孙明明是博才多学,对于圣人言有着极深的见解。我看着黄湜和齐泰二人加起来都不如皇孙的见识,难怪黄湜在大本堂上课皇孙不会去听。

黄湜的妄言,许存仁也不会当着小朱的面说出来。

但是如果下次还有人和他说:皇孙不喜儒家、不喜圣人之言。他一定给那人两巴掌,如果这都不喜儒家,那么他许存仁也是个不喜儒家之人了。

谈至最后,小朱问起了学生的情况:“许司业,请问现在国子监有多少学生家里条件不好的?主要都有些什么困难?”

许存仁答道:“回殿下,现在约莫半成学生来自普通家庭,其中有部分学生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虽说国子监免费提供吃穿,但是穷苦学生家中父母生病等等情况,国子监还是无法照拂。”

“这些穷苦学生平时是否上进?”

“回殿下,这些学生自是十分刻苦,哪怕他人休息,他们也从不懈怠,他们屋里的蜡烛用的也比其他人更快。这些人的成绩也都是中上等。”

“孤是这么想的,在国子监设立奖学金,分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奖学金和仅面向穷苦学生的奖学金。根据学业成绩,按名次发放一定的奖励。国子监还需将困难学生名单登记造册,若是家中父母得病,当地官府要安排医者,承担费用。另外每年可选出数名优秀学员,孤料想皇祖父是愿意抽点时间来见见未来的国之栋梁。”

闻言,许存仁直接跪了下来,哭泣道:“臣替国子监学子谢殿下恩典。”

小朱自然是接受了大礼,同时说道:“汝要是觉得孤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就赶紧拟定一个方案,届时让曹国公递上。国子监学子是大明的未来,生活上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多想办法,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小朱像是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国子监的诸位西席,若是家里有困难也一并报上来,虽说各位的俸禄孤管不了,但若是妻儿老母有病,孤可让戴思恭安排御医。”

闻言,包括李文忠在内的国子监众人都纷纷跪下谢恩。

眼看时间不早,小朱就摆驾回宫了,李文忠则是一路护送到午门。

不过国子监那边则是另一番场景,小朱今天的表现,特别是最后的一番话,瞬间让国子监上上下下感激涕零。

许存仁等人也顾不得休息了,正在连夜商讨具体方案。

小朱表示完全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小朱今天去国子监,第一是去看看现在的学生能不能顶上郭桓案的窟窿,第二则是去国子监收割一波士子之心。

回到坤宁宫后,小朱也把国子监的事情大概的和家里人说了一通,当然也解释了自己一些举动的动机。

当老朱、朱标听到小朱说国子监学生乃是天子门生,优秀的学子理当每年受到天子召见,加强他们对天家的忠诚,他们两人也是十分认同,当即表示每年要让钦天监挑选吉日。

对于一些赏赐之物,老朱也自无不可。

更是夸奖了小朱收买人心的手段。

在老朱眼里以后的天下就是儿子、孙子的,他们收买人心不就是天经地义。

谈完了这些事后,小朱终于说出了他的真正目的:“祖父,俺觉得现在的国子监需要改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