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契家庄

第一百七十三章 契家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郭英虽说是老朱最为信任的宿卫,虽说是老朱钦定的亲戚家,但是郭英明白,太孙出行他就是负责太孙出行事宜,保证太孙安全的,至于太孙去哪里,只要不是太离谱,他也不会拿出一直捏在手里的皇帝密旨。

接到通知以后,郭英先是派人前去契家村排查对接,接着就开始对于具体的路线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毕竟是在西京范围之内,随着商业的发展,契家村附近也热闹了起来,在这几年的重点发展之下,道路情况也是十分良好,郭英的安排十分顺利。

第二日,小朱的车驾准时出发,第一站则是不出郭英所料的停在了附近的集镇之上。

对此郭英早已有了部署,集镇在总体上是处于亲卫控制之中的。

小朱问着一旁随驾的县官:“这个集镇平时有多少人?”

县令被问的颇为为难,不得不用余光瞟向了布政使,在得到一个肯定的眼神后还是略显不安的回道:“下官该死,回殿下,平时的人是今日的5,6倍,只是……只是今日特殊,因此只留下了身家绝对清白之人。”

对此小朱倒是没有意外,毕竟他的身份特殊,小心无大错。

对于这种事情小朱也不会责怪下面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自己也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作秀。

接着小朱又问道:“县内这样的集镇有多少?规模最大的如何?”

县令见太孙确实没有责怪,总算松了一口气,这回稍显自如的回道:“殿下,全县有这样大大小小的集镇二十三处,最热闹的一块平时有上千人往来,腊八那几天有万余人。集镇中不但有本地人,也有南来北往的行商,甚至还有不少四夷之人来此感受天朝气象。现在全县长期定居的四夷之人也已过百。”

“平日管理这些人如何?”

“回殿下,这些人大体上还是安分的,只是有些人相互之间有仇恨,也发生过一些口角,甚至是斗殴,根据情节轻重做出了相应的惩处。”

“虽说四夷之人也能充实人口,发展生产,但是其中的尺度你们要小心把握,特别是宗教问题一定要重视,处理四夷之人的宗教矛盾一定要慎之又慎,同时一定要注意那些所谓的传教士,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掌控得当。”

一边说着,一边来到了一个小摊前面,小朱看到摊位上摆放着一些工艺品,也是猎奇之心大起,让李进忠买了不少小玩样。

看完了集镇以后,一行人又重新启程赶往契家庄。

村中的老人们这会已经等了一些时间,在视线尽头终于看到了太孙的车驾,大家也打起了精神。

虽说大多数村民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光从排场他们就明白他们契家村来了个了不得的大人物。

契苾何力一脉在唐朝显赫一时,但是距今已有数百年时间,很多人也只是听着上一辈人说起先祖的故事,他们仅仅只是遵照先祖遗训做好本分。

小朱也知道,这些人虽说有个厉害的祖宗,但是本质上还是当地村民,因此在礼法上没有过分讲究,一番简单的见礼以后就让村中老者在前带路。

小朱边走边问:“村中有多少户人家?”

一领头的老者答道:“回大人,村里有一百二十几户人家,约莫600来人。我等世世代代于此处繁衍生息,且老祖有祖训,我等后辈需要守护好乾陵,其余之事我等安分守己即可。”

小朱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小朱知道,八旗入关的时候,这些人就恪守祖训,坚决抵抗八旗,最终守好了乾陵。

小朱说道:“村中可有青壮愿意报国?”

老者略显告罪道:“启禀大人村中也有年轻人在县里、乡里当差,只是祖训在此我等不敢违背,不得离乡。”

小朱也不生气,而是解释道:“是孤没把话说清楚,这里有汉唐的帝陵,朝廷理应看护,孤打算让契家庄之人世袭乾陵的守陵百户和祭祀官,不知汝等可否愿意。”

几个老者闻言都激动地跪了下来,在地上重重的磕头:“多谢大人天恩,契家庄上下感谢朝廷天恩,感谢大人。”

小朱让人将这些人扶起,接着问道:“孤看村中的青壮各个身强力壮,不知可否有人愿意从军?汝等先辈契苾何力也是唐时名将,战功赫赫,汝等当效仿先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小朱先前已经给了太多了,老者也明白做人不能不识好歹,现在得了世袭的百户官和祭祀官,也算是遵从了先祖守陵的祖训,因此说道:“不瞒大人,其实村中不少年轻人也都想走出去看看的。老朽年轻的时候也想着出去看看,只是后来慢慢长大,娶妻生子才断了这个念头。现今大人如此厚待契家庄,契家庄上下当为朝廷效力。大人不妨去大堂落座片刻,老朽等去召集一些年轻人过来。”

小朱同意以后,那几人也就各自散去,这会没了外人,一旁的郭英说道:“殿下,老臣刚刚看了村里巡逻的年轻人,都是长期的练家子,手里绝对是有功夫的。”

“武定侯既然如此笃定,莫非是看上这些人了。”

“不瞒殿下,俺昨日也了解了这个庄子,可以说是忠烈之后。亲卫之中就需要这种忠义之后,加以培养以后都是可信之人。”

“武定侯既然看上了,到时候武定侯先挑吧。”

一会后,刚刚离去的老者们领着十几个青年进入大堂,众人在老者的带领下简单的行了个礼,之后老者对于这些人都做了些大概的介绍。

在听完老者的介绍后,小朱也随便挑了个年轻人问道:“为何想要出去?”

那人也知道小朱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在眼前,因此激动地回道:“回大人,小人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起先祖契苾何力的事迹,先祖归唐后先后参与讨吐谷浑,平高昌,败龟兹、薛延陀、西突厥,安抚铁勒九姓,灭高句丽。可以说先祖战功累累,吾等后辈当立志学习先祖,立下战功,留名青史。”

之后小朱又问了两个人,回答也都是大同小异,年轻时谁又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更何况从小听着先祖的故事,小朱更能理解他们建功立业的心情。

一旁的郭英这会进言道:“殿下,要不让这些人去俺军营里试试吧。”

小朱也配合道:“既然如此,就按武定侯所说吧。汝等听好了,武定侯掌管天子亲军,汝等当好好努力,切莫辱没先人。”

一听到是去天子亲军中当兵,这群小伙都是兴奋异常。由于都是村里的青年,见识不多,心中激动之下就七嘴八舌的交流了起来。

对于这些村民,大家还都是比较宽容,倒是一旁的老人们看不过去了,发出了几声轻咳,这才安静下来。

对于这些安排老人们也是开心无比,他们一个个又跪下给小朱和郭英磕头言谢。

之后众人又在村中各处参观了起来。

小朱问道:“我看你们一个个都身强体壮,平时如何锻炼?”

“回大人,小人等平日都要务农,因此力气大了点。在冬天农闲之时,就把村里人组织起来,按照先祖传下的训练之法对于所有青壮进行训练。”

小朱笑着对郭英说道:“倒是和朝廷现行的预备役制度相像了?”

郭英惭愧道:“老臣前些年也是实地了解了直隶附近的预备役,说来惭愧,和契家庄一比做的还不够。晚点老臣倒是想和村里人好好请教请教了。”

老者闻言赶忙说道:“恩公这是哪里的话,恩公对契家庄有大恩,我等定当知无不言。”

郭英也客气道:“老人家无需客气,俺年轻时候也是种地的。”

时代总是在发展前进的,这些年商贸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契家庄,虽说有祖训在上,但是这个之前处于半封闭的村子也开始和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

村中也有了几家商铺,售卖一些日常用品,小孩们也去了乡里的学堂进行学习,放学之后也会在乡间小道上玩耍。

之前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也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

最后小朱在契家庄一些老者的陪同下去了躺乾陵。

随行的礼部官员早已做好了准备,代表小朱祭拜了乾陵。

做完这一切以后小朱总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启程返回。

老者们送出了几里路,队伍中更是多出了十几个青壮,回去的路上,小朱也和地方官交代了一些事情,汉唐的帝陵如同小朱白天说的一样,相应地保护祭祀任务在未来数日内快速启动。

西京作为陪都,有着一套看上去较为完整的官吏体系,加上小朱带来的随行人员,大家虽说被太孙的临时起意搞得手忙脚乱,但是并没有耽误太孙交待的事情。

西京因为太孙的到来忙碌了起来,如同契家庄一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或是太孙早有计划,或是如同这次一样随性而为,大家也都在忙碌之中。

此时的奥斯曼,大明新一波的使团随统维齐尔一起到达,并且在第一时间受到了巴耶塞特的召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