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雪海松原 > 第五章 孩子们的乐趣(七)

第五章 孩子们的乐趣(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雪海松原!

(七)、下午,上学的几个孩子回到家来,一进屋富城妈喊道:“大双、小双,你俩去抬着猪食桶喂猪去。”

信儿把贴好的玉米面饼端上桌,又把碗盛上玉米粥,等大、小双喂完了猪回来,洗了手上到炕上,信儿才端着煮好的狼肉上桌,看全家人都已到齐,便给每个人碗里夹一块肉,争取做到公平。相庆早早端着碗等在那里,想再吃一块,信儿道:“你的那块已经吃了,这回没你的啦。”

相庆一看气得把碗往桌子上一敦,碗成了两半,富城一看气就不打一处来,拿着筷子照着相庆的脑袋抽了过去,相庆用双手抱着头,哭着道:“我就拿了一小块,为啥没我的,他们都比我吃的多,要不是我你们上哪吃狼肉去。”

富城说:“要不是你我们也不会欠全屯一个大人情,你大张叔受那么重的伤,昨天我请先生来给你大张叔看病治伤带买药都花了三块大洋,就这还没完你大张叔家的地还得我帮着去侍弄,你惹了多大的祸,还不消停。”

相庆看着大家吃肉,没有自己的份,撅着嘴不情愿的往嘴里吃着饭,甜甜把自己碗里的肉块夹到相庆碗里道:“相庆,我的给你吃吧,我不想吃狼肉。”

相庆高兴的夹起碗里的肉就啃了起来,富城瞪了相庆一眼,把自己碗里的肉夹到甜甜碗里道:“甜甜,别信他的,鬼主意多,你别看他人小鬼大,总想占些便宜,聪明没用到正地方,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信儿一看富城碗里的肉没了,不忍心,又把自己碗里的一块肉夹到了富城碗里。富城“哎!”了一声,也没再说话,径自把信儿夹过来的肉吃了,信儿没吃上肉,只是把炖肉剩的不到一小勺的一点汤倒在自己碗里拌着饭吃了。

大清早,刘顺像往常一样拿着粪筐到屯子各处去拾粪,刚走到屯子东头,捡起了一个粪坨子扔到背筐里,抬头见远处来了一队军人,刘顺还以为看错了,揉揉眼睛仔细看,见打头的挑着一杆圆圈旗,顿时,感觉不对劲,背着粪筐往家跑,一跑拾来的粪颠掉了也顾不上,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自家院子里,扔下粪筐插上院门喊道:“老婆子!日本人来啦!日本人来啦!”珍儿听到喊声,忙从屋里跑出来,两手抓着围裙不知所措的说:“那咋办呀?”

刘顺又问:“孩子们都走了没?”“还没呐。”“今儿别叫孩子们去上学啦。”这时富城从自己屋里出来道:“日本人打哪边来的?有多少人?”

刘顺说:“有一队,不到一百来人,开着带斗的车,跑的挺快。”富城道:“把院门关好,等等再说。”孩子们都穿好了衣裳,准备上学去,听大人们说不让上学了,都在院子里玩了起来。富城到猪圈看猪,刘顺把掉在地上捡来的人粪、猪粪扫起来装到背筐里,背到粪堆上倒在上面,一个个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没心干活。不一会儿,“咣!咣!咣!”院门被敲响了。

刘顺问道:“谁呀!”“刘大叔!是我呀!开门来!我有话说。”刘顺听出声音是新保长,忙走到院门跟前问道:“啥事啊?我才起来。”说着慢吞吞的打开院门,只见保长后面跟着几个穿着黄色军服,带着鬼子帽,扛着枪的日本兵。

刘顺心里一哆嗦道:“保保保长,有事儿啊?”保长也紧张的道:“刘顺叔!这是皇军,来住在咱屯的周家祠堂,那里房子大,他家是大户,但是,皇军来了要吃饭,谁也没那么多粮食不是吗?只好派粮,每家拿出一旦粮食来,供给皇军。”

刘顺忙说道:“保长啊,俺们家人多,粮食也不够吃,哪有余粮供给皇军呢?”保长面露难色的说:“谁说不是呢,俺们家也是,这不没法子吗?要不你拿头猪出来也行,反正家家都跑不了,都得拿。”

刘顺忙说:“那好吧,我待会儿送到周家祠堂去。”保长道:“好吧,那我就不催了,我去下一家啦,你快着点啊。”送走了保长一行人,刘顺来到猪圈,看富城正在猪圈起猪粪,便发愁的道:“哎!保长刚才来家了,催交一旦粮食,我说咱家粮食不够吃的,他又说让交一头猪送过去,你说交啥好?”

富城权衡了一下道:“一旦稻米十四元法币,一斤猪肉不到一元,一旦米能换十五斤多猪肉,一头猪怎么也得一二百斤,还不如交粮食。”刘顺道:那还是交粮食吧,我这就给他们送过去。”

刘顺说着走进西屋拿着布袋到粮囤去装袋,总共装了五袋,富城走进来拿着杆秤和刘顺抬着杆秤把粮食称好,刘顺用牛车把粮食拉到周家祠堂,来到祠堂一看,已经有几家人在那里等着给日军缴粮了。刘顺排在后面等着缴粮,保长在一边陪着日本军官过秤,家家拿来的粮食都是在家过了称的,拿到祠堂日军过称速度也快,很快就轮到刘顺,刘顺把几袋粮食卸下来,过了称,又按照军官指的地方把自家过了称的粮食扛到库房一个放粮食的垛子上,刘顺不但看到里面有一大垛码好的粮食,还有像是军服一样的,一垛一垛码得老高,心想,这么多的粮食和军服,绝不会只有一百来人,肯定还要来更多的日本兵,没敢再停留,就赶着牛车赶紧往自家走去。

刘顺回到家中,见富城把猪圈清理干净了,正把清出来的猪粪往粪堆上撩,刘顺来到富城跟前道:“我刚才去周家祠堂送粮食,看见周家祠堂里好大呀,以前我去过没见有多大,怎么这次去看那么大,里面还有很多的军需品,有军服,有粮食,还有木箱子里面不知装的啥。”

富城一听说:“看来小日本儿一时半会儿走不了了,咱们的苦日子要来啦。”“嗨!谁说不是呢!”刘顺应道。“孩子们还是上学去吧,别叫耽误了学习。”

富城说着便进屋找来喜、甜甜几个人去上学,进屋见几个人在屋里玩背石子儿,富城便说:“你们几个还是上学去吧,别在家里闹腾了。”大、小双已经长大成了大小伙子,能帮家里干活,但是富城白天让他俩帮着干农活,晚上让他俩看医书,相举跟着吴先生去医馆,一行人便应道:“走喽!上学去喽!”姑侄几个一窝蜂似的出了院门。

相庆坐在屋里的炕上看着叔侄几人都走了,躺在炕上跟信儿说:“我才不想上学呢,也不想上医馆,在家里玩多舒服。”信儿鄙夷道:“呆在家里有啥出息,还不如上学去呢。”

信儿把猪、鸡都喂完了,进屋从炕上抱起相正,坐在炕沿上给孩子喂奶,富城妈说:“孩子都两岁了断奶吧。”

信儿说:“这就断,不断也不行了,我怕是又有了,已经俩多月没来月事。”说完又拿着木盆端着一大堆衣服往河边走去。来到河边见张六婶子和屯里几个媳妇也在河边洗着衣服,几人议论着日本人进屯的事儿,信儿不插言,自顾自洗着衣服,听着大家的议论,只见周家三姨娘在旁边嗑着瓜子闲聊道:“你们听说了没,日本人要在咱屯建学校啦,说是让孩子们上学呢。”

张六婶说:“怕是收钱的吧,没钱谁叫你上,别想的那么美。”这时,一艘火轮渡船开过来在离他们洗衣的石台子不远处停下来,从船上下来的有穿日本军服的军官,也有穿日本和服的男女,还有小孩子,径直往周家大院走去,张六婶说,他三姨娘,是上你家去了吧?

三姨娘说:“可不是!俺家当家的给他们腾出来两栋房子,一栋有十来间呢,他们军官可能是把老婆孩子都接来了吧,要不咋还有女人、孩子呢,你看这拉家带口的。”

信儿洗完了衣服抱着木盆回家,把衣服搭在院子里的绳子上,对婆婆说:“看来日本人要在咱这长住了,把老婆孩子都拉来啦。”

珍儿问:“你见着啦?”“嗯!刚来了一个火轮,上面下来有军官,还有穿和服的女人和孩子,都往周家祠堂去了,说是军官的家人。”

富城妈道:“以后出门要小心,别碰着那些人,咱惹不起人家拿枪的,就躲着点。”信儿道:“知道了,我回头跟孩子们说。”

等到下午,甜甜放学回来就跟爹娘七嘴八舌的说:“学堂让日本人占了,他们要让我们跟着日本人上课,以后都要学日语,说日本话,不让先生教我们了。”

信儿说:“不管学啥,总比在家呆着啥都不学强,让学就学吧。”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回到家来嘴里叽里哇啦的说着学来的日语,几个孩子跟着叽里哇啦的学着说着,信儿和富城一句也听不懂看着孩子们回来依然和以前一样写作业,富城凑到跟前一看写的一个字也看不懂,有的字是中国字,可是不念原来的字。

富城便问:“你们学的这是哪国字?怎么都不认识?”甜甜说:“这叫日语,读法和中文不一样。”富城一听急了道:“他小日本拿咱中国字去当日语,这叫啥,听也听不懂,以后还咋用,这不成了小鬼子啦,咱是中国人,要学中国文化,以后也是在中国用。以后放学回来,在家学中国字,爸教你们,我就不信了,他小日本能在中国蹦跶几天。”

第二天,大、小双跟着富城去到地里上粪,中午孩子们都回家来吃完了饭,在院子里追逐着打闹着玩,大双很会做木头枪,还可以上子弹,用猴皮筋勾着石头木棍打出去很远。

相庆看二叔的木枪很好玩,便说:“二叔,你那个木枪给我吧,要不你给我做一个吧,行不?咱俩去山上打袍子、野鹿、野鸡、野羊、野驴,可多了啥都有,还有熊瞎子,不过我没找着,下次去要找着了,咱们就可以打了拿回来吃。”

大双一听说:“我这个劲儿太小,打那些个东西不管用,要打那些个东西得要真家伙,这个只能打鸟,等我做个真枪地,做好了上山打猎那才带劲呢。”相庆说:“真枪你会做吗?吹牛吧。”

大双又说:“咋不会,常在叔家的枪我鼓捣过好几次,早把那门道摸得透透的,只不过我现在找不到铁管,要是有铁管我就能自己做一个了。”相庆一听来了劲说:“我去给你找铁管子,找来了你也给我做一个。”

大双说:“行,你去找吧。”这时,信儿喊道:“吃饭啦!”一听“吃饭,”不论大小同时飞快的向屋里跑去,小的往炕上爬,大的往炕边坐,都占据了有利地形,两张桌子都占上了,准备吃饭。甜甜和信儿给每人盛好了饭,端到桌子上,来喜说了一句:“大嫂,现在屯里都通知,不让吃大米饭了,让全部交到祠堂,咱家的稻米还有吗?要是有都藏起来,别让他们搜出来了。以后,想吃点大米都不行了,这小日本儿真够坏的。”

相庆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基本恢复了健康,他现在除了每天跟着相举去医馆,晚上回来在家和几个叔姑哥姐们跟着富城学认字,富城在教他们认字的同时,还把从前家里留下的书籍让他们看,小的不认识就让大、小双和来喜给他们念,甜甜前面跟着富城学会了打算盘,也跟着相举学会了认字和算术,甜甜可认真了,每天把认识的字写一行,写完了让相举帮着修改。

相庆说:“周传宝可真丢人,都多大了,结婚了还上学,他爹不让他干活,还让他上学,前些年跟着我姑他们他们一块上学,学了半天还是啥都不会,还不如他儿子呢,他儿子的脑子还挺灵光的比他强。”

信儿问:“他儿子?”“啊!他儿子和我们一个班,他就坐在他儿子后面,他那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干活,挣钱养家,非跟着儿子上的啥学,他和他儿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我们同学都笑他,他也不觉得丢人,这回他儿子可是没人敢欺负,有人保护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