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正德风华 > 第48章 石破天惊(七)

第48章 石破天惊(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正德风华!

“殿下,刑部主事王守仁到了。”

“让他进来吧。”

“是”

王华闻言一下站起身了,担忧地问道:“殿下”

“王谕德稍安勿躁”

“微臣王守仁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谢殿下”

“今日本宫叫你父子二人来,第一件事已经说过了,第二件事乃是因为孤看到了王主事所上《陈言边务疏》。”

“殿下,此乃是犬子当初无知之作。”

听见王华着急的声音,朱厚照摆摆手说道:“王谕德不必担忧,本宫只是问策罢了,再说即使王主事愿意署理军政也还早,王谕德也不是外人,本宫也推心置腹的说,此后自是要北伐草原,不过那一天还早,而且必定是万全之下本宫才会下令北伐,更何况本宫要的不是区区北伐之胜,从胡服骑射到大汉冠军再到盛唐太宗本朝太祖太宗,他们都北伐成功了,但是在孤看来只能叫成功了一半,因为只是取得了战役战术的胜利,并没有彻底同化统治北地,这是为什么呢?”

“微臣愚钝,当是地域广阔,了无人烟,无法治理。”

“说得对,那么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在本宫的设想中,此后不会再有纯粹的大规模贴身近战了,而是以火器为主,骑兵为辅,步卒不再以短兵相接为主,孤要打造的盛世非是简单的天下富足,此后两位当会明白孤,而以这样组成的军队,不再是以冲阵为主,如此孤会先期大量派驻进士到军队,王主事便是第一步。”

这次不等王华说话,王守仁便大声道:“臣万死不辞!”

看着这位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人,朱厚照感慨莫名,然后亲自将他扶起来说道:“好好好,稍后本宫便亲自带你前去,王谕德如不放心也可同去。”

“微臣斗胆。”

“走吧,那便现在去御马监”

“微臣遵命”

张永接到消息便带着人在大营门口等待,到中军大帐后,朱厚照便让众人坐下,然后说道:

“本宫现在过来是有一件事,此后警卫1师成立师参谋部,由参谋长、副参谋长、参谋组成,下面团一级同样成立此部,负责收集情报,制定作战计划,主持日常训练工作,统计战功,分发赏赐等,这是王守仁,原任刑部主事,王主事颇知兵事,此后便任皇家警卫1师参谋长,诸位当同心共力,打造我大明最强之军,现在,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整编工作。”

“谨遵殿下之令”

“行了,本宫便先行回宫了,王参谋长。”

“到”

“今日你便先回刑部交接,明日正式赴任吧。”

“下官遵命”

带着王华走出大营,朱厚照突然没头脑地说道:“王谕德应当知道君子六艺吧。”

“此为儒家根本之一,微臣惭愧。”

“这是时间的惯性,无关个人,但是孤只告诉王谕德一点,此后兵部之位必须有从军之历,也就是直接从军中提拔,本宫非常喜欢辛弃疾,真正的文武双全之才,孤之所以让王主事入营,一是他自身有此见识且付诸实践,第二便是本宫认为他以为成就绝不逊色于辛弃疾。”

“殿下谬赞,犬子为求高中尚且历经数次,不敢比之稼轩居士。”

“哈哈哈,王谕德且看将来,孤敢与你打赌,如何?”

“微臣不敢”

“呵呵”朱厚照摇头笑笑没有继续说话,便带着王华回东宫而去。

来到东宫外,朱厚照说道:“近日王谕德便可查看顺天府治安状况,且看有哪些藏污纳垢之处,想来会让王谕德大吃一惊。”

“那微臣就先告退了。”

“去吧,好好看看”

陪皇帝和皇后用过午膳之后,朱厚照回到了东宫,回想今日午膳期间,整编四卫营和组建参谋部之事自然已告诉朱佑樘,听闻之后朱佑樘只有一句话:“朕既已交给照儿,照儿放手去做便是。”

“儿臣谢父皇。”

张皇后见父子二人其乐融融的样子,近来弘治皇帝身体也好了许多,儿子更是在朝堂初现峥嵘,一切都幸福美满,甚至不顾礼仪给朱厚照布菜。朱佑樘和朱厚照都并没有阻止,朱佑樘深爱妻子,自是无所谓,朱厚照后世灵魂,更是无所谓,朱厚照感觉这是自己吃得最开心的一次家宴,不过随即就想起自己两个舅舅,不由得心里深叹一口气,得尽快想个办法了。

内阁今日一上午没有安宁过,外间的官员一个个都是心惊胆战,连添茶水都是尽量不发出多余的声音。

“本官虽第一个出言反对殿下株连九族,这不过是于有悖仁德之道,可不是要放过此等国贼,本官坚决不同意只判抄家流放。”说话之人乃是礼部尚书张升,此刻干瘦的老头气得须发皆张,万万没想到这李东阳身为阁老之一,竟如此罔顾朝廷法度。

“大宗伯稍安勿躁,我的意思不是要放泰宁侯一马,在场诸位相信都明白,陈璇此人如何吞得下这么多钱粮?但是当此之时,如果对陈璇论罪过深,如果此贼临死之际攀诬构陷,国朝怕是动荡不安啊,涉及此事,必须要陛下决断方可,太子并不适合插手,到时令圣上两难,这难道是我们做臣子应该做的?”

“你,强词夺理,哼”

“英国公,殿下特命你参与审理,不知你意下如何?”李东阳知道张懋肯定是不想让陈璇到处攀咬的,毕竟泰宁侯乃是武勋,结交之人肯定也大多数武勋为主。

“以我之意,即使放过其家小,陈璇也不得放过,否则国法何在?至于李阁老的担忧,很简单,三尺白绫,一杯鸩酒足以。”

李东阳闻言沉默不语,又问曾鉴道:“大司空今日一言不发,不知可有高见?”

“刑法律令非我所长,不过工部营造,若地基不稳,再宏大的建筑也不过是无根之木,泰宁侯不死不足以服众,至于其家眷,以国法论处便是。”

“哼,以老夫之见,其家眷虽大多并未直接参与,但是只是流放却是太轻了,以其昭昭之意,泰宁侯全家必须处死,所有其他府中之人,发配充军,方可显大明法治。”

“闵尚书所言过激了,如此岂不是行莫须有之罪名?”

“大理卿倒是一丝不苟。”

“下官实话实说罢了,若此人有实质行动,必然处斩全家,现在确实不能如此处置。”

“行了此事已经吵了一上午了,既然谁也不能说服谁,那便表决吧,今日六部主官、都察院两位总宪、大理寺卿、我内阁三人和英国公十三人一一表决便是。”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便异口同声道:“皆听首辅大人安排。”

“第一,陈璇如何处置?同意处死便举手。”

数了数有十一人举手,李东阳、曾鉴二人未曾同意,刘健并未多说什么接着问道:“第二,同意陈璇全家处死的举手,否则便处全家流放海南。”

这次只有闵珪和戴珊、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举手,刘健接着问道:“江西、福建两省涉事官员如何处置?同意所有参与之人押送京城斩首便举手。”

这次举手之人有刘健、闵珪、戴珊、史琳、杨守随、刘大夏以及吏部尚书马文升。

刘健数了数说道:“七对六,那此三论本阁便如此呈报圣上了,各位当是无异议?”

“我等皆无异议。”

“辛苦诸位,一同用过午饭再走吧。”

“多谢阁老,既如此大家便同去。”

“同去”

“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