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个红包群 > 第361章 延禧宫吊唁(一)

第361章 延禧宫吊唁(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清穿太子妃:我有一个红包群!

消息传入八阿哥府,胤禩整个人都惊呆了,郭络罗氏小心的拉扯着他的衣袖,轻声说道:“胤禩,皇阿玛让咱们赶紧入宫。”

良妃是胤禩的亲生母亲,她过世胤禩作为亲生儿子必须到场,即便他现在被囚禁,事从缓急,康熙还是让人前来通知。

曹氏也跟着说:“爷,妾知道您难过,您难受您哭出来啊,哭出来就好了。”

说着她还拿帕子沾了沾眼角,语气都带上哽咽。

要不说曹氏会做人呢,她跟八福晋一样对良妃感情很一般,可你看八福晋脸上一点悲伤都没有,反观曹氏仿佛死了亲娘似的。

胤禩终于回神,他先是看了泪眼朦胧的曹氏一眼,又转头去看郭络罗氏。触及郭络罗氏身穿大红嫡福晋正装,再想到昨日她亲口承认那些证据都是她给皇上的。

胤禩忽然疯魔,他伸出双手掐住郭络罗氏的脖子,面目狰狞,“郭络罗氏,我杀了你。”

郭络罗氏被掐的双眼翻白,舌头都吐了出来,她说不出话只用力拍打着胤禩的双手。

眼看着郭络罗氏要死在胤禩手中,外头看守八阿哥府的禁军走了进来,他眉头微蹙,随后上前一手刀砍在胤禩的脖子上。

随着胤禩的晕倒,郭络罗氏瘫软在地上。她不停地咳嗽着。

此时她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后怕,郭络罗氏后背的衣裳都浸湿了,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胤禩会这么对她。

禁军可不管他们之间的矛盾,他只遵循上头的意思,“八福晋,皇上命奴才送您等入宫。”说完他还招呼跟他一起进来的侍卫把晕倒在地的八阿哥给架起来。

老八昏迷着,郭络罗氏还沉浸在刚才的后怕中,曹氏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烦请诸位稍等片刻,容我等去换身衣裳。”

良妃可是八阿哥的亲娘,她没了,自己等人都需要穿孝衣,即便入宫的时候不穿,此时他们的穿着也不合适。

禁军也不是不讲人情的,他点点头,“一刻钟可够?”

一刻钟虽然有些赶,换身衣裳也不是不行。曹氏赶紧道:“够了够了,”说完就招呼着奴才赶紧回去。

郭络罗氏仍旧在地上没起来,照顾她的嬷嬷只得上前把人架起来带回房间。

回到自己的房间,郭络罗氏才回神,她拉着嬷嬷的手痛哭,“嬷嬷,你看到了吗,他要杀我,他居然要杀我。”

嬷嬷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八福晋,她只好把人搂在怀里柔声道:“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嬷嬷虽然心疼八福晋的遭遇,可她更清楚此时什么才更重要。她并没有让郭络罗氏哭太久,一小会儿后就推开对方。

“主子咱们赶紧换衣裳吧。奴婢知道您跟良妃没感情,可能哭不出来,到时候您就多想想最让您难过绝望的事情。”

良妃毕竟是她的婆婆,良妃过世如果八福晋不哭,那才是笑话。到时候即便是安郡王府也保不住她。

担心郭络罗氏逆反,她又道:“曹侧福晋跟年侧福晋她们可都要跟着去的,您是嫡福晋,可不能被她们比下去。特别是曹侧福晋,最会在人前讨巧卖乖。”

郭络罗氏冷哼,她转身坐下,“我不去。胤禩都要杀我了,我凭什么要去给他额娘磕头守灵。曹氏愿意去就让她去,反正我不去。”

她本来就不喜欢良妃,之前看在胤禩的份上偶尔心情好了愿意喊对方一声额娘。胤禩都要掐死她了,她还去给他额娘守灵,不是犯贱。

她郭络罗氏长这么大什么都吃,就是不喜欢吃亏。胤禩如此对她,她一定要让胤禩知道得罪她的下场。

郭络罗氏如是想。

嬷嬷有些着急道:“主子,现在可不是置气的时候,您不去,被皇上知道可怎么是好。”

大清谁人不知皇上最是孝顺重规矩,良妃再怎么说也是她婆婆,亲婆婆过世,身为儿媳居然不在,皇上不生气才怪。

皇上本来就不喜欢她家主子,万一因为此事责罚她家主子该如何是好?

郭络罗氏不为所动,她道:“知道就知道,胤禩都不爱我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活着她都不怕,还怕什么惩罚?

有本事皇上就下旨杀了她?

眼看着一刻钟马上就要到了,郭络罗氏仍旧无动于衷,嬷嬷着急的嘴上都起了燎泡。最后没法子,她只好咬牙道:“既如此,福晋您就装作重伤躺在床上吧,奴才去跟统领大人说一声。”

八阿哥当众差点掐死八福晋,这个理由希望能让皇上满意。

石姝瑶本身就在宫里,得知良妃上吊死了,她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长叹一声,她对着白桃说:“给我换身素净的衣裳吧,一会儿咱们去延禧宫走一趟。”

良妃虽然跟惠妃同住一所宫殿,不是一宫主位,她毕竟也是皇上正儿八经册封的妃子,于情于理她们都应该走这一遭。

甚至因为居住在皇宫,她到的时间比八阿哥他们都要早。

石姝瑶到的时候,惠妃、德妃、贵妃以及宜妃她们都到了。大家不约而同穿的都比较素净。因着老八夫妻还没来,吊唁是惠妃帮着主持的。

看到太子妃到来,不等对方开口,惠妃拿帕子擦擦眼睛,先自责起来,“怪我,是我没管好宫里的奴才。”

“她昨晚上就拒绝让人守夜,我就应该猜到她的心思才对。如果我早一些察觉,就不会出这种事了。”

惠妃说的都是场面话,旨在摘除自己。同时她心中也有些后悔,早知道良妃如此,她一定拦着奴才不让人把那些话传出去。

贵妃却道:“早些察觉又如何?以她那个性子,只要她听到那番话,就一定会想不开的。”

她说这些并非性子凉薄,不尊重良妃。她只是实事求是。

良妃就是想的太多,她习惯把所有过错都按在自己身上,这种人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自怨自艾。即便惠妃能拦得了一时,还能拦一辈子?

她改不了自己的性子,结局早就注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