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刺客列传三离战于野 > 第3章 惊杀

第3章 惊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刺客列传三离战于野!

瑶光,举国丧。

山河寂静,天地与之同悲。

“阿离……”

执明的灵魂几乎在瞬间被抽走,全身剧烈颤抖,带着刻骨的绝望,猛然扯住身边一人,狂吼:“阿离走了,阿离怎么会走?刚才阿离不是还好好的……”

他突然顿住,他离开时,慕容黎就已全身冰冷,毫无气息,莫非那时就已……

若是他不带着仇恨,若是他细心的为他治伤,若是他早一些看出端倪……

宫墙上的风是如此的冷,执明捂着胸口,连呼吸都不曾感受,便喷出一大口鲜血,染红了衣襟。

天地寂静,没有半点风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执明脑中充满了绝望,仿佛凌乱的游丝,回荡在无边的黑暗中:“阿离没了,本王要这天下何用?”

如果连命都没了,还留着那些恨意做什么。

他迎着漫天风尘,苍白的脸上满是痛楚。

不,他不相信,他要亲自确认,否则,就是造谣。

谁敢造谣慕容黎死,他就要谁死。

执明推开士兵,疯了一般向王府狂奔而去。

但他的悲伤没有持续多久。

“站住。”

“嗖”一支冷箭擦着执明额头飞过,重重的钉在宫墙上,兀自颤动。

仅差一瞬,执明的脑袋就可开花。

绝望狂奔的脚步因这一箭缓了缓,执明脸色阴晴不定,转身,触龙惊电一般直视赵大人。

赵大人面容巨变,左顾右盼寻找,他虽是喊了一声站住,却并没有下令动手,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士兵射出的这一箭,将他计划打乱,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一箭差点射破天子的脑袋,已经是再无退路,就算没有慕容黎之事,执明也定不会放过自己,赵大人很清楚这点,当即下令,全军攻城。

“天权国主伤我瑶光王上,幽禁致死,凡我瑶光子民,抛头颅洒热血,皆是为王献身,抓住天权国主,祭王上英灵。”赵大人义正严辞,慷慨激昂发表攻城言论。

宫墙下的士兵义愤填膺,听到王上宾天的消息,心中便认定了赵大人的话,他们虽然只是小人物,但是在国家大义关头,并不糊涂,如果赵大人带领他们谋反作乱,他们也会斟酌一番,现在他们是为正义而战,这个国家属于每个人的,真正需要他们毫不犹豫的抛头颅,洒热血。

诛杀伤了他们主君之人,他们流的是瑶光的血,那血将为慕容黎而流。

他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英雄。

夕阳如血,杀伐乱天。

城门不知何时开了一线,萧然带领少数禁军节节撤退。

赵大人的士兵疯狂的冲进行宫,几十里都是黑压压的人影,他们咆哮着,呐喊着,展开屠戮。

执明早已顾不得去管赵大人和攻城士兵,在天权将领的掩护下,不顾一切奔向瑶光王府。

他不相信慕容黎会死,无论如何,他都要见他最后一面。

明明说好演戏,最多就是卧病在床,他怎么会死?

他慕容黎心有九窍,从来都不是一个会赌上自己性命的人,他怎么会死?

行宫到王府的距离,只须一盏茶的功夫,然而,因为有赵大人私兵的阻拦,变得寸步难行。

执明爆发一阵怒吼,第一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抑,目光冷冷的掠过所有人,举起星铭剑,砍在士兵身上。

鲜血染在身上,炙热滚烫,甚至能感受到生命一个一个在消失。

执明杀红了眼,艰难前行。

他只想去见慕容黎,挡者皆死。

若是慕容黎不在了,他也不惜屠尽天下人,用整个天下去为他陪葬。

死去的人越来越多,鲜血染红了行宫道路,像一条流淌血泪的小溪。

执明只觉得自己宛如海上的孤舟一般,承受着狂风暴雨的冲刷,似乎下一瞬便会倒下。

但他依旧前行。

目光所及之处,他终于看到,瑶光王府的那道大门远远敞开。

红帘翻飞,在暮风中徐徐飞扬,无与伦比的寂寞。

厮杀良久,天权留守瑶光王城的主力军队终于从另一侧赶到,挡在执明身后,与赵大人士兵对峙。

赵大人从人群中走出,有些得意,命令士兵停止进攻,看着执明,淡淡笑了笑:“天权国主刺死王上,如今重回王府,是想缅怀一番还是打算对王上再补一剑?若国主弃剑投降,本官可送国主一程,返回天权。”

“赵大人装的挺累吧!”执明背对着赵大人,看都不看一眼,“你不妨试试,凭你那几个私兵如何敌过本王的整个天权军队。”

天权主力军到来,两军对峙,胜算对半。然而赵大人一点也不担心,带着满满的自信,向空中放了一枚焰火。

焰火宛如一条奋起飞舞的神龙,在王城上空炸开,直击苍天。

赵大人无比愉悦,慕容黎上位之后收缴郡侯的三万私兵,全部被编入禁军中,一想到如今这批禁军还能调用,而且还成为他安插在禁军中的暗棋,他就迫不及待想看执明的反应,甚至忍不住会想,慕容黎会不会被气活。

只要三万禁军从后方袭击,再多一个执明都不足为惧。

焰火在空中慢慢黯淡,渐渐归于平静。

并没有任何禁军的出现。

赵大人的眉头微微蹙起。

——怎会这样?

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赵大人内心升起一丝慌乱。

嘈杂声响起,数十名禁军从王府中走出,整齐列队,站到执明身旁,领军的,正是方夜。方夜手中提着一名内侍。

赵大人一惊。

他的亲信,此时不是应该随着那人一起调动禁军中的暗卫吗?

如何会出现在这里?

方夜将内侍扔了出去,两名禁军立刻迎上将内侍压下跪倒在地。

执明突然注意到,这名内侍有些眼熟。

方夜看着赵大人,道:“赵大人可识得此人?”

赵大人还未回答,那名内侍便迎向赵大人,苦苦哀求:“大人,救我。”

一瞬间,所有人都明白这确是赵大人的亲信,却不知方夜抓赵大人的手下是何用意?

“果然是赵大人的人。”方夜冷笑一声,道,“王上日前受雨,感染风寒,病急不能临朝,每日需服用汤药。”

一位郡侯站出,看了看执明,又看看方夜道:“王上不是被天权国主持剑重伤不治身亡的吗?”

方夜冷然,并不回答,幽幽道:“今日,王上服药过后,就吐血昏厥,待太医赶到已为时已晚,汤药残渣中验出见血封喉的毒药,而这碗汤药,正是此人所盛。”

方夜出现的时候,面色红润,镇定自若,丝毫没有主子离世的悲戚。

那一瞬间,执明莫名有种感觉,慕容黎之死定有蹊跷,莫非也是戏中一步棋?

然而,当听到方夜的话时他还是忍不住狂怒,一个劲步上前抓着那名内侍便提了起来,果然,这名内侍便是白天送药之人,亏得自己眼瞎,竟毫无察觉,还给慕容黎喂了药。

执明心头泛起一阵暴躁,忍不住出手,想将这名内侍挫骨扬灰,然而他还是忍住了,这么一个小丑一样的人物,杀他易如反掌,可恨的是,这幕后之人。

他将目光缓缓移向赵大人,凌厉的杀气几乎将赵大人寸寸凌迟。

赵大人一窒,双腿发颤,几乎就要跪倒:“他是我府上的亲卫没错,然而又有什么证据证明此事与我有关?”

“打脸来得真快,他刚才可没交代谁是主谋,赵大人真是承认的及时。”执明冷冷的将那内侍扔到地上,“说出真相,或许本王还可以饶你一命。”

那内侍慌慌张张,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跪在各郡侯面前,瑟瑟发抖:“今日大人出门后不久,小人便收到大人传来的信件,大人信中命小人潜入王府将那药放入王上饮食中,说是此药对王上有益无害。小人从头到尾不知那是毒药,见府中侍从未给王上备午食,倒是端出一碗汤药,小人便想大人应是知晓王上卧病在床,才备此药以解王上之痛,便和内侍交换身份将此药放入汤药中盛给王上。小人实在冤枉,不知那是害王上之毒,否则小人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谋害王上呀,况且又怎会一直呆在王府中不曾离去?”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竟对内侍的话难辨真假。

赵大人闪过一阵痛苦的抽搐,猛然摇头:“一派胡言,本官何时传信于你,何时让你下药?”

他上前一步想抢夺信件,却被方夜一把夺过,交到了各郡侯手中:“诸位不防仔细看清楚这字迹是否是赵大人的。”

各郡侯和官员们看过信件,面容僵硬,此信笔迹确实出自赵大人之手,同僚多年,丹青笔墨不可能有错,然而他们更多的却是迷惘。

他们当中极少数确实是跟着一起谋划此事,然而有一部分人却是被迷惑起事,心还是忠于王上的。

在他们知道的真相中,是天权国主伤了王上又侮辱囚禁至死,因此他们愤恨不平,要替王上替瑶光讨回尊严。

然而现在真相反转,竟是赵大人为了谋夺权位毒死王上,还要与天权国主为敌,致瑶光万劫不复,他们绝不容许这样的事发生,那等同于谋反,会成为千古罪人,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他们的站队渐渐开始分化,甚至离赵大人已经有些距离,就连各府的私兵,也开始缓缓动摇,手中的兵器都有些烫手。

执明奉诏接手瑶光,已是天下共主,他们对共主持兵相向,可谓大逆不道,一想到这里,他们心中的荒凉,忽然连兵器都握不住。

替慕容国主报仇,兵器应该直指凶手才对。

赵大人瞅着这些见风使舵的郡侯,脸色难看至极,他明白,若毒杀慕容黎的锅扣在自己头上,方才还在一条战线上的这些同僚必会立马对他刀剑相向,因而极力狡辩:“本官从未写过此信,也从未给过下人任何药物。本官若是早有预谋,何故会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

他盯着那内侍,有些激动,“你受何人指使,为何污蔑本官?”

内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匍匐于地:“大人,小的冤枉,小的都是按照大人吩咐做事,从未有不诡之心。”

执明冷笑:“若不是赵大人早有所为,莫非赵大人还会神机妙算,算到慕容国主今日之劫,算准时辰攻城?”

赵大人一时语塞,总不能说出确实知道有人暗中下毒,慕容黎今日必死之言吧,这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方夜使了个眼色,太医端着药碗走来,怒斥赵大人:“若赵大人不曾下毒,可敢喝了这口药?”

太医眼神犀利,赵大人面色巨变,踉跄而退,颤抖道:“不是本官所为,本官为何要喝?”

“人证物证俱在,你还狡辩?”太医怒火中烧,举起药碗猛然向地上砸去,中药残渣触地竟嗞嗞的冒起白烟,吓得郡侯屡屡后退。

剧毒无疑。

“王上因你英年早逝,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震天下。”太医悲愤至极,不由分说抓起赵大人就是两拳击去,还好被禁军及时拖回。

“赵大人,没想到你如此歹毒,竟对王上下如此狠手。”各郡侯开始愤愤不平,连珠带炮你一言我一语谴责唾骂赵大人。

赵大人心中慌乱,一时竟想不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毒是那人死士下的,但为何会演变成自己的亲信?慕容黎确确实实宾天,一石二鸟之计也一步步按照计划进行,没有偏差,只差一步便可成功。

赵大人确实没有写信,也没有命人下毒,因为此事从一开始便有人在做,他何故多此一举,然而为何最后矛头都指向自己,而且是证据确凿,他怎么都想不通。

莫非那人计划有变,抛出自己做了这挡箭牌?

他打着清君侧,平国耻的旗号起兵,便是要告诉天下人,他才是正义的一方,是上天垂怜,是天命可违。

但现在,他就像个小丑,表演到最后,终究还是正义所不耻的一方,自己挖坑把自己埋葬,不需有墓。

这真是一出小丑的悲剧。

突然,一道狂风自天际轰然飙来,赵大人只觉得脖间一凉,整颗头颅便飞了出去,落在王府门前,正对着中堂大殿,一双眼睛甚至还没来得及闭上。

执明握着星铭剑,反手入鞘,他的目光抬起时,已变得一片冰冷:“弑君谋逆,诛九族。”

任何伤害过慕容黎的人都不得好死,包括他自己。

所有人似乎都惊呆了,怔怔的看着执明,空气闷塞得让人窒息,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他似乎要摧毁这一切。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不知是谁突然跪了下去,紧接着,像是一场瘟疫蔓延般,各郡侯各府私兵纷纷跪倒,虔诚而恭敬,惊恐而卑微。

……

夕阳将天地间最后的光芒投照在中堂大殿上,照出辉煌的影子。

曾经,他对他说,为了你,我负天下人又如何。

如今,他却为了天下负了他。

曾经,他说,若是阿离想要本王的整个皇宫,本王也拱手相让。

如今,却是他把他的整个皇宫拱手相让。

执明缓缓前行,从红帘帷幔中抱起慕容黎尸身,第一次,跪倒在天地面前。

只是,无论他的怀抱有多么紧,都已感受不到他的呼吸。

并非如他所想的死有蹊跷。

慕容黎死了,是真的死了。

剧毒蚕食下,他清俊的面容逐渐乌黑。

“阿离,怎么会这样?怎会这样?”

执明猝然合眼,仰起头,发出一声悲啸。

山河寂静,只有这声嘶啸,在王城长空中久久回响。

……

“什么,执明当着众大臣直接砍了赵大人?”

仲堃仪用木杵捣着药,听到这个消息,手不由得停下来,“这个执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慕容黎受他那一剑本也好不到哪去。”

林中暮色融开,落落青山渐渐幻化成一间雅舍,仲堃仪眼中的彩光隐没在暮色中,他心中所想,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然而他此时的吃惊倒是让前来禀报的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赵大人安排亲信在慕容黎汤药中下毒被方夜抓个正着,证据齐全,执明一怒之下就直接砍了,瑶光各郡侯当时吓得全跪了。”

仲堃仪道:“我不是已传信给他,此事已由我的死士去做,他只须搅乱瑶光内政,何故还多此一举?”

学生:“或许赵大人对先生并不完全信任。”

“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谈何信任,不过是各有所图罢了。”仲堃仪整理好药草,继续捣着,“我虽知赵大人行事冲动易暴,竟没料到他竟大胆到这般,扑灭了我放的火,坏了我出山的计划,赵大人这步棋终究是废了,你立刻传信给骆珉,不可妄动,静待时机。”

“是。”

“暗卫回来了?”仲堃仪问道。

学生才踏出一步的脚又伸了回去,行了一礼:“先生可是觉得有何不妥?”

仲堃仪思索一下:“他可曾探过慕容黎尸体,确实死了?”

学生道:“确认无误,方夜和赵大人对峙之时暗卫悄悄潜入去探过慕容黎尸体,体内残留两种毒,一种是先生研制的慢性毒药,慕容黎死于另一种见血封喉之毒,正是赵大人所下。”

两毒攻心,大罗神仙也活不了,何况一介凡人。

如此,便放心了。

吾王,多年步步为营总算了却一桩心事,您可安息了,那个人,也得到了该有的报应。

仲堃仪看着落落青山,心里竟有些空落,或许,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趁心的对手了吧,他叹了口气:“难得赵大人最后为他做了替死鬼,便让他下去好生息着吧。”

“是。”学生领命退下。

夕阳渐退,仲堃仪放下捣杵,起身收拾晒在簸箕中的药草,他心情不错,将药草放好,又继续鼓捣起药罐。

很快,这些药便都能派上用场,他的十万大军,也可以召回了。

原本慕容黎死亡,赵大人起兵在瑶光制造内乱,逼退执明,天权内部骆珉趁此时起兵,控制大局,执明返回天权途中再联合佐奕设伏截杀,便可一举灭了两王。

然而因为赵大人的贪功冒进,反而让执明夺了兵权,成了真正的瑶光国主,若此时骆珉有所异动,执明必会带领瑶光大军攻回天权,骆珉便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就算派兵增援,也是胜算难料。

他要的,是一击必中,截了瑶光军,让执明孤立无援。

赵大人这颗棋子虽然废了,但总归会成为瑶光内部暴乱的导火线。

“执明,绝不能活着回天权。”木屋后一个影子隐在这暮色中,黑色大氅将他包裹的严严实实,便是这话说出来,也是冷冰冰的。

仲堃仪微笑:“送封信,给遖宿王毓骁。”

……

慕容黎死讯很快便传开,瑶光,举国丧,十五日后,举行国主葬礼,执明因愧疚悔恨,终日守在慕容黎灵堂前,烂醉如泥,不问朝政,对天权的政事也漠不关心。

瑶光朝堂由方夜和萧然管束,尚且稳定,天权鲁大人差人送来信件表示对慕容国主的沉痛哀悼,也顺便提了句骆珉管束军队有方,实为不出世的奇才大将,天权无忧,最后劝谏执明切莫太过悲伤,一切以大局为重,望早日返回天权坐镇朝堂。

天权即是无忧何故定要本王回去,鲁大人怕是老糊涂有些矛盾了。执明看了信后随口交待信使几句,天权朝堂政事暂由鲁大人全权负责,望鲁大人多费心便是,待慕容国主葬礼后不日返回。

……

瑶光,王城外。

城墙高达数丈,巍峨坚实,经过大雨的冲刷,铅华尽洗。

在川流不息出入城的人流中,一辆红蓬双辕的马车不起眼地夹在中间,缓缓摇行,在出城后几里外慢慢停了下来。

一只玉白骨节分明的手扶在车帘上,轻轻掀开一线,良久,也未掀开车帘,有些苍白的五指又缓缓放下,在车内叹了口气。

坐在马车前打马前行的车夫觉察到后面有异样,回头看了一下,道:“公子不再看一眼?”

“不过是徒增伤感罢了。”车内之人轻声道,透着一股深邃的沧桑与悲凉,“走吧。”

车夫幽幽长叹一声,回头看了王城一眼,便打马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