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 第5章 北征议事

第5章 北征议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阿鲁台犯边!

如此军国大事,朱棣以前从不会召唤自己前去。

皇孙一辈,只有朱瞻基有如此宠幸,可以侍立旁听。

朱棣特地召唤,恐怕就是要寻个由头,训斥惩处自己。

如此看来,朱棣一定会问自己如何应对阿鲁台犯边一事。

而自己,不管是支持出兵,还是反对出兵,都会被朱棣找到错处借题发挥。

朱瞻墡跟着小太监急急赶往御书房,心头急转,寻思应对措辞。

待到通报进去,御书房里人才济济。

除了朱高炽朱瞻基,内阁三辅杨荣、金幼孜、杨士奇都已在场。

除此之外,礼部尚书吕震兼领户部和兵部,刚从锦衣卫诏狱放出来的蹇义,以及一干重臣分列一旁。

武将方面,以英国公张辅领衔,成国公朱勇、武安侯郑亨、成山侯王通、安远侯柳升等众勋贵均在场。

朱瞻墡一进去立刻跪伏地上:

“叩见皇爷爷,瞻墡外出不知召唤,应召来迟,请皇爷爷降罪。”

朱棣虎目凝注在朱瞻墡后脑勺上,晨间的怒气还没散去,一言不发。

直等到朱瞻墡心底发毛,才淡淡说道:

“起来吧。”

“平时并无召唤过你,不知者不罪......”

应召来迟虽然也能训斥一番消除心头恶气,可毕竟理由牵强了些。

容易让言官史官抓住把柄。

等会有的是名正言顺的惩处机会。

朱棣坐了几十年皇位,还是很在乎自己将来在史书中的名声。

朱瞻墡暗暗舒了口气,谢恩爬起,藏到朱高炽和朱瞻基身后。

朱高炽暗暗打了个眼色,带有警告之意。

朱瞻基则是嘴角含笑,给朱瞻墡一个“不用怕,有事大哥我护着你”的眼神。

很快,御书房内被打断的话题继续下去。

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滋扰大明边境,北边各镇遇袭,边民被劫掠屠杀,财物损失不计其数。

大明和鞑靼的恩怨已持续了十几年。

蒙古被逐出中原之后,逃亡大漠称为北元。

从朱元璋到朱棣,边拉边打软硬兼施之下,北元分化为三个部落,鞑靼、瓦剌和兀良哈。

朱棣靖难之时,兀良哈还出过大力,就是朵颜三卫。

三部之间互相敌视,以鞑靼势力最强。

永乐七年,鞑靼首领本雅失里杀死明朝使者,引来朱棣雷霆震怒。

在永乐八年和永乐十一年,朱棣接连北征攻伐鞑靼和瓦剌,两部均遭到重创,北境总算平静了近十年。

可大明铁军也因此伤亡惨重,军马粮草损耗巨大。

再加上营造北京城,民间不堪重负,民生凋敝。

甚至在永乐十八年,如此永乐盛世,依然激起民变。

山东滨州白莲教唐赛儿起义,斩杀大明五名大将,明军阵亡两千多人。

待到永乐十九年,原本鞑靼丞相、接受朱棣册封和宁王的阿鲁台犯边,杀死大明北镇兴和所将领。

朱棣勃然大怒,第三次北征,兴师动众数十万军民。

然而阿鲁台闻讯提前逃走,大明只是击败依附鞑靼的兀良哈部,班师回朝。

朱棣冷冷看向众臣:

“阿鲁台贼子野心,如此不堪教化的蛮夷野人,众卿家以为如何?”

吕震振衣踏步而出,慷慨激昂:

“圣上,臣认为必须打,而且要狠狠地打,要打痛鞑子,令其闻大明军威避战千里,才可令北疆安靖。”

“蛮夷之人,畏威而不畏德。”

“东汉大鸿胪窦固伐北开西,驱逐北匈奴,才换来胡人两百年间畏中原如虎。”

朱棣微微颔首,颇为满意。

吕震此话,深合他的好战心意。

永乐十九年,第三次北征之时,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均反对朱棣劳民伤财北征。

结果被当时的礼部尚书吕震背刺,三人下狱,吕震因此得利,一人兼领三部尚书,大权独揽。

朱棣目光扫向众人:

“众爱卿以为如何?”

却见春天才刚刚出狱的蹇义挺身而出,斑白胡须颤抖,老泪纵横:

“皇上,不可啊。”

“穷兵黩武,岂是明君所为?隋炀帝三征高丽,终至社稷倾覆,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前年刚刚北伐,如今我大明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兵备未修,粮草不足,再次北伐岂不是雪上加霜?”

“再说那虏酋阿鲁台,生性狡猾,畏我大明神机营火器犀利,前年就避而不战。”

“北疆草原千里,我大明数十万大军行动迟缓,又如何抓得住这些跨上马背就跑的贼子?”

“再次北征,只怕依然徒劳无功,空耗国力罢了。”

“民生艰难,望皇上三思。”

朱棣眼中燃起一簇怒火,看向其他人等:

“你们呢?怎么说?”

如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军国大事,御书房内顿时吵成一锅粥。

文臣之中,除了吕震着意揣摩朱棣心思,其余众臣均是以国库空虚为由,劝谏皇上三思。

至于武将,功名利禄全靠征战得来,自然极为好战。

一个个叫嚣请愿,自荐充当前锋,誓要痛击鞑靼。

轮到朱高炽朱瞻基发言,这两个老六却是回答得滴水不漏。

朱高炽避而虚之,只是拍胸脯回答,一切军机大事但凭父皇做主。

若是父皇决定北征,身为太子曾多次监国的他,必定鞠躬尽瘁,在群臣监督下,守好中原大后方,做好后勤工作。

朱瞻基深明朱棣心意。

慷慨献言,只要是皇爷爷兵锋所指,他朱瞻基一定冲锋在前,将阿鲁台狗头斩下,献于皇爷爷马前。

当然,这种话听听也就罢了。

朱棣北征带着朱瞻基,只是让他见识沙场的血腥场面,壮其胆气,怎么可能让乖孙子朱瞻基亲自下场厮杀呢。

一场辩论下来,风头渐渐偏向于赞同出兵征讨阿鲁台的一方。

第四次北征似乎已板上钉钉。

朱棣目光猛然越过朱高炽,盯在朱瞻墡身上。

带着深沉之意冷笑道:

“瞻墡你的看法呢?”

“上午赵王被常山中卫谋逆牵连,你的处置措施博得满朝大臣赞誉。”

“想必,对是否北征,你也有独到见解吧?”

朱棣图穷匕见。

若是朱瞻墡敢反对北征,就要将他当场拿下,和蹇义作伴,以临战动摇军心的罪名扔进北镇抚司诏狱。

若是朱瞻墡赞同北征,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稍微问些兵略军机,想必从未接触过行伍的朱瞻墡是答不上来的。

不恤民力,好战黩武,误国误民,这些罪名,也不是不能套上。

身为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蹇义所说的,朱棣岂会不知。

如今国库粮草不足,并不能支撑大军长时间北征。

临下决断之前,朱棣不介意顺手收拾这个令他不爽的皇孙。

危机临头,朱瞻墡心头顿时提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