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 第11章 皇城辞行

第11章 皇城辞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开局送瞻基皇兄升天!

朱瞻墡心头暗惊。

这便宜三叔,果然不安啥好心。

反正互相看不顺眼,就看谁手段更高明了。

朱高燧不想死的话,还不至于明目张胆纵容手下一万多护卫造反。

因此,最多搞一些阴谋诡计,小心提防就是。

朱瞻墡恭敬拱手,不软不硬顶了一句:

“侄儿谢过三王叔提醒,侄儿年轻力壮倒是无虞,倒是三王叔神色憔悴不堪,一路之上可不要太操劳。”

“侄儿先行告退。”

说完不等朱高燧作答,转身带着贴身侍卫与羽林左卫汇合。

朱高燧气得差点喷出一腔老血,满脸阴沉。

自己这些日子焦虑重重,神色憔悴,还不都是你这小畜生害的?

表面一套假惺惺关怀,内里不就是在讽刺自己吗?估计恨不得自己死在半途之中。

这点朱高燧倒是误会了朱瞻墡。

朱瞻墡并不希望朱高燧死在半道,甚至,对原本历史轨迹中朱高燧就藩没几年就提心吊胆早早死去挺惋惜的。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三个儿子中朱高炽以世子身份镇守大本营北平,朱高煦更是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唯有朱高燧似乎平平无奇。

其实并非如此。

朱高燧本身也有不俗带兵能力。

建文二年,朱棣带兵围困济南,朝廷名将平安准备截断朱棣粮道,当时年仅十八岁的朱高燧就曾带领疑兵拖住平安。

靖难成功后,朱棣定都南京,北平就是交由朱高燧坐镇,主持北方防务应对北元骚扰。

甚至徐皇后死后,朱高燧由于军务繁忙,一时间脱不开身,迟了半年才回南京奔丧。

对朱高燧的安排,朱瞻墡隐隐有了一些还不成熟的打算。

当然,一切都要等自己真能夺走本属于朱瞻基的皇位再说。

朱瞻墡回到羽林左卫队伍,张輗带着柳溥和石亨跪下身来见礼:

“卑职见过五皇孙殿下!”

朱瞻墡不露神色打量眼前三人。

这三人都是武将世家出身,一个个身材魁梧,满身甲胄,威风凛凛。

张輗年纪三十出头,相貌威武仪表堂堂,只是长了一对三角眼,英勇之中带着阴狠。

柳溥则是一副谨小慎微模样,一双大眼透着清澈的愚蠢。

至于此时还只是副千户的石亨,朱瞻墡看得最为仔细。

这可是明朝中前期赫赫有名的大奸雄。

勇武兵略都非常擅长,若能用于对外征战,是一把极为好用的利器。

可惜,最终毁在不断膨胀的野心下。

石亨此时只有二十三四岁,长相奇异,一张方方正正的四方脸,身高接近两米,颔下浓密胡须已经蓄到胸口。

手里拄着一把接近三米长的大刀,通体由镔铁打造,寒光凛凛,怕不是要有上百斤之重。

跟关羽转世一般。

朱瞻墡想到这把大刀迎头劈向蒙古骑兵,人马俱碎的惨绝画面,心头不由一阵恶寒。

等到张輗三人跪得揣揣不安之时,朱瞻墡才淡淡说道:

“都起来吧。”

“这趟远赴彰德府,要多辛苦诸位将军了。”

张輗内心对朱瞻墡颇为轻蔑。

毕竟朱瞻墡不像朱瞻基,常年跟随朱棣征战,混在行伍之中。

朱瞻墡年纪轻轻,一向只有读书人名声,何曾领兵出征过?

这不过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而已。

刀口舔血的丘八,最看不上的就是文弱读书人。

唯恐朱瞻墡外行指导内行,张輗试探问道:

“殿下,不知您对沿途行兵方略有什么指示?”

朱瞻墡似笑非笑深深看了张輗一眼:

“张将军家学渊博,领兵经验丰富,行兵一事你来定夺就成。”

张輗大大松了口气。

看来五皇孙殿下只是来镀金的。

能不胡乱插手军队指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支持。

张輗讨好笑道:

“殿下,卑职准备了一辆能工巧匠打造的马车,车上两名美婢沿途侍候,殿下无需烦忧车马劳顿。”

张輗挑了挑眉头,威武脸膛上挤出猥琐之色:

“美婢经过名家调教,都还是完璧之身,殿下旅途寂寞,请尽管享用。”

朱瞻墡不置可否:

“张将军有心了。”

“此趟护送赵王千里就藩,虽说路程都在中原腹地,但也并非高枕无忧。”

“张将军,你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朱瞻墡眼神貌似无意瞥了远处的朱高燧一眼。

张輗也算是警觉之人。

原本还是一副轻松样子,以为这只是一趟轻松差事。

被朱瞻墡提醒,张輗悚然大惊。

道听途说的朱瞻墡朱高燧结怨一事浮上心头。

连忙抱拳恭声应道:

“殿下提醒的是,卑职明白了!”

“殿下,恕卑职僭越!”

张輗旋身转向柳溥和石亨,神色已经沉肃如水,不威自怒:

“柳溥石亨听令!”

“石亨率一百骑兵为斥候前方探路,柳溥率三百骑兵为赵王府队伍殿后。”

“本将率本部军士与皇孙殿下充为前锋。”

“以焰火为令,红色焰火尔等即刻驰援前锋队伍本部。”

张輗露出狠辣之色:

“若是青色焰火,柳溥率骑兵从后方冲杀,石亨隐藏行踪,摸到近处突袭中军行在,可听明白了?”

柳溥石亨震惊一闪即逝,毫无质疑躬身听令:

“是,张指挥使!”

对他们这些行伍之人来说,只知有领头上级将军。

听军令调遣是天经地义之事,莫说是攻击赵王朱高燧,更大胆的事都敢做。

靖难之役、刚发生的孟贤叛乱,之后的汉王朱高煦叛乱,夺门之变,都是向天子举起屠刀。

这也正是古代战乱频乃的原因。

朱瞻墡默默将这些丘八的言行举止看在眼里,心头暗惊。

看来,等成功篡夺朱瞻基位置后,要引入现代军队的整风措施,使军士明白向谁效忠为谁而战。

几人低声说话之间,朱棣终于驾临承天门。

承天门前一众人等黑压压跪了一地,叩见吾皇圣上。

朱棣将朱高燧叫到身前细细端详,隐隐察觉此生不复有再见之期,心头悲凉不已。

转而迁怒起朱瞻墡:

“瞻墡!”

朱瞻墡心头大跳:

“孙儿在!”

“此次护送你三王叔就藩封国,不得有误,你三叔沿途若有损伤,朕拿你是问!”

朱瞻墡差点憋屈出内伤。

自己就带了一千羽林左卫军,护送有一万多人护卫的朱高燧,有损伤拿自己是问?

朱老四,你可做个人吧。

只是皇帝金口既开,再无转圜余地,朱瞻墡只好委委屈屈应声下来。

朱棣又叫张輗,和常山左右卫指挥使纪遥浦安上前,勉励几句。

军鼓擂动,众人叩别朱棣。

大军浩浩荡荡向前途未卜的千里之外开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