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永恒家园 > 第21章 腰缠十万贯

第21章 腰缠十万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永恒家园!

赵元功一路打听,在前门大街附近找到了辽东会馆。

辽东会馆是朝廷为了解决辽东的生员进京赶考的住宿问题而建造的。

辽东会馆占地面积很大,是一个拥有二十多个独立院子的大院子。

里面还有十几栋宿舍,还有马厩。

最高峰的时候这里曾经住过二百多个进京赶考的生员。

由于今年不是大比之年,会馆里面住宿的人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辽东进京办差的官员,只有十几个人是在京城求学的生员。

空着的院子很多,不然赵云长他们几个人就是有钱也没有资格入住。

赵元功有秀才功名,住宿不花钱。赵云长四个人就需要花钱才能入住了。

赵元功五个人花了五两银子一天的价格,包了一个小跨院。

这个价格对比辽东地区的消费水平可真的是不便宜,这还只是单纯的住宿费用,不包括存放车马的费用。

喂马的饲料也是相当的贵,几匹马在这里吃一天,回赵家屯能吃个十天八天的。

赵元功计划在京城停留十天左右,所以一次交齐了十天的费用。

会馆的服务人员,带着他们几个人进了他们住宿的院子。

赵云长这个时候才有些恍然清醒过来的样子,赵云长觉得自己自从进了北京城就好像是有点傻了,尴尬得很,低着头,有点不好意思,那几个人也同样如此。

赵元功哈哈大笑:“大伯,这有什么?咱们就是土豹子进城吗!还不是都这样!什么事儿都是有第一次的!再来一次就好了!”。

几个人放好东西就到会馆的食堂吃饭,会馆的饭菜味道还可以,价钱也不是很贵。

大家伙吃完饭,就去洗漱,换衣服。

会馆居然还有沐浴室,这个条件可比通州的客栈强太多了。

和辽东会馆相比,通州客栈的价钱就有点抢钱的嫌疑了。

果然还是要货比三家,这一比就发现辽东会馆的价格还是很实惠的吗!

吃饱喝足,睡了一宿好觉。第二天早上赵元功和赵元礼,赵德有三个年轻的小伙子精神抖擞的出门逛大街去了。

赵云长和赵云凤两个老一点的还没有缓过劲来。两个人吃过早饭,等赵元功他们走了,就继续睡大觉。

前门大街属于内城,在天子脚下。

京城的治安可以说是相当好!

白天有兵马司的人往来巡逻,晚上有巡捕营的巡逻队在大街小巷穿梭。

还有锦衣卫的人,不分白天黑夜都有人在四处值守。

城里的保火甲和巡城御史也不闲着。这个安保工作做的值得表扬!

前门大街北起月亮湾,南到天桥路口,总长近二里地。

街面有二十多米宽,大街两旁绿杨垂柳,翠绿掩红,环境搞得还不错,一看就赏心悦目的。

前门大街一带,是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地带,酒楼,货栈,旅店,茶楼,林林总总。

东侧里街的肉市,布市,果子市,草市,一溜两行。

西侧里街粮食市,鲜鱼市,瓜子市,珠宝市,摩肩接踵,人流不断。

周边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药铺子,酒坊,布庄,戏园子,烤鸭店,馄饨馆,羊肉馆,烧麦馆子,酱菜铺子,糕点铺子,应有尽有!

“三哥,这北京城也太好了吧!咱们要是能在北京城里面住就好了!”赵元礼兴奋的说道。

“咱们现在不就是住在北京城里吗?”

“三叔,元礼叔说的是咱们要是在这里有房子就好了”赵德有还傻乎乎的帮赵元礼解释。

“放心吧!将来肯定会有的!”

“真的吗?三叔?我要是在京城有房子,就把我娘接到京城来住,让我娘也享享福!”

“那你爹呢?”

“我爹愿意来就一起来呗,他要是不愿意来,谁也不敢说他呀!”

赵元礼说道:“大有,你怎么说的好像是真事儿似的,我看咱们还是逛街吧,别做梦了”

赵德有嘿嘿笑,都是你起的头!

他们三个人都是头一次逛大街,赵元功以前也没有逛大街的爱好,更何况是和两个小伙子一起逛大街,完全没有感觉!

这回全当是出来做市场调查了。

他们三个人从一大早晨就出去了,直到傍晚才回来。

三个人手里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是一拐一拐的拉着胯儿回来的。

赵云长和赵云凤在院子里面等的都快急死了,这要不是在北京城,他们怕自己走丢了,他们两个人早就出去找赵元功他们去了。

赵德有把屋里的炕桌放上炕头,把买来的大包小包都打开,酱肉,烤鸭,红焖羊肉,烧麦,馄饨,酱菜,摆了满满当当的一桌子,还有在元盛号打的烧酒。

“大伯,云凤叔,来来来,咱们爷几个喝酒,咱们也尝尝北京城的好酒好菜!”

赵元功向赵云长和赵云凤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赵云长和赵云凤还能说什么?只能是喝酒了。

爷几个大吃一顿,直吃的满嘴流油,沟满壕平,真特么的太好吃了!人家做的那烤鸭,那酱肉,那味道,简直是绝了!

赵云长说:“可惜了,这些好东西都让咱们几个人给吃了,这要是能带回赵家屯,给家里的人尝尝多好!”

赵云凤说道:“可惜就是距离太远了,这在路上走一个多月,什么好东西带回去,也都坏掉了。”

喝了点酒的赵元礼大声说:“等咱们家搬到京城来就好了,那时候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家里人也能吃着这些好东西了!”

赵德有说:“对!”

赵元功不参加酒后狂飙,都是快活快活嘴的话儿而已。

隔了几天,赵元功在屋子里面把手里的东珠和人参整理好,准备给卖掉。

这些日子花的钱有点多了,赵云长他们几个已经开始担心钱的问题了,在吃饭上都开始想要节俭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赵元功身上的银子肯定是足够用的,但是长时间没有进账,难免人心惶惶。

而且,赵元功不打算在京城停留太长时间,十天时间一到,就马上退房走人。

北京城的天气逐渐热起来了,南方的天气会更热。

赵云长他们四个人是纯粹的北方人,为了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就需要在南京的火炉天气到来之前,返回北方。

至于要在北京城办的事,完全可以等回来的时候再说。

“元功,下家已经联系妥了吗?”赵云长见赵元功一脸轻松的从外面回来了!于是就问道。

“嗯,已经说好了,人参就卖给长春堂了,十颗人参,长春堂出价八千两,基本上和京城里面的其他几家药堂出的价钱差不多,但是长春堂的信誉比较好,过后没有麻烦。

东珠全部都卖给瑞宝斋珠宝行,十颗东珠人家出一万五千两银子,这个价格有点偏低了。但是咱们不能等了,需要尽快出手,好继续往南走,而且咱们手里有东珠的消息一旦传出去了,时间长了不出手容易出事。在北京城里咱们就是一个小蚂蚁,现在还保护不了这些宝贝!”

“那咱们要做好万全之策,别让别人给咱们黑吃黑了!”

“后天交易,大伙儿把家伙事儿都准备好,别掉链子!”

到了交易的时间,赵元功五个人全身披挂整齐,一身的煞气外放,腰上挎着长刀,身上背着弓箭,怀里藏着手弩,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从关外来的,而且还都是见过血的!

五条关东大汉,是来做生意的,又不是来开战的,所以没有人愿意招惹他们!

交易进行的很顺利,一共到手了两万三千两银子。

赵元功从赵家屯出发的时候,身上带了两千两银子。走一趟南京还是够用的,但是这些钱里面不包括购买书籍的钱。这个时代有关科举的书籍那可是相当昂贵的。

赵元功在出发之前,已经在家里整理出来了十几种东西的制作方法,准备在北京和南京看看哪个合适好卖出去,筹集一下买书的资金。

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方子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卖出去的。

很多东西的制作方法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真要捅破了谁都会。

卖东西之前总得让人验一下货吧,万一有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人家不买了,怎么办?

在人家地头上打官司告状,连证据都没有,肯定赢不了,而且赵元功也没有那个时间!

赵元功一伙人在北京南京都是人生地不熟的,到时候只能吃哑巴亏。

总不能杀人吧?

人家是地头蛇,自己扮演猛龙过江,然后把人干掉!

那还卖什么方子呢?直接开抢不就完了吗?何必浪费那个脑细胞,还得使劲去想那么些玩意儿。

万幸,老天爷知道赵元功的难处,给他派来了五个送钱的小童子,不然赵元功就要大大地苦恼一下了!

现在有钱了,就牛逼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虽然没有十万贯,也没有鹤,但是骑马走一趟扬州也是完全可以的了!

从北京城到南京城,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水路,从通州上船,沿着大运河南下,直达南京,两地水路距离三千六百多里地,顺风顺水需要走一个多月的时间,回来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稍微有点不顺当,赵元功回家的时候就已经是冬天了!

另一条路是陆路,从北京城出发,沿着驿路南下,直达南京城。

两地距离两千两百多里地,八百里加急,只需要三天!正常骑马需要走半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像乘船那样,要听船家的摆布。

自古讲究的是南船北马,赵元功他们五个人,除了赵元功以前坐过轮船,那爷儿几个恐怕没有见过客船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赵元功如果连续在船上晃荡一个多月,恐怕也是一条命上去,半条命下来!

陆路只能是赵元功唯一的选择,五个人骑着马,赶着大车,出了北京城。

站在通往南京城的大路上,众人高声吆喝“出发喽!”

于是一路直奔南京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