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永恒家园 > 第39章 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第39章 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永恒家园!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去年赵元功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元功的老爹老娘成了老爷夫人,每天只负责快乐的生活。

赵元仁和赵元义已经能够独立管理好作坊了。

作坊去年给赵元功家带来了两万多两银子的收入。赵家屯的老少爷们也都挣着了不少钱,日子都富裕起来了。

春天要来了,赵元功也开始动起来了,不动不行,老爹老娘这两只准备躺平的大鸟,催着赵元功这只小鸟赶紧的使劲飞!

赵元功今年准备开荒种地,银子已经不是第一目标了,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常言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是发展一切的基础。

辽东地广人稀,不多的人口大部分都集中生活在城市里,出城十里就荒无人烟。

赵元功要开荒种地,皇上当然是赞同的。于是,离赵家屯四十多里地开外的一块荒野就成了赵家庄。

赵家庄面积有一百多平方公里,是一片小平原,目前除了一条驿路从这里通过,一个居民也没有!一百多平方公里啊!你敢信吗?现在是赵元功的!

一张白纸好作画,那是在笔墨纸砚色彩原料都具备的情况下,空着两个爪子怎么办?使劲挠呗!

拜托李成林,通过锦衣卫从关里买的二百个农奴已经出发了,用不了多久就会到达这里。

附近出来打零工的村民都被赵元功给雇佣下来了,都拉到赵家庄去盖房子,土坯茅草房,先盖上几百个。

牛马牲口成群结队往赵家庄赶,显得很有钱的样子!

万事俱备,只等人来了!

赵元功这边架势拉开了,皇上那边也愿意配合,要钱是不可能的,分币没有!要人还是可以的,三千多个罪犯打包流放,全部送到了赵家庄。

然后就赶着老牛,架上犁杖,都去开荒。

四月初,二百多个农奴也来到了赵家庄,赵元功一看,好家伙!个个皮包骨头不说,头发黏黏糊糊的扣在脑袋上,像一个大棉帽子,里面好像还有虱子在爬来爬去。身上的棉袄破窟窿烂眼子的,窟窿眼里用干草堵着。脚上用干草破布条子包着。

瞅着人数好像也不对,怎么还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身旁还跟着大大小小的孩子,多出来能有一两百个人,这怎么回事?

负责押送的锦衣卫校尉拿出奴契,交给赵元功,表示这些都是他买的!

这二百多个农奴是在关里几个庄子里买的,都是主家犯了事,被官府发卖的。农奴就是这个命!被卖是常事儿,到哪都是活着而已。这些农奴准备被送走的时候,听说是要送到辽东去,吓尿了!农奴的家属们听说要把人送到辽东,都哭天喊地的死活要跟着,死就死吧!至少全家人死在一起。所有人都认为到了辽东就离死不远了!

去买农奴的人一看,这么闹也不是回事,干脆就把那些人的老婆孩子一起买下来了,反正辽东的土老财预付了不少银子。

就这样多了二百多个妇孺,一路艰难的走过来,还不错,居然一个都没死!

赵元功拿出酬劳打发走了押送的锦衣卫。

粥煮好了,让这些人喝两碗热粥,然后都去烧水洗澡,换衣服。这些农奴真的就是赤贫,已经准备好了的衣服肯定不够了,先将就着,穿的少的就在屋里待着,别出来了。

这些农奴一路麻木的走在荒无人烟的辽东大地上,心里已经想好了自己将要被冻死,饿死的一万种凄惨景象。

然而到了赵家庄发现,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糟糕,有房子哎!那一排排的空房子,能有好几百间呢,这是给自己住的吧?

当他们喝了热粥,洗完澡,换上主家准备好的衣服,他们觉得自己可能不会死了,就是担心主家不要妇孺,把女人小孩给卖了!

几百个人跪在赵元功的面前,哀求主家留下女人孩子,并纷纷表示,自己的小身板很能干活,吃的还少,有时候不吃饭,光喝水也行。

特么的!这几下把赵元功的一颗不算太冷漠的心,挠的稀里哗啦的。

留下吧!本来也没有打算卖的,人越多越好,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呢!

妇女孩子都打发回屋里待着,二百多个男人站在赵元功的面前,这就是赵元功的基本盘了,都是可以相信的人,他们是赵元功的家奴,生死都由赵元功做主!

会育苗的挑出来,管过事的挑出来,开过荒的挑出来,剩下的也都是会种地的。

赵元功准备在这里种小麦,种水稻,高粱米将不再是辽东的主要粮食作物。

赵家庄不但会有白面,大米,还会有更好的精品大米!在这片土地上有过几万亩稻田,其中有八百多亩稻田下面是寒甜水,种出来的大米晶莹剔透,软糯香甜有弹性。

这是赵元功开发辽东的头一脚,一定要踢的很漂亮。

农奴们的晚饭是浓稠二米粥和用猪油炒的咸菜。连续在路上走了两个月的农奴们,躺在热乎火炕上,觉得还不错。

就这样活着吧,还想怎么样?

农奴们不知道,他们这一生成为赵元功的家奴,会比大多数人活得好!

四月中旬,朝廷又发配来一千多个犯人,这一批犯人,人员组成很杂,和前一批犯人不同,他们的管理由衙门负责。

他们给赵元功干活,赵元功管他们饭,算是赵元功雇佣来的,要吃饱饭,就得多干活。敢不听话,自有衙役收拾他们。衙役们敢整事,有锦衣卫收拾他们。

李成林升官了,不再跟在赵元功屁股后面了。现在跟在赵元功身后的是一个小旗的锦衣卫,即负责保护赵元功的安全,也负责记录赵元功的言行,很讨厌也很有用。

六月中旬,头一批开荒出来的一万多亩地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只留下农奴和他们的家属经管田地。

所有的流放犯人全部都去修路,赵元功要沿着驿路修一条能并排跑四辆马车的大路,招募来的打零工的农民也加入到修路的队伍。

赵元功终于可以回家歇几天了。赵元功的家已经搬到开远县城了,赵元功的老爹老娘的身份地位已经不适合住在屯子里了。

四进的大宅院,门上挂着大大的门匾,上面写着赵府两个金色的大字,赵老爹像一个老太爷一样,坐在小花园里,喝着茶水纳凉。很好笑的样子!

赵元功的老娘也带着那四个小特务儿,在花园里面闲坐着唠嗑。

赵元仁和赵元义的媳妇儿又都怀孕了,赵元功从家奴中给她们挑了四个小丫鬟,一人两个。

两个孕妇每天什么活也不干了,带着小丫鬟东出溜西串的,牛比哄哄的。

赵玲玲也搬到县城里了,赵元功的老娘在赵府的旁边给她建了一个二进的宅子,赵元功给她送了两个小丫鬟,两个干粗活的婆子。赵玲玲每天都带着孩子们去和老娘玩,也是啥活不干了。

现在的家庭状况,赵元功还是比较满意的,最起码人人都是笑脸,老爹老娘也不用为孩子们担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