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 第68章 新河说北风扫堂

第68章 新河说北风扫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柳家祠堂的贾新河原本有兄弟三人,老二新海老三新江因贪图太平湖中的鱼,早年溺死在湖水中。

贾新河四十出头,其妻龙氏育四儿一女

长子死于天花,次子仁高二十二岁,娶贺氏名克珍,育一女名小芹,半岁不足。

贺克珍十九岁,人水灵乖巧,勤勉节俭。

洗衣浆衫,捻麻纺线,厨前灶后无所不能。

对公婆也十分孝敬,对丈夫也十分体贴,全家老小也就十分疼惜她。

贾仁高聪明,记性好,读过几年书。

虽然家境贫寒而辍学,他读书的心并没有死

遇到农闲时分,一旦柳老先生回到祠堂,他总要去请教一番。

拿着一个本子请柳老先生修辞改句,平时张口闭口也有几分不伦不类的之乎者也。

柳老先生见他聪明好学,也就悉心指点他一二

在旁的贾新河听仁高满口诗词,忍不住呵呵怪笑:

“都说你狗日的精灵,老先生也夸你灵醒,我看你狗日都是假的。”

你说这样诗那样词,我看全都是‘姜丝萝卜丝,粉丝炒肉丝’,其他的棉丝麻丝蚕丝头发丝我就不多说了!”

坐在柳老先生旁边的先生娘子唐氏听后,哈哈大笑。

笑得憋出一个悠扬的响屁,如箭撕白帛。

贾仁高之后是一女,名小蛾,十八芳龄。

苗条清秀,像一根嫩葱。

那脸儿嘴儿,那杨柳腰一摆一扭的婀娜步姿。

一顾一盼的眸子无不招人喜爱,怎么看都不像是同泥巴打交道的农家女子。

龙氏把她视为自己的命根子,觉得很有自己当年的味道。

但贾新河却不以为然,常常跟妻子嘀咕:

“自古红颜多薄命,娇艳的花儿谢得早。”

“那赛霜雪不就是个活脱脱的例子么?”

“脸要胖而圆,美不招人羡,丑不招人嫌的女子才最有福气。”

龙氏一听就火冒三丈:

“狗日的老东西,好活不说专拣孬话,咒人的屁话不少。”

“龟儿子门斗心,狗日的,疯狗日的!”

公公贾万福一听,就把那根叶子烟杆敲得“咣咣”响:

“无须咒,要出疯子的,龙脉所在!”

贾万福六十多岁,早年打过日本鬼子,也打过红军。

脾气古怪,身子却异常硬朗,偌大一把年纪尚能耕种自如。

每餐最少也得两海碗硬梆梆的苞谷汤圆,搁了碗就一步一个响屁往祠堂的朝门口走去。

半个屁股挂在朝门口的大石狮上,掏出叶子烟不紧不慢地裹着。

一支烟卷好了那串响屁还没有断线,扑滋扑滋……如撕破布。

路过他身旁的人就取笑道:“布布布,只可惜生错了方向,如果生在前头,就不是穿布而是穿绸子的命了。”

贾万福听后就有声有色地骂道:“打屁轻松,笑屁杂种,上下不通,说你公公!”

笑屁的人还是笑,只是掩了口鼻一边笑一边往外跳。

谁都知道贾万福火了要用烟杆敲别人的头。

贾万福的老伴早逝,从来就是自耕自种自煮自食。

富裕的时间就挎个破烂的竹篮三天两场地卖“火柴”。

一场也能赚半斤叶子烟,二两烧刀子半块豆腐干什么的。

祠堂朝门前左右各有一块半亩许的沃土,他就只种这两块。

一块土常年都是苞谷、红薯、萝卜,另一块种叶子烟。

他不种田,绝大数的日子都吃苞谷汤圆。

如果想喝稀饭,他就到儿子贾新河的仓里刨谷子

刨了就端到戏楼底下的石碾子上碾,直碾到半天瞅不到一粒谷子。

最后才用簸箕簸去糠粉,然后将白生生的大米珍藏在他那精致的彩陶罐子里。

每碾一回也能吃个十天半个月。

让贾新河耿耿于怀的大事就是老子把爷爷葬错了地方。

他说他爷爷葬哪里都行,就是不应该葬在死亡谷。

听那名字就不吉利,并且坟头的方向不应该坐南朝北。

埋葬的当天他就小声地提醒过那阴阳先生:

“先生啊,这个向口不是叫着‘北风扫堂,家破人亡’么?”

他声音虽然压得很低,但脖子上的青筋比筷子还粗。

掌罗盘的阴阳先生是个红光满面的老者,历来肝火旺盛

他十五岁就端起了罗盘吃上了与死人打交道这碗饭,几十年来别人都敬他如神。

没有一个人敢像贾新河这样当众质疑扫他的面子。

老阴阳当即将罗盘往贾新河脚旁一扔:

“那是修房子,这是埋死人!你懂你就‘自家死人自家抬,自家看坟自家埋’,叫我们来耍锤子?”

天啦!这是天大的忌讳,殊不知阴阳先生就是阎王爷的代言人。

他的话就是阎王爷的话。

贾万福当时差点急背气,直摇头,冲着儿子贾新河骂道:

“狗日龟儿子,你叫‘叫花子吃狗肉——讨得的’,活该活该!”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阴阳先生的咒语无时无刻不如蝼蚁蚕食着他的的灵魂。

从那以后,他对自己一脉的后继是否昌盛一直担忧。

凡听到不吉利的话他的心就跳得特别厉害

只要家里出现一丁点小事,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当年那肝火旺盛的阴阳先生。

想着想着,就毛骨悚然。

后来他家发生的不幸证明了他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老爹辞世不到两年,年纪轻轻的二儿新海三儿新江就双双葬身于太平湖

而老婆贾文氏也由此气绝身亡,后来,最为可悲的是孙儿女媳和孙女也。

那可是太平镇的一桩惊天惨案。

小蛾后面是仁义,十四岁才上学,此子忠厚诚实,深得柳玉山老先生喜爱。

也就格外仔细地教他读书写字,教他如何做人。

龙氏共生了十胎,成活率只有十分之四。

最末一个儿子乳名叫“毛狗”,他就是四岁的仁慈。

去年经汪秀德撮合,已过继给堂弟贾新书。

柳家祠堂的柳、汪、贾、李四家向来和睦为邻。

其中只有李元吉当土匪,横行乡里那段时间,这三家才同李啸林少有往来。

李元吉身亡后,四家已逐渐归好。

但是不久,一场飞来横祸卷袭了整个柳家祠堂。

使得贾家与柳、汪两家成了仇敌,仇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