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 第80章 仁高顺口唁先生

第80章 仁高顺口唁先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最后跨进柳家祠堂奔丧的谁也没想到是柳老先生的长子柳金琼。

柳金琼一家老少十多口在十多岁的报国的带领下喘着粗气来到正殿。

柳金琼是一个满脸胡须的大汉子,比柳金源大两岁,个子比柳金源高出半头。

别看他长得鲁莽,一手毛笔字却也远近闻名。

手头紧的时候,就替人写碑帖,他没有女儿,却有五个儿子。

都只会种田不会识字。

柳金琼一家来到老先生灵前,齐刷刷地跪下。

“爹!”

“公……!”

众人嚎啕大哭,柳金琼更是悲痛欲绝,头磕地咚咚有声。

杜文骏和柳报国怎么拉都拉不起来。

柳金琼磕了十余下,额头下起了一个青紫色的大包。

“好了,金琼!”继母唐氏把他拉起来:

“叫娃娃们去把孝帕披上,就单等你们这房人了。”

接着陆陆继继的吊唁者蜂涌至柳豪祠堂。

除了太平镇的官员,还有闻讯而来的金城县官员。

他们皆立于柳老先生的遗体前,一辑到地。

表达了他们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的崇高敬意。

其间也有准备得有吊唁词的,他们当着众人,再一次对柳老先生歌功颂德。

展现了柳老先生光辉的一生。

大财东柳玉常也闻讯赶了过来。

连已届九十的柳氏族长柳百成,也亲临了柳家祠堂。

随他同来的还有他的五位儿子。

一时间整个柳家祠堂,声音鼎沸,大有人满为患之势。

好在祠堂宽广。

祠堂大门口也有一块宽阔的石坝。

天已完全黑了下来,三九严寒,道士赤着一双大脚。

穿了一件阴阳红花长袍,头戴一顶阴阳花帽,手执八尺铁叉。

用石灰在地坝中央画了一个谁也看不懂的图案。

周围按东、南、西、北、天、地,六门设了六根板凳。

每根板凳上设有供果、香烛、竹片和红纸做的尺许高的牌子。

上面是一些凡人不懂的阴文。

六根板凳前面各有一堆纸钱一张瓦片。

送灵仪式开始。

四个吹鼓手在前,道士其中,之后是捧着灵牌的柳老先生大儿柳金琼。

柳金源执引路花,紧跟在大哥金琼的后面。

接下来是杜文骏及一批孝子贤孙。

所有的人全都赤着脚,踏在地上如履冰雪,冻得几岁的超男和英莲直哆嗦。

她俩跟在大人后面戏耍嬉笑着,报国已经懂事了,他不时地回头用愤怒的眼睛瞪着两个不尽人事的妹妹。

两个妹妹看着哥严厉的眼光,一下就收敛了许多。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时而跳、时而跑、时而又转圈作揖。

最辛苦的是和尚道士,他们不但要跑要跳,而且口中还得念经。

接下来是跳“灵关”,道士举着铁叉发疯似的在前面跑。

逢“门”就跳,呈“S”形跳过每一张高板凳,口中同样念念有词。

这一跳跳了半个多小时,苦了这群孝子贤孙。

严寒之下已汗流浃背,刚脱了鞋赤着脚还感到刺骨的冷,这下边脚掌心都开始冒汗。

气还没有喘过来,又开始“过奈何桥”——两张饭桌重叠,共六张三组,拉开距离九尺。

桌子与桌子之间搭了一块七寸宽的木板,上面罩着花花绿绿的布。

布上是墨汁泼的古怪图案。

道士首先提着铁叉上了“奈何桥”,他在那窄窄的桥上不但手舞足蹈,而且同样念念有词。

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马戏团的高空杂技。

孝子贤孙中最辛苦的要算柳金琼,他双手捧灵牌,几经周折都无法上“桥”。

后来有人又在旁边搭了一张桌,桌上安了一张凳,大孝子柳金琼才上了“桥”。

后面是柳金源、杜文骏,超男和英莲等一批小娃娃也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了高难度动作。

“奈何桥”真的是无可奈何,走过来后,所有的人全身都湿透了。

不但是“桥”上的巍巍颤颤,观看的手里也捏着一把冷汗。

结束了,道士坐在招魂幡的方桌前喘着粗气牛饮了两大碗茶水。

而孝子贤孙们真正感到是走了一次鬼门关,歇下来后心还咚咚地跳个不停。

都不跳的时候,突然一个既不象道士也不象和尚的人钻出了人群。

浑身又脏又破,蓬头散发围着地坝中央的石灰圈子疯狂跑起来。

一边跑一边拍着一双看不见肉的污黑之手唱道:

“笔杆子

篾片子

含辛茹苦育学子

先生清白一辈子

学生全是你孝子!”

大家这才发现是疯了的贾仁高。

众人吃了一惊,这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疯子。

此时的顺口溜,是如此的贴切。

听得出是对柳老先生的一种怀念。

高先生也是惊奇不已,在心中默念着这疯子念的顺口溜。

稍微肚子里有点墨水的,都对贾仁高投出了赞许的眼光。

不一会儿,满脸怒气的贾新河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走到贾仁高面前,二话不说,扬手就是两个耳光。

嘴里也学着仁高的样子,怒声骂道:

“龟儿子,装疯子,老子给你耳巴子!拍马屁拍沟子,捧死人你吃锤子!”

贾仁高捧着火辣辣的脸就往人群里钻。

柳玉叶见状,正要冒火,被高先生一把拉住:

“仁高不癫,癫的不是他,你难道还真要同一个癫子斗气不成?”

说完用眼斜了一下一声不吭挤入人群中的贾新河。

“呸!”柳玉树斜乜着贾新河远去的背影啐了一口:

“活该你家媳妇、女儿背时!”

“嗯,表叔,话不能这样说。”吴亦高摇了摇头。

道士们又唱了半个小时的戏,黄五尔安排人满院点了烛光,这才来到高先生面前:

“王麻子说可以开席了。”

“做几轮开?”

“两轮,头轮二十五桌,二轮十桌,明早预备了四十五桌。”

“好,叫王麻子开席!”

吃完饭,高先生把掌事的阴阳先生叫了过来:

“你们今晚就唱通宵,五人我给你们另加五个大洋。”

“唱《阳光三叠》、《斩美》……反正唱到出殡时止。”

阴阳先生乐滋滋的接过银元,计划着今夜的演出。

阴阳先生果真是阴阳不分的那种人,唱了一个通宵依然精神百倍。

到次日出殡良辰居然个个毫无倦意,又精神饱满地敲吹起来,送柳老先生的灵柩起程。

此去小金沟的路程不近,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呈长蛇阵摆开。

纸钱纸花随着哀鸣的号子和悲怆的哭声在凛冽的北风里四处扑腾。

哀声震荡在太平镇黎明的上空。

围观的乡邻也流下了眼泪,他们哀叹:

从此太平镇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先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