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秦之纵横天下 > 第11章 朝议

第11章 朝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之纵横天下!

盛武二十九,六月十五日。

这一天,是大唐每半月一次的大朝会。凡,京都四品以上官吏,无特殊情况,都必须参加。

天刚刚微亮,午朝门就有不少官吏在此等候。时间一到,午门开启,文武官员鱼贯而入。

杨沛是大理寺少卿,从四品。他也必须上朝,所以一大早杨沛穿上朝服,早早来到午朝门等候。

随着时间,文武大臣均来到大唐金殿内。文武官员按照品级,分两班站立。

早上七点,官员几乎全部到齐。

大唐几位重臣都已经来了,其中有太师李源,司徒王青,太傅王欢,宰相刘宗仁等。

金殿之内,百官齐聚。朝堂上表面一片和谐,实则危机四伏。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唐天子李乾坤病危,导致朝堂上形成两派势力。

一派以王皇后为首,一派则是太子党。两党之争已经白热化,在场的官员都心知肚明。

如今天子病危,更新换代之际,也是两派生死间的争夺。

虽然两派已经形同水火,但还是没有摆上明面。

自古以来,皇位之争,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就算得位,也难服众。

王皇后想废太子立信王没有那么容易,只要太子没有重大过错,哪怕她现在专权,也奈何不了!

太子乃国之储君,但是只要李乾坤一日不死,他就不能强行即位。而且,眼下还有皇后挡路,所以李淳想顺利登基,也有悬念。

正是因为有李乾坤在,两派还能克制。一旦李乾坤殡天,两派必然你死我活。

而这非常时期,两者都不敢过于冒险,被对方抓住把柄。

所以,现在的朝堂看上去还是那么和谐。

金殿一片肃静!

“皇后娘娘驾到!”

不一会,一名太监扯着鸭公嗓大声喊道。

文武百官闻声落跪。

王皇后被两名内侍,搀扶着登上銮台,在皇位的旁边设的一张金椅落座。

“臣等参见皇后娘娘千岁。”

文武百官,齐声高呼!

王皇后之所以能名正言顺的专政,那是李乾坤病倒前下的旨意让她暂代处理政务,这表明当时的李乾坤并不信任太子李淳,不然也不会让王皇后干涉朝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如今这个局面。

王皇后眼瞧着群臣,不见李淳,眉头微微一皱。拂袖道:“都起来吧!”

“谢皇后娘娘。”

“太子为何没有临朝?”

王皇后问道。

李源出班一拜:“启禀娘娘,太子得知陛下龙体每况日下,茶饭不思,悲痛欲绝。为表孝心,太子即日起于佛堂为陛下祈福。陛下一日不好转,太子则一日不出佛堂。所以,今日未能临朝。”

话音刚落,就有人迎合。

“太子真乃至诚至孝,此大唐之福,陛下之福。”

“太子孝心,必能感动苍天,陛下必能转安为福。”

群臣中,不少人开始吹捧李淳。

王皇后面无表情,嘴角微微扬起:“太子真是个好孝儿。”

语气,多少有点讥讽之意。

王皇后说完,冷漠的扫了一眼那些吹嘘太子的大臣们。

“好了,议事吧!”

王皇后打断了那些吹捧之人。

今日朝会,是大唐每半月的一次议事决事的会议!大小官员都可直面天子奏事。

话音刚落,御史大夫汪不士出班拜道:“娘娘,臣有事启奏!”

“准。”

“娘娘,陛下自从开春染病,时至今日,已有三月未能临朝。臣等亦是三月未从面圣,如今陛下龙体如何,臣等一无所知,甚是担忧。陛下安危,关乎天下之安危。如今,天下流言四起,各地民心浮动。更有甚者传言,陛下被娘娘所制,娘娘得而专政,大有君临天下之嫌,颠倒乾坤之意……。”

王皇后闻言,愤怒至极,直接怒道:“住口!”

汪不士慌忙跪倒:“臣有罪。”

“汪御史,你好大的胆子。皇后娘娘执政,乃陛下亲自下的旨意。今日朝会,你竟敢公然质疑陛下?诋毁皇后娘娘,你居心何在?”司徒王青,满脸愤怒的看向汪不士,手指着他怒斥道。

汪不士跪伏在地,诚惶诚恐:“娘娘,臣所说只是据实道来,陛下三月未能临朝,文武百官皆未能面圣。就连太子殿下,也未从面圣。如今陛下龙体轻重,臣等一无所知。天下臣民无不心疑,各地更是流言四起,臣身为御史大夫,据实禀告而已!”

“你放肆!陛下身染恶疾,天下皆知。皇后娘娘每日夜悉心照料,陛下龙体才得以好转。如今,陛下正在静养,不便打扰,故而谢绝探视。你一御史,竟三番五次质疑娘娘,质疑陛下?其心可诛?”

“皇后娘娘,汪不士藐视皇威,还请娘娘治罪。”

“请娘娘治罪。”

王青等人均下拜恳求。

“皇后娘娘。”李源出班一拜:“汪不士所奏,不过是据实而已!正如他所言,陛下龙体关乎天下。如今天下臣民心存疑虑,娘娘更应该出面澄清事实,以安天下之心。而不是,一味的闭塞消息,制造混乱。”

“李源,如今陛下龙体正在好转,此时不亦惊扰!你是何居心?”王欢质疑道。

“王太傅,三月来,陛下的消息不过你一家之言。试问这满朝文武,谁信?”

“李源,你放肆!”

王皇后满脸震怒:“难道你在质疑本宫?”

“不敢。”

李源淡淡道:“不是臣在质疑,而是天下在质疑。娘娘自从执政以来,就闭塞陛下的消息。如今陛下已经三月未能临朝,天下臣民都心系陛下安危。难道娘娘不应该出面澄清?以安天下人之心吗?”

王皇后一脸冷意:“本宫说了,陛下正在静养,不便惊扰。待陛下好转,自然会亲临朝堂。”

“皇后娘娘。”汪不士谏道:“既然陛下在静养,臣等可以不打扰,可为何连太子也不能探视?太子乃国之储君,理应知晓陛下龙体轻重。娘娘不准太子前去探视,莫不是在隐藏什么?又或者,真如传闻那般,陛下被娘娘所制?娘娘想颠倒乾坤?”

“放肆。”

王皇后勃然大怒,愤而起身,怒视汪不士:“你真是好大的胆子,本宫奉旨监国,何来颠倒乾坤?至于不让太子探视,乃陛下之愿。你身为御史,无所依据,就敢妄言天家之事?真是该死。”

“来人,将汪不士送往大理寺议罪。”

“臣忠心谏言,天地可见!娘娘虽奉旨监国,但太子乃国之储君。如今陛下病危,为堵天下悠悠之口,娘娘更应该还政于太子殿下,以安天下臣民之心。臣纵然一死,也要死谏到底。”汪不士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就要去撞柱。

好在被人拉住。

没等拿他的人进来,李源赶忙开口:“娘娘,汪不士身为御史大夫,本就是言官。陛下开国以来,从不加罪于言官,方才有今日之盛世大唐。娘娘若是治罪汪不士,岂不是绝了天下言路?何况,如今天下臣民本就民心浮动,还请娘娘三思。”

“还请娘娘三思!”

太子一党几乎全都跪下求情。

王皇后虽然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如果强行治罪汪不士,于她的确不好。

思量片刻,王皇后妥协。

“今日本宫看着群臣份上,就不追究汪不士的妄议天家之罪。但本宫告诉你们,陛下尚在,尔等切莫行背逆之事,否则休怪本宫无情。”

王皇后说完,衣袖一甩,拂袖而去。

如今朝会也议不出个所以然来。

群臣见王皇后罢朝,大家待下去除了吵架,也没什么意思,纷纷下朝各司其职。

皇宫大院,王皇后下朝回到宫殿,气的在宫殿中大发雷霆。

太监宫女跪了一地,无人敢去劝阻。

“皇后娘娘。”

直到,王青和王欢兄弟进来。两人看着这一地摔碎的茶具,上前劝道:“娘娘息怒。”

王皇后见是他们,挥手道:“都下去吧!”

太监宫女全部退出。

“两位兄长,今日朝会之上,汪不士一看就是受李淳之命,向本宫发难。由此可见,李淳要反击了!”王皇后担忧道。

“嗯。”

“娘娘,我斗胆问一句,陛下还能撑多久?”

王皇后摇了摇头:“我不知,或许快了!”

王欢和王青沉默了一会。

“娘娘,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万一陛下殡天,娘娘就再也没有理由监国。一旦李淳即位,他是不会放过我们王家。”

“为今之计,只有速做准备,以防不测。”

王皇后微微颔首:“两位兄长有何安排?”

“真到了那一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们亡。所以,无论到时候有没有证据,都要一口咬定,陛下是被李淳毒害至此。如今娘娘监国,可自立遗诏,废太子而立信王殿下。这主动权,仍然在我们手中。只要陛下在一天,太子就不敢轻举妄动。另外,宫中禁卫皆在我们手中,太子想闯宫无疑找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就是保证一旦兵变,如何应对。”

“长安城有军七万,城防营,步兵营各有三万军。另外两万,一万是太子府卫率军。我们府兵,加起来也能凑够一万。城防营现在被我们控制,步兵营听命李淳,一旦开战,胜负难料。而,这只是长安城的兵力布局。长安城外的神武大营有精锐八万,一旦出事,半日可抵达长安。也就是说,谁能控制住神武营,谁就能定乾坤。”

“这个好办,神武营都统黄旗羽只听命陛下,届时可以陛下手谕,命其率军入长安平叛。”

“嗯,如此我们胜算又多了几分。”

王欢和王青嘴上这么说着,可心里都没有底,一旦打起来,谁也不敢保证没有其他变故。

“对了娘娘,杨林在望城还有十万虎卫军。如果他帮李淳,到时候哪怕神武营为我所用,我们一样毫无胜算。”王青担忧道。

“说的没错,杨林十万虎卫军乃关西精锐,常年在外征战,战力彪悍。一旦他帮太子,只怕我们毫无胜算。”王欢也很担心杨林的选择。

王皇后自然明白,所以才会连夜接见杨林。

“你们放心,杨林在陛下面前起个誓,绝不会率军进入长安城,我相信他会遵守承诺。”

“如此便好!”

“对了娘娘,为何不争取杨林?如果杨林肯帮我们,我们就胜算更大。”

王皇后摇了摇头,无奈道:“他不帮太子,已经做了很大让步,让他帮我们,除非陛下亲自开口,不然他绝不会同意。”

“唉。”

王青和王欢惋惜不已。

杨林的十万虎卫,现在是真正可以定乾坤,只是他现在谁都不帮,以观其变。

东宫太子府。

李源等下了朝,毫不避讳的相约一道来见李淳。

李淳所在宫殿内,太子一党主要人物皆在。

“今日朝堂之上,汪御史做的很好。”

李淳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茶杯,似笑非笑的看向汪不士。

汪不士诚惶诚恐,连忙离坐下拜:“臣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哈哈,很好,本宫就喜欢你这样的人。”

“谢殿下。”

李淳扫了一眼众人,开口说道:“诸位大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诸位大人齐心协力助我。本宫要是即位,也绝不会亏待诸位大人。这泼天富贵,自当与诸位大人共享。”

“臣等誓死效忠殿下。”

李淳满意的点了点头,一挥手:“诸位大人请起。”

“今日之事后,本宫与那妖后就算摆在明面。父皇估摸着也就在一月间,一旦父皇不测,这长安城中必有一场腥风血雨!所以,这一月间,也是最重要时期,该做什么,该准备什么,诸位大人心里要有个底。本宫不希望,到了生死之时,有人坏了本宫的大事。”

“殿下放心,臣等誓死追随殿下。”

“很好。”

李淳早已准备妥当,等的就是李乾坤殡天之日。

待众人散去,李淳将东宫卫率府李建伯找来,在他耳旁耳语了几句。

“殿下,臣现在就办。”

“嗯,让这长安城乱起来吧,最好让那妖后自乱阵脚。”

“明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