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道途 > 第四十六章 新想法

第四十六章 新想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道途!

陈喜跟根生俩拉着手正转圈呢,余光瞅见一个壮汉的身影。

陈喜惊喜的叫出声:“缺叔,好久不见,你怎么来了?过来看我吗?”

吴缺尴尬的笑了笑,从墙角走出来,行了过去,一边问道:“我在家闲着无事,今日有暇,过来看看你。”

说罢又问起陈喜俩人的作为

“你们在忙何事?我在院子里边,看得箭矢横飞,还以为有贼人进犯呢。”

陈喜没有理会贼人进犯的说法,就连他这种小孩都知道,现在山里最大的贼就是他们,露出一脸傻笑,兴奋地向吴缺走去。

行到跟前,亲热的一把拉住吴缺的手臂,就要给他介绍自家小师弟。

吴缺慈爱的摸了摸陈喜的脑袋。抬手的角度不自觉的高了些,这才发现,小伙子几天不见,也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心里很是欣慰。

陈喜是吴缺部下老兄弟独子,老兄弟夫妻早去,留着这么一个独苗,吴缺一直当做自己儿子养着,感情自然不同。

陈喜倒是没有吴缺心中那么多的感慨。

少年人总是那么有激情,牵着吴缺的手,向着桌子一边走过去。

一边走一边给吴缺介绍:“缺叔,这是我们的小师弟刘根生,你别看他个子小。人特别聪明。是我们这一批学生之中最聪明的。师兄弟之中,师父最疼爱的就是他了”

吴缺讶异,看着眼前的这个小个童子,怎么也想不出,他会是这一批学生之中最聪明的,听说这批学生全部是按照教子的秘法选出,个个聪明伶俐。

瞧着根生那锃亮的光头,着一身宽松的衣裳,再听到此人的名字,心中稍一思索,便大概知道,这是一个黔首之子,原因就在于在这个年代,双字一般都是贱名,有一点儿来头的都是取单字。

吴缺多看了根生几眼,在这个知识荒漠的时代,连世家子的成材率都不高,而眼前这个小家伙在小小年纪就得到教子青眼,这让他都得高看几分。

根生可不知道眼前的胡子大叔脑中这么多想法,只是见来了生人,两手拧着衣角,脚在地上摩擦,舌头打结,多少显得手足无措。

陈喜赶紧介绍两人认识,:“小师弟,这是我缺叔,缺叔人可好了。”

根生想要见礼,想了半天,不知怎么施礼,张修可不教这些,平时张修只是让他们见面点点头,问个好就行,不用那么多的礼数,还说这些都是虚的,耽误时间,气得给他们教学医学知识的张伯吹胡子瞪眼。

吴缺这名出了名的勇将根生早就听师兄们谈起过了,这怎么都算是一个大人物了,根生下意识的跪下行礼,这一套还是在家跟父亲学的,见到大人物,最先做事情的就是跪下,然后再说话。

顺便还给他举了一个例子,那一年,父亲平生第一次去到县城里,遇到大官出行,一个黔首模样的人舔着脸去问好阻拦了路,也没有见礼跪下,被官员手下部曲策马驰出,出刀,一刀枭首,回鞘,策马转身。那一刀,干净利落,仿佛砍了无数回,那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威武不凡,同时那头颅翻滚,血柱泵射,血珠喷了七尺远。同时也给了一个淳朴山民教训,说话前得先行礼,至于行什么礼?后来根生父亲找村里最有学识的人问过,人说:也不看看你什么身份?有资格行那些儒家君子之礼吗?乖乖跪下就行了。

这一跪可是把吴缺吓得不轻,一个箭步上前,在膝盖落地之前扶起根生,不说别的,就说这小孩如今受到张修的亲睐,他就不敢冒犯,当然以他身份,普通人见面先跪也正常,可这小家伙是普通人吗?他可不想在这小家伙心里留一根刺儿。

原因其实很简单,任何时候人们往往有一种共识,仿佛那些靠近了权力的人,他们自然就有了权力,当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如日中天的宦官势力。

吴缺像一个邻家大叔一般挽起眼前小童,温言安抚,这么小的年纪,看着也懂事,吴缺看着还是很喜欢的。

根生只觉得父亲嘱咐他万事小心完全没有必要,山外边的人都和好,师父待他好,师兄弟也是,这个大叔也是。也不是人人都是坏人。

“缺叔,根生的算数可好了,你给他随便出道题,他能立马回答你。”

陈喜又跟吴缺吹起来自家小师弟,来颇有些与有荣焉的感觉。

吴缺一手搭着陈喜的肩头,皱皱眉,不理陈喜的小孩子般的炫耀,打断道:“不用了,我信你所说,对了,你们刚刚在做什么?”

陈喜这才回过神来,不再关注根生的聪明问题了,给吴缺介绍道:

“来,缺叔,我给你看,这是我们在做的试验,你还记得师父编练的箭阵吗?我弄明白师傅那箭阵的道理了。”

陈喜喜上眉梢,急切的给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你看,我和小师弟,计算了箭支的长度,弓弦的力度,弓弩射击角度,我把这些东西称之为变量。而得到这些变量的数值,通过运动方程,能够计算出箭支的轨迹,还有落点。

你看,前面的中靶的这些箭支,就是我们今天的成果。

箭矢方面,我们测量了他的重量,长度。而弓弩方面,我们测量了其力道,还有角度。再加上,射击距离。只要知道这些变量。哪怕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从来没有练过弓箭的人,都可以轻松上靶。

怎么样?厉害吧?”

陈喜一脸傲娇地介绍道,下巴抬得高高的,一脸快来夸我的表情。

陈喜非常高兴,毕竟这些日他的成果,吴缺这名养父恰巧是第一个见证者。

吴缺一脑子浆糊,压根儿没听懂陈喜在讲什么,什么变量,什么方程的,只觉得能够保持这样的精度很厉害,一把将陈喜拉到怀里,大手又使劲揉了揉他脑袋,惊喜地道:“行啊,厉害了,你小子,这是青出于蓝了?”

陈喜赶紧谦虚,自己的斤两还是知道的,赶紧摆手。

“其实我没多厉害,这一次,主要还是小师弟的帮助,远远没有师傅那么厉害,我们如今能够计算的方程轨迹,仍旧不准确,但是我发现一点,只要减少变量,例如咱们用的弓箭,使用统一尺寸,统一的重量,那样子的话,需要计算的量就很少,我们刚刚还讨论,我有一个新想法,只要尽力将变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能够将各种距离需要的角度,力道计算出来,陈列成表,军官只需要查表就能够指挥弓弩杀敌”

陈喜特别兴奋,将自己的新想法讲了出来。

吴缺很是惊讶,讶异陈喜的军事天赋,能够把这么艰涩的东西直接应用到战场上,先不说最终结果,单就这一个想法就值得鼓励。

而且,他这个想法,还很不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要是张修在此处,下巴都惊下来,这不就是炮表吗?还是应用在弓弩之上的炮表。

按理说,这是非常反常识的,炮表的出现是为了方便炮兵军官指挥,那时候生产力大发展,识字算数人数的增多,还有数学知识的发展、普及,有这些前置条件,炮表才有可能出现,而在东汉末年用这个东西,似乎完全没有土壤。

但是吴缺却是很认同陈喜的观点,之前在吴家村寨制造青铜箭矢的时候,就听张修谈起过,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上,能够做到制式武器标准化的,只有华夏,早在秦国时候的工匠制造,就有什么标准化、流水线,大概的意思就是陈喜所要求的那样,所有人使用的武器相差无几。这就能做到他说的什么变量降到最少。

再说军官文化水准不够的问题,到时候训练弓箭队军官,先送这边来深造一番,先把陈喜这里的什么表背个滚瓜烂熟,到了战场,照葫芦画瓢,不要求百步穿杨,能够按照指令覆盖地方就已经很不错了。吴缺本身也是练习弓箭的,五十步距离内他可以说百发百中,远一点就没有把握了,而若是像陈喜这俩今天的试验来看,箭阵能够在战场之上来一个精准覆盖,那对于冲阵的步兵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想到这里,吴缺的嘴角上扬,越看眼前的小娃越是喜欢,一把抱起根生,对陈喜道:“教子在哪儿?我现在就去找他,跟他提你的想法。”

“师父带着其他师兄弟去河湾,说是开荒去了,还有那些士兵,都一块儿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