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他竟然跟着我穿越了 > 第28章 端午节

第28章 端午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他竟然跟着我穿越了!

028 端午节

端午节孩子像往常一样去上学,不过先生会放学早一点,

斯文辰时中亲自送孩子们去了先生家。

一大早,他就去镇上买了十斤肉,分成两份,一份下午带老宅,一份今天送先生。

还带了一匹细棉布,一坛米酒,一篮子鸡蛋糕,四样礼,乡下很能看了,鸡蛋糕是昨晚两人连夜做的,真是要了他的老命了,鸡蛋液真是难打。

家里还有些就留给孩子吃了,娘子还在家做,兄弟几家每家准备十几个,再给一斤花生酥,花生酥是昨天从县城买的,一斤准备了一斤。

到了先生家,孩子们还没有到齐,胡秀才含着笑让娘子收了学生的礼。

带着斯文就往书房走。

斯文忙把这几天做的文章还有诗拿给先生看。

天下文章一把抄,他的文章可以说全是自己做的,不过借了些历史的经验,至于诗,他现在也能信手拈来。

实在是娘子默出太多的好诗,他的记忆力又超强,稍微改些,诗句不会太惊艳,但绝对让人耳目一新,这不胡秀才看了就连连说好。

要是没有把诗里的灵魂句改了,那还得了?

这不能怪他,现成的他不用,知道自己是上短板,明明就有捷径不走,难道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因为这个名落孙山?

不,这不是自己的风格,他前世今生还是很务实的人。

“斯文,这次的文章和诗都很好,还有两个月就要去考试,这段时间千万不能放松了,我这还有一本书,你拿回去看看。”

斯文站起来:“是,先生,您要上课,我就回去了。”

胡秀才把书拿给他:“回吧,千万千万要细心,文章立意很重要。”

“是,先生。”

袁春晾好衣服,看相公从先生那回来后就一直在读书,也不打扰,家里细事多着呢.

二十多只鸡要喂要清理鸡圈,骡子要喂也要清理骡棚,红薯藤要翻,不然回头没产粮,地里菜下午也要浇一遍,菜地里的草还得拔了。

柴棚里的干柴也不多了,明天怎么也要两个人一起上半天山,这些重的活还是要他做的,不过今天是阴天,没什么太阳,下午倒是可以去浅山找些干细柴干松毛。

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干活快,不管做什么都比别人快不少。

等清理了后院,翻了红薯藤,除了地里草,天色也还早,中午孩子不在家,两人随便下点疙瘩汤就行,一刻钟就能搞定,那还不如现在去找些干柴。

“相公,我去山上找些干柴就回来,这些柴棚里不多了,明天上午咱们一起砍一上午。”

斯文站起来:“一起吧,坐太久了也不好,我去拿刀。”

他换了一身旧衣服,把刀盒子系在腰上,拿了一根扁担,两人就往山上走,袁春是背着一个大背篓的,西山一大块松树林,下面的松毛非常好引火。

清风徐徐,山清水秀。

斯文不知不觉唱起前世的歌,上辈子他是很喜欢这些的,嗓子也不错。

一时间,两人仿佛回到了从前,年轻时两人也常常去娘家山凹里帮家里摘茶叶,做茶揉茶这些她都会的很,可惜这里山上她只发现十几棵野茶。

三月份她摘了几次,一共做了一斤多,香的不得了,这个时候的茶一般都做成茶砖,她不喜欢喝。

如今这些茶树都栽在她的地里,这次回去忘记带些给老爹尝尝,夫妻俩只实在想喝的时候才泡一杯,不知道庄上荒山有没有?最好是多栽些。

他们这不算是南方,也不算是北方,稍微偏北,不是很冷,许多家都是炕,他们家当时只做了一个炕,就是现在孩子们住的房间,他们夫妻自己睡床的。

相公这次是头一次去府城,别的地方都没有去过,她最远也就到了县城,这还算是不错的,许多村里人一生都没有去过县城,最多赶集去镇上,镇上吃的用的都能买到,干什么花钱去那么远的地方?

其实也没毛病。

偶尔看几棵桃树,上面的毛桃已经不小了,还有一个月就能吃,去东山的横排路上的几棵,桃花摘稀了,今年桃子应该不小,那里是少有人去摘,这里的到时候不一定能吃上。

西山人来的少,不表示就不来。

夫妻俩一个砍一个到处找干枝,干枝折断塞在背篓里,很快就塞了满满一篓。

她今天是带了一个麻袋的,扒松毛就得麻袋装。

半个时辰后,斯文捆了一担柴,还砍了些晒在地上,明后天再来,真正到了七八月,太阳大的厉害,那是万万不能上山砍柴的。

就算是八月底搬,这两个月还是要烧的。

袁春也装了满满一麻袋松毛,也就堆头大,根本也不重,看相公已经砍好,忙背起背篓,又把麻袋扛在肩上。

“不好背放下,等下我来讨一趟。”

“不用,轻的很,回吧。”

不多时两人就回到家,东西码在柴棚,袁春立马就去烧水,一身的汗,头也要洗,如今有了香皂实在是方便,也不知道王家作坊搞的怎么样了。

夫妻俩洗好坐在一起吃午饭,谈着这些事。

“没事的,王俊凯人不错,再说还想着以后的方子呢,家里熬了不少金银花纯露,干花也晒了不少,你抽空再做些金银花香皂,方子写好,月底我送给胡光义。”

“相公,我倒是想做些药皂,这几个月,我也余了不少美白的药材,护发的药材都有。”

“不着急,慢慢给,一次给多了不值钱,月底就给金银花皂,八月底再给一个桂花的。”

“好,下午等孩子们回来去老宅,不知道上个月生意怎么样了?”

“老大老实人好,老二精明但还厚到,老四人可以,但他娘子有些小心思,我不怎么喜欢,老五是缺心眼的,二十二岁了,还像个孩子,总之一大家子都不错。”

袁春大笑:“你完全就站在局外人的眼光来看,他们这样我已经很满意了,不可能样样都好,就是我们,也不会十全十美的。”

斯文翘起嘴角:“老婆,我最喜欢的就是能跟你在一起,还有我们的两个宝贝儿子。”

两个孩子是半下午回来的,现在老大汪涛坚决不让爹娘去村头接了。

他已经十岁了,算是半大孩子,跟好几个堂兄弟还有村里孩子一起到了村头了,回家不过十分钟的路,自己带着弟弟就行了,哪里用爹娘天天等?

等孩子们喝了水,歇了一会,一家人就去了老宅。

端午节是会吃早晚饭的。

袁春把背篓让相公背着,里面有一坛酒,两套衣服,两根银簪,一根男式的,一根女式的,老两口一人一个,平日里他们都跟村里人一样用木簪子。

木簪子自己削的,不花钱,这次相公提了,她就买了两根,不贵,两个就三两。

大儿子提着个篮子,篮子里有五份鸡蛋糕五斤花生酥。

果然一大家子都到了。

袁春把礼物分了,老两口拿着簪子,再摸摸滑溜溜的新衣服,笑的合不拢嘴,这料子是真的好,回头穿上去村里溜一圈。

这银簪子实在在的,也就老三两口子舍得,老了老了,还戴起银子来,村里人哪个不是用自家削的木簪子?

不过儿子孝顺的,两口子也接了。

孩子多,袁春就没有给这些孩子做衣服了,如今家家都有钱,他们娘自己都会做。

但给了三个小姑娘一人两个头花,头花是她自己用绸碎布做的,比一般买的还好看,把三个小姑娘喜的不知道怎么好。

男孩子则有的吃就行,穿的戴的无所谓。

几个媳妇今天都在厨房忙,袁春也走了过去,大众化就好,其实人多厨房也没啥事。

她跟二嫂比较好,大嫂人也不错,话少些,老三媳妇有些自认为精明,她笑着听就好,老四家的娘家在镇上,人还算开朗。

婆家人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人心都一样,哪里是那么好亲近的,比如她跟两个弟弟亲,弟媳妇总是要隔一点的,说话就客气的多。

这次拿到了上个月的分成,一家还是分了十五两,多的六两,四两做本,二两给了爹娘。

算是皆大欢喜,整个汪家其乐融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