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股市扫地僧 > 第49章 菜感和盘感

第49章 菜感和盘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股市扫地僧!

又回到了科学这个观点。

“还是不太明白。”杨旭无奈。

“嗯,这个要去慢慢体会。但是你先有这个逻辑框架,是没有坏处的。”老大笑笑。

“比如说,你想去菜市场卖菜,那你要怎么做?”老大问。

“那肯定要先考察一下,菜市场有没有空摊位,摊位费是多少。”

“然后还要考察,进货的渠道,进货的价格,一天大概能卖多少菜,能赚多少钱。”杨旭回答他所想到的。

“嗯,差不多。”

“那刚开始你要怎么进货?”老大继续问。

“那就在菜市场里调研。自己现场看,或者有认识的人就问,一天什么菜能卖多少,先按照他们的经验来。”杨旭答。

“嗯,然后你卖着卖着,肯定有些菜是卖不完的,有些菜是不够的,那你要怎么办?”老大问。

“那肯定就是调整进货的数量。”杨旭答。

“嗯,做久了以后,你是不是就有经验了?”

“到什么时候,该进什么货,你就都一清二楚了?”老大继续问。

“嗯,应该是。”杨旭回。

“嗯,对,这就是菜感。”老大忽然扯了回来。

“啊……那这个意思,就是凭借菜感还是能长期做生意的啊……”杨旭又懵了。

“嗯,对,菜感可以。”老大依旧不急不躁。

“那盘感为什么不可以?”杨旭急了。

“因为菜感的环境,买菜卖菜的人,基本都可以认为是理性的。”老大终于说回了股市。

“哦……股市里的人,是非理性的。”杨旭恍然大悟。

“嗯,还有一点,就是菜感的环境,变化是非常缓慢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买卖菜的人,以及价格,是相对固定,波动比较小的。”老大一步步类比到深处。

“而股市,每天的价格都在变化,波动也比较大。”杨旭听懂了比喻。

“嗯,所以,菜感一般来说,是可以证伪的。因为可以重复演示,论证。”老大说出了关键点。

“而股市,每到一个不同的价格,对应的交易的人,都不一样。”

“所以综合非理性、价格以及交易群体的区别,这个过程,是不可重复演示,不可验证的。”杨旭似乎终于找到关键点了。

“所以,盘感是不可验证的。”杨旭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吐了出来。

“哈哈,证明完毕。”老大也似乎完成了重任,开心地笑了起来。

杨旭感觉受到一万点暴击。

一个盘感,用卖菜的比喻,证明了出来。

这么久的交流,就是为了证明,盘感是不科学的。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

但杨旭知道,老大既然费这么大周章,肯定有用。

一股感激之情,从他心底,油然而生。

他没想到,学个炒股,不是在学那些象征着高端,神秘莫测的技术指标所代表的遥远的深意,而是学的是用身边最不起眼的常识,去揭掉那看似神秘的伪科学面纱。

他以为的炒股,是在金融市场里,依据专业知识,做出常人所不能及的高高在上的独特预测和精准的判断,在关键的点位上杀伐果断,出其不意地在最低点介入,在最高点完美离场,大杀四方,一战成名,随后坐拥如山的财富。

结果,学的却是,咒骂那些天天把预测挂在嘴边的股神,嘲笑那些一天到晚研究各种技术指标和战法的大咖,还有鄙视那些钻空子一朝得志不屑天下的歪门邪道者,和那些不要脸的骗子。

这让杨旭一度恍惚以为,自己是不是走错了片场。

正说着,又到了下午盘开盘时间。

大盘上午一直在水下盘旋,午后开始缓慢回升。

新肥化工也不再向下,在4.23短暂停留后,随着大盘的节奏开始缓慢起伏,慢慢爬坡。

到两点左右,股价再度回到了分时均线之上,在4.28和4.30之间横盘。

杨旭接进去的仓位,已经开始出现盈利的迹象。

“厉害啊……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杨旭再一次感叹。

“又回来了。老大,等于纯赚1个多点。厉害!”杨旭再次真心地恭维师傅。

如果是这样,每天一个多点,亏的10多个点,不就分分钟就回来了?

“嗯,还是运气。”老大轻飘飘地来了一句。

杨旭料到了这个回答。

他似乎看懂了一丝玄机。

简单来说,师傅的观点是,今天还不错,撞在了概率之上。

也就是说,运气不好的时候,做错了做反了,都在意料之中。

不知不觉,一天的交易就到尾声。

集合竞价,价格在4.29。

正当杨旭习惯性地准备切换K线图复盘的时候,买一上,忽然出现了一笔5000的买单,将价格一下推上了5个点的涨幅。

“我去,什么情况?”

“这是弄什么幺蛾子?……”杨旭一愣。

这种情况,杨旭只是听说过,没曾想自己能碰到。

但随着买单一出,卖单也忽然异动。于是几十手几百手的卖单也开始堆叠起来,价格慢慢往下沉降。

最终,收盘价定格在4.54,涨幅3.89%。

这一出戏,把杨旭看懵了。

“老大,你说的好戏,就是这个?”杨旭忽然想起了师傅上午说的话。

“嗯。还行,还真拉了几个点。”老大乐道。

“不是……老大,你是庄家啊?……”杨旭一时傻眼,脱口而出。

“哈哈,什么庄家……入摩综合症而已。”老大随口说道。

“哦,原来如此。”杨旭飞速地翻看了一下网页,查阅了一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指数纳入了我们的市场,此次是提高了权重,因此对应的基金也必须被动提高相应的持仓而已。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经验在股市中,用处显而易见。

“还是老大道行深,经验丰富。”杨旭夸赞。

“嗯,经验有用,但经验和技术指标差不多,不可全信。”老大悠悠地回道。

技术指标的位置刚刚摆正,又来一个经验。

杨旭又有点飘的感觉。

在杨旭的认知里,经验,是个举足轻重的筹码。

但凡在股市里混迹多年的人,经常都会提及经验的重要性。

“不经历一轮牛熊,你都不能说你会炒股。”

“以我多年的炒股经验,分分钟就能看懂这个股票的走势。”

“十年老股民,炒过的股比你看过的股都多,没亏过钱的别来跟我谈赚钱……”

股市里,这类的言论,多如牛毛。

毫无疑问,经验是个重量级的筹码,或者说,短时间想达成都没有办法积累出来的能力。

但老大轻飘飘的论调,将经验的价值直接打了个骨折。

况且,按照老大的概率逻辑,技术指标也只是一个概率,那能做的,就是提升技术指标的概率。

经验,无疑是能给技术指标的概率做极大的提升的。

概率越高,成功的几率越大。

“老大,经验肯定是能提升成功的概率的吧?”杨旭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嗯,当然能。”老大并不否认。

“但是很有限。”老大继续说。

“啊?怎么理解?”杨旭越听越糊涂。

“嗯,这个你可以用数学计算一下。”老大回。

“啥,这还能用数学算?”杨旭惊大了嘴巴。

“你觉得经验成功是百分之百的吗?”老大问。

“这个……应该不是。”杨旭答。

“嗯,那你假设经验的成功率是百分之五十一。这可以吧?”

“嗯,可以。”杨旭答。

“你技术指标使用的成功率也是百分之五十一。”

“嗯。”杨旭摸了摸头。

“假设有经验的人使用技术指标的成功率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就是到百分之八十一,这可以吧?”老大继续问。

“嗯。”杨旭还是没摸到点。

“那你可以算一算,最终成功的概率是多少?”老大笑着问道。

“啊……”杨旭没想到,在这里等着他。

杨旭立马拿出纸笔,点开电脑的计算器,用尽平生所学,一顿昏天黑地激烈计算,随后得出了结果。

“57.48%?????”杨旭看着自己算出来的结果,脑子上一串超级问号。

直觉上明显不对,但计算结果又确实如此。

“嗯,也就是说,上升了6个点。”老大淡淡地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