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 > 第218章 临终遗言

第218章 临终遗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

老乾隆皇帝早已经苏醒,只不过他不愿意睁开眼睛。

现在,大清帝国的情况无比艰难,他自己都看不到希望。

如果此时醒了过来,所有的决定都由他来做,以后历史就会书写,大清江山在他的手里失去的。

如果现在他强行把皇位传给其他人,历史书写者就会说他逃避责任。

最佳的情况就是现在这样,在昏迷中不声不响的死去。

史书只会说这是一个意外,哪怕大清江山在自己手里丢掉,责任也没有那么大。

至少不会把自己与秦二世胡亥、蜀国的刘禅阿斗联系在一起。

宫女、太监们的交流,他听得清清楚楚,可爱新觉罗弘历依然装作昏迷不醒。

有时他故意不进流食,他希望早点离开这个曾经让他风光无限的世界。

在他的心中,早已经没有对这个世界有一点留恋的地方。

为了早日结束这场内战,让整个华夏大地一统,不再让老百姓流离失所。

宁无忌要求智囊团起草一份劝降书,发到京城和盛京,给满人和蒙古人一条活路。

该教训的也都教训过,据说老乾隆皇帝一直昏迷不醒,给他们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无条件投降,家里的金银珠宝可以保留,可以留一套大房子。

但所拥有的田产上交给天门统一分配。

第二个选择,协助天门打下外蒙古,然后在外蒙古与沙俄交界处附近,在沙俄境内抢占20~30万平方公里。

所有满人和蒙古王公贵族贵族迁到这个地界,做自己独立的国王。

以后不惹天门,天门也不会无缘无故去进攻他们新建立的国家。

如果一定要与天门死扛到底,天门自然不会手软。

到那个时候,天门就会彻底清除满族人和蒙古族人。

大清朝廷很快收到天门发过来的劝降书,尤其前线士兵和军官收到这份劝降书,内心激动不已。

这种一点赢的希望都没有的战争,打起来除了多死人,实在没有意思。

劝降书能动摇军心,这也是宁无忌期望的结果。

天门陆军打满清八旗骑兵,虽然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也要杀敌一千自损一两百,总归要死很多年轻的士兵。

关键战区内的老百姓都不得安宁。

满清八旗骑兵和蒙古王公贵族们也知道,天门陆军打败他们是早晚的事。

最多一年时间,他们会被消灭。

满清八旗骑兵和蒙古骑兵中大部分人也不是贵族,他们更多的是普通牧民的孩子。

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和妻子,能活谁还想死,而且投降之后,他们的日子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他们已经得知朝鲜王国投降之后,国内发生的变化都是好的变化。

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朝鲜王国的王公贵族很多人开始尝试经商。

有的有钱人派人到天门创办的工厂学习,回来自己也创办工厂。

也可以从天门创办的工厂花高报酬请人,天门没有阻止,而且乐意人才流动。

天门规定工厂的主人必须两周发一次工钱给做工的工人。

大清朝堂收到这份劝降书,很多大臣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这是天门给他们一条生路,和珅得知这种情况,他都想立即同意。

这样虽然失去田产和大部分房产,但家里的钱财却可以保住。

更重要的是可以保住一家人的性命,除了不能做官之外。

何况,他现在也不想再做官,学宁家创办几间工厂,以自己的能力肯定可以赚很多的钱,他们和家还能辉煌很多年。

退一万步来说,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几辈子也花不完。

哪怕让他捐一部分给天门,他也乐意。

阿桂的心理与其他人不同,如果大清朝廷投降天门,他就自杀。

俗话说人死债消,自己死了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他相信作为天门陆军统帅的周炎武不会与自己的家人计较。

天门之所以劝降,很大可能是宁无忌不想整个华夏大地生灵涂炭。

从天门统治区域来看,天门非常在乎老百姓的死活,这也是大清做的不好的地方。

满清八旗贵族与蒙古王公贵族大肆兼并田地,让老百姓流离失所,估计上天都看不过,所以才有现在的处境。

刘墉之流的心情自然复杂无比,天门连满清八旗贵族都能放过,估计也不会要他们的性命。

但从此以后远离官场,大清帝国重视的官员,天门大概率是不会接纳的。

或者说天门看中的官员,或者说是黄岩山看中的官员,估计早已经推荐给宁无忌。

还有一个张鸿泰,他出生书香门第,而且他祖父门生故旧很多,这些年当今皇上有意打压。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张鸿泰自然会优先推荐这些有才华的汉人,自然一清二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古人说的还真准。

爱新觉罗永琪得知朝廷大臣和满清贵族们的心思,他心里感叹不已,真正损失最大的还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族。

他心里觉得无比委屈,就独自一个人来到老乾隆皇帝的寝宫,双膝跪在老乾隆皇帝的床前。

把太监和宫女都支开,他想独自与自己的父皇说一会儿话。

“皇阿玛,儿臣实在没用,眼睁睁的看着大清江山易主,可儿臣什么都做不了。

天门发出劝降书,儿子愚笨,也能看出满朝文武大臣的心思。

而且,据说军队里的八旗骑兵和蒙古骑兵得知天门的劝降书,都不想再打仗。”

老乾隆皇帝实在装不下去,慢慢睁开眼睛,看着自己这个老实本分,天资一般的儿子,这么大的事他如何能做决定?

何况他留这口气在,就是想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告诉自己的儿子。

“琪儿,外面的宫女和太监都在议论天门劝降书的事。

委屈我儿,不过你要记住你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们爱新觉罗家族能风光几百年值了,总比秦始皇家族好。

江山是在你皇阿玛手里丢掉的,后人不会怪你。

不过与你一席话之后,你阿玛就要离开这个人世。

宁无忌也算对大清朝廷官员不错,琪儿千万不要独立出去。

阿玛听说沙俄撤兵,根据你阿玛的推算,一定是天门安排他们强大的海军去袭击了沙俄的海岸线,让沙俄不得不退兵。

还有,阿玛认为宁无忌不会称皇,他恐怕有更多的想法,他的想法跟我们整个大清所有人都不同。

他在广州府为官多年,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依靠创办工厂生产新奇玩意赚钱。

你阿玛一生自负,终究还是自己坐井观天,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爱新觉罗永琪听得自己的父皇自称阿玛而不是皇阿玛,那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交代,也是他的心里话。

他能感受自己阿玛对自己的爱,保住爱新觉罗家族血脉最重要。

他虽然不愿意朝这方面想,也知道这是自己父皇临终遗言。

果然,没过多久,看着自己阿玛带着笑容闭上自己的眼睛。

爱新觉罗弘历临终前是满足的,他离开人世还有自己的儿子送终。

老乾隆皇帝早就已经油尽灯枯,就等自己儿子过来交代清楚。

他不想别人听得他说投降的话,在他人面前,爱新觉罗家族血脉是高贵的,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