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万历烽火 > 第213章 红薯的出现

第213章 红薯的出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万历烽火!

陈郎中你告诉他们,生铁税是多少?

江安对着户部盐铁司堂官喊道。

陈郎中站起来笑着对江安和所有人拱手道:

“按照朝廷盐铁专营税收制度,盐税七成,生铁税~七成。”

满堂鸦雀无声。

这是什么税赋啊,这么高?

江安缓缓说道:

“这就是专营税,也就是说,我们制造兵器、铁甲等等花了一百万两银子,而朝廷实际上只需要支出三十万两。

这三十万两除去工人工资大头外,作坊主能落下几万两就算不错了。

但是,他们开发了朝廷的矿山,作坊主这要给工部每年缴纳费用,都由我们户部代收。”

那么,工人们拿到银子难道回家就用银子煮饭吃吗?

不会吧?

满屋哄堂大笑。

“工人们会拿着钱去买米、买油、买盐、买肉……………

卖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商户是不是还会给朝廷缴税?”

江安放大了声音问道。

“当然!”

官员们整齐的回答!

江安笑了!

“这银子是不是转起来了?

是不是朝廷在操作一切?”

“当然!”

江安笑意越来越深:

“那么相同的道理,朝廷打仗除了在蒙古、甘凉买马匹这钱回不来以外,其他的任何钱都会参与到经济循环中去对不对?”

“当然!”

众人再次齐声回答。

那么,我们朝廷会怕你老百姓有钱吗?

“不怕!”

哈哈哈,一答完整个大殿里就笑起来了。

江安没笑继续问道:

“那我们还害怕打仗吗?”

哈哈哈,众人再不回答了,但是从笑声中大家都知道了结果。

江安并没有停下来并且继续说道:

“朝廷最怕的就是~”

他故意停下来,看了看四周那些注视他的眼神。

“贪污!”

全场再也没有讨论声了,都想听听户部尚书给他们上的一节经济课。

“因为,所谓的贪污就是把大笔的钱存起来,很多贪官实际上到死也没用上他贪污来的银子,因为他们都怕啊!

贪污来的钱那就是见不得光的钱,只能在地下使用或者万不得已才会去使用。

他们的行为不但破坏了朝廷的规矩、破坏了官场的平衡、更是破坏了国家和朝廷的经济循环!

这是害国之蛊,人人得而诛之。”

江安的话一说完,满堂掌声雷动!

万历笑意盈盈的点头,这才是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江安江尚书给他完美的诠释出来了;

所有的朝臣对皇帝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战争只是加快了物资的消耗是事实,但是我们的国土面积大,人口基数大。

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促进农业生产,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实行:

“重农抑商”,目的是为了加快加大物资的生产力度来满足战争的需要。

王奎曾经给他提过,一旦打入建州本部,大明军队的物资供应压力将会减小;

当时他不明白是为什么,应该说离大明越远,运输消耗加大,总消耗将增加三成!

再加十多万的军队,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将是非常巨大的。

王奎就给他提出一个新观念那就是:

“以战养战”

当大军进入建奴本土的时候,就开始收集所有的物资。

对大军的物资补充将会是巨大的帮助!

这次连灭建奴大军十几万,缴获物资够大军使用一个月了!

一个月的物资不是小数字。

所以,王奎疾书蓟州后勤供应停供一个月,从而减轻后勤供应的压力。

如果继续进军赫图阿拉,顺利的话可以把建奴的物资可以给他们洗劫一空。

就算不能灭了他们,但是他们想要再建立大规模的军队,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各位臣工,朕觉得江阁老的阐述非常有道理,思路也非常清晰。

他是多年的户部尚书,对国家的财税和经济应该是大明最清楚的人。

朕本着专业的事情专业人士去做的原则。

对于反腐倡廉的举措将大力推行,三法司将联合对各级官吏进行重手打击,具体实施细则由张位、陈炌两位阁老负责。

农业方面将实行重点奖励,由江安江阁老负责实施细则。”

明天就要启程了,王奎却迎来了一个南洋商人陈振龙。

由于福建沿海从近段时间已经没有倭国海盗的出现,他的海贸生意做的很是顺利。

他在朝鲜的釜山港就听说过大明军队的英雄事迹,几个月前就听说大明的军队正在和建奴作战!

想到辽东冰天雪地,军需供应肯定是很大的问题。

于是他就在吕宋岛土着那里收购了十船红薯,长途运输来以缓解明军的军需供应压力,算是劳军,为感恩朝廷做出一点贡献。

当他的船队来到来到獐子岛的时候,就带着几个仆役走了好多天终于找到了大军。

王奎听说陈振龙带来的是红薯,惊讶万分。

他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现在的中国农民还没有种植红薯。

来自后世的王奎是知道红薯的价值的,他激动的握住陈振龙的手说道,十船有多少斤?

陈振龙看到一个公爷听说红薯如此激动,心想难道他知道这东西吗?

急忙说道,我们是中型船每船二十万斤,十船是共计二百万斤,也不知道够大军吃几天?

王奎立即问道还能不能弄到?

陈振龙回答说多的是,这东西贱,有身份的人一般不吃,就山里人喜欢吃这东西。

听说我拿钱买,几天时间就给我送来十船。

王奎已经高兴的说不出话来了!

小冰河时代的明末,种什么都会被冻死!

据《明史》记载李闯王所在的延安府连续几年断收,人们易子而食,饿殍遍地,哀鸿遍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天气。

大夏天看着晴空万里突然却给你下起了大雪,看着遍地青青的禾苗却被冻死了。

人们冻的不敢出门,只好穿上冬衣御寒。

持续几天后,天色好不容易暖和起来,未被冻死的麦苗有了阳光的照耀,长出了绿绿的麦穗。

一个月后就有收获的希望,虽然有所损失但是有了几粒粮食勉强度日,也不至于饥饿而死。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几天后天上下起了鸡蛋大小的冰雹,野外被打死的人屡见不鲜。

然而地里的庄稼全部被冰雹打死,造成颗粒无收。

冬天又出现旱灾,别说浇灌庄稼,连人吃的水都没有了,哪儿能播下种子?

两三年下来树皮草根都被吃绝了种,人们就开始吃“观音土”;

此时官府也腐败无能,官员更是不管百姓死活民间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

人祸有之,但是天灾却是实际情况。

此时的北方农民种植单一的麦子、南方种稻谷!

如果这时候有红薯长在地里既不怕雨雪,也不怕冰雹,耐寒,耐旱产量高!

哪里还会饿死人?

易子而食!

所以王奎欣喜万分,只要不饿死人,有吃的谁又愿意跟着李自成去造反?

大明只要没有李自成在背后捅一刀,就算建奴再厉害也不至于亡国!

唉,时间的车轮永不停息;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和假设的。

只有被他碾过血淋淋教训和无尽的后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