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 > 第34章 天灾不断

第34章 天灾不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

秦朝

嬴政“把他给朕吧,朕需要这样的儿子!”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天可汗这一称号不愧是史无前例的尊称,这位唐朝的太宗不愧是排行榜第二的皇帝。难怪能够排在朕的前面。”

隋朝杨坚时期

杨坚:“伽罗,你听到了吗?这位李家二郎竟有如此成就。天可汗,能以大唐皇帝的身份行可汗之事。能够直接管理这些部落,此事除了他还有哪个皇帝能做到!”

独孤伽罗:“那罗延,这孩子确实优秀。如今咱们知道了,便不会重蹈覆辙了。”

杨坚:“你说得对!李渊一家怎么还没到?”

独孤伽罗:“你如今急什么?这人才刚派出,哪能这么快,别急!”

杨坚:“好!好!不急,不急。”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没想到这个史无前例的称号居然是这般了不起,他家二郎未来居然有如此成就。

而此时的李世民在天幕开始后也是难得地表露兴奋的情绪,他知道他若是做皇帝,一定会更加努力,让大唐边境安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但他也确实没想到他能得到“天可汗这一尊称”,尤其是渭水之盟后,能够让大唐如此快速的恢复,他都开始佩服自己了。

四年,仅仅只用了四年,便让大唐变得如此勇猛,他们这位秦王不愧是排行第二的存在。这下就算是那些原本太子和齐王麾下的人,也开始偏向秦王了。毕竟谁不想自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相比起来,太子建成确实比不上秦王。想来等到天幕结束后,陛下便会立秦王为太子,直接禅位也有可能。

【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吐谷浑扰边,李世民派段志玄出兵吐谷浑,大破吐谷浑,并追击八百余里,吐谷浑驱赶着牧马逃走。

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再次对吐谷浑出兵,连破吐谷浑,捉住了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其子慕容顺光投降。

随后又打败吐蕃、灭高昌、灭薛延陀,将内蒙古高原、贝加尔湖,首次纳入中国版图。灭龟慈,设置燕然都护府。被回纥等族拥戴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并且各族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例由唐廷册封的制度。

正是由于各民族的大发展,所以现在国外才会叫我们为”唐人”。 】

秦朝

嬴政“可恶,后世都没有人叫秦人”

隋朝杨坚时期

杨坚“李渊父子什么时候才能到,朕要好好看看这位天可汗。”

唐朝李渊时期

“唐人,后世之人居然被称为唐人。他们唐朝居然......”,各位都心情澎湃,有些人甚至都哭了出来,他们这一生都是为了什么?也许有私心,但是谁不希望唐朝好呢?现在天幕告诉他们唐朝将会流芳百世,后世之人被称之为唐人,这样他们如何能受得了。

李渊看到这里更是直接说要禅位给李世民,希望他能带领唐朝走向巅峰。然而李世民不受,最终李渊决定先立李世民为太子,等一段时间时候再禅位,就像天幕展现出来的一样,两个月完成太子向皇帝的改变。

至于二郎会不接受,得了吧,那都是禅让、登基前的常规操作罢了,等到三请三辞之后,就是他李世民登基的时候了。

【大家可以看到贞观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打仗劳民伤财。比如汉武帝刘彻时期,常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然而贞观年间的战争那是捞钱,大唐那是越打越富有。】

嬴政“为何?”

刘彻“给朕好好记着,朕要仔细看看如何越打越富,朕也要这样。”

【这主要是由于西汉与匈奴打仗的时候,汉朝需要养马,举国之兵对抗匈奴。战争胜利之后,还需要给予大量的奖励,所耗费的银钱巨量。

但是唐朝的征战,首先没有太过频繁,而且对于周边地区也多是采取经济、安抚等手段。在胜利之后,他们还需要向唐朝上贡。同时丝绸之路的畅通,也导致大量钱财流入大唐,从而使大唐越来越富有。】

刘彻“天幕之前也说了丝绸之路,这丝绸之路如此重要,等朕灭了匈奴之后就可以将其打通了。”

“卫青,去病,看到了吗?我们要尽快结束与匈奴的战争,然后利用丝绸之路让我大汉朝国富兵强!”

卫青,霍去病:“是,陛下!”

刘彻:“去病,你还小,好好养身体,可不要如天幕所讲英年早逝,朕还希望你能彻底开通丝绸之路呢。”

霍去病:“臣,定不辱使命!”

【这都是咱们唐太宗的武功方面,还有他的文治方面,大家也别忘了李世民的谥号是“文”。】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好!好!朕的谥号是“文”,朕心甚慰!”

【李世民即位不久后,就开始按照当初天策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了弘文馆,招纳天下文学之士,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派高士廉、韦挺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门阀氏族,扶植了庶族地主、压抑了门阀士族。

同时通过科举考试招揽人才,入朝为官不看重出身,而重实力。从此,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大增加,能够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壮观。

而且李世民是一个虚心纳谏的皇帝,他吸取了隋炀帝拒谏亡国的教训,所以在位期间谏官的权力极大,其中以魏征最为出名。魏征曾多次劝谏太宗,在朝堂上直言太宗过失。所以在魏征去世之后,

李世民甚至说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话。

弹幕“像二凤这么虚心纳谏的人朕的少之又少”“魏征幸好遇见的是二凤,以他那个性子,要是遇见别人,指不定气不过就被砍了”“你别看魏征经常怼二凤,他可会夸了。”】

唐朝李渊时期

魏征看着李世民,他实在没想到,他作为一个太子旧臣,居然能得如此重用。秦王殿下果然心胸宽广,是位明君,值得他魏征效命。

同时李世民也看向魏征,他没想到自己将来居然会与魏征有如此深的情谊。

唐朝李世民时期

魏征:“陛下!臣谢陛下如此看重,臣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效忠。”

【李世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重视农业,减轻百姓的赋税以及劳役。同时还给了商业发展的机会,为其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唐朝商业发展迅速,是历史上少有的不压制商业的时期。

而在唐朝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并不是一帆风顺。李世民自即位起,国内的自然灾害频发。贞观元年春,河北大旱,关中地区闹饥荒】

天幕才开了个头,李世民便立即反应过来,这个东西可是能让他们了解以后他们所遭遇的自然灾害的东西,比如旱灾、水灾、蝗灾等。一定要仔细记下来,好提前准备。

【东都、河南、河北米斗千钱。贞观元年夏,山东大旱。贞观元年秋,三省诸州皆遭遇霜害。贞观二年春夏,关中大旱,大饥,关内蝗灾遍地,甚至连宫中也不能幸免。贞观二年秋,河南、河北遭遇霜害。

贞观三年,贝、谯、郓、泗、沂、徐、豪、苏、陇九州发大水。贞观三年秋,北边诸州出现霜害。贞观三年全年,关内又是大旱。贞观四年,又大旱,秋天,3州又出现蝗灾。】

唐朝李渊时期

李世民看到这,实在受不了了,眼泪直接就流了出来。他没想到在他的治下,百姓竟如此艰难。一斗米一千钱,这样的价格,百姓如何能活下去。

而朝中大臣们看到这里,也被吓到了。之前天幕着重讲了秦王征战四方,唐朝万国来邦的气象,却不曾想到刚开始时,国内竟是如此景象,这可如何是好?

【不可李世民一直勤勉听政,努力调解国内矛盾。当出现蝗灾时,他自己生吃蝗虫,坚定地消灭蝗虫。当百姓遇见灾害时,他会赈灾放粮,安抚百姓。所以即使在连年灾害的情况下,百姓也未曾抱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地陛下有将他们放在心上,他们地陛下也在努力地为他们减少天灾带来的危害,希望他们都度过这些灾难。

经过一系列地调控,在贞观四年的时候,一斗米已经不超过三四钱。甚至百姓还能给外来的旅客们提供粮食。】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二郎干得确实比朕强多了!”

【不过,贞观年间的灾害并没有减少。贞观九年秋,剑南、关东24州大旱,贞观十二年冬至次年五月,吴、楚、巴、蜀二十六州旱。贞观十三年秋,建州鼠害毁坏庄稼。贞观十六年秋至次年夏,旱。贞观二十一年秋,陕、绛、蒲、夔等州旱。渝州、渠州出现鼠害。贞观二十二年秋,开、万等州旱,通州又出现蝗灾。

同样疫病也不少,贞观十八年庐、濠、巴、善、郴五州疫,贞观二十二年卿州大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百姓依然过着四夷宾服,一斗米已经不超过三四钱的生活,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在内政方面有多优秀。

然后就开始了弹幕吹彩虹屁的情况。同时弹幕还有人补充了Up主漏掉的一些灾害。】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天幕为我大唐透露了如此重要的信息,朕与众位爱卿已经知道大唐将会面临的灾害,应共同解决。天幕已透露出咱们的太子,未来的太宗干得很好,相信在已知的情况下,能做得更好。能减轻一些损伤。”

众大臣:“臣遵旨!”

李世民:\\\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天幕告知朕将会发生的天灾,朕感激不尽。必定会提前做好准备,让百姓免于遭此灾难。”

【对于唐太宗的评价,历史上也比较高,比如“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等等。

这都说明了李世民的成功,即使得位不正,即使经历了玄武门之变,他依然能以仁君、明君立于世间。

弹幕“对于二凤,也就只能拿着玄武门之变黑他了”“毕竟大唐玄武门上位的传统嘛!”“还有拿后宫黑他的,一个皇帝你管他后宫干嘛,只要他对百姓好,在皇帝这个职位上干得好就行了”“就是就是”】

李世民“玄武门上位,什么意思,不会是都造反登基的吧!”

【玄武门之变确确实实是给整个大唐皇室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毕竟之前那些杀父、杀兄夺权登基的人所得到的都是什么残暴不仁,昏君的名号。只有李世民是被后世所传唱的,被认为是仁君的代表。

那大家不都有样学样,既然唐太宗可以,那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个个都想学太宗,只是李世民这样的能有几个呢?

弹幕“我二凤能力强还有错了”“那是他们能力问题”“唐朝真的是儿子,女儿,太子,公主,皇后齐上阵”“女儿,公主这类上阵想当女皇可不是我二凤的锅”】

李渊、李世民被震住了,实在没忍住发了句“女皇,我唐朝还有女皇吗?”

然后这一条还被人看到了,幸灾乐祸了回了句“是的,你唐朝还有女皇”。至于这位会的人是谁?当然是我们了不起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了,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

他甚至还让其他大臣也发了一句类似的话,总之,就是要气你们。佩服唐太宗与看他的热闹又不冲突是吧,哈哈!

刘邦很震撼,吕雉很震撼,唐朝居然还有女皇,这样一对比,吕雉是不是也并不过分,她只是临朝称制而已。

然后李世民就开始关心,这位女皇到底是不是他李家的人了。毕竟要是他李家自己的人那也还是他李唐的天下,那要是非李姓中人登基,又怎么会叫唐朝呢?难道她不改国号?或者他们李家又夺回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