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 第13章 李敢来访

第13章 李敢来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第十三章 李敢来访

辛弃疾微醺,骑在马上回府。

这汉代的黄酒,初饮无味,饮多了,有后劲。

和张骞请教了很多西域的情况,又对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提出了一些建议,辛弃疾觉得不虚此行,和史书上的真人对话,真是痛快。

辛弃疾刚到家中坐定,侍妾夏萍红肿着眼睛来服侍他洗脸,更衣。

他刚要仔细问问美人为何垂泪,下人来报,李敢求见。

李敢来何事?自己正要找他,他自己倒先来了。

辛弃疾让下人请李敢厅堂相见,他更衣,净面,酒醒了大半。

“见过大司马。”李敢见霍去病进来,赶紧上前行了军礼。

辛弃疾回一军礼,让人坐下说话。

“关内侯有何事?”到家里来见,肯定是私事了。

李敢这次因功获封关内侯,代父代李广为郎中令,本是喜事。

但李广因兵败自刎,李家有丧事。一时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因李广兵败是有罪,本人自刎皇帝不予追究,但他的丧礼,京中人并不敢到场。

辛弃疾也没去,着人送了丧仪过去。

此时看李敢满眼猩红,孝服也未除尽就来别人府里拜访,莫非他已经被人挑拨了?

果然,李敢恨恨开口:“大司马,卫青设计害我父亲,我要去陛下那里分辨分辨,属下是您的部将,您又和大将军是甥舅,属下思来想去,还是先来知会您一声才好。”

哦?李敢竟然来知会霍去病。历史上可没听说这件事。

“关内侯莫急,李广老将军一生征战无数,骁勇善战,令匈奴闻风丧胆,称他为'飞将军'。此次大战失期,贻误战机,未能抓住大单于,确实是运道不好,不是他能力不行,更不是大将军所害。”辛弃疾苦口婆心的劝道。

希望能改变历史一二,不能再有李敢被杀的悲剧了。当然,自己做了这霍去病,即便李敢去刺伤卫青,自己万万不能再射杀李敢。

不能再让历史悲剧重演。

“冠军侯也这般说?是了,于私,你们是甥舅,于公,你们同为大司马,位极人臣,荣宠至极。我李家,没落了……”

李敢悲怆的说,肩膀垮下来,那个威风凛凛的小将仿佛再也不复存在。

辛弃疾很心疼,但也无能为力,李敢被有心之人挑拨,认定了卫青就是害死他父亲的人,这个认知很难改变。

自己的立场尴尬,多说无益。

李敢看霍去病面露难色,知道自己也是天真,冠军侯比自己还小呢,怎么能分辨事实真伪,做出公正判断呢。

他不再抱有奢望,抱拳行礼,告辞而去。

辛弃疾看着他单薄的身影,心里充满无力感,难道知道真相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吗?

这是个死局。

背后有人操作?

不想了,反正自己是这个局里面的重要一环,到时候见机行事、见招拆招吧。

辛弃疾刚坐下和夏萍继续,宫里来人,陛下有请。

辛弃疾忙换了朝服,跟着来人去宫里。

做这霍去病还真是忙啊。

好在年轻,精力充沛。

到了宫里,宫人引着辛弃疾一直走到清凉殿才停下。

清凉殿顾名思义,是夏天皇帝避暑办公的地方,有时候在这里见亲近的大臣。

辛弃疾走进去,午后的殿外烈日炎炎,闷热难当,殿内清凉舒爽,凉风习习。

刘彻端坐主位,大将军大司马卫青、御史大夫张汤、丞相李蔡、大农令桑弘羊、太子刘据赫然在坐。

(此时太子刘据应该还是个十岁的娃娃,为了剧情紧凑,把他写大十岁,让他已然行了冠礼。)

大汉最高层都在此了。

看来是有大事要商量。

辛弃疾告了一声罪,准备坐在末座。

“去病,来坐朕旁边。”刘彻冲辛弃疾招招手,让他坐自己旁边的垫子上。

辛弃疾一愣,想要推辞,但想到这时的霍去病应该不会推辞,他没这么多想法,就大步向前,坐在刘彻指的下首的位置上。

刘据几不可闻的皱皱眉,状若无意的看了一眼霍去病。

别人没注意,辛弃疾一直偷眼盯着几人的反应,这一幕被他看了个正着。

太子是何意?不希望自己被陛下看重?

难道是担心自己夺卫青的权?

毕竟史书上有隐约说法,皇帝陛下在漠北大战后,有意尊霍抑卫,借此打压卫氏的权势。

现在朝中也有传闻,说陛下罢太尉,封了两位大司马,骠骑将军和大将军虽有主次之分,但俸禄一样,显然是用霍去病打压卫青。

霍去病小小年纪,立下不世之功,他肯定不懂这些弯弯绕绕的。

我辛弃疾虽说混迹政坛日久,年老成精,但对这些也烦的紧。

且不管他们这些小心思,我还是坚持做我该做的事,那就是做好打仗的准备。

朝堂之争,我争不过,就不去争了。反正我有皇帝做靠山的底气在呢。

辛弃疾坐下默默听了一会儿,明白了这是皇帝在做战争总结和规划下次大战呢。

当然,这次大战匈奴远遁北地,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大汉又何尝不是伤筋动骨,搞得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短期内双方不会再战。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国家战力需要修复。

“去病,正好你来了,听闻你鼓捣的那些东西,已经着考工的大匠们制作去了?”刘彻满眼慈爱的看着霍去病。

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孩子啊,在他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这眼神,看的刘据一阵眼热,他作为父亲的长子,大汉的太子,每次和父亲对上,都是冷脸,父亲何尝如此看过自己。

偏偏这刘据,自小在儒家老师的教导下,生就了一副文弱的样子,让崇尚内儒外法的刘彻很不喜。

刘据认为,万不可再打仗,与民休养生息才是国家的长期之道。

他心底里并不认可皇帝耗费举国之力去打匈奴,他不理解明明可以用和亲和谈的方法解决问题,干嘛非要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现在天灾人祸不断,各地已有几波起义反叛的农民军,这大汉天下,已经出现了“亡秦之迹”。

太子刘据的守文思想和皇帝刘彻的“开边兴利”相矛盾,让这对父子愈发的互相看不顺眼。

辛弃疾赶忙道:“些许奇技淫巧,不劳陛下挂怀,等大匠们做好了,用在实战中检验了,再呈给陛下御览。”

众人听来,都在心里肉疼,这又是弄出来什么花钱的东西了。这对祖宗,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不用那么远,你把那天说的画纸拿来,给大家说说,反正闲来无事,咱们都开开眼。让诸位大人帮你参详参详。”

“臣的图纸都给了考工大匠们,请陛下赐笔墨纸砚,臣这就画来。”辛弃疾看皇帝兴致如此之高,只能照办。

不一会儿画好了,宫人吹干余墨,拿给众人看,一边看,辛弃疾一边解释。

武将都听得高兴,如果这些东西真如霍去病所言,那可真的是大大提高了大汉骑兵的战斗力。

刘据看着这图,听着霍去病的话,直嘬牙花子,这又要花多少钱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