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46章 界桥之战

第46章 界桥之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听得戏志才之问,曹纯面上喜意更甚,答道。

“于毒、眭固二贼自东武阳退走后,纯受军师急令,一路尾行,数番袭扰。”

“后二贼留兵相阻,纯便借小道而行。”

“恰逢昨夜遭遇一军,纯见其众惶惶,犹如丧家之犬,想来定当是二贼为诸位叔父所败,故纵兵击之。”

戏志才笑道:“于毒、眭固本是败军,又猝然遇袭,夜间无法辨清我军人数,必定一击而溃。”

“军师妙算。”

“可惜二贼着实好运,纯一路急追,依旧让二贼走脱。”

顿了顿,曹纯忽然话题一转,望向曹操道。

“将军,纯临行之前,曾得郭军师叮嘱,让纯务必注意于夫罗部动向,当心其会南下相助二贼。”

“纯不敢大意,多番打听,果探得于夫罗率众南下。”

“众有万人,料想数日当至,将军宜早做打算。”

“于夫罗?”

曹操手抚短髯,冷声道。

“若其早先与二贼合力击我,必为大患。”

“今二贼既破,于夫罗孤军而来,是自寻死也!”

戏志才颔首,设谋道。

“二贼新败,于夫罗尚未得知消息。”

“我军不妨先行北上,伏兵于要道,击之可得胜。”

“此策正合吾意。”

曹操望向夏侯渊、曹仁,典韦三将,问道。

“卿等一夜鏖战,着实辛苦,今可还有力气再战?”

三将皆道。

“我等力气用之不尽,愿为将军破贼!”

于是,曹操整顿兵马,率师北上,急行一昼夜,于羛(yi)阳要道处设下伏兵。

于夫罗部多为轻骑,快马而来,全然无备。

猝然遇伏,顿时大败。

残兵北逃,奈何曹军追赶甚急,不肯放过。

追至内黄,双方再战。

于夫罗再败,其人亦殁于乱军之中。

曹军西征以来,前后历经数战,破于毒、眭固于繁阳,继亡于夫罗于内黄,威势赫赫。

群盗闻之,尽皆胆怯,再无窥视东郡之心。

至此,东郡以西,匪患尽除。

——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

曹操方还东郡不久,便有数则消息传至东郡。

一则是有关袁绍与公孙瓒的。

在公孙瓒的步步紧逼下,袁绍退无可退,终于奋起,亲自领兵迎击公孙瓒于界桥以南二十里处。

袁绍以鞠义为将,引八百先登死士伏于大军阵前,又于两翼埋下强弩千张。

袁绍帐下多为新卒,而公孙瓒所领幽州突骑,常年在边郡鏖战,战力非凡。

公孙瓒见袁绍兵少,甚轻之,故未曾动用步军,而是直接纵骑突击,意图一举冲垮袁绍军阵。

数万骑兵狂奔而来,若是新卒见了,绝难抑制心中胆怯,转身奔逃。

如此骑兵只需趁势掩杀,便可轻易得胜。

但袁绍帐下固然多为新卒,可鞠义所领的八百先登死士,却是精锐至极。

其等出身凉州,久经战阵,视死如归,主将鞠义,更是深晓骑兵之优劣,

鞠义采用西羌伏盾之法,先将士兵伏于盾牌下不动,待公孙瓒骑兵奔至十几步之距离时,突然杀出。

同时,袁绍布下的千张强弩也是一时俱发。

幽州突骑顿遭重创。

更致命的是,骑兵主将严纲亦中箭而死,数万突骑群龙无首,竟被区区八百先登打乱军阵。

本是用来突击袁军的幽州突骑,慌乱之下,纷纷勒马回跑,由此反而将公孙瓒麾下步军军阵冲乱。

袁绍见状,大喜之下,急忙命步军趁机掩杀,不给公孙瓒重整兵马的机会。

公孙瓒遂是大败,兵众死伤惨重。

袁绍军数万兵马一路追击至界桥。

公孙瓒此时已收拢了部分兵马,不甘之下返身再战,但又哪里是士气如虹的袁绍军对手?

瓒军再败,鞠义携胜势再度冲破公孙瓒军,破其营,并拔除公孙瓒帐前大旗。

公孙瓒至此一败涂地,袁绍大获全胜。

其间还发生了一桩趣事。

公孙瓒军大败后,袁绍尽遣全军追击。

身边因此仅余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却与两千幽州突骑猝然相遇。

两千突骑将袁绍围成数团,箭如雨下。

危急之时,田丰急忙拉住袁绍,试图到墙下躲避。

袁绍大怒,将头盔丢在地下,说道:“大丈夫应当死在阵前,怎么能逃到墙后呢?”

于是以大戟士为阵,使强弩反击。

幽州突骑久攻不下,又因袁绍将头盔丢了,公孙瓒军不知袁绍身份,故而没心思死攻。待鞠义回返,两千突骑便也退走。

如此侥幸之事,不说曹操、戏志才为之瞠目,大感匪夷所思。

便是郭嘉,早已于后世史书中见过,此番再次听闻,亦不免感慨万千,心疑世间或许当真有所谓天命。

另有一事则是关于董卓的。

董卓边郡武夫出身,性格极其残忍,一言不合便随意诛杀大臣。

因而长安城中,人人自危。

为防止遭人刺杀,董卓以吕布为护卫,两人誓如父子。

但董卓性情偏激。

一日,吕布因小事惹得董卓不快,董卓便操起手戟,砸向吕布。

好在吕布身手矫健,及时躲过,不然必然身死。

吕布自此十分怨恨董卓。

又因其与董卓一侍女私通,知晓以董卓之性情,若被察觉,定然难逃一死,故而常常忧虑此事,心不能安。

此事为王允所知。

王允便借机劝说吕布,诛杀董卓。

吕布犹豫道:“我与董公毕竟情同父子。”

“为人子者,难道可以弑父吗?”

“这是天下人皆不允许的。”

王允劝道:“董卓姓董,你姓吕,你二人姓氏本就不同,又怎么能算骨肉至亲呢?”

“至于父子之情?天下间有时时担心自己会死在父亲手中的儿子吗?”

“况且,董卓投戟之时,难道想过你二人间的父子之情吗?”

吕布由此被说动。

四月二十三日,皇帝以病愈为由,大会群臣。

吕布等人守在北掖门内。

待董卓入门,吕布乡人李肃举戟刺击董卓,却因董卓穿着盔甲,一时没有刺进。

董卓跌下车马,大惊道:“我儿何在?”

吕布喝道:“奉召讨贼臣!”

董卓大骂:“庸狗,怎敢如此!”

吕布持矛将董卓刺死,命军士斩下董卓的头颅。

这时,董卓的主簿田仪及董氏奴仆,不忍见董卓之尸受辱,都扑过来争抢董卓的尸体。

吕布大怒,将这些人全部杀尽,而后取出皇帝诏书,对随董卓入宫的甲士道。

“陛下有诏,只罪董卓一人,其余人皆不问罪。”

甲士遂降。

董卓死后,被夷灭三族。

上至九十岁老母,下至十几岁的孙女,皆不得免。

王允又令将董卓暴尸于市。

此时天气已经转热,董卓又一向肥胖,油脂流了满地。

负责守尸的小吏见了,便做了一根大灯芯,插在董卓的尸体上。

点燃后从早上到天亮,一直燃了好几天都没熄灭。

此时长安城中,犹有不少人是袁氏门生,其等痛恨于董卓杀尽袁氏满门百余口,遂将董卓之尸焚烧成灰,扬于道路。

因诛杀董卓之功,吕布得以被拜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又被封温侯,同王允共秉朝政。

昔日五原落魄儿,如今却与三公平起平坐。

凡朝廷大事,天子公卿皆须问询于他。

海内冠族,高官硕儒亦对他礼敬有加。

这种表面尊荣,正是吕布汲汲所求之事,每日无不心醉于此。

其人武夫出身,不通政治,更不为士人所接纳。

朝中实际大权,因此尽数落于王允之手。

王允为人,极为刚强,其初掌朝政,即致力恢复朝廷权威,遣使联络四方诸侯。

而曹操作为讨董时表现最为突出的一路诸侯,忠贞可鉴,因而被王允看重。

王允欲倚之为外藩,数次去书于曹操。

曹操大喜,有意遣使去往长安上贡,以示其心。

尚未成行,青州黄巾却突然入寇兖州。

其众号称百万。

兖州震动,士民惊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