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57章 济阴李氏

第57章 济阴李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念及此前种种考虑,赵厉一时心灰意冷,箕坐于地,看也不看刘辟,自嘲一笑,言道。

“是吾力主与曹军一战,故此战之败,责任尽在于吾。”

“趁曹军尚未围拢之际,刘将军可速速离去。”

刘辟原本打的便是趁机开溜的主意,但闻赵厉之言,却是一怔。

他见赵厉似有死意,开口劝道。

“赵将军何故如此?曹军本就精锐,我部兵马数目也不如曹军,此败亦是情理之中。”

“但我青州黄巾,数目众有百万,你我之败,实于大局无损。”

“今裴黄二位将军,已于昌邑城下召集兵马,兵力数倍于曹军,若与曹军战,定能得胜。”

“兖州之地,唯曹操尚可称道,其人一败,余者皆不足虑。”

“我军鲸吞八郡,已非虚言,此正你我立功业之时,赵将军何故留此绝地,白白送死?”

赵厉面色苍白,口中流出鲜血,笑意愈发惨然。

“我本是田间一农夫,为避汉室苛政,不得已之下,方才逃奔山林。”

“后来疫病忽起,我妻我子,皆是天公将军以符水救了性命,我也由此信奉太平道,勤读《太平经》。”

“再后来,天公将军起兵,欲使黄天降世,替代那吃人的苍天,使世间再无饥寒,如此大业,我就是拼却一死,也无憾了。”

“天公将军有撒豆成兵、呼风唤雨之能,却依旧不是那皇甫屠夫的对手,病死在广宗。”

“我便又跟从人公将军,但人公将军也就守了两月,便被皇甫攻破了城池,我跟着五万多黄巾,一路逃到漳河水边,最终都跳了河。”

“奈何黄天不收,即使这样,我还是活了下来,只是我妻我子,都被皇甫屠夫给屠了,尸体垒成了京观。”

“刘将军,我是早就该死的人了,哪里敢去想什么大业呢?今日又因为我,使得这么多弟兄丧命,我还有什么颜面苟活?”

言罢,鼓起力气,跨于马上,奋力向曹军冲去,不多时,便被一名无名曹卒持槊刺死。

刘辟阻止不及,其人听得赵厉的临死之言,心中亦无半分触动,反而咒骂道。

“黄巾妖道。”

瞅准了数处缺口,刘辟领着几名亲卫,埋头逃窜。

最终竟然还真被这厮逃得一命。

大半时辰之后。

战场厮杀渐渐结束,俘虏俱被卸下兵刃,看守于道旁。

在数百亲卫的护送下,曹操、戏志才及随军文士亦步入战场。

有人来报,言李氏族长李乾及乘氏县吏求见。

“济阴李氏?”

曹操早知此族声名,若是能收李氏为己用,对其大有好处。

因而颔首道:“请。”

至于乘氏县吏,则是打发了一名文士过去处理。

少时,曹操便见一人虎步而来,目蕴精光。

李氏豪富,李乾作为李氏族长,穿着自不寒酸。

其人内着精甲,外披锦绣,腰配宝剑,样式华贵,极为张扬。

若以律法而言,私藏甲胄乃是大罪,更不要说曹操一路行来所见的李氏族兵,披甲在身者有数百人。

放在往日,仅此便是抄家灭族之大罪。

曹操心中不喜李乾之豪奢,面上却不露分毫,见亲卫正欲解其配剑,更是伸手阻道。

“剑乃君子之器,李君乃我州豪杰,不必去剑。”

李乾闻言,当即面朝曹操,伏拜于地,口中呼道。

“拜见奋武将军。”

“足下快快请起。”

曹操亲自上前,把其双臂,将其扶起,上下打量一番后,笑问道。

“足下之名,操早有耳闻。”

“不知足下见操,所为何事?”

李乾心中暗道:“久闻曹奋武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心中欢喜下,李乾又是一拜,言道。

“方伯罹难,吾州士民,无不悲痛,又有青州黄巾肆虐诸郡,以至苍天泣血,民不得生。”

“天幸吾州尚有将军,尽忠王事,解民倒悬。”

“乾不量力,欲率吾族千余健儿效命麾下,以献犬马之力。”

数年之前,李氏族中便以战兵三千,名传一洲,眼下又值兵乱,族中战兵只会更多。

而李乾言愿领千人效命曹操,既是有看好曹操,故而提前投资之意,亦是打着保存族中实力的想法。

他既已效命于曹操麾下,那曹操自不能肆意侵夺其族产,否则岂不人人自危?

历史上直到曹操尽取河北之地后,当时的李氏一族方才在李典的要求下,举族迁徙于邺城,以示彻底服从之意。

其中门道,曹操自是清楚无比,当下笑道。

“李君深明大义,今得李君相助,黄巾贼不足虑也。”

便授李乾司马之任,令其引族兵千人助阵。

而后,曹操又以兖州牧之名,令诸县共发民夫五千随军,次日即再次南渡济水,折道向东。

仅用两日时间,大军便抵达昌邑县界。

昌邑城为兖州州治与山阳郡治所在。

山阳太守袁遗,乃袁绍之从兄。

袁遗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时人称其品德冠世,有包容天下之气量。

然而,若论军略,其人却是一窍不通,是故郡权尽为刘岱所掌。

后刘岱身死,青州黄巾入寇,其人帐下属吏劝说袁遗趁机夺回郡权。

袁遗却没有半点兴趣,颇有道家“无为”的风范。

青州黄巾包围昌邑,袁遗不出面,郭嘉说服州府诸吏迎奉曹操为主,袁遗还是不出面。

每日唯手不释卷,乐在其中。

主君无意相争,郡府诸吏再是不甘,亦无办法。

也幸得其人如此性格,郭嘉方才轻易掌握昌邑城内的六千州兵。

昌邑北邻济水,西部多为平地旷野,围困昌邑的青州黄巾,以裴元韶和黄劭二人为首。

裴元韶、黄劭得知曹军来援,丝毫不敢大意,不仅收拢了散落在野地间的兵士,还撤下了数县的围兵,又调集了听命于二人的小帅,总共聚得兵马七万。

二人扎营于昌邑城西,意图与曹军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刚抵达昌邑的曹军,知晓黄巾军早有准备,同样没有贸然出击,而是深沟高垒,立寨扎营,以作对峙。

三日之后,黄巾军遣使入曹营送达战书。

曹操阅后,亲笔回书,约定两军于明日会战。

当夜,曹军、黄巾军皆烹羊宰牛,大宴兵士,激励士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