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61章 此为何罪

第61章 此为何罪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二位将军,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贼将固然神勇,但我军已得大贤良师庇佑,定能得胜。”

“二位将军乃我军之主,不应让自己身陷险地,若有闪失,我军虽胜犹败。”

“下吏斗胆,敢请二位将军暂避他处。”

黄巾,中军将台上。

一将眼见典韦短短时间内,又杀入数丈,周围黄巾却无一人可挡,慌忙劝谏。

“君言甚是。”

黄劭、裴元韶骇然于典韦之神勇,深恐会被典韦杀到身前,当即从善如流,慌忙离开将台。

于数百甲士的护卫下,二人迅速向东奔去。

象征着主将的大旗随之发生了移动。

主战场中,正强攻曹军军阵的黄巾军将士,发觉此事,纷纷大惊。

主君有难,为人臣者该如何?

黄巾诸将心中皆疑,在无法接受中军指令的情形下,唯有小部人选择继续攻打曹军。

大部分黄巾将领都选择回师援救,以示其等之忠。

戏志才先前的布置此刻终于生效。

大半兵马纷纷离去后,黄巾军攻势顷刻大降。

本来岌岌可危的曹军防线得以重新稳固,甚至曹军还进行了数次突击。

戏志才至此方才长舒一口气,其人强忍着脑中的阵阵刺痛感,言与曹操道。

“将军,可令诸部兵马缓缓退入营中,据营而守。”

“黄巾士气正高,我军不宜与战,这几日当高挂免战牌,待黄巾士气衰退,方可再战。”

“志才且安心。”

曹操颔首。

他见戏志才面色苍白,心知戏志才因为今日战事,心力交瘁之故,忙令亲随将其搀扶住。

“多谢明公。”

戏志才道了声谢,双目一闭,再也无力开口。

在曹操的调度下,曹军阵势不散,缓缓后退。

连战场中的百架霹雳车,都从容带回。

剩余的黄巾军继续攻击,却再无力保持先前的攻势,未能占到多少便宜下,只能任由曹军退入营内。

而另一边,陷阵的夏侯渊、典韦、曹仁三将,没有选择继续追杀黄劭、裴元韶,开始集中兵马,尝试突围。

得益于骑兵的机动优势,傍晚之时,三将终于脱离黄巾军的追杀,归入营中。

唯独四千虎豹骑,经此一战,幸存者已不足千人之数。

三将更是身受多创,衣甲浸血,好在没有性命之忧。

当夜。

黄劭、裴元韶因先前避逃之事,深以为耻。

其等不忍大好时机就此错过,遂不顾自身同样巨大的伤亡,强令兵士,于夜间继续攻打曹军营寨。

然而,曹军营寨,工事极为完备,远非先前可比。

尤其营中还有五千民夫及两千郡兵,其等虽不可用于野战,但用于守营,却是绰绰有余。

黄巾军强攻一夜,始终未能破寨。

……

翌日。

正午时,一队兵马自东面而来,有近千人之数,直入黄巾军中。

青州黄巾论起组织形式,与黑山军类似。

各大帅手下又有无数拥众数千或是数百的小帅。

黄劭、裴元韶二者的势力最强,但亦有诸多人马不归其二人统属。

黄巾营中,黄劭看着来投之人,不满道。

“我早就告诉过汝等,曹军不足为虑,汝等偏偏不信,今日如何?可知我所言非虚?”

“小人知错,望黄将军恕罪。”

“小人若早知将军得大贤良师庇护,岂敢不遵黄将军之令?”

来人一边告罪,一边言之凿凿道。

“黄将军,小人来前,已将大贤良师于战时显灵之事,传与诸位弟兄。”

“其等如今亦陆续赶来,愿受将军调遣。”

“料来这几日,至少也能为将军带来三万人马!”

黄劭、裴元韶闻之大喜,不再记恨于这些人此前的“墙头草”作风,言道。

“好,若果真如你所言,待本帅击破曹军,定保你一场富贵。”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得知援兵就在路上,黄劭、裴元韶心中大定。

于是由日至夜,皆强攻曹营。

此后一连数日,果然每日皆有援军赶来。

少则数百,多则上千。

曹军诸将于营中望楼上,将此幕看的一清二楚,俱是心焦不已。

诸夏侯、诸曹及外姓诸将,心忧此事,聚于一块,彼此议论不止。

“今日又有两千黄巾来援,长此以往,二贼手中兵马只会愈来愈多。”

“而我等却无半点援军,若是继续拖延,我军更非黄巾军之对手。”

曹洪、夏侯惇极不认同戏志才的避战之策。

其等皆为曹氏族亲,因而说话也是肆无忌惮。

“如此浅显之事,戏军师莫非不知?”

“既是知晓,为何放任黄巾军如故?”

其余如乐进、韩浩、史涣者,固然不言,心中亦是多有不满。

夏侯渊挥了挥受伤的右臂,道。

“以我之见,如今之计,唯有尽出全军,与黄巾血战一场。”

“若能一战擒杀黄劭、裴元韶二贼,此战便有转机。”

“妙才所言不错。”

夏侯惇在旁附和,瓮声道。

“依我看,论智,志才先生远不如奉孝军师。”

“遥想当日,我与明公初见军师,军师即留下数道锦囊。”

“但有所言,必定应验,简直如有神助。”

戏志才与郭嘉虽同居军师之位,但诸将私下往往以军师来称郭嘉。

“若是军师在,只肖略施小计,黄巾军定可一扫而灭。”

“何至于我等枯守营中?别无一策。”

“明公当日就不该让军师出城,否则何来今日之难?”

夏侯惇说完,眼见诸将一言不发,而且面色有异,一时愕然。

“你等作甚?莫非我所言有错?”

他正奇怪间,忽见众将纷纷起身施礼。

“明公。”

“明公。”

夏侯惇扭头回视,却见曹操站在其身后。

而曹操身旁,正是戏志才。

想来刚刚所言,俱被二人听的一清二楚。

“明、明公。”夏侯惇面有讪讪。

曹操面无表情,顾视韩浩,问道。

“元嗣,你既掌军中法度,可知胡言乱语,扰我军心者,按军法,当以何罪论处?”

“明、明公。”

韩浩望了一眼夏侯惇,一时不知该做何回答。

“何罪?”曹操再问。

在曹操的一再逼问下,韩浩只得无奈答道。

“死罪。”

曹操于是缓缓抽出配剑。

诸将见状,面色顿时煞白。

“明公,元让仅是一时失言,本意绝非如此,望明公恕罪。”

曹洪、曹仁、夏侯渊、曹休皆伏拜于地,为夏侯惇求情。

韩浩、史涣、乐进等反应也只是稍慢一成,跪地道。

“明公,如今正是用人之时,还望明公宽恕。”

曹操不为所动,说道。

“吾治军以法,法令不行,如何统率大军?”

一声铮响,长剑已经拔出剑鞘。

诸将面无血色,夏侯惇面色煞白。

夏侯渊不断叩首,纵然额间有血流出也丝毫不停。

“明公,如今正处两军交战之际。”

戏志才咳嗽数声,终于开口。

“若杀大将,于我军士气大为不利。”

“志才所言有理。”

曹操微微颔首,这才收剑入鞘,手指夏侯惇,责骂道。

“权且寄汝头于项上,若敢再犯,定斩不饶!”

“还不向志才道谢?”

“多谢军师进言。”

夏侯惇依言照做,神色却依旧不服。

曹操见此,暗暗叹了一口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