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68章 昌邑见龙

第68章 昌邑见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兖州,昌邑。

“文若,州中粮草可还足够?”

“与诸郡郡守的催粮文书可曾发去了,其等可有回话?”

曹操、郭嘉、荀彧一行,刚从城外的赈灾点回来。

一路上,曹操就粮秣一事,仔细询问荀彧。

收降青州黄巾,如今最大的阻力便是粮草。

尤其今年因为黄巾入寇,山阳、任城、及东平国,三郡之地,农耕都大受影响。

不少自耕农因兵灾沦为流民,田地荒芜,需州府赈济方可活到来年。

如此巨大的工程,使得曹操焦头烂额之下,急忙将麾下最擅内政的荀彧从东武阳调至昌邑。

荀彧理政之才,可比萧何。

州中政事,其人到任不久,便已是熟知于心,故此刻面对曹操所问,能一一作答。

“文书俱已发去,然而诸郡长官皆称为难。”

“至今上缴的粮秣,仍不及明公所定额度的十分之一。”

“陈留张太守更是回书,言陈留久遭贼乱,郡府已无半点余粮可缴。”

曹操闻言,脚步一顿,回视荀彧道。

“文若莫非记错了?”

“吾与孟卓(张邈)自幼相交,情谊非同寻常,昔年讨董时,吾亦多承其助。”

“后本初令我杀孟卓,吾始终不从,并为孟卓而数次责备本初,此事孟卓亦是知晓。”

“陈留乃大郡,纵遭贼乱,郡府又岂会挤不出半点粮秣?”

曹操连连摇头,始终不太相信。

荀彧无奈下,只能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递与曹操。

曹操阅后,面色一时阴晴不定。

郭嘉见此,联想起后来张邈反叛曹操,使得曹操一州之地仅剩三县之事,一时有所悟。

自曹操入仕以来,张邈职位一直都在曹操之上,往日亦是张邈提携曹操。

结果有朝一日,被提携者,反倒位居己位之上。

这种身份变动的落差感,无疑让张邈难以适应。

尤其张邈还知道,袁绍曾经令曹操杀他。

纵然那时曹操未应,可谁又能确保,曹操成了兖州牧后,不会为了与袁绍维持盟好,而将他给卖了?

他与曹操自幼相知不假,袁绍与曹操却也是发小故交。

为己身安危计,张邈只会加强对陈留的把控,又岂会甘心将粮秣交出?

而曹操这种英雄,所求的势必是将兖州彻底掌握。

换而言之,双方之间的矛盾,自曹操成为兖州牧后,就已经是不可调和的了。

郭嘉暗暗一叹,开口道。

“明公,济水两岸,平地甚多。”

“明公不妨先行屯田之策,收因兵乱而致无主之地,用以安顿黄巾降人。”

“再行以工代赈之举,开挖梁渠,引济河之水,以供来年灌溉用。”

“至于当下粮秣缺口,可向李氏等州内豪族借粮,还可另派商队前往它州求购。”

曹操颔首,强打精神,言道。

“奉孝所言,俱可施行。”

“有劳文若辛苦数月了。”

荀彧道;“不敢,此分内之事耳。”

众人皆看出曹操兴致不佳,想必是因张邈之事而一时心烦。

故而议定此事后,便不再多言。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将入州府之时,忽有数百归鸟自城上掠过,呦呦作鸣。

众人被鸟鸣声吸引,皆抬头觑望。

红日之前,一道云气,竟然横贯昌邑。

晚霞余光映照于云气之上,使其看起来蔚为壮观。

曹操本是诗人,常有慷慨浪漫之举。

其人眼见如此壮丽之景,心中郁气一时尽去,笑与郭嘉道。

“奉孝,此景倒是颇为壮丽。”

一时未听郭嘉回话,曹操不免奇怪。

目光望去,却见郭嘉竟然是一幅失神之态。

戏志才心中一动,再次抬头望天,片刻后,却是不觉喃喃。

“这、这——”

荀彧、陈宫立知云气有异,急忙再观,一时间,竟是尽皆蹙眉。

曹操见三人举动,尤其郭嘉居然至今都未回神,心中顿时狐疑不止。

他正欲询问,戏志才却已回过神来,惊疑不定道。

“明公,此云似有蛟龙之态。”

“蛟龙?”

曹操心中大震,再次抬头,

有戏志才提示在前,果然越看越是相似。

几团游云被风吹动,汇聚而来,凝聚于这道云气之上,竟然极似龙身四爪。

曹操额冒冷汗,愈发惊疑。

戏志才呼吸急促,脑中念想纷纷,双眼却是炯炯有神。

他强忍着心中陡然升起的战栗感,兴致冲冲道。

“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见乎蓍(shi)龟,动乎四体,此即儒家所言,天人交感。”

“自夏商伊始,但凡人间有变,上天便会降下征召,从而警示世人。”

“如今真龙尚且在世,上天便降下蛟龙之象,这莫非是在预示汉室——”

“志才不可胡言!”

未待戏志才说完,向来举止沉稳的荀彧,面色竟然大变,驳斥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

“志才熟知经史,岂可因数团云气,便出此悖逆之言。”

陈宫亦是儒家子弟,举止守礼,尤为不喜戏志才散漫任侠的作风,当即向曹操言道。

“明公,戏忠目无王室,言语狂乱,竟欲撺掇明公,行逆乱之事。”

“明公当罪之。”

曹操见陈宫忿忿不平,一时为难。

郭嘉终于回神,连忙道。

“明公,志才近日沉于酒水,故有此醉言。”

“明公当重责之。”

“不如使其禁酒数日?”

一为“罪”,一为“责”,曹操自然能分清,当下便借势说道。

“志才醉矣,这几日皆不得再饮。”

“下吏失言。”

戏志才亦自知失言,出言谢之。

曹操又对荀彧与陈宫道。

“文若,公台,卿等应知,吾兴义兵,本就是为国家讨贼,扶保汉室。”

“正是秉承此志,故吾自讨董以来,逢战每每亲冒矢石,置死生于不顾。”

“他日故去之后,若能于碑上提“大汉故征西将军曹候”数字,便可遂操平生之志。”

“操又岂敢有所妄念?”

不知为何,在说这番话时,曹操脑中却是再三想起刚刚所见异象。

心底的某些念头,一时间竟怎么也挥之不去。

连他都分不清楚,这究竟是一时起意,还是早年便有。

荀彧、陈宫闻言,面色稍霁。

“明公当真汉室忠良。”

荀彧称赞一声,意有所指道。

“若明公能秉承此志,忠于王室,它日定当名垂青史,事迹永为后人瞻仰。”

众人心思各异,往正堂走去。

却是刚到堂中不久,便有急报送至。

李傕郭汜二人攻破长安,王允身死,吕布逃奔南阳。

此事本发生于六月初,却因为关中大乱,曹操又忙于兖州战事。

故而直到此时,州府才得知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