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83章 关中定策

第83章 关中定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女郎年已及笄,头梳堕马髻。

体态窈窕,眉眼似画。

其见郭嘉相貌俊逸,眼中略现讶色,上下打量郭嘉不止。

不清楚女郎身份,郭嘉亦不愿生事,垂目道。

“在下孟浪,因寻这狸奴而误入此地。”

“这便离去。”

于是朝女郎一拱手,转身离开。

数十步之后,心中又忽觉几分可惜。

那狸奴分明是想跟他回府,眼下却也不好再回头抱走了。

“老师?”

回廊一角,正遇曹昂。

见郭嘉仍留于郡府中,曹昂略有奇怪,说道。

“夜色已深,弟子送老师回府。”

郭嘉连忙拒绝,曹昂一意坚持,直至将郭嘉送出府外。

待曹昂回返时,先前郭嘉所见的那名女郎,却已抱着橘猫,迎了上前。

女郎主动问曹昂道。

“兄长,这是何人?”

曹昂答道:“此吾师郭奉孝也,颍川人士。”

女郎微微颔首,继续问道:“未知才学如何?”

曹昂好笑道。

“芙妹问的什么话?”

“以父亲大人之眼界,若非其人才学出众,父亲怎肯让昂拜其为师?”

曹芙也意识到这话问的甚是多余,不禁失笑,想了想,又问道。

“此人可曾婚配?”

“兄长可知其妻是谁家贵女?有妾几人?”

曹昂打量了曹芙数眼,似有所悟,嘴角露笑,如实答道。

“吾师仅有一妻,并无其余侍妾。”

“据祖父所言,出身平常,乃是乡野土豪之女。”

“哦?”

曹芙目光一亮。

“多谢兄长。”

敛身一礼后,便抱着橘猫匆匆离去。

……

是夜。

军师府中,郭嘉与刘芸几番运动,汗液津津。

二人皆感畅快,相拥而眠。

州府之内。

曹操则是与赵云同榻而眠,随口交谈,纵论时物。

赵云有感于曹操之大志,曹操则更喜赵云之品行,两人言语愈发投机。

翌日。

曹操即授赵云校尉军职,又升夏侯兰为军司马,对随从其等而来的百骑,亦是各有赏赐。

由比六百石之曲侯,升为比两千石之校尉。

这在曹军军中,尚属首次。

无论元从之将,还是后投之将,论起待遇之盛,皆不及赵云。

一时之间,众议纷纷。

诸将纵知赵云武艺非常,亦是常感不平。

夏侯兰则是大喜过望。

虽然曹操待赵云远在他之上,但他也捞了一个军司马之职,亦可称连升数级。

念起此前在幽州的遭遇,夏侯兰感慨万千。

“曹兖州当真英雄也。”

“身为一州方伯,手掌数万雄兵,麾下谋臣、武将无数,却能礼及下士,不以身份为念。”

“这等人物,兰在幽冀之时,还从未见过。”

又望向赵云,慕羡不已道。

“子龙,明公待君真可谓是以国士之礼待之。”

“子龙以为如何?”

赵云亦感慨于曹操之殊遇,诚恳答道。

“明公待我,确实恩重。”

“云自当效命麾下,以报此殊恩。”

……

初平三年。

十一月。

李傕、郭汜占据长安,至今已近五月。

二人肆意排除异己,在朝中安插亲信。

其中,李傕自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郭汜为后将军。

关中朝廷,至此已为二人彻底掌握,堂中公卿,唯俯首应是而已。

初时,李傕、郭汜因根基未稳,对来朝纳贡的诸侯,皆是大开方便之门,以求结好山东诸侯。

可谓诸侯但有所请,其等必有所应。

兖州曹操,荆州刘表、徐州陶谦——

但有遣使入长安,称臣纳贡者,皆得获天子封拜。

然而,随着二人于长安的根基逐渐稳固。

李傕、郭汜,对待关东诸侯的策略自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今山东之地,二袁相争。”

“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陶谦等辈,相互敌视,屡有摩擦。”

“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二位将军的良机吗?”

正堂之上,李儒手抚颌下短须,侃侃而谈。

董卓被王允诛杀时,其人见机的早,因而躲过一死。

后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儒遂又转投于李傕麾下。

李儒继续说道。

“山东局势,剑拔弩张,诸侯之间,相互忌惮。”

“这时,我等只需略施小计,定可说动其等相互攻伐。”

“如此,我关中则可坐收渔利。”

李傕、郭汜深以为然,问道。

“计将安出?”

李儒踱步至舆图之前,一手先指向河北,后又指向太行,笑道。

“大河北部,公孙瓒与袁绍征战不止,朝中不妨遣一使前去说和,明面上乃是说动二人和解之意。”

“暗地之中,则可使人前往太行,许以利益,令黑山军趁机偷袭邺城。”

“袁绍若是与公孙瓒罢兵,必将大意,这时,黑山军偷袭之举,定能成功。”

“想袁绍麾下将校家眷,皆在邺城,若黑山军能俘获其等家眷,其等必将土崩瓦解。”

“这时,朝中只需一封檄令,就会有忠允之人将袁绍擒拿,送往长安。”

李傕、郭汜稍一思索,便喜不胜收,言道。

“文优,汝之策甚妙。”

“若真能如汝所言,袁本初不足虑也。”

顿了顿,继续问道。

“南面曹操、袁术、陶谦等人,依文优之见,又该如何应付?”

李儒又用手指向舆图上的南阳郡,笑道。

“袁术贪利,可令天子封其为阳翟侯,其人必然心喜。”

“阳翟乃颍川郡治所在,袁术若想获此食邑,只得发兵攻之。”

“颍川太守李旻,并非袁术敌手,故颍川必为袁术所有。”

“光武言,得陇而望蜀,颍川与陈留接壤,以袁术之妄自尊大,既得颍川,又岂能不望陈留?不望兖州乎?”

“况其早有侵占兖州,北上击袁绍之意,故其人与曹操之间,亦必有一战。”

李傕郭汜面露赞同。

即便是有如老僧入定的贾诩,此刻亦是微微颔首。

李儒继续言道。

“唯独曹操素来善战,麾下又多智谋之士,恐袁术一人难敌,可再挑动陶谦,使二人东西夹击。”

“如此,曹操必当疲于奔命,难以得胜。”

“山东诸侯,袁绍以家世为资,曹操凭武略逞凶,唯此二人威胁最大。”

“其余诸侯,陶谦不过一介老朽,公孙瓒猖悖武夫,袁术正如曹操帐下军师郭嘉所言,冢中枯骨耳。”

“若袁绍、曹操俱亡,此等碌碌之辈,如何会是二位将军之对手,朝夕可灭。”

“届时,二位将军,收取天下,成不世之业,又有何难?”

李傕、郭汜闻言,喜不自禁,连连点头,不住称赞道。

“当真好计!当真妙策!”

“有文优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啊。”

二人大喜之下,却还不忘征询贾诩之意。

“贾公以为文优之策如何?”

贾诩微微颔首道。

“确实好策。”

“唯独邺城坚固,恐不易下。”

“我听闻董昭曾任魏郡太守,后为袁绍所逼,只能远避河内。”

“其人岂会不恨袁绍?不妨先寻此人,有此人相助,我军必可于邺城之中收获内应。”

李儒大喜。

“贾公果然高明之士。”

“我本亦有此一忧,今依贾公之言,此计再无疏漏,必当能成!”

“袁本初死期至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