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承帝欢 > 第1章 连清

第1章 连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承帝欢!

昭武十九年。

未央宫正殿。

“陛下,皇后娘娘的血和奉安侯长子的血融在了一起!”太监总管福祥喊道。

昭武帝封允大步走到了那碗滴血验亲的瓷碗面前,面色铁青的看着碗中相融的血液。

身为皇后的连清赶忙朝昭武帝道:“陛下,你听我解释!”

昭武帝封允不顾殿上众人各不相同的反应,抬手便是一个耳光甩在了连清的脸上。

“他是不是你的儿子?!”封允指着跪在殿中容貌与连清有七分相像,已然面无血色的连景瑜,朝着连清质问道。

连清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口中沉重出声:“是.....”

连景瑜听到此话,睁大了眼睛看到高台上方的连清。

老奉安侯连昭云也是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身为皇后的连清。

昭武帝封允牵起连清的手,便将连清拖拽离去,留下一道令:“奉安侯府众人收押大理寺,择日问斩!”

跪在殿中的奉安侯府众人彻底面如死灰,趴在地上再无起身之力。

殿中发生的一切虽未传扬出去,可奉安侯府一众人收押大理寺的消息却是传遍了朝野。

人人都在感叹圣心难测,这风光了近二十年的奉安侯府没成想最后竟落得这么个结局,真是令人嘘唏。

郑府,身为首辅的郑承柏听到此消息,勾了勾唇角。

......

洪文五年二月初八。

“娘子,用力啊,就快生了!”

大安京都——丰京,奉安侯府一个小小的别院中,一名产婆正在为府中姨娘接生,直到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响彻别院,传来产婆惊喜的声音:“生了!生了!”

“恭喜娘子,生了个……”

产婆的原本惊喜的话音,在仔细看到孩子的性别后,戛然而止,仿若被掐住了脖子,其后的字句硬是生生止住,再吐不出一个字来。

而在床上的杨氏,刚刚生产完,连看一眼孩子的力气都没有,就脱力晕了过去。

丫鬟小翠看着产婆的样子,疑惑不已,给杨氏擦好身子后,转头问道:“婆婆,我家娘子生的是公子是小姐啊?”

产婆本就年迈,六十多的人了,这时更是皱着一张脸,结结巴巴的吐出:“老婆子我接生了大半辈子,还真就没接生到这样的孩子,这孩子,这孩子……”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李婆婆小声开口:“这阴阳双生之人,我也不知是公子还是小姐啊。”

小翠一听,一脸惊疑,待打开襁褓,细细看过孩子的身体,耳边虽还有着孩子大声的哭泣声,脑子却已然懵住,再也思索不出来一言半语。

李婆婆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把孩子放在床上,对小翠说:“老婆子我也不讨彩头了,这就走了,你好好照顾你家娘子和孩子吧。”

小翠急忙忙拦住李婆婆,拿出自家娘子事先准备好的钱财,说:“婆婆,这是我家娘子的心意,还有今天我家小主子的事,您千万别往外传,我替我家娘子求您了!”小翠看着还躺在床上的杨氏,心中知道,此事不管是为了娘子的名声,还是为了奉安侯府的颜面,是断断不能漏出去一个字的,她焦急之心溢于言表,拦着李婆婆,就差给她跪下了。

李婆婆看她这个样子,将她给的钱财收好,拉着她的手保证道:“放心,这等事,我老婆子知道轻重,断不会向外漏出半个字的。”言罢,就朝着别院门口,转身离去。

李婆婆出了别院, 在奉安侯府内向外走着,看到侯府内大夫人的大丫鬟秋蝉,带着两个小丫鬟,迎面而来,秋蝉拦住李婆婆,温声问道:“婆婆,不知杨姨娘生了男孩还是女孩,我正要去柳苑看望姨娘,再回禀大夫人呢,既在这遇上婆婆您,不妨告诉秋蝉,我也好向大夫人禀告。”

李婆婆看了看她,连忙道:“你去了就知道了”,就赶忙加快步伐,向外走去。

秋蝉迷惑不解,只得继续往柳院而去。

一入柳院,小翠就听到了屋子内孩子嗷嗷的哭声,浑厚又悠远,在屋子门外,朝内喊道:“小翠,我奉大夫人的命,前来看望你家娘子,还送了些补品来,不知娘子可安好?还有你家娘子诞下了公子还是小姐?“

此时杨氏已然醒转,又看到了襁褓中孩子的不同之处,与小翠都是一脸愁容,满心绝望,又听得门外传来的催命声,更是胆颤连连,

杨氏本以为诞下个一儿半女,往后在侯府总有了依靠,可如今这孩子的身体,若是让侯爷和夫人知道了,不说孩子,连自己,都哪还有半点的福分啊。

听着门外秋蝉想要进来探望的请求,杨氏让小翠出去回禀。

“秋蝉姐姐,我家娘子生了个小少爷,夫人赏下的心意我替我家娘子收下,只是娘子刚刚生产完,不便见人,还请姐姐担待,替我家娘子谢谢夫人,等身子痊愈了,定会带着小少爷,亲自前去谢过夫人。”小翠关上房门,在院子中婉拒秋蝉的探望,秋蝉虽觉不妥,却也不好强求。

只得温声道:“既如此,你且好好照顾你家娘子,我这就向夫人复命去了。”

秋桐苑——大夫人赵氏院内。

“竟真生了个少爷?”夫人赵芙柔惊疑道,声音中有藏不住的讶异和嫉妒,想她金陵赵家嫡出二小姐,十八岁嫁给了奉安侯,如今已经十年过去,可自己却再未诞下一个男儿,只生下了一个大小姐,如今,这小小的姨娘竟生下了一个少爷,这怎能让他不心生妒忌。她心中思索了一番,暗道断不能让这个杨氏抚养现下这唯一的少爷,这个孩子必须得是自己的儿子,做了这份打算她便吩咐秋蝉,待侯爷上朝归来,便将这个消息告知给侯爷,也请侯爷依着自己的心思。

奉安侯连昭云,刚一回到侯府中,就被下人告知,杨氏生了个儿子,心下自是喜不自胜,本想先去看望杨氏和儿子,却被夫人遣来的丫鬟,迎去了秋桐院。

夫人看着面带笑意的侯爷进门后,也面带和煦的笑容迎了上来。

“给侯爷问安,今日,府上添了少爷,我已安排下去,要为小少爷庆生,只是有一事,还请侯爷允诺。”大夫人开口道。

“何事,夫人尽管说。”侯爷大喜过望,欣然开口。

“虽说杨氏诞下了咱们侯府第一个少爷,但是她是农户出身,原本更是府中的丫鬟,身份低微,怎配抚养我侯府的大少爷;若以后孩子长大了,虽为我侯府大少爷,却是个庶子,终究不妥,不如让他记在我名下,奉我为母亲,由我抚养,以后考取功名,谈婚论嫁,于他于侯府,终是益处,我身为主母,自当为侯爷分忧。”夫人缓缓道。

侯爷心想,自己已然三十了,膝下只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是夫人所出,只是生了大女儿后,夫人身体就不再适宜生产了,二女儿乃商贾之女,平妻顾家之女顾绵所出,往后多年,府中也只王氏诞下第三个孩子,仍旧是女儿,如今自己而立之年得子,本就比家中兄弟们慢了许多,又无嫡子,二弟已经不止一次说要将自家庶子,过继给自己,如今自己有了亲生子,自当好生待之,便允了夫人的提议。

两人一同前往柳苑,而柳苑内杨氏听闻侯爷和夫人一同前来探望,早已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夫人一到房中,便看到一个小小的婴儿在襁褓中,安然入睡,朝杨氏开口道:”杨妹妹,你生下侯府长子,自是大功一件,我已命下人备下赏赐,往后你便是侯府贵妾,月例也会提上去,你且放心,侯府定不会亏待了你。”夫人说完,看了看侯爷,眼神示意,便是让侯爷来开口,说这大少爷当由自己抚养的问题。

侯爷虽觉现在杨氏刚生产,就说要走孩子给夫人教养颇有些残忍,却还是直言道:“这侯府的大公子,还当记在大夫人名下教养,往后便是我侯府嫡出的大公子,府中好处定不会少了你去。”

说话间,侯爷抬手便要抱过襁褓中的孩子,杨氏却死死抱住襁褓,不松手。

“这是做甚?”侯爷惊疑!

只见杨氏满脸绝望,满脸泪痕,跪下身来,乞求道:“侯爷,求求您,让我抚养这个孩子吧,我自小孤苦,他就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妾身实在无法割舍……”边哭边落下泪来,倒让侯爷和夫人无所适从了。

夫人瞥了一眼身边的大丫鬟,秋蝉立马会意,出声道:“娘子这就小家子气了,大少爷记在夫人名下,往后谈婚论嫁,考取功名,从小由侯府主母教养,断能青云直上,步步高升,若说是姨娘教养长大的庶子,在丰京各大高门显贵的门第间,总是矮了一头,娘子切莫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

杨氏虽也知道嫡庶之间天差地别,可如今她一门心思不愿侯爷和夫人发现孩子的异常,就算孩子未曾有缺,她也绝舍不下自己的孩子由夫人抚养,更何况,孩子如今是这副模样,若是让侯爷与夫人知道,只会被厌恶嫌弃,哪还有好日子过呢!

侯爷不管她心中想法,此行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想看看自己这个而立之年得来的长子,不悦道:“此事暂且不提,且让本侯看看我侯府的大少爷。”,可杨氏仍旧抱着怀中孩子,死死不肯撒手,又跪下叩首道:“还请侯爷让旁人出去,妾身有事禀告。”

侯爷与夫人皆是疑惑不已,抬手让下人出去。

看着下人一一退出,杨氏泣不成声,对侯爷和夫人开口:“这个孩子,生来有疾,还请侯爷和夫人怜惜,我只愿他平平淡淡度过此生,我什么都不要,只求往后守着他,此生做牛做马侍候侯爷与夫人。”

两人听闻此话,俱是一愣,夫人道:“你且细细说来。”

杨氏只得打开襁褓,让两人看清孩子的真身,侯爷与夫人一开始还疑惑不解,这孩子身体完好,哪有残缺之像?结果定睛细看,却皆是骇然不已!

“怎么回事?!”侯爷骇然出声,虽说常年在官场沉浮,但如今此景,却愣是让他震惊不已。

夫人亦是吃惊之色溢于言表,随后便露出失望之色,心中已然做下论断,刚才信誓旦旦想要抚养孩子的心情,此刻仿若被一把冷水浇熄,她心道,阴阳双生,天生残缺不全,怎配做她的孩子,掩下眼中的暗色,冷眼看着现下的状况。

侯爷从震惊中回神,朝杨氏道:“此事,还有何人知道?”声音中早已没有先前的喜悦,尽是冰冷。

杨氏回道:“还有为我接生的产婆,与我贴身丫鬟小翠。”

侯爷朝夫人看去,下令道:“此事,断不能传了出去,夫人当为侯府分忧,切莫让侯府成为丰京上下的谈资啊。”

“妾身省得。”夫人郑重出声。

两人说完此事,将孩子交回杨氏手中,转身便要离去,杨氏连忙开口:“还请侯爷为孩子赐下名字”。她知道此事瞒不住,府中唯一的少爷,侯爷与夫人肯定要亲自看过才能放心,何况夫人还有夺走孩子的意思,此事断断是瞒不过的,她本可以将孩子说成是女孩,这样侯爷与夫人便不会投下太多关注,可她不想孩子如自己一样,往后一生,都要在后宅蹉跎,更何况这样的身子,又怎能嫁人?她断不能让孩子受这样的苦处!

侯爷不耐开口,“往后,你便在柳苑中安分守己,莫要给侯府惹来无端非议便好,坏了本侯的清净,便叫连清吧。”

说完,两人毫不留恋的踏出房门,杨氏看着两人的背影,便是知道,此后,这个孩子只有自己了,自己也只有他了,看着怀中毫不知事,嘴角甚至还有丝笑容的婴儿,心道:清儿,娘亲定会好好待你。

-------------------

而这一年,大安朝皇三子封允,年仅十八,正在虞州边境,与草原的匈奴殊死搏杀,留下赫赫威名,军功卓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