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叔重返1993 > 第87章 偶遇魏大侠

第87章 偶遇魏大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叔重返1993!

胡杨请两女孩吃饭纯属逗个乐,喜欢看着莺莺燕燕,姹紫嫣红,倒不是想骑大洋马。

接下来,服务员开始下鱼头,并语速很慢的解释如何正确的吃,等锅里的汤沸腾了,服务员双手翻飞,漏勺和汤勺上下飞舞,将汤里的花椒辣椒滤出来,汤勺里只剩下红亮亮的清油,然后倒进了装满作料的小碗里。

这一动作再次让两个女孩睁大眼睛,惊叫连连。

两个女孩筷子用的很熟练,就是吃相有点难看,不过也可以理解,老外基本不吃刺多的淡水鱼,什么鲤鱼鲢鱼在密西西比河泛滥成灾。

一边吃,一边伸出大拇指,而且不怕麻和辣,看来口味已经完全本地化了。

五个人喝的冻啤酒,夏天正合适,两个女孩也学会了说“感情深,一口闷”。

吃完喝完,两个女孩扭着要了胡杨的名片,徐梅叫女服务员拿来了相机,给两个女孩和服务员拍了合影照。

胡杨一行走出门外,正好八点半,此时排队的人群已经没有了,店门外停车场也有了空位。

迎面走来一个高大粗壮的汉子,穿着t恤大裤衩,不正是魏大侠么。

这哥们绝对是锦城妇孺皆知的人物,全兴队的主力,今年23岁,身高180,外号魏大侠,典型的川渝袍哥文化的代表,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要是京城混,绝对是个“顽主”。

他祖籍京城,三线建设时全家迁到了自贡。

京城清末民初有两个最传奇的摔跤手甄五、甄六,据说慈禧太后曾让哥俩摔牛,一柱香的工夫,甄五、甄六放倒了18头莽牛。

甄五、甄六老了之后,收了个关门弟子叫魏八,从武功到性格都得了两位师傅的真传。

魏八天生神力,一手背摔无人能敌,京城菜市口牛街上住的人都很牛,但谁也牛不过魏八,有一年他与回民打赌,回民玩车轮战,魏八大清早出门,就搭根褡裢,从牛街街头摔到街尾,不到中午就放倒了20多条好汉。

这一战后,魏八就成了魏八爷。

这位魏八爷就是魏大侠的爹,是名卡车司机。

魏大侠从小就崇拜爹,没读过多少书,但喜欢足球喜欢摔跤,性格上也继承了他爹的特点。

他曾把北极熊般的伊格尔摔到哭,还曾把一个调戏妇女的小流氓拆得像一堆零件。

在国足的队员身上,各有各的标签,但魏大侠身上只有两个字“侠义”。

93年5月,他接到小兄弟的求助电话,都是几个二线队员,单刀赴会,一出现就被对方一大群人逼到墙角,被5把长刀、2把短刀、3把喷子抵在后背上,然后背上被短刀纵横阡陌地挖割着,但他毫不求饶,最后屁股变菊花仍不愿罢手,直到天空传来警方一声枪响。

他离开现场时用衣服包着自己的臀部,很多不明就里的球迷甚至上来找他签名,实际上,当时他的臀大肌已经被割成了4块,送到华西医大后,外科医生缝了200多针才重组了他的屁股。

那位外科医生称之为生命中最有震撼力的一次手术,因为当时魏大侠为了以后的运动生涯着想,拒绝麻药,同时拒绝输血,怕输血影响他的奔跑能力。他在全清醒的情况下完成了3个多小时的手术,就连做了无数手术的医生都说“他不是正常人,他是野兽”。

与魏大侠一样有名的还有马明宇和姚夏,姚夏外号“猎豹”。

此时的锦城有句流行语,叫做“嫁人要嫁魏大侠,生儿要生小姚夏”,足以证明两人的影响力有多强大。

魏大侠后面,还有几个年轻小伙,个高身壮,胡杨并不认识。

他刚在店门口露面,就引来了食客和服务员的惊叫,比后世的明星脑抽粉不遑多让。

店内的保安只好排开人群,将一众人迎进了提前预定的包间。

胡杨前世做餐饮见识过太多的明星大腕,合影照片一大堆,其实人家谁认识你啊,再世为人倒也没那么激动。

这帮年轻服务员,等见多了,也就没那么激动了。

一路上,有很多带了本子和笔的顾客,包围着魏大侠一行求签名,有的没带纸就脱下了白t恤。

魏大侠这人名气大脾气爆,但是对粉丝很宽容,巡店的叶剑看到后,征求了他的意见,一行人先进包间,由保安把签名本挨个递进去,签完了再送出来,免得让整个餐厅一片混乱。

于是在包间门口,保安维持着秩序,粉丝排起了长队。

好在此时的球迷们,还不像后世的脑抽粉,规规矩矩排队等签名,人数其实也不多,每桌派个代表也就二三十人,其余人则站在座位上,远远的望着他们进了包间,继续坐下吃饭。

然后,胡杨开车先送两位得力助手回家,再把两个女孩送到了学校。

道别的时候,卡米尔说:“谢谢你的晚餐,下次我打你电话请你喝酒!”

看来老外对国人的“下次”已经完全领悟了真谛。

叶剑本身就是个球迷,于是等几人坐下开吃以后,让服务员进去通报了一声,说店里总经理想敬大家一杯酒,魏大侠是个爽快人,立即就答应了。

于是叶剑进了包间,敬了几位球员一杯啤酒,然后直接说免单请客,还求了一张和魏大侠的合影,并被允许挂在店里。

以后,这个店里会有很多名人就餐的照片,不过这是后话。

其实胡杨有过玩足球队的想法,但在自己羽翼未丰的时候,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了。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计划刚提出来,时任全兴集团董事的杨肇基意识到,这或许能为品牌带来助益,手一拍,决定主动出资,与省体委共建全兴俱乐部,进军甲A联赛,全兴酒厂每年提供运作经费100万元,为期8年。当时成都人的月工资顶多几百元,成都一套房不过十来万,100万基本是可以买一栋单元楼的购买力。

全兴在球队上的投入,确实也得到了回报,随着球队在甲A联赛的南征北战,全兴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得到了迅速扩大。

着名足球评论员李大眼回忆说:吃火锅,点一瓶全兴大曲,看全兴比赛,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时尚了。

这八年是全兴队的黄金时代,此后川足时代宣告落幕。

(求五星好评,谢谢您,祝周末快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