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超一线城市:从村委书记开始 > 第25章 规模扩大成功!

第25章 规模扩大成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超一线城市:从村委书记开始!

苗歌书记:【嗯嗯,好好干,做大做强,我和县党委看好你,相关的牛蛙出货渠道,县政委有关部门也已经在行动了。】

熊旭:【保证!好的!】

苗歌书记没有在回消息了,而熊旭心情也变的更好起来,一脚油门直接冲出家门,杀向村口,前往石岗镇镇区。

到了镇上的打印店,财气大粗的熊旭直接一口气直接打印了100张标准的劳务合同,然后去水泥店以及上江村相继支付了熊景春买水泥沙子石砖没有付的尾款,总共付了20万。

接下来的事情还是花花花。

牛蛙苗,在拼多多平台上找洪昌牛蛙养殖基地订购42万只,每只7毛,平台支付全款294000元。

饲料,在淘宝平台购买10万斤,支付6万元。

一天时间下来,就花了56万元出去。

六月二十四日,熊旭两天前购买的2.5万斤草药、2台饲料颗粒机送货上门,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熊旭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饲料。

至于为什么不招人做,一是担心泄密,二是现在自己也没事干,主要还是担心泄密,毕竟饲料加工方面太简单了,只要记住配方比例就能做出来,泄密风险很大。

熊旭是打算等以后有钱了,搞一个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数控方式自动配料生产饲料,保证不泄密。

但在没有自动化生产设备之前,还是要靠自己干。

在3台饲料颗粒机的作用下,熊旭每天的生产量都超过1万斤饲料。

第一批买的3万斤,第二批买的2.5万斤,不到五天时间,在六月二十八晚上的时候,熊旭就把它们全部做成了饲料。

去除消耗掉的饲料,现在足足有5万斤饲料。

到了六月二十九日,洪昌牛蛙养殖基地送来了第一批牛蛙苗,第一批有18万只,正好山熊养殖基地也完工了9亩180个水泥池,刚好投放这18万只牛蛙苗。

得益于保利温室公司利用养殖基地的一口水井提前安排了一个水井抽水机,使得灌水十分方便,不需要村民一桶桶打水灌了。

不过熊旭也意识到一口水井不够用,便耗资2万元,请镇里的打井队到这里开4口水井,每口水井负责5亩地。

六月三十日,到月底了,熊旭给参与养殖基地建设的40名村民发工资,有些村民干了11天,有些村民干了7天,总共发放工资76000元,平均每人1900元工资。

发完工资,熊旭算是明白为什么一些老板为什么要压员工工资,剥削员工了,人工成本压一压,是真能省下不少钱。

但咱熊旭可不是资本家,是企业家,村委干部,不能压这个工资,更不能剥削。

七月一日,考虑到现在牛蛙越来越多,喂养工作熊景春忙活不过来了,于是熊景春招了5个年龄五十岁出头的村民。

熊旭也在当天和他们签订了劳务合同,每月薪资是底薪3000元、600元全勤、全额五险一金!

至此,山熊养殖公司拥有了5名正式员工!

七月二日,熊旭几天前买的10万斤草药被快递送货上门,熊旭接收这批草药,又开始制作起饲料。

把这10万斤草药做成饲料,足够50万只牛蛙吃一个月。

三天后,七月五日。

这一天,保利温室公司完成了第一笔、第二笔订单,完工了4亩玻璃温室大棚建造,熊旭依照合同,支付尾款55万元。

同日,养殖基地最后11亩地铺好了水泥,砌好了水泥池。

熊旭给大家结算工资,40个人每人1000元,又花4万出去。

花出这4万,熊旭手头上就剩下376万元。

钱一点也不经花。

七月六日,洪昌牛蛙养殖基地送来第二批牛蛙苗,总计24万只,用了七八辆卡车运送。

熊旭接收了这批牛蛙苗,当即就把这些牛蛙苗投放到新建完工的水泥池。

至此,山熊养殖基地总规模正式达到25亩,养殖数量达50万只,平均每天消耗5000斤饲料,预计两个月后将带来1500万的收入。

而山熊养殖基地的建设就差玻璃温室大棚了。

等温室大棚全部盖好了,养殖基地算是彻底成型。

七月七日、上午八点!

现在的熊旭是越来越勤劳了,早上七点就开始在仓库里干活做饲料。

“妈的,抓紧赚钱,赚钱买自动化设备。”

仓库内,熊旭一边做饲料颗粒一边骂骂咧咧,一点也不想干这个活。

这个活看似很轻松,把草药放进去就行,但要一直盯着,每隔一两分钟就要重新放料,挺耗精神的。

而越是不愿意干,熊旭越想买自动化设备。

“铛铛铛~”

这时,裤兜里的手机传来电铃声。

熊旭拿出手机一瞧,是张文阶打来的电话。

“喂,张书记。”熊旭接听电话应答。

“小熊,你来一趟镇政府,把你们村需要危房改造的数量报一个过来。”张文阶在电话里说道。

熊旭眼前一亮。

这是要拨危房改造款的节奏?

“好好,我马上来。”

熊旭迅速应下,接着挂断电话,打了一个电话给二叔熊景山。

“喂二叔,咱们村的危房你统计过吗?”

“很久就统计过了,还有照片,你需要吗,你需要我马上送过来。”

“不用了,你准备好,我过去拿就是。”

熊旭挂断电话,简单收拾一下就骑上摩托出门了,前往村委会找二叔熊景山拿资料。

村委会距离熊旭家不远,两三分钟就到了。

“自18年危房改造政策开始,山熊村每年都会对村内危房进行统计和整理,以便危房改造,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镇上除了每年会派人来看看,其它的如钱,影子都见不着。”

“不过好在现在是有希望了。”

村委会档案室内,熊景山一边整理熊旭需要的文件,一边抽着烟说道。

熊旭坐在门口的椅子上吞云吐雾,听完熊景山的话便接话道:“其他村子的危房改造款是怎么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