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明朝改变灭亡历史! > 第20章 我就是这么优秀

第20章 我就是这么优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明朝改变灭亡历史!!

这时,洪承畴策马前行,高声说:“诸位乡亲,我是陕西督粮的洪承畴,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大人,早在三月份已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准备救灾!”

“现在,朝廷正在江南筹集粮草,不日即可送到陕西!”

“请各位安定的乡亲们,不要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此言一出,后安村沸腾起来。

他们已经被吓到,洪承畴的话再次动摇了他们的信心。

张献忠见状心情一沉,他的造反口号已经喊出来,现在不反抗,这口号岂不是白喊了?

这太丢脸了!

“乡亲们,不要相信这位朝廷官员的话,他只是在胡说八道,朝廷怎么可能会在乎我们的生死!”

“他现在这么说,只是想安抚我们,然后一个个击破我们,大家不要上当!”

张献忠急忙大声呼喊。

这番言辞让不少村民相信了,因为众人都明白,造反可是会连累整个家族的大罪!

口号都喊出来了,现在不反抗,朝廷还会放过他们吗?

洪承畴轻笑一声,有些轻蔑地瞥了张献忠一眼,缓慢地说:“乡亲们,不要听信他的话,杨鹤总督早已得知张献忠这个叛乱之人要在此谋反。”

“杨总督担心大明百姓受骗,因此特派本官携带粮草前来,各位乡亲是否缺粮,均可从本官处领取,待朝廷救灾粮草运抵陕西后,再归还!”

“此外,本官还携带杨总督的命令,凡未犯重罪的百姓,可以自行离开,不会受到追究!”

“如若不听劝告,也不多言,立即处决!”

“本官还带着三万大军!”

“望各位乡亲们,慎重考虑。”说着,洪承畴命人推来了数十辆车,拿出十多袋白米!

原本犹豫的村民们看到大米,眼睛一亮。

不过,他们仍旧不敢,但众多人中总有胆子大的。

“大人,我只是过来看看热闹的,我没有反抗的意思,我需要粮食!”

一个瘦弱的少年从人群中走出来。

“请领取粮食!”洪承畴大手一挥。

少年犹豫了一下,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了官军,接过一袋大米。

抱着大米,他匆匆离开了后安村。

官军为他让出一条通道。

其他村民见状,也开始纷纷前来领取粮食。

其实,这片大明的土地上的百姓本性善良,只要有口吃的,谁愿意去担当造反的风险?

很快,领完粮食的村民们陆续返回各自的村庄,人数渐渐减少。

张献忠则瘫坐在地上,心情沉重,他至今仍不明白,明军为何如此快速到达!

“完了……”张献忠的心几乎沉入了谷底。

他的造反口号刚刚喊出来,就被官军一网打尽!

前后不到一刻钟,他的造反就成了笑柄,恐怕会成为历史上的耻辱。

太过沮丧了!

京城。

皇宫。

御花园。

自从崇祯获得种植马铃薯的方法以来,他将皇宫的一个花坛挖掉,用中间一小块地来种植马铃薯。

成基命等人不以为然,皇帝想种就种吧,让皇帝也体验一下民间艰苦。

然而,让成基命等大臣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崇祯似乎完全着了魔一样!

自从马铃薯开始种植后,崇祯每天都在御花园度过,吃饭、上朝、处理政务都在御花园!

崇祯无时无刻不在御花园,甚至是出宫也在御花园!

这是种植马铃薯吗?

这是江山社稷!

必须要照顾。

后来福建又传来消息,找到番薯,崇祯立即下令,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如此一来,崇祯将御花园里的花草全部挖除,种下了番薯。

整个御花园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看起来更像是农家的田地。

但崇祯毫不在乎,只要有粮食,其他都不重要!

他现在只需要粮食!

当然,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崇祯也没有闲着。

他推选内阁官员,选举了两位新的内阁大臣。

目前,内阁大臣共有五位。

首辅成基命,次辅钱象坤,内阁大臣何如宠。

此外,还有新晋内阁大臣原礼部尚书吴宗达,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加入内阁。

原刑部尚书乔允升,晋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入阁办理事务。

这五人虽然有东林党成员,但现今的东林党尚未堕落彻底。

东林党初创之际的初衷是协助治理朝政,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成基命也属于东林党成员。

如同东林党的乔允升,曾在山西喜文县任职,政绩清廉,深受民心,以“袖满清风,门无苞苴”着称。

与其他东林党人一样,力图改革朝政,振兴大明国家!

在大明历史上,成基命、乔允升等东林党成员先是受到宦官打压,后来被周延儒和温体仁联合打压,这些正直清廉、为国家着想的官员,要么被罢官,要么被迫辞职。

其余的东林党成员为了自保,党派斗争日益激烈,最终导致大明灭亡!

如今宦官势力垮台,周延儒和温体仁落马。

这些忠于国家的东林党成员迎来了新的机遇!

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逐渐减弱,政府开始整顿,去除弊端,改革推陈出新,大明朝政局势焕然一新,朝廷充满活力!

党派斗争的压力减轻,政府的办事效率逐渐提高!

然而,大明朝堂逐渐安定下来,内阁大臣成基命等人却越发不安。

他们看到崇祯变得疯狂,担心的不是别的,只是担心马铃薯和番薯的产量是否如崇祯所言。

如果不能达到预期,对崇祯将是巨大的打击!

御花园外,成基命等五位内阁大臣聚集在一起。

崇祯开始种植后,他们经常在御花园接受崇祯的召见。

\首相,我们不能再退缩了!\

\今天,我们必须劝陛下返回宫殿,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陛下可能会做出令人无法言说的事情!\

吴宗达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的,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让陛下回宫,否则的话,陛下恐怕会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走,就算我们不幸,我们也不能眼看陛下误入歧途。现在大明改革在即,我们需要陛下的领导!\

成基命等人决然之色,撸起袖子走进御花园。

此时,崇祯正在御花园内仔细观察马铃薯和番薯的生长情况。

番薯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马铃薯已接近成熟!

崇祯急不可耐地想要检验马铃薯的产量是否与朱慈烺所说的一样,亩产三千斤!

一亩地至少也要亩产一百五十斤吧?

\太监们,来,挖出马铃薯!\

崇祯命令王承恩等太监挖掘。

\小心点,不要损坏,谁若是损坏,朕就要打他的屁股!\

崇祯兴奋地指挥着。

王承恩等人只好小心翼翼,丝毫不敢大意。

御花园的土地不算大,只有十几株马铃薯,每人负责一株。

王承恩动作最快,迅速挖起一株,将马铃薯连根拔起,其中一个有拳头大小,还带着泥土。

\陛下,好消息!\

\这株马铃薯一斤八两重!\

王承恩高兴地汇报。

他可是从事民间生活过,知道这重量意味着什么!

一株就有一斤八两,亩产两千多斤应该是没问题的!

崇祯也激动得满脸通红。吾儿慈烺果然不负众望!

有了这些马铃薯,百姓就不会挨饿了!

崇祯兴奋到极

点,这段时间的辛勤努力都是值得的!

就在此刻,成基命等人走了进来。

\陛下!\

成基命等五名内阁大臣迎面而来。

\大臣们,难道你们也来祝贺朕吗?\

崇祯心情愉快,不停地笑着。

\陛下,请听臣等劝告,切勿再听信妖言,这世界不可能存在亩产三千斤的粮食作物!\

\请陛下立即返回皇宫!\

\请陛下清除外来之物,如马铃薯和番薯!\

成基命和吴宗达等人劝谏道。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马铃薯还是番薯,都是外来之物,不可信任!

大明天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大物博,什么东西是大明没有的呢?

这些来自外族之地的粮食作物怎能与大明的传统粮食相比呢?

然而,就在他们发表意见的时候,王承恩等人已经挖出了所有的马铃薯,并将它们放在一起称重!

\陛下,喜讯!\

\这块地所产马铃薯总重达三十一斤二两!\

\换算一下,亩产三千斤的马铃薯,确实如此!\

王承恩提着秤杆走到崇祯面前。

成基命等五位内阁大臣目瞪口呆!

什么?

这一小块地竟然能产出三十一斤二两?

他们难道听错了吗?

这绝对不可能!

崇祯也被这个结果激动得满脸通红,不禁感到震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