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闪婚最强军官!娇美军嫂撑不住了 > 第33章 去镇上

第33章 去镇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闪婚最强军官!娇美军嫂撑不住了!

听到这话,梁兰芝她们终于每人小心翼翼的掰了一小块尝。

然后是试吃员一号顾长鸿第一个给出了他的评价:“好吃!”

听到说好吃,顾明月的心也稳了稳,忍不住又问:“长鸿,怎么个好吃法?”

然后这话把小豆丁难住了。

“就……就是很好吃,很甜!”

见顾长鸿半天只给了这一句顾明月不由又把目光看向了梁兰芝,顾玉娇,顾长淳等这些年纪看起来更靠谱一点的。

而看到顾明月看过来顾玉娇也非常自觉的道:“小姑姑,这烤番薯饼吃起来超级柔软,软软糯糯的,还又香又甜,完全没有我们讨厌的那股番薯味,我觉得还真有可能会有人卖。”

顾长淳也附和:“嗯嗯,大堂姐说的对,小姑姑你做的这烤番薯饼完全是和我们吃过的那些番薯都不一样,甚至几乎和番薯是两个口感的,我也觉得能卖出去。”

剩下的顾长柏和顾长峰也连连点头。

顾长柏:“小姑姑要是我肚子不饿让我吃家里做的番薯我是不愿意吃的,但这个烤番薯饼的话我可以。”

顾长峰:“吃这样好吃的饼就算放屁我也愿意。”

最后梁兰芝道:“阿月孩子们说的对,这烤番薯饼吃起来香香甜甜,焦焦糯糯的,甚至还有流心,我一个大人吃了也觉得好吃。

只是……”

前面听到的都是肯定的,听到这句“只是”顾明月的心立马提了起来,因为梁兰芝才是里面唯一的大人,她的意见可能会更准确。

顾明月:“三嫂只是什么?”

见她一脸的紧张,梁兰芝急忙笑了笑安慰道:“阿月不用紧张,我只是觉得这饼子咱们还能少放点糖而已,这样子我们还能省点钱。”

听到是这个顾明月放下了心来:“三嫂你说的对,我们做这生意便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刚才我也算了算,现在外面鲜番薯听说是一分钱一斤,白糖我们没有票的话算一块五一斤,糯米粉也没有票算它四毛一斤。

我们一个番薯饼是一两重(50克)成本就大概是2分多钱,这还不算上咱们家的柴火和人力成本,所以要把这饼子卖一个便宜点的价格咱们还需要再调整一下它的成本。

而说到它的成本番薯是很便宜的,贵就贵在糖和糯米粉这两样,首先是糖,我觉得咱们这的番薯甜度比我想象的还高,所以我们前面糖的比例也许还能再低一点,三嫂你们觉得呢,你们觉得这糖还可以再少放吗?”

“嗯嗯,小姑姑我觉得可以,这饼子我吃了也觉得有些甜了,我们的确还可以少放点糖。”顾玉娇闻言第一个站出来赞同。

然后剩下的梁兰芝和顾长淳几个也都纷纷同意,大家伙都觉得这白糖的确还可以少放点。

而说到节约成本梁兰芝不由又道:“阿月我觉得我们该可以试试把糯米粉的比例也适当调低一些,只要能做出同样的味道放多少糯米粉是没关系的对不对?”

顾明月:“没错,只要能做出这个味道甚至是更好的味道,这糖和糯米粉我们都可以随意调整比例。”

有了方向之后,顾明月便提出了对照组的这个概念开始统筹起做不同的比例的饼子的试验。

当然行动的主力军还是梁兰芝。

经过五组实验,她们最后一致选用了其中一种的比例。

那就是每500克的番薯,再入30克的白糖,120克的糯米粉。

然后这么一下来便成功的把每个番薯饼的材料成本给降低到了一分半钱。

经过一番考虑顾明月决定把这烤番薯饼定价为三分钱一个,一分半的材料成本,另外还有柴火和人力成本,又要保证这门生意能挣到钱这个价格是最合理的。

听到顾明月要把饼子定价为三分钱一个,顾玉娇几个孩子还好,梁兰芝这个知道物价的却忍不住有些担心这个价格卖不出去了。

不过最后见顾明月对这个定价信心满满,然后今天也见识了这个小姑子的本事,梁兰芝也没有再坚持说什么了。

接下来顾明月见时间还早,根据原主的记忆知道镇上供销社外面下午六点都还有人卖东西,她便决定现在就做出一批番薯饼拿去卖试水。

正好顾母给她做烤番薯饼的白糖还有三斤多,糯米粉也还有个二斤左右,这完全够她做烤番薯饼的。

见顾明月要继续用白糖和糯米粉做烤番薯饼,梁兰芝虽然有些不舍得,但这白糖本就是回门的时候陆云臻带来的,至于那点糯米粉倒是家里过节的时候剩的,但这点糯米粉和人家陆云臻送她们家的整整二十斤米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于是就是不确定这些烤番薯饼能不能卖出去,梁兰芝还是忍住心痛又给做起了饼子。

因为到底是对镇上的市场没底,顾明月第一次做烤番薯饼子卖也没有敢做太多,她只做了五斤番薯的量。

最后五斤番薯加上糖和糯米粉,她们做出了65个烤番薯饼。

留下五个给顾母他们和陆云臻也尝尝味,顾明月便带着这些饼子兴奋地往镇上走去。

本来梁兰芝不放心顾明月,还想让顾玉娇和顾长淳跟着一块儿去的,不过被顾明月她给拒绝了。

她有空间,自己一个人去卖烤番薯饼会更加的安全,万一真的被人抓到了自己只要把饼子往空间里一放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呢。

根据原主的记忆顾明月一路上走,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到达了镇上。

虽然说有着原主的记忆,但毕竟不是亲身经历的,有很多还是模糊的,所以第一次亲身来到70年代的小镇顾明月还是很新奇。

只见说是镇上,但街道两边建的还是泥砖瓦房,整个镇子都是一片低矮的黑瓦黄墙的瓦房子,与前世那些高楼林立的镇子大不一样。

整个镇子也只有供销社,国营饭店,还有公社办公大楼,警察局和邮局,这些建筑是两层的楼房,而且它们还都在同一条街上。

然后整个镇子主也街道也只有三条,听人说走完整个镇子都不需要一个小时。

看到这样规模的小镇顾明月不如有些担心它的购买力,但夏国人民总是深藏不露的,总要亲自试过才能知道。

顾明月几乎是没有犹豫到了镇上就直奔供销社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