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梦幻千金庙 > 第157章 车架黄金路苗头 隧道迷踪新发现

第157章 车架黄金路苗头 隧道迷踪新发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梦幻千金庙!

叶亥带着袁维禹、张天仁等,顺着原来通往杜康寨的隧道,打着松明火炬,摸索着前进。

到了上次被巨石堵住的隘口。还是封得死死的,没有变化。缝隙处都长出青苔覆盖着巨石。四周细查,上通道并没有人下来的痕迹。

袁维禹想起上次车架留有条子……把这件事提醒叶亥。

叶亥明白,应该是偷偷运走这一车架队伍里,有人留下信息告知官府。

看来这个留下字条的人,和原来埋藏的神策军押送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这个人是唐王留下的暗桩,他不会让这车架黄金白白被运走,一定会想方设法发出有关信息。

叶亥详细观察着堵住通道的巨石,发现连接缝隙处,埋着一根枯黄的芦杆。

叶亥敏锐性感觉,如果是自然生长,必然也是和其他青苔杂草一样,呈绿色状态。于是试着用手轻轻一拔,感觉有点松动。

“有戏”叶亥可不敢用力拔出来,万一真是留下的暗示,那拔断了,就糟糕了。

叶亥拿出匕首,小心翼翼刻着芦杆四周的石缝,这芦杆的根须都枯萎了。叶亥刮断残根,然后轻轻晃动芦杆…….终于啊拔出来。

叶亥切开芦杆,一张薄如蝉翼的丝布,露出来。

细心摊开,是用针刺手法留下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条和一首诗:“

此木为柴山山出,

滴水凝冰夕夕多,

日月无明火火炎,

因火成烟人人从。

这诗蕴含奥妙,估计暗示黄金去处。

看线条,应是指这条隧道被堵住部分的去处,

叶亥一时也悟不出什么道理,就收藏起来。袁维禹眼尖瞄到了,说:“节度使大人,我觉得这首诗是暗示黄金去处。

而且这几年来,虽然这架黄金被转移,但未见出现在市场。我觉得劫持黄金的不是江湖强盗,应该是皇朝另一路人马。”

这话说的有点道理、和叶亥心想不谋而合。就反问;“袁老,那你说出你的主见。”

“那我就班门弄斧了。从诗绢布的发黄度,这应该就是上次转移时,就瞒着其他人藏进去。

从没用笔墨而用针法刺刺字,一时找不到可写的工具,或者担心字迹久了褪色看不清,就白费功夫。

从手法看,速度极快,深浅把握好,必定武功,特别是剑法诡异的功夫。

从四句诗词里的组合,此人文化很高。并非草莽英雄,可以断定是文武双全的高人。”

叶亥认同,就干脆两人一起蹲下来探讨:

此木为柴山山出,

这句话是字叠字,而且避开人们的怀疑,以为是字谜,其实告诉人们,(此叠木)就是柴,山叠山就是出。表达几个意思:

1、提示着车架原封不动,还在。山叠山就是出处。

2、就是放心,这车架还在,翻过两座大山就是藏在那里。

3、为柴,等于暗示找出柴字开头的山名。

那我们就回去让张天仁去找柴字开头的地方。

“滴水凝冰人人从”这一句也是同样手法。

那就是地名必定有个水字。人人从暂时还搞不明白意思,也许是唯一的路口,人人必经之地,…..

“日月无明火火炎,因火成烟夕夕多”这两句话暗示如何能找到。

也就是说,埋藏在什么地方,以后如何找到,这个人设计了机关:

1、日月无明,本是迎合此木为柴的技巧,但不应该写无明。

袁维禹思考一会儿说,从钦天监年监,那就是日月无明就是指天文,日食或者是月食。也就是通常说的天狗吞日。

只要我们在日食或者月食诗,在有柴和水的地方,燃烧大火,就会看到冒烟出来地方.估计那就是埋藏的出处。

夕夕多,也许是组词需要过度,也许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等到找到山村,就会明白了。

叶亥觉得有理,这时,他觉得绢布闪着荧光,就拿出来对着那封闭的巨石,那一条线竟成了弯弯曲曲虚线…………。虚线上端还暗藏一字墟。

如果虚线,不应该带土,。

一个一直藏在心里的疑问,忽然出现了明朗,原来墟街,当地乡民人口中都是叫“下墟街”。

叶亥就疑问,那应该有个上墟街才有道理,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关系到今后追寻上古金和迷踪的地下通道有关系。

叶亥心中大喜,因为这可是最新发现,也是国资特勤组另一个使命,比寻找25车架更艰巨数百倍,价值无可估量的大工程发掘。

叶亥就说:袁老,那我们先回去和张天仁落实村庄吧。”

《千金庙》里,陈千金也在等待着他们,也是一个大发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