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与假男主日常互演 > 第153章 礼尚往来

第153章 礼尚往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与假男主日常互演!

“小六出嫁前一晚告诉了我一个关于皇后的秘密,如今张家入狱,这个时候拿出来用正好。”

“我觉得这件事让嫔妃去说最合适。”宋长凌将剥好的松子放到沈怀玉的手中,下一刻便被沈怀玉全部塞到嘴中,含糊不清问道:“你觉得哪个妃子行?”

宋婵说的这个秘密吧,信息量略微有点大。到最后皇帝为了颜面肯定要弄死所有知情的人,谁告密谁必死。

让后妃去,火也不会烧到他们身上。

他们连宫中都很少去,又怎么会和后妃扯上关系呢。

“柔妃。”

宋长凌:“柔妃出身不高,她拼命争宠也是为了权势。她的野心也不会只是妃位,有这样的好机会她一定不会放过。”

柔妃只是平民之女,父母靠着卖菜为生。如果不是因为长的漂亮被人献给了皇帝,她一辈子都不可能接触到如今这样的生活,她连想都不敢想。

曾经看着他人脸色过日子的人,一朝成为了天子宠妃,掌握他人生死。

这样的反差令她清楚知道了什么叫做权利。

握在手中的权利,令人沉迷,滋生出更大欲望,开始不满于此。

她是宠妃,又有皇子,为什么不能去那最高处看看?

“柔妃啊。”沈怀玉想起,曾在宴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柔妃。

柔妃这个人真是和她的封号一样,柔柔弱弱很能激起男子的保护欲和怜爱。别说男人了,就连沈怀玉一个女的看了都心动。

只是柔妃和他们无冤无仇,让她去送死的话,是真下不了手。

这些年中有许多人都明里暗里嘲讽过宋长凌和萧家,这些人之中也有几个入了宫,成了后妃。

沈怀玉的意思是想让她们去告密,让她们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人嘛,总要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付出相应的代价。

宋长凌自然知道沈怀玉在犹豫什么,他将手中削好的苹果放到沈怀玉的手中。一直吃松子怎么行,吃个苹果去去火,不然过两日她又该牙疼了。

沈怀玉看都不看手里是什么,拿到嘴边就啃。宋长凌给什么她就吃什么,好养得很。

“赵三小姐遭人算计一事,就是柔妃策划的。”宋长凌道:“她想让自己的亲弟弟娶一个高门女子,思来想去便把目标放到了赵三小姐身上。”

“许是见赵三小姐平日里不拘小节的性格,以及当时身边无人,便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赵明月交好的就只有两个,一个和亲,一个去了庆榆。临毅侯夫妇奉命去了平阳,赵明朗也不在上京内,她又正好一个人跑去看戏。

于是柔妃就想出了这样的办法。等生米煮成熟饭,她在去向皇帝撒个娇,求求情,便能达成他们的目的。

“啊?”

“这……”

“她有病吧?”

沈怀玉惊得话都说不明白了,他们怀疑了所有人,唯独没想到柔妃。

沈怀玉:“我当时还以为是……”没想到啊没想到。

“不是。”宋长凌道:“漳子坝坍塌令他们分身乏术,他们顾不上。”

张子凡当时忙着给张家洗清嫌疑,想把张家从坍塌一事中摘出来,自然是没时间去打别的主意。

光靠着皇帝的宠爱和柔妃一个人,自是在京中站不住脚。她弟弟也到了娶妻的年纪,如果仅靠皇帝的宠爱求皇帝赐婚,也不过是一些小官家的女儿。

如果想在京中立足,这自然不够,她也瞧不上。

临毅侯是新贵,赵明月是侯府独女。如果她弟弟能娶了赵明月,临毅侯必定也会扶持她弟弟。

恰好那几天只有赵明月一个人在京城,这难道不是老天都在帮她吗?

柔妃日日留意赵明月的动向,最终让她抓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可惜,被人搅黄了。

“快去把东西给她,让她告密去。”沈怀玉催促着宋长凌去安排这事。

如果不是沈怀安办事路过的话,那可就真让柔妃得逞了。

用这么龌龊的手段,真是恶心。

既然柔妃先找事那她肯定要还回去。

礼尚往来,是中华传统美德。

“好。”

宋长凌眼中含笑的看着她,爱意如炎炎夏日一般炙热。

“对了,张家的祠堂真的是用金子盖的吗?”沈怀玉问道。

外面都在传,张家的那个祠堂,那么大一个祠堂都是用黄金盖起来的。

说皇城司的人,都搬了一天一夜才将东西搬完。

“夸大其词,其实只有半面墙。”宋长凌道:“而且也不是传言里的金砖,只是专门打好的金块,比砖要薄许多。”那么大的砖块,他们也没办法悄无声息地带进去。

一人夸张一些,到最后就变成了如今这样,整个房子都是用“金砖”盖的。

这中间也少不了他们的推波助澜。

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民愤,才能让皇帝下定决心迅速处理掉他们。

通俗点来讲就是张氏一族所有的开支都是用得国库的钱。

相当于别人从你的口袋里掏钱给自己花,这谁能忍?

况且,那么多金子,就算是把钟清羽榨干也弄不出来啊。

“那你能不能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沈怀玉仰着头,眼中闪烁着对真相的渴望,注视着宋长凌。

“是想问那些那些东西怎么进到张家祠堂的?”

“对。”

祠堂可是一个家族最私密的地方,外人根本不能进去。因为供奉着自家先祖,平常也不会轻易动土或者改造。如果有人进了祠堂也是怀着肃敬的心态去上香,添一些供奉的茶果。

将金子放在这里确实是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大概五年前左右,张栋找了一匹匠人给祠堂翻新过。”张栋当时比较谨慎,那批工人还是他亲自从外地请过来的,为此他当时还费了很大一番功夫。

宋长凌:“他们当时去了好几个县城,在当地各带回来几人,我们安插的人也只有几个混了进去。好在最后也没有被他们发现。”

混进去的这几人要将专门打好的金砖藏在身上,白日里干活的时候趁着其他工人不注意将东西放到墙体里。到了夜间,还要趁所有人不注意,去和自己人接头,重新再拿一批金砖待第二日使用。

如此循环,终是在完工前将准备好的金砖放了进去。

当年他们用这样的手段陷害萧家通敌,如今他也效仿一二,用同样的招数还回去。

若不是漳子坝坍塌,老天帮了他们一把,估计这批金砖还要等上几年才能发挥用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