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关外盗墓密录 > 第88章 瓶内乾坤

第88章 瓶内乾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关外盗墓密录!

回到店里,我把另外几件小东西都放在了柜台里,然后抱着梅瓶端详起来。

这种瓶子的器型很特别,口细肩宽,是从唐代就定下来的样式,明清时期成了常用的装饰品。

上到皇家御苑,下到普通老百姓,都用这个东西来做装饰,所以工艺也越来越成熟,花样纹饰越来越复杂。

至于我手里这件,在古代也就是普通人家摆的,所以不值钱。

上面规则的凹凸感才是真正让我上心的地方,理论上来讲这种残品不该出厂,即使是微小的瑕疵都应该在出窑后直接被销毁,不知为何这件会流了出来。

我找了张纸把瓶身上凹凸的地方拓了下来,发现只是几个简单的对称线条,毫无价值可言。

算了,不值钱就不值钱吧,好歹是件真东西。

我一边自我安慰,一边把梅瓶放进了柜台不起眼的角落。

随后我开始收拾这些天忙着做青铜器而弄乱的后院,天气逐渐暖和,我在后院挖了个坑把旧铜片埋好,然后准备把敲碎的泥范归拢起来丢进细土堆。

就在我伸手抓起泥范的时候,一种熟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我赶忙端起这块泥巴,发现是一块被我接错废掉的范。

这块泥范在内里接底的时候,由于接出来的底往下沉,就在外壁上拉出了凹痕。

我赶忙甩了泥范跑回铺子,掏出刚刚放好的梅瓶,摸着上面的纹路喃喃道:“里面难道藏了东西?”

我找出个手电顺着瓶口往里照,但是梅瓶的口实在太小,有纹路的位置是死角根本看不见。

我找了个茅台的空瓶,敲开瓶口把里面的玻璃珠弄出来一颗,丢了进去,然后开始放倒梅瓶开始晃。

果不其然,玻璃珠滚到了有纹路的地方发出了细微的撞击声,滚动的路径也明显发生了偏移。

但是光凭这还不能断定里面是啥,万一真的是塑胚时候弄得瑕疵,我敲开了岂不是血本无归。

为了看清楚里面,还是要另想办法。

我走到门外,看着电线杆上贴着的小广告,拨通了一个电话。

不一会的时间,一个穿着家装维修制服的小伙子来到了店里。

“咋啦哥,咱家哪里管子堵了?”小伙一进门就礼貌的问我。

我赶忙说哪都没坏,就是想让你帮忙看个东西,钱该咋算咋算。

小伙一脸疑惑的看着我,把工具包放在地上:“看啥呀哥?”

我端起梅瓶,用记号笔在梅瓶上打了个标记:“我要看看这瓶子里面这个位置有啥东西。”

小伙二话没说掏出了个内窥镜,连上屏幕就捅了进去。

在内窥镜的照射下里面的情况一览无余,只见一个方形尖顶的东西,被胎体和釉紧紧包裹在内壁上,完全跟瓶子烧制在了一起。

我让小伙把视频发给给我,自己在店里研究起来。

只能看到形状是一个长方体,还有一个尖头。

从外表来看,根本不能辨别是啥东西,整体是裹着高岭土和瓶子一起烧一起上的釉。

现在我还是疑惑这到底是不是藏得东西,毕竟烧瓷器的窑温最高能到一千四百度,这个温度下金银一类的贵金属会直接融化掉,玉石类的也都经不住,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至于我打开后里面会是破烂还是宝物,还真说不准。

无奈之下,我给师父发了消息:“师父,您知道有把东西烧在瓷器里藏起来的吗?”

“不可能吧,那不早烧坏了,啥东西都顶不住啊”师父回答。

我紧接着画了个简笔画发给他:“您觉得这东西造型像个啥?”

我是按照那东西的轮廓画的,之所以没给师傅视频,我是想给他足够的想象空间。

“这能是啥呢,像个塔?”

看着师傅回过来的消息,我也是越看越像,但不是那种底粗顶尖的佛塔,更像那种塔式佛龛。

20年北京拍卖过一件北魏的塔式佛龛,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看看样子。

但这种东西一般都是铜的,烧瓷的时候绝对要化成铜水,打开估计也是一团乱,里面的佛像都应该没型了。

想到这,我就失去了敲碎梅瓶的兴趣,然后继续问师父:“你们在昆明咋样了,找到人没。”

师父跟我说抓到他们其中一个人,但不是那个小梁,大个没啥印象。

被抓这个人说他们这伙也是受了老板指派,来搞定佛学院的唐代佛塔地宫,东西出来就被老板收走了,他们一共拿了百八十万的工钱。

“那二哥?”我试探性的问到。

“就是他带的队,哎,冤家路窄。”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边师父的无奈,本是要好的亲兄弟,就因为五千块钱反目成仇,搁谁心里也不好受。

“那他们跟咱们找的东西一样?”

“估计是,不过有赵云波在我还是很放心的,这人有手段也够狠,咱就跟着帮忙就行。你准备准备,我们过几天就回来,到时候就要安排往北去的事情了。”

师父发来一大段话,我心里顿时紧张起来,终于要开始了吗,这趟能否找到真正的长生鼎?

我又能否在几波人的注视下拿到东西换回自己的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