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 第24章 归家趣事

第24章 归家趣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李凌峰和李仕仁到家的时候,天还没黑,正是日暮之时,天边的晚霞美极,让人有一种想要东篱把酒黄昏后的冲动。

可能是知道家里两个小子今日要放塾假,家里的大人都还没用饭,张氏和钱氏更是屡屡出门张望,心中挂念着儿子何时归家。

“水儿,你可算回来了,你不在家可想死娘了。”张氏在老李家门口望眼欲穿,终于等到了结伴而归的兄弟俩。

开心的接过李凌峰的小包袱,一边摸着儿子的脑袋一边瞅,好像一个劲儿咋都看不够似的。看见儿子才去书院半个月,似乎清瘦了,把张氏心疼的哟。

李凌峰也笑盈盈的接受张氏爱的“抚摸”,听着张氏熟悉的唠叨声,心里很满足。

等张氏看够了儿子,才回过身对着李仕仁温和的说道:“仁哥儿也回来啦,你娘刚和我在外面等你呢,这不口渴才进屋喝水,你们哥俩就到了。”

李仕仁闻言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因为刚刚没看见母亲出门迎自己的小失落瞬间无影无踪。

三人前后进了老李家的大门,李仕仁回了二房放东西,李凌峰则是跟在老娘身后回了自家的屋子。

张氏嘴里一边念叨儿子读书苦,人都瘦了不少,一边招呼着女儿打热水,自己则是去拿净面的布巾,等所有都弄好了,才招呼儿子洗面净手。

李凌峰看见张氏心疼自己那个样,心里哭笑不得,哪有那么夸张嘛,他就是瘦了点儿而已,而且人比以前更精壮了,哪像张氏说的那般苦哈哈的。

不过,他心里却是甜滋滋。

原来这就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啊。

等一切都弄完以后,李老三也喂完了家里的两头老母猪,过来叫上屋里人就去主屋吃饭了。

进学归来,李凌峰和李仕仁两兄弟进了主屋后都先去拜见了李老头和李老太太,对着两个老的行了礼后,在李老头满意的笑声中回到了座位上。

李老头是很传统的庄稼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家里又多了两个读书人怎么能不高兴,虽然科考入仕对于两个小孙儿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多少是多了一丝希望。

而且,他也觉得老李家的孙子差不了谁,所以吃饭时都开心得多喝了一碗黄酒。

今天老李家的菜色也比平常丰盛了许多,除了平日里常见的水煮白菜,还蒸了一大碗鸡蛋羹,李老头特意让儿媳妇们割了一块腊肉也炒了一盘。

“来,水儿吃块腊肉,光扒干饭怎么行。”二伯娘钱氏破天荒的给李凌峰夹了一块腊肉,还一脸慈爱的看着他。

差点把李凌峰搞破防了,不仅连张氏都被吓到了,就连大伯娘和小四婶都面面相觑,不敢置信,连李老太太也看了老二家媳妇儿一眼。

这可是大姑娘坐轿破天荒头一遭啊。

老二家的怎么转性了?

平时眼睛都要往天上去了,今儿个倒是“打着灯笼”给自家侄儿夹吃的,不嫌弃屋子里都是泥腿子了?

众人心里打鼓,李凌峰心里却有两分猜测,看来是小堂哥把书院的事和二伯娘说了。

众人吃完饭,张氏和几个妯娌把碗筷收拾干净,一回屋就迫不及待的问儿子怎么回事,知不知道为什么二伯娘钱氏为啥给他夹吃的,她可是憋了半天了。

李凌峰看着老娘急吼吼的样子,无奈地将书院里发生的事挑挑拣拣的和老娘说了,没有全部说给张氏,不想她提心吊胆的。只说是有个同学欺负了小堂哥,他帮小堂哥说了两句话。

就算这样,张氏还是忍不住担心儿子。虽然她知道儿子做得对,但是毕竟李凌峰年纪又小,个头也小,怕儿子被书院里的人欺负。

“娘你别操心了,书院还有夫子呢。”李凌峰安慰道。

听李凌峰这么说,张氏提着的心才又放了下来。

把李老三叫进屋,说明儿个让他上上山,看看有没有什么好货弄着回来给儿子补补身体,李老三憨笑着点头,对媳妇儿的话莫敢不从。

见男人点头答应,张氏又禁不住担心自家男人的安全:“你明天走熟路,随便看看就行,别往深了去。”

李凌峰听说自家老爹要上山,瞬间心思又活泛了,进山去挖些草药也能卖点儿钱,而且,李老三打了猎物肯定要去镇上卖钱,到时候他跟着也能看看有没有什么赚钱的门路。

“娘,我也要去。”李凌峰对着张氏开口。

有了之前李凌峰跟李老三进山的事儿做底,张氏也没有这么反对,笑着骂了他两句,说他一回家就闲不住,好不容易回来也不在家好好休息。

李凌峰自然知道张氏是心疼他,连忙拍张氏的马屁,把张氏哄得眉开眼笑的。

确定了明天要进山的事儿,李凌峰先去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小灰灰”,然后就回了自己的小屋。

包袱里的脏衣服都被张氏拿去麻利的洗干净晾在外面的竹竿上了。

李凌峰拿出了自己从夫子那里借来的《大夏春秋》和笔墨纸砚,一边研读一边抄录,不仅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也能练字,两全其美!

小屋外有着细碎的虫鸣,屋里的光亮从窗里露出,直到三更才灭。

第二天一大早,李凌峰又起得比鸡还早,锻炼身体就像写毛笔字,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哪能一蹴而就?

所以他每天都坚持去做,势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将事情做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等李凌峰回来后和自家老爹匆忙的吃了东西垫了肚子后,就马不停蹄地进山了。

这次进山,爷俩走的是老路,而且也没去得太深,所以收获也就一般,不过还是逮了一只鸡和一只小兔子,在下山的时候,还从山里的小水塘里逮了一条五指宽的鳜鱼。

张氏眉开眼笑,和李老太太提了把鱼炖了晚上给家里人补补身体,李老太太也同意了。

李老三本来想等过两天再去镇上卖鸡的,但是小儿子好不容易和他提了要求,他自然不会拒绝。

吃完早饭后李老三就带着儿子去镇上卖鸡,李凌峰和老爹兵分两路,自己去了百善堂卖药材。

因为这次的药材卖得急,没有晒干,考虑到晾晒成本和人力,学徒禀明大夫后酌情减少了单价,李凌峰最后得了三两银子外加六百五十五个铜板。

将银子贴身放好后,剩下的铜钱李凌峰放在背篓底下用东西遮挡住,打算拿回去给张氏,和悦来楼的伙计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在云水镇闲逛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逛云水镇,之前来了几次都是卖完药材后去悦来楼等李老三,没怎么走过。

云水镇还算热闹,悦来楼旁边的西街的市井上有许多店铺和商贩,东街的市井则是卖菜和吃食偏多。

李凌峰往西街去,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店铺,有卖古玩的,卖首饰的,卖成衣的,卖家具摆件的,还有打铁铺子、糕点铺子等一应俱全。

李凌峰走着走着,就在一家名为“文墨居”的书肆门口停了下来。

文墨居的老板姓林,是个身材圆润,处事圆滑的四十多岁中年男人,见李凌峰进了大门,坐在柜台后笑着问道:“小友要买些什么?快快请进。”

李凌峰对林老板微微颔首,打量起眼前的书肆,书肆不算大,屋内满满的摆了四个大的木书架,上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靠墙的地上也堆了一些旧书。

林老板见李凌峰的视线落在旧书上,也没有看轻他,反而热情的介绍:“这些旧书是镇上的读书人卖的,价格比较便宜,小友若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李凌峰点点头,然后走过去翻看了起来。除了大夏朝常用的经典书义,李凌峰还从中翻到了一些戏文和话本子,旧书毕竟是旧书,不仅页面泛黄,封皮也皱巴巴的。

“这个怎么卖?”李凌峰随手操起了一本话本,上面写着《菊篱幽梦》。

林老板看了看他手里的书,笑着说:“这个话本虽然是旧的,但故事写得极好,我前些日子花了六百钱收的,自己也要赚点,就多收你六十文吧。”

这么贵?

李凌峰惊讶。

大夏朝以读书为上品,书籍笔墨贵就不说了,连小说话本也这般贵吗?这还是一本旧的。

“老板,像这样的话本新册要多少钱?”李凌峰好奇。

林老板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无奈的看着李凌峰,开口道:“这些个话本子都是给大户人家看的,看新的大致也要二两银子一本吧,平常人哪个看得起哟,而且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反正我这里没有。”

有市无价?

供不应求?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话本子在大夏朝还是高端奢侈品。

按照经济原理,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的人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了卖方市场。

既然话本子是卖方市场,那自己岂不是可以投入成本赚取丰厚的回报?

李凌峰笑了,他最不缺的就是好故事。而且写话本赚钱的成本比较低,就是笔墨纸砚,这些东西虽贵,他现在兜里攒的钱却能先支撑支撑。

如果要做别的生意,短时间内费时费力不说,前期投入成本也太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