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火红大明 > 第三十三章 开荒

第三十三章 开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火红大明!

三月十二吴启荣回到昆嵛山的兴华公司,刚来就听到噼噼啪啪的火枪发射声音,吴启荣也是疑惑这怎么突然安排起来火枪射击了?

吴启荣急匆匆的来到靶场,在靶场看到杨项东带着红军款式的八角帽,一群身着红军颜色的军服,打着绑腿,脚着高帮布鞋的保安队员正在进行瞄准和火枪射击训练,吴启荣好奇杨项东这会不应该在组织孩子们上课么?随后他看到杨小了,还有李丰乐他俩各自带了11人的小队正在学习队列和正步。而正在射击的是大班里的五个学生,拿着的是前膛火绳枪,想了想今天原来是休息日。本来觉得事情比较紧急的吴启荣却不着急了,干脆就到射击区查看孩子们的射击情况。火绳枪看来是这几天采购的,这个事情吴启荣也知道,因为火枪还是自己联系的。不仅联系了火枪,还有棉甲和头盔短刀,不过看这些射击的孩子们,他们的火枪已经被杨项东和老宋改造过。而且准备也很不错腰带上有牛皮的防水弹药袋,水袋,还有居然还有工兵铲。要不是鼓鼓囊囊的棉甲,吴启荣觉得还真有近代拿皇军队的范儿。

看到吴启荣回来,杨项东告诉他去会议室等待自己,看了看手表表示自己半小时后就过去,并告诉他老宋在蚯蚓田那里。吴启荣又去蚯蚓田,看到了带着口罩的老宋正在讲解,身后学生和几个成年人正在记录笔记,一边记录一边向别人询问自己不会书写的字。看到吴启荣老宋说自己得一个小时后才能到会议室。

两人这么忙碌,倒是让吴启荣自己觉得自己成了闲人,他自嘲的笑了笑干脆自己去会议室了。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吴启荣在会议室里边等待了一个半小时,老宋才姗姗来迟,他胡乱的把口罩塞进口袋里,身上还带着蚯蚓土的味道。吴启荣拿了一盆水让他先洗洗手擦一把脸,不一会儿杨项东也紧随而来,他的身上就带着一股火药燃烧后的味道。

杨项东用手巾擦脸,把脑袋上的帽子摘下来放在桌子上,又用湿润的手巾擦了擦脑袋,吴启荣拿起杨项东放在桌子上的帽子。仔细看了看,虽然和红军的帽子款式一样但是帽子上并没有任何标记和徽章,就这么光秃秃的一个帽子。

“这帽子怎么样?”杨项东把手机在水盆里摆了摆。

“帽子不错怎么想起用这个款式。”吴启荣询问。

“我觉得帽子还是红军的好看。”杨项东回答。

“项东,我看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帽子是其次。重要的是你希望建立一支,如同红军一样的队伍吧!”吴启荣的不仅看破而且还说破。

“嗯,我还是觉得如果一支没有思想的军队,就是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不过我们现在还不能称之为军队,我觉得他们因为是公司内,人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子,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选择加入保安队,其本身的思想就比那些招募来的**和老兵油子单纯,而且我们不是让他们当兵,而是让他们做保安的安保巡查工作,我和老宋的意见是,如同服兵役一样以后都要挑选出合适年龄条件符合的青壮来服保安役,而且这个服役时间就是以三年为一批,对于服役家庭每月有补偿,而且优先分配土地。如果有人一样可以在保安队长久下去就要实行军阶制度。”杨项东坐下来说到。

“这个我不太了解不过我们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每天要带领生产队积极分子,进行农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老宋接茬,“项东要教孩子们读书尤其是现在到了关键时刻的大班儿的教育。我们现在两个恨不得把自己车裂成五份使。”

“这个还真是让你们辛苦了保安队的训练我来负责。”吴启荣也不闲着。

“我先交代一下保安队现在的情况吧。”杨项东也是放权。“目前保安队一共有22人,分为两队现在由王小哥和杨晓小了,两人担任队长。目前他们负责日常队列内务体能,大班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火枪射击。三个月后我觉得就可以交给你了,你看着训练最好弄一个计划出来。”杨项东觉得可以交代的也没有多少。

老宋表示自己没啥好说的,只是希望马上到来的春耕,保安队的训练不能影响自己。

吴启荣看两人将公司的事情交代的差不多了,就说起来自己在威海卫的情况。“这次我和老二一共买了三艘船,平均花费1000两一艘。”

“一千两一艘?”老宋惊讶的看着吴启荣。“这船不会是有问题,把咱们当冤大头吧。”

“船本身一点问题没有,船板船身还有上面配备的小炮,全都是新的,这船老二第一时间已经查看过了。这船是没问题,不过来路估计就没有李佐堂说的那么简单了。合同已经签订了,而且这个船的事情我已经和威海卫的指挥佥事董遇时谈过了,船不会出问题了。”吴启荣倒是觉得没问题。

看杨项东和老宋已经没有异议,他接着说起关于刘公岛的问题。“船停在刘公岛上的码头,那里有一个修建出来的小型码头。还有几个会维修的匠人,现在有十来户居民,这个码头是由福禄商行安排的,负责给来往船只修整避风的,因为有蓬莱的原因,这里这几年越来越边缘化,所以今年五月福禄商行就要停止在这里的活动了,关于那些岛上的居民和工匠,我和他们谈过,有意向留下来的我们和他们签订合同,没有的就送他们离开。但是我们也要和福禄商行的人谈一下这个事情,省得以后麻烦。”吴启荣交代。

“岛上现在的树木资源和石材资源很丰富,最起码发现了有石灰岩,完全可以做石灰和水泥。对我们建设很有帮助。可以开垦的土地数量也应该不少。我已经和董遇时谈过了,招募军户到上面去开垦荒地。董遇时的意思是支持这个事情,而且表示自己可以免除三年土地税收。不过原来福禄商行每年给威海卫100两的银子,我的意思是不能白piao,至于每年给他们多少费用我觉得最好还是回来公司和你们商量一下。”吴启荣想了想自己大概的情况应该交代完了。

“这个事情我看可以,不过招募军户开垦,我建议还是最好先去勘探一下具体情况再说。而且对于这个海岛来说相对比较封闭,荒地还是要开垦的不要不能依赖当地自产自足。还是要主要以其他行业为主,他既然封闭我们很多不合法的或者不方便的就可以安排在上面。”杨项东举一反三。

“对了!老二让我传达他的意见,就是尽快给他安排一批有文化的学生给他去做水手。而且还要在当地修建海军学校培养水手。”吴启荣回忆着。“还有就是水手的问题。最近这几天李佐堂应该就给找到了,最好安排人尽快去刘公岛和老二汇合。”

“项东你那里能抽出多少人?”老宋扭过头来询问张向东。

“人数太少,最多十个人,而且老二那里还要好好组织他们学习文化。”杨项东也是无奈。“李丰乐做班长带队去,我会尽快在三个月时间内给安排一批,文化教育要一点一点来,我这里也很着急,给了你这么多人,我这里就要苦一段时间了。”

“我这里最多安排三个人给你去做土壤问题,我带队去。”老宋长叹一口气。

“那就这样事不宜迟,我先去和福禄商行洽谈一下。老宋项东你们准备一下,老二那里也很紧的。”吴启荣忧心忡忡。

三月十五,还是没有等到福禄商行的回信的吴启荣实在等不及了,交代了让留守的杨项东处理这件事情后,吴启荣带着老宋和其他人员前往刘公岛。

三月十六吴启荣和老宋一行人来到了刘公岛,刚好孟子石当天下午带着招募的水手到了。比较可惜的是全部人手只够两艘船的,不过能找到这么多人吴启荣已经很开心了,而老二也通告了确定留下来的本地人口,出乎意料的就是众人表示都要留下来。随后吴启荣就和几名工匠签订了合同。老二看着一共13个人还有三个负责农业情况,神情也是有些失落,不过好歹都有做四年级的一些文化水平,已经很不错的。尤其是带队的李丰乐基本初一的水平,虽然着急让一同来的学生们到船上学习,不过吴启荣表示先安排他们勘察当地情况。

刘公岛的体积不算少,吴启荣和老宋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将将确定了个大概情况,估计现在岛上可以直接开垦的土地有600亩,还有一处石灰岩的矿场。又花了五天时间和吴启荣确定了学校宿舍,还有蚯蚓土和畜厂的地址规划事务。吴启荣表示老宋最好留下来多带一段时间,老宋表示真的不行,马上要春耕,紧随还有冬小麦的收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