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 第13章 太子魔咒

第13章 太子魔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从秦朝到清朝一直存在的太子魔咒,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历史中有一种巧合,其离奇程度,让人不得不相信宿命论的存在,纵观历史九大王朝,那一定就是太子魔咒。

嬴政的嫡长子扶苏,他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因上谏反对焚书坑儒,被嬴政一纸诏书发配边疆,驻守上郡。

期间配合蒙恬,立下赫赫战功,对外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对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然而这位深得人心的未来贤君,还未等来父皇调回京师的消息,却因一道奸臣假拟的赐死圣旨,最终自刎。连同那封未送到的遗诏一起长眠。

刘邦的嫡长子刘盈,他虽然登上皇位,继承大统,但一生命运多舛。

小时候被父亲踢下车,长大后差点多次被废,当上皇帝时,却又受制于母亲,才能被隐去,保护不好自己是手足兄弟,被迫娶自己的外甥女,一代帝王沦为傀儡,郁郁而终。

或许世人皆道,他昏弱无能,却不知萧何弥留之际听了他一声“欲以曹参为相“热泪盈眶道:“陛下如此识人,臣死无憾“

刘彻的嫡长子刘据,他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

汉武帝晚年昏聩,听信奸臣谣言,酿成巫蛊之祸。刘据被卷入其中,同样是面对丞相和太监的阴谋,刘据却做出了与扶苏不同的选择。

在皇后卫子夫的支持下,他调拨长乐宫的卫卒,打开武库,拿出武器,组织百姓卫卒与丞相刘屈鳌的军队鏖战五天,最后兵败出逃,阖家被灭。之后刘据和母亲卫子夫相继自缢身亡,只有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

晋朝的太子司马衷,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白痴太子,最为出名的就是那句“何不食肉糜”。

司马衷本身智商有些问题,也是凭借司马炎的喜欢,加上母亲出身世家大族,这才得以在37岁继位。

司马衷自身没有任何处理政务的能力,当时政务是交由太傅杨骏来处理。不过后来杨骏被皇后贾南风通过发动政变杀死,也由此引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爆发后,司马衷被几位诸侯王轮流劫持,受尽屈辱,48岁时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杨坚的嫡长子杨勇,他是父亲杨坚从权臣走向皇帝的功臣。杨坚矫诏辅政时,杨勇为他镇守洛阳,稳定后方,杨坚改朝换代时,杨勇为他统领禁军,保驾护航。杨坚称帝的第三天就把他立为太子。

然而世事无常,二十年后,杨勇却因铺张浪费、骄奢淫逸、冷落原配夫人,受到父母冷落,让弟弟杨广钻了空子。杨广联合重臣杨素对太子杨勇百般抹黑,并诬以谋反之罪。最终杨勇被废除贬为庶人,甚至赐死。

当然关于杨勇被废或许这些都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杨勇做了20年以上的太子,势力过大,已经威胁了杨坚的帝位,再加上杨勇不加注意,不懂得君臣之道,在碰上会演戏的杨广天天告黑状,他被废也就理所应当了。

但杨坚虽然防住了杨勇却没有防住杨广,之后离奇驾崩,不得善终。

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失败的他不是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只是因为他的弟弟叫李世民。

晋阳起兵之初,李建成就开始募兵,之后又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封为皇太子的他,又协助李渊处理政务,多次防御突厥进攻,斩杀刘黑闼,平定山东地区。

但还是压不住弟弟秦王李世民。于是生无可封的秦王李世民和坐立不安的太子李建成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最终38岁的李建成连同弟弟李元吉一起被杀。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他是李世民长孙皇后的儿子。光看名字就知道李世民对于他寄予厚望,八岁时封为太子,十四岁时李世民就让他代替自己监国。而他也不负众望,把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受李世民的喜爱。

可惜的是,渐渐的李世民开始偏爱四儿子魏王李泰,加之此时的李承乾患有足疾。于是他开始变得有些自卑和敏感,害怕李世民因为足疾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在宠爱李泰的同时却严格要求李承乾,派了很多名臣去教导他,只要他稍微犯一点错,这些名臣立马批评他。这样一来,李承乾开始自闭,认为是李世民吩咐大臣故意挑他的错,然后找机会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敏感的李承乾开始收买刺客刺杀李泰,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李承乾刺杀李泰不成功之后决定直接逼宫,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谋反就被李世民知道,最后被废为庶人贬到黔州,27岁去世。

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他是历史上地位最稳固权势最大的太子,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直接把玉玺交给他,自己禅位做太上皇。

在朱元璋的心里只有马皇后朱标才是一家三口,其他的都是妃子、皇子与皇帝的关系。

朱标从小在宋濂等大儒的教育下,形成了仁慈宽厚稳定的性格特点,为了让朱标能有铁桶般的政权,朱元璋还亲自为他打造了一套极强的东宫阵容。文臣有李善长与刘伯温等智囊团,武将有蓝玉、冯胜、廖永忠等猛将。

可惜的是一场风寒带走了这位独一无二的太子殿下。

康熙的嫡长子康熙胤礽,他是历史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

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康熙对他的栽培非常用心,先后给他安排了四位饱学之士做老师还经常将他带在身边,加以锻炼和训导。

胤礽也不负所望,不仅精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还熟练掌握弓马骑射。长大后经常代替康熙祭祀,并数次监国。

可惜的是当了37年的太子胤礽,战战兢兢,处理不好父子关系,渐渐的与康熙产生嫌,外加康熙的皇权与皇子之间冲突不断,身边的兄弟个个精明能干,对储君之位更是虎视眈眈。皇权和储权的矛盾不断爆发,最终导致胤礽被两废两立。

看到这里让人细思密恐的是从秦朝的扶苏开始,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凡是开国之君的太子,均无一人善终,凡是伟大帝王的太子,几乎都与皇权发生冲突,最终被废。

太子虽是东宫之首,实则是高危职业,能得善终的也是少之又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