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绣云仙阁 > 第23章 侍奉父母感天地,紫霞真人来救治

第23章 侍奉父母感天地,紫霞真人来救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绣云仙阁!

三缄自从在白马庄听了老翁一番言语后,想念双亲的心思与日俱增。

梦中看到双亲痛苦呻吟,卧病在床,心情更是焦急万分。与仆人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向着回家的方向,急迫赶路,快速前行。

走到黑水江边,苦于没有过江的渡船,只好沿江而转。

转到江的左边,又有一条小溪,使江面变的越来越宽。如果没有小船,怎么才能过渡。

三缄心烦意乱,想找一农夫问问,然而听不到农夫的歌声;想找一渔夫问问,然而也听不到渔夫的歌声。

站在江边犹豫不决,四顾茫然,望洋兴叹了好长时间。

忽然听到从上游传来一咳嗽声,一艘小渔船顺着江水而来,划桨渔夫是一年长的老人。

三缄连忙跑到江岸,大声呼喊:“渔翁渡我过江,重金必谢。”

连呼数声,无奈渔翁没有听到,自顾自的摇橹直下。

三缄急忙用手招呼着,渔翁才看到,停止摇橹问道:“你是想过江去吗?”

三缄频频点头。渔翁说:“你可以往下走去,一直走到渡船码头,那里是上船的地方。”说完,摇起小船继续前行。

主仆二人急急忙忙跑了数里路,看了看江边,丝毫没有看见船影。

三缄说:“小船划的快不快呢?”

仆人说:“这船又小又轻,没有载着货物,应该行驶的很快。”

三缄说:“如此这么急着赶路,就是怕错过了这趟船,就再没有其他可渡船的人了。”

仆人说是,又匆匆忙忙赶了数里路,远远看到了小渔船,也就相隔百步之远。

三缄打着手语跟渔翁打招呼,渔翁向前指了指。

主仆二人又继续奔向下游,直跑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幸好及时赶到了渡口,渔船已经停靠在岸边。

三缄喘息了一会儿,向渔翁连连作揖,说道:“祈求老翁渡我过江,过江后我必重金谢你。”

渔翁摇摇头说:“这小船就是我的财富,日常捕鱼就足够了。如果贪婪世宝,早就不在此江前谋生了。”

三缄听悉,说:“翁一定一个是廉洁的人。”

渔翁说:“红尘富贵,早已看透,我家子孙满堂,产业丰厚,如果坐吃享福,都享受不尽。”

三缄说:“看翁的品德与翁的年纪,正是应该在家享福,快乐地过上年老生活。为什么还要一个人在船上,遨游江河呢?”

渔翁说:“人生不满百,流光易逝去;日在江汉间,所求长生诀。”

三缄说:“听翁的话语,肯定也是俭朴修道的人。如果不嫌弃我这根朽木,愿拜翁门下,终身为师,可以吗?”

渔翁说:“我都没有拜过师父,怎么敢教育人呢?”

三缄说:“老翁大道久成,是不乐意当我师父,不想传道给予我吗?”

渔翁说:“大道很明显就在天地之间,还是需要自求的。”

三缄说:“翁既然不肯教我道,那么给我行一个方便,帮我渡过江去行吗?”

渔翁曰:“举手之劳,何必劳烦你不断嘱咐。”

三缄见他说话干脆,主仆二人便登上了船。渔翁摇起橹来,缓缓带主仆渡过了江。刚要取出金来谢渔翁,而小船如风一般早划的远远离去,转瞬间已扬帆在天边。

三缄站在那里遥望,感叹不已。仆人怕耽误行程,催促他赶点前行。

走了一里多路,三缄有点心烦意倦,正想找一家旅馆住下,想早早休息。没有想到来到了山丫,茅店就在前面,有许多过往来客投宿。

三缄与仆人就选择在这里停下来休息,万幸旅店主人很是热情,饭食酒肴颇盛,吃的很饱。

主仆二人用完餐,付金入室。室内安放着几张床铺,铺中一人在叫喊着,呻吟不绝。

走过去问了问情况,原来是奔走江湖的,染病在身而不能回家。还说父母年高体弱,妻儿担心盼望,又不禁大声悲泣。

三缄说:“不哭不哭,我问你如此病重,可带有药和钱吗?”

其人说:“没有。”

三缄于是赠送了两银,嘱咐旅馆主人为他去买些药来。

第二天,主仆二人起了个大早,天色蒙蒙亮就出发上路。

大约过了二十多天,就顺利抵达到家。三缄喜不自禁,感觉在梦中。家人见之,奔走相告。

他快步踏进内室,母亲喜极而泣,说道:“儿回来了,我生病卧床已有数月了。”

三缄跪在地上哭着说:“儿喜好远游,母亲生病都不知道,儿有罪啊。”

立即命家人访遍名医,帮母亲治病。三缄衣不解带,心心念念,希望母亲的疾病快点痊愈。

谁知道日复一日,呻吟痛苦越来越重。

三缄心想:“自己的亲人生病都如此,儿只能看着而救不了,当儿子的有什么用呢?”

于是暗暗割下自己的股肉,烹食给母亲吃,反而病情越来越加严重。

三缄没有了任何办法,只好每天夜里焚香叩拜,祈求上天保佑。

经过了数十天,虔诚的孝心,终于感动了天界上皇。于是传旨给太白金星,说道:“朕御座前面时常有孝光穿透,不知道是哪一个尘世孝子,有什么不遂心的事,卿可以入世去仔细查访。”

金星领旨,查到三缄为了母亲的疾病,正束手无策,只有祈求上天保佑。

于是迅速掉转云车,回来奏禀上皇道:

“老君前些天登上八卦台,召集诸真,商议大道久坏,落于旁门邪道。如果不及时救正,一切妖言邪术,势必扰乱不休。在瑶池颁布玉旨,于是紫霞奉旨担当此重任。

紫霞回到自己洞府,高竖起聚仙旗,招集道门诸弟子,要挑选出一个阐道的弟子来。

群仙觉得虚无子比较合适,虚无子再三推托。

紫霞说:‘你如降临凡尘去阐道,收得弟子归来,我必建绣云阁,作为你的宫室,长享仙福,往后永远不再插足红尘。’

虚无子不得已,降临凡尘脱胎换骨,化名叫三缄。周游四方,以访游良友。

回家时见母亲疾病缠绕,于是割股作药,又焚香告天。因此,孝光穿透天空射到御座。”

上皇闻奏甚是欢喜,当即传紫霞到大殿。

紫霞朝拜完毕,侍立于侧边。

上皇说:“三缄原来是虚无子所化,为了阐明大道在人间。现在因为母亲染上重病,孝心感动了朕座,命你前去救治,不得迟缓。”

紫霞领命,化作凡医,来到三缄家门前,频频高喊卖药。

家人听到后,马上告诉三缄。三缄心切母亲的疾病,急忙走出来,只见一老翁,须眉古朴简劲,身背大包药囊。

于是躬腰遮面作揖说:“老翁有救治病人的真心,感谢来到我家门前售药。我的双亲有严重疾病,肯进入蓬户相救吗?”

老翁说:“你既然心诚求之,我又为什么不敢进去救治?”

三缄喜出望外,立即请进内室。诊过脉相后,拿出药囊,给病人服上,吃过一剂就痊愈了。

三缄惊喜交集,刚想拿出重金道谢,而老翁早已不知到哪里去了。

三缄知道又是神仙所救,于是向天焚香叩拜,以答谢救命之恩。

父母说:“我的病已好,儿从此不要再到外面去了。”三缄说好的。

从此在父母膝下承欢,不离左右,供奉饮食,尽心竭力,不知不觉过去了有一年多。

一天,三缄身体十分困倦,来到房间就寝后,躺在床上睡着了,而魂却离开了躯壳。竟然又在旅途中,还是主仆二人同行,恍如以前的情景。

忽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像白马庄等地方。山高而奇曲惊险,看了看峰巅,犹如插入在云霄之中。

三缄想走上去看看风景,于是朝山巅的左边绕了过去,又看见相连着另一座大山。那座山的峰巅楼阁重重,万瓦鳞鳞,像波光闪闪发亮。

楼阁外芭蕉梧桐簇拥,中间有碧桃郁李,红花白花开的交错纷杂,如繁星点点。那长长的一堵墙垣周边,都是青松翠柏。

三缄一路游走过去,尽情玩赏,感慨万千说:“此境幽深可爱,胜过聚仙观许多。”

观赏疲倦后想回来时,又匆匆忙忙的从原路而返。

怎奈这条山路下,左右都是幽谷,深不可知。从幽谷这里翘首望去,另外又有一阁仿佛在云中,若隐若现,变幻莫测。

幽谷的尽头,突起一座山峰,阶梯曲折蜿蜒,层层向上,约有数十里,可以从这里登上顶峰。

三缄走的已经很累了,才走到半山腰。山腰的左边有一庵,玉石砌成,金子镶嵌,玲珑夺目。

三缄疲倦的竟然直接进入庵内,想在里面暂作休息。

走进第一二重门,没有看到任何一人,只见廊下花卉千丛,绿苔如毡。

三缄诧异说:“有如此美景,为什么没有一个守门的人呢?”

又走进最里面一重门,中间坐着一贵官,穿着漂亮的官服,笑容可掬。

三缄作揖问道:“这山叫什么名字?”

贵官说:“佛顶。”

三缄说:“山巅之阁又叫什么名号?”

贵官说:“绣云。”

三缄说:“绣云阁内,居住着什么人?”

贵官说:“等待仙子。”

三缄说:“仙子所居的地方,应当叫仙府。‘绣云’二字,取的名字,又有什么深刻意义呢?”

贵官说:“以云为宫,显贵之极;云然尔绣,五光色彩俱全,其如此贵重更可想而知了。”

三缄曰:“现在所居住在这里的仙子,是哪一位仙子呢?”

贵官说:“现在还没有。”

三缄说:“那你在这里,又是在做什么事情呢?”

贵官说:“奉命来到这里,看守仙阁。”

三缄说:“我可进去玩一玩吗?”

贵官说:“别人不可以,那么你我是允许的。”

三缄说:“你可以与我一起同游吗?”

贵官说:“我是非常愿意。”

三缄很是高兴,缓缓走着,绕过仙阁,朝周围看了看,雕龙刻凤,美不可言。

但四面门楣都是紧闭着,三缄想进却进不去,询问贵官说:“阁门为什么关的如此紧闭呢?”

贵官说:“此阁一建成,所有的门就自动关闭了,必须等待仙子到来的那一日,门才会自动开启。”

三缄说:“我竭尽全力登上来,只能站着看看墙壁,里面的美景不能观看,心里很是不满意。”

贵官说:“等到特殊的日子,自然有看到的那一天。”

三缄又想恳求开启阁门,谁知道一回头,贵官早已不见。突然听到一声巨雷炸响,仙阁激烈震动,顷刻倒地,化作祥云。

五色云内有一物,似虎非虎,似龙非龙,朝三缄奔了过来。

三缄害怕极了,一惊而醒来,所见情景,历历在目。

于是心中又掀起访游的念头,然而被父母所禁,不敢违傲。

有一天,侍奉双亲时,母亲问道:“儿最近脸色有些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

三缄说:“儿身体很好,哪有什么毛病?”

母亲说:“儿没有生病为什么面带愁容,肯定有什么心思。你的心思,是不是仍在访道中?”

三缄说:“父母尚在,年近衰弱,儿即使有访道的心,也不忍心远游。”

母亲说:“如儿所言。自己只知道求道,而不知道有家的人,是不识大道,只向往外出。

然而儿闲游各地已历经数载,年纪也有十八了。隔壁邻居某某人与儿同岁,耕种农田也很是富有,读书也读的很好,很早就慰籍堂上双亲。

如果儿游手好闲,富贵一无所得,我心很是耽忧。儿可以继续学业,奋发读书,或许还能博得一官一爵之荣,光宗耀祖,荣及父母,就是孝子了。

我乡生鹤观有一儒士,文章远近闻名,儿迅速进馆受教,以安慰父母的心。不然有子而不知道劳作,又不知道读书,恐怕被邻里要取笑了。”

三缄说:“母亲叫儿子读书,儿子一定听从母亲的话,不敢有违。”

母亲于是跟他父亲说:“什么日子是吉星高照,可以入学。”

父亲说:“明天就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