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绣云仙阁 > 第126章 归桑梓建祠睦族,离盘涧传道称师

第126章 归桑梓建祠睦族,离盘涧传道称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绣云仙阁!

三缄问道:“你到底是哪个妖魔,竟敢与我争斗?”

老熊回答道:“我乃野鹿山里一只修炼的熊,已有五百多年了,修行之道还未太成,无法飞升成仙。

今天闲来无事,出洞游玩,却见到了仙官降临人间,祥光缭绕,我心非常欢喜,想请仙官进洞,拜您为师长,没想到被法宝束缚住了。

希望仙官不要因为我是异类而看轻,我愿意拜您的门墙,日夜追随,请求您传授大道。”

三缄说道:“你的性格难以驯服,恐怕中途会改变主意,徒然浪费了我的教诲。”

老熊回答道:“我身为异类,受到了仙官的恩宠,成为了您的门徒,我感到意外之喜,怎会改变主意呢!”

三缄说:“既然如此,我就解除你的束缚。从今以后,你必须改掉过去桀骜不驯的气性。”

说完,三缄收回法宝。老熊起身,上前行礼。三缄传授给他入门之法,并给他取名为“敛心道人”。

老熊得到了道号,对三缄再次行礼致谢,又拜了狐疑和紫光为道兄。

礼毕之后,三缄说:“我想回乡,不能带你同行。等到我再去西北云游的时候,你随后跟来。你回去以后,要努力学习我所传授的道法。”

老熊说:“师傅传授我怎么敢不努力学习!只是不知道师傅什么时候出游?”

三缄说:“出游的时间无法预定,总之要超过半年。”

狐疑接话说:“师傅回乡思念之切,可以出发了。至于敛心道弟,渴望追随,应该时常去拜访,不要错过。”

三缄听后,继续向故乡前进。

老熊将他送到十里路外,依依不舍。

三缄说:“敛心你急着回去,以后还有机会见面,无需远送。”

老熊不敢违背命令,向三缄再次行了三次礼,然后含泪离别。

三缄见老熊的情意深厚,不禁自叹道:“连动物都如此,那人类中有一半都不如这样了!”

狐疑说:“人因为做了坏事而堕落为动物,动物一旦堕落,常常出现渴望变成人的情况。

他们想努力变成人,以摆脱兽类身躯的束缚,但是又怕不能如愿。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愿意放弃人身而甘愿堕落为兽。”

紫光说:“人堕落为兽,不是出于甘愿,而是被四害迷惑,每天以四害自我满足而已。”

三缄说道:“两位弟子的讨论,可以用来规范拥有人身的人类。”

师徒在旅途中,谈论最多,无需一一详述。

不知不觉,已经接近故乡了。偶然遇到几位乡老,三缄假装是外人,询问关于抚继之子的情况。

乡老说:“三缄早已云游不见归乡。他的儿子擅长经营家产,目前所置的田地已经有四五处了。”

三缄暗自欣喜,心想:“有这样的儿子,我就无他顾虑了。不过他是否承认我作为父亲,还不得而知。”

当走到门外时,看到他的儿子正在修补自己当年编的竹篱笆,特意加以保护,丝毫没有变化。

三缄说:“这就是我的儿子,不仅仅是承担家族的责任,而且丝毫没有改变我父亲的风范。虽然是外人抚养长大,亲生的感觉也不差。”

师徒一起走进重门,狗吠了几声,宗继出来看到三缄,顿时惊喜地说:“父亲回来了?”他的喜悦之情表露无疑。

三缄走进屋子,宗继急忙叫妻子和孩子们围堂行礼,这时才知道已经有三个孙子了。

宗继问完父亲的行踪之后,立即命令家人备办宴席宴请父亲。

第二天,他请了族中老弱,伯叔兄长,重新摆设了盛宴,陪父亲一起饮酒。

三缄说:“今天族人都来我家共聚一堂,都是我的子侄被我邀请来的。明天再举办一次宴席,邀请全族人都来我家,我有好话要说。”

族人都答应了,果然第二天陆陆续续都来了。

宴席设好后,三缄从容地说道:“我们李家族,源自同一个血脉,分支遍布远近。

如果不把族人团结起来收归于己,久而久之,即使亲戚也会疏远,而且由此而愈发疏远,必然会在同姓之间商议婚姻配对。

我今天邀请大家来我家,意欲联合我们宗族,共同建立一个宗祠。

每年春秋两季,大家一起聚在宗祠里,让年轻的和长辈的子弟们能够认识伯叔。

每当婚嫁丧葬时往来,相亲相爱,这样我们的祖先在天之灵,才会欣喜地看到我们家族秩序井然、没有怨恨和争斗。

族人们不认识伯叔,你们觉得我的话如何?”

族人们听了,齐声答道:“你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贫困的人很多,建立宗祠需要大量的费用,募款也非常困难。而且建立一个宗祠,每年都需要开销,从哪里出钱呢?”

三缄说:“我早就知道我们族人贫困的人很多,建立宗祠的事情也不能委之于人。

我家近年来财力稍有剩余,这些剩余的财力,难道要我一个人独享吗?这都是祖宗默默保佑给我的。

如果我把这些剩余财力都留给子孙后代,不拿来供奉祖宗,那我祖宗有什么福分有这样的子孙呢?

这样,虽然建立宗祠需要大量费用,但是我愿意自己来承担。

至于每年的春秋祭祀,我愿意捐献百亩肥沃的土地,用来作为祭祀之需。”

族人高兴地说:“你能这样做,族人们的幸福,也是祖宗的幸福!”

于是大家欢乐地畅饮了一整天,最后才散去。

三缄立即购买材料,选择地点兴工修建,日复一日地经营,半年之后,宗祠就建成了。

完成绘画和摆设后,他设宴款待族人。

族人们进入宗祠仔细观看,发现宗祠内的祭祀物非常丰富。

于是问道:“宗祠里只需要一个祭祀处就够了,你为什么要建设如此之多?”

三缄说:“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人有两庙,法制明确规定。

我祠中只设立三代的祭祀。凡是族人的父母过世了,三年之内都要穿孝服,并送主人的宗祠去祭祖。

每年春秋两季,我族的宗子们统领全族,在中堂祭祖。

各房的宗子们就在各自的祭祀场所祭祀自己的祖先,这就是宗祠的制度。”

族人们又问:“有这些前殿已经够了,为什么还要有后殿呢?”

三缄说:“刚才提到的二庙,是指庶人只供奉三代;

三代以上的祖先应该附在后殿,一座后殿附带一个祖附殿,这是古代的礼制。

如果没有后殿,前面的神主放在哪里呢?”

族人们说:“你建立的宗祠非常好,布置上比其他的宗祠更为完备。但是宗祠已经建成,祭祀的日子在哪里?”

三缄说:“我拿出了东庄的一笔财产作为初始费用,今天就要将契约交出。

每年收租存下一些积蓄,计算春秋两季的祭祀所需费用之外,还有剩余的金钱,就用来在宗祠的两廊中聘请一位明师,教导有造化的子弟们。

修养的多寡,宗祠内的布置,子弟们的日常食物,都需要用到其中的百亩土地。

只有这样,我们族人的文化才能得到培植。”

族人们齐声说:“这样做更好,全族人都会受益。”

三缄就在这个场合上与两三位公正的族兄商量,管理那百亩土地,将契约纸交给他们,还将宗祠的规定一条条地议论明白,以石碑镌刻下来。

全族人都兴奋地设宴在宗祠里,以感谢三缄的贡献。

三缄喝完酒,回到盘涧。那晚,他梦见祖先叫他进入祠堂,笑着对他说:

“世人修道往往忽略了伦常大事。有人进深山修行,只顾祭祀而不关心伦理。

祖先当年有你这个后代,如今你已经没有祖先了。修道如此,有几个人能真正成功呢?

唯有你,首先把祠堂保留下来,接着预备祭祀,最后明确分明地传承家族秩序。通过这样修真,找到了窍门。

希望你修行大道早日成就,成为琼楼仙子,与九玄七祖一同升入极乐,孝顺是最伟大的事情。”

说完,每个祖先赐予他一对三缄金花,说:“我的孙子,今天重视祖宗,将来子孙应该享受天朝的荣耀。”

三缄听后,叩首跳舞不止。过了一会儿,祖先大笑离去。三缄刚送他们出门,被石头绊脚,一跤摔倒。

苏醒后感叹道:“祖先的灵魂真实存在,谁说没有依靠。只要我们真心尊敬祖先,他们的魂魄就会附在我们身上。

世间有人抛弃祖宗不顾,对待族亲如仇敌的,他们难道不会被祖宗所摈弃吗?几乎没有!”

三缄对自己的梦兆感到满怀信心,心安理得。他默默地安排,并在家中周旋了十多个月。

此时正是梅花灿烂的季节,伦、性、破迷和紫光等人陆续来到他家。

三缄坐在堂中,召唤儿子和儿媳告诉他们:“我的儿子,作为家族的接班人,责任重大,值得夸奖。

你应该多行善事,培养积福。在我离世后,无论我什么时候回来,祠堂都应该由你负责管理。

至于你子孙一代,或务农或求学,千万不要放纵自己,游手好闲。我话说不尽,我将离开了。”

宗继说:“父亲多年不归,第一次回来难道不能在家享受清闲吗?让儿子有机会侍奉,尽孝心?”

三缄说:“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如果只享受安逸,那么庞大的家业还没有完全利用!

而且连续几月甚至几年地去流浪,不辞劳苦,只是为了经历生死考验!

如果能够完满地修行,达到仙人的境界,既能让九玄七祖与天堂同升,又能让子孙们获得福禄。

用一个人的修造功德,同时得到三样好处,这是父亲的初衷。”

宗继听了,无话可说。

第二天,三缄再次来到祠堂,摆设筵席款待族人,并告诫他们:

“我们家族的人永远要和睦相处。富有的人应该帮助贫穷的人,贵族应该关心平民。

要知道我之所以富贵,与天没有特殊照顾是无关的!这都是因为我们祖宗积德累善,好运也传给了我们。

虽然祖宗的后代很多,但我独自承担这个责任,难道不是祖宗特别疼爱我吗?

如果不是祖宗特别疼爱我,是因为我平日的行为与祖宗的心意相合,才得到上天给予我富贵。

既然得到了这份富贵,就要想着如何使富贵长久,如何让贵族不失去地位。

必须将我的富贵传给祖宗所疼爱的后代,这样才不会辜负天赐给祖宗的恩惠。这样一想,富贵才能永远保持。

至于祠堂的事情,切不可暗自打算。家族里的所有人都是祖宗的后代。

子孙中,有聪明愚笨、贤良愚蠢之分,并不是心意厚薄不均。为什么呢?

聪明人和贤良之人当然值得爱护,而愚笨之人和愚昧之人更值得同情。怎么能使他们二者不分而不加以一视同仁呢?

我见世间之人,宗族派系不和,不思先祖。

“牛”的含义是富贵人看不起穷人,穷人嫉妒富人。

即便不是这样,或许因为墓葬位于祖坟之中,他们之间也会存在无休无止的竞争。

殊不知,天地交界处,有一个美丽的穴道。它应该是给那些与家族和睦、行善的人,以及那些无需任何竞争就能得到它的人。

更何况,古今富贵墓都只有一个洞。此点是祖先的家园,一直传承到子孙后代。你若夺取这座山,住在那里,你见过谁能做到吗?

正如我所说,我希望我们不再遭受这些疾病的折磨。 ”

此话一出,族人皆道:“诸位兄弟、侄子,谨此禀告。这是世代相传的,我不敢违背。

三金闻言大喜,道:“若能如此,我们家族必定兴盛!”

他保持沉默,对族人说道:“我们今天不打算举办宴会,但我们很想告别我们的族人,去一个不同的地方。

从今以后,我们是否回归都无法预定,也就是说,今天的告别可以说是永远的告别。

我族必须永远守护这座寺庙,绝不取代它。 ”

族人听说后,有的想留在家里受福,有的则怜惜他们奔波劳累。

三缄道:“我的志向已定,族人无需再操心。”

族人自知难留,于是设宴祭祖。

三缄选定了吉日,率领紫光等北行继续远游。

途中,他告诫弟子:“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就像流动的水一样。

我已经很久没有能够实现我的目标了,所以我会把所有的家庭事务都整理好,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告别桑梓了。

当你们追随脚步的时候,你们也应该修行错误的道路,不要浪费时间。

狐疑听了老师的话,与破迷、敛心一样的声音回答道:“我们是不同的种类,我们原本是想跟随老师完成真正的修炼,成为大罗仙的座上客。 希望师父赐教,让弟子早日入道。是弟子之福,也是师的恩情! ”

紫光、尽伦、尽性听完这句话后也说道:“那段日子我很失落。对父母不懂得孝道,对兄弟不懂得和谐。

突然,我得到了师父的指示,就像深谷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迷茫。这和人类第一次转化为物体有什么不同?

令人寄予厚望的是,老师会经常教导你,让弟子的玉液时餐超凡脱俗,成为圣人。

那么弟子就会将这份恩情记在心里,永远不敢忘记!”

三缄道:“我有权传授你方法,你只要勤奋修行即可。

如果你不能放弃,你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匡道两室,无私成就者,皆因毅力与懒惰;那些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修行和无常。

外人一看,认为道中有私心。他们不知道成功与否取决于心的坚定与否。 ”

狐疑说:“师言金玉,弟子不忘赞叹! ”话音刚落,从头顶上突然过来四五个人。

三缄看向他们,分别是善成、护道、野马、蛛龙、蛛虎。

看到三缄,大家都是悲喜交加,三缄也是不胜欷歔。但师徒再次相见,一切离情也不一一叙述了。

相传江河文里有三妖,是鲸鱼所修成的。常化作人形,坐在文江渡口。

每当有船只进出时,时刻保护它。这就是长久以来受到上天眷顾的三妖。

三妖也想飞上天,但无师可教,也不知道大道从何而来,所以每天在河边寻找高明人士。

一日,三缄大师与弟子来到文江渡江。三妖猛然回头,看到了三缄头上的吉祥之光。

他们知道这些人群中的人有大道,立即齐齐起身,躬身道:“道长,你是在开玩笑吗?”

三缄说:“一个流浪的人,怎能安于现状呢?”

话未说完,三妖道:“道士来时无来历,又怎能找到出路呢?”

三缄说:“宇宙中到处都是我的家,哪有固定的地方呢?”

三妖道:“道长的踪迹,与云云无异,随行而行,随行而停,知其心性,觉悟不疲。

我兄弟一直以此为生。岸久了,人来人去无数日。

千千万万的人,绝无良善的道士,但道士却深知妙旨,能摒弃尘世的喧嚣。

你若嫌我无才,我愿拜门拜墙,求指路。”

三缄说:“我的道还没有深入地理解,怎敢自称为别人的师傅?”

三妖说:“我听说传道的人原则上不分智愚、贤愚,即使是异类也不会被排斥,道长怎么看我们兄弟低贱呢?”

三缄说:“我不是不想教导别人并收他们为徒,只是怕他们进门后缺乏认真思考,久而久之会因为修道艰难而改变初心。我不乐意接收徒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三妖说:“师傅如果收我们为徒弟,我们心志坚定,永远不会改变!”

三缄说:“你们既然这样,我就收下你们。”

三妖跪拜行礼之后,三缄授予他们道号:长的叫“入道”,次的叫“体道”,最小的叫“习道”。

三妖欢喜得不可自持,再次向三缄行礼,并向其他道友行礼之后,转身进入洞穴,带上了所有的宝物,然后渡过江向北地前进。

那个地方多风,气势非常磅礴。师徒一路行进,离开得越来越远。

有一天行至普光山前,仰头望之,山峰高耸而美丽。

这座山四面环水,阳光一出,绿色的波纹倒映出上下天空的样子,让人几乎分不清山水的边界。

三缄非常高兴,便嘱咐狐疑等人往山上游玩,欣赏美景。

狐疑等人顺从地从山脚慢慢地往上走。终于登上山顶,瞥见一座观阁挺立其中。

走近一看,额上题着三个字“冲云阁”。

师徒一同进入,目光集中在阁内,中坐着一位老道,左右坐着青年人,他们都跟着老道的样子坐下来。

三缄对弟子们说:“这位老道肯定深得道旨,只有跟随他修行才能学到这种道。”

进入阁内一段时间后,老道和弟子们陆续离座前来见礼。

三缄说:“老道门下人数众多,想必内气已经凝聚,可以入胎重生了。

我们来此寻道,没想到遇到了高明的人,找到了修行的地方。”

老道说:“我的道还很浅薄,还需要远行道友的指导。”

他们在阁内过夜,老道的款待非常丰盛。

等到夜晚安静下来时,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三缄偷偷观察,每个人眼神专注,气息凝聚,已经知道他们都是修炼旁门的人,而不是正统的修道者。

第二天早上询问老道说:“你们练习这门道术多久了?”

老道回答:“已经有六十个春秋了。”

三缄说:“专心修炼道术,飞升不需要太久。老道为什么还停留在人世间,不离开凡尘呢?”

老道说:“我现在才明白修道之难以成就,就像这样子!”三缄不再与他交谈。

早饭后,三缄在安静的房间里暗中向老道询问他们力行修炼的首要几步功夫,果然偏离了正路。

三缄怜悯他们对修道的努力,于是详细解释入门法则。老道感受到三缄真心实意地待人,便让八个门徒一同跪拜三缄为师。

三缄重新改名改姓,稍微教导他们十多天后,进步有了很大的区别,于是就留下来继续传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