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 第59章 她爹应该吃些甜食

第59章 她爹应该吃些甜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罗老爷子听着吴家的小公子看中了三丫头,心里狂跳起来,罗老四更是眼睛发光。

罗老太却是撇撇嘴,没吱声。

罗家人心思各异,有羡慕嫉妒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罗小姑不由得为罗安担心起来,未出阁的姑娘家,提起亲事难免羞臊,她也顾不得了。

“这咋能行,找夫婿是一辈子的大事,这岂不是断送了安儿!”

“富贵荣华,自有四叔、大朗他们自己去争,咋能用安儿的幸福去换!”

罗老太太呵斥:“你多啥嘴。”

罗大姑也责怪道:“你一个没成亲的姑娘家懂啥是幸福。”

罗老爷子自然是不会把罗小姑的话听进耳朵里。

特意换上出门的好衣裳,就和罗大姑去了长青大街。

奈何,罗老爷子循循善诱,罗大姑软硬兼施,罗老三就是不松口。

已经分了家,罗老爷子也不能以一家之主的地位直接做主,和吴家定亲。

两人见事不成,眼前的富贵得不到,脸沉的都快滴出墨汁了。

耷拉着脸,都没让罗老三送,就出了铺子的后院。

过了铺子的院墙的拐角处,罗大姑不由得愤然开口道:

“老三家有啥,这院子铺子也都是租来的,也就安丫头那副好样貌,人家吴小公子才看上她的。”

“要不是吴小公子是个傻的,还能看上安丫头!”

罗大姑是气的狠了,才说出这般刻薄的话,平日里她心里这么想,可不会说出口。

罗老头哪还能注意罗大姑的失态,现在他后悔死了,当初咋就为了惩治老三,想出了分家这么个馊主意。

若是没分家,他就能直接拿着户籍文书,和吴家签订婚书。

罗老头陷入悔恨不能自拔,没接罗大姑的话,转角处盯着罗家的一个小子,却是听进了耳里。

罗老三也坐在屋里生闷气,对他大姐也起了不满,大姐咋也不明事理了,真是被金钱迷昏了眼。

至于他爹,一个孙女换一大家子的富贵,自是千肯万肯的。

***

铺子后院盯着的那个小子,正是赵家的灵姨娘派出的耳目。

上次也是她派人去铺子里,想毁了罗安的闺誉。

谁知罗安牙尖嘴利,她派去的那狗奴才没占到便宜,反被激怒,出手伤人,又趁乱逃走。

灵姨娘听了这小子的禀报,罗安要嫁去吴家,折断了长长的指甲都不自知。

又听说那吴家的小公子是个傻的,有些幸灾乐祸,到底还是有些不忿。

吴家那小儿子,虽说是个傻的,但家资丰厚,岂不是便宜了那个贱丫头,她还没那个命享受那富贵。

等等,吴家的小儿子是个傻的!

想到夫人连自己身边的亲信丫头都容不下,灵姨娘不由得又生一计。

那个贱丫头不配,倒是夫人的嫡亲闺女,她以前的主子小姐,正正相配呢。

嫁给一个傻子,看她们母女还得意个什么劲。

县丞老爷下了衙,就在灵姨娘的小院里用的晚食,今夜也歇在了此处。

灵姨娘扶着还没显怀的肚子,满眼的慈爱。

“真想给老爷生个儿子,以后也好帮扶大少爷。”

县丞老爷已经有了两个嫡子,孙子都有了,庶出的儿子也好几个,并不十分稀罕儿子。

可这毕竟是他的老来子或老来女,没出生就喜爱上几分。

灵姨娘又接着说道:“不过是个女儿也好,女儿贴心,长大了,嫁去个好人家,也一样帮扶兄弟。”

“最好啊,嫁去吴家那样的人家,家财无数。”

灵姨娘点到为止,又继续小意的伺候着县丞老爷。

五姑娘正逢嫁龄,夫人早就在给她相看,有两家合心意的人家,都在彼此试探着,还没定下来。

县丞老爷半辈子在县丞这个位置上,难有寸进,除非银钱开路。

可赵家这一脉也是明争暗斗,还要送些财力支援京里的嫡支,那才是根本所在。

灵姨娘的话,倒是提醒了县丞老爷,若是和吴家那样的巨富成了亲家,他往上动一动,想必也不是难事。

县丞老爷看中了吴家,可不会管五姑娘的意思。

吴夫人此时却是有些不快。

罗大姑给吴夫人请了安,硬着头皮说了罗老三拒亲的事,低着头不敢看吴夫人。

吴夫人冷哼了一声,说了句 “知道了”,就让人请了罗大姑出去。

吴家当然不会失礼,还打赏了罗大姑。

吴夫人的心腹嬷嬷看着夫人不快,劝解道:“夫人也别气,咱们小公子,一表人才,是那丫头命薄,享不了这福气罢了。”

吴夫人寒着脸,“那丫头不识抬举。这个吴家的也不是个好的。”

“要不是看着是吴家远亲的份上,还轮不到她来我面前说和。”

“竟是个办事如此不牢靠的。”

“平白让我儿受了委屈。”

吴夫人都发话了,心腹嬷嬷自然要传出话去,罗大姑夫好容易巴结上的吴家的掌柜的,再不提生意的事,每次罗大姑夫来,都是敷衍了事。

罗安这两天观察着她爹,整日阴沉着脸,没个笑模样,应是被她大姑和阿爷气到了。

罗安觉得,她爹应该吃些甜食,改善一下心情。

她去粮铺里,买了些大黄米面,还买了糯米粉,还有红小豆、黑小豆。

又去了杂货铺子,买了红糖,还买了白糖。

上次她就和掌柜的说好了,再有葡萄干给她留些。

掌柜的这次给她留的是紫色的葡萄干,她尝了一个,比上次的更甜,想着也泡上一些,包到粘豆包里。

罗安提着东西,放到了后院的灶房。

郑氏责怪道,“买这些,啥时候能吃的完。”

其实她这就是没事找事,以前在罗家时,罗老太太入冬了,都会包上好几大盆的大黄面,包好了蒸熟,冻到外面,能吃上一冬天。

她这是迁怒罗安,吴家的这门亲事,她是极其愿意的。

奈何罗安不同意,罗老三也纵着,没人听她的,她又气不顺起来。

罗安不理她娘,自己动手就干了起来。

先把大黄面兑上温水和好,放在大盆里,盖上盖帘,醒着面。

又开始洗红豆、黑豆、葡萄干、红枣。

郑氏看罗安不吱声,也叨叨咕咕的,开始帮着干活。

豆子放在锅里,煮熟了,就一直闷着,直到变的粉糯,用勺子轻轻一压就碎了。

罗安又把葡萄干和红枣放在豆馅里。

第一锅黄澄澄的豆包出锅时,严至正从武馆接了罗直回来,小六子也把罗好从书院接回来了。

罗安让小六子带些去前面的铺子,给伙计和后厨的婶子们尝尝。

她自己又捡了些到一个大碗里,送去给祁婆婆尝个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