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视频直播:我和古人一起旅游 > 第141章 颠沛流离

第141章 颠沛流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视频直播:我和古人一起旅游!

【在李清照和赵明诚隐居14年之后的1121年,赵明诚被派去了莱州,当了知州,而李清照却没有跟着去。】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赵明诚就纳了两房妾。虽然主播之前说他们之间的感情很甜蜜,但是时间久了,再好的感情也会慢慢变得平淡,更何况他们之间又没有孩子。】

【在古代,要是没有孩子,那肯定要遭人非议。所以赵明诚纳妾也是很正常的事了。不过,赵明诚的纳的两房妾也没有孩子,所以这是谁的问题就明显了。】

[小倩:我看过很多作品,都描写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过得十分甜蜜,还以为是他们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呢。]

[楠楠:赵明诚纳妾这件事,我记得语文课上讲李清照的时候,我们老师讲过,当时都惊呆我了。]

[天青:这很正常啊,人的一生那么长,怎么可能一辈子不变心,而且当时李清照也不年轻了,他们又没有孩子,古代人都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纳妾也是迟早的事。]

[北辰:那时候赵明诚重新出仕,羽翼应该丰满了,再加上没孩子,想要纳妾也很正常。我猜测李清照不跟着去,可能也是知道这件事,不想面对。]

这时的赵明诚刚刚安慰完父亲,打算去李府找自己的妻子。

听到天幕说自己不能生,整个人都都怔住了,像是被雷劈过一样,脑海里不停地循环我不能生这几个字。

刚刚跨出书房门口的赵挺之,看着儿子这副样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

天幕既然已经盖棺定论,那想必也是真的了。

这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儿子不能生了,这流言蜚语怕是少不了,就怕传着传着,传成自己的儿子不行,那就更糟了。

想到这里,赵挺之也不敢太耽误,立刻唤来管家,让他派人去引导舆论,以免越传越离谱。

如今,想要破解这种留言,唯一的办法就是他们尽早有个孩子。

可两夫妻新婚燕尔,正是感情深厚的时候,如果自己要让儿子纳妾,那肯定会得罪李家,况且自己是公公,也不太好插这个手,还是给孩子提一提,让他自己决定吧。

正在李府的李清照,也听到了天幕上所说的话,虽然她并不相信天幕上说的是真的,但是总会有人相信。

如今自己的肚子还没有个动静,万一赵家人想要给赵明诚纳妾试验一下天幕所说的,那可怎么办。

想到这里,李清照抬眼看了看自己的父亲。

李格非对于自己的女儿自然是疼爱的。

“女儿,不必担心,为父还在,如今你们成婚还不到一年,那赵明诚若是听了天幕的话,打算纳妾,为父一定会替你讨回公道。”

听到父亲站在自己这边,李清照忐忑的心,立刻安定了下来。

不管赵明诚能不能生,至少在他们新婚燕尔的时候,自己绝对不允许他纳妾。

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想要孩子,他们之间又生气不出来的话,那就让他纳吧。

终归要自己试过才知道结果。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127年,也就是发生靖康之变的这一年。这里是两人逃亡的路线图。】

【金兵南下,一路打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当了一年皇帝的宋钦宗。】

【所有百姓看到国家没有希望,然后带着家里的财物开始向南逃亡。金兵要屠城,大家没有任何的侥幸心理,都抱着能能逃多远就逃多远的想法,李清照和赵明诚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

[楠楠:开启逃亡新副本。]

[小倩:这真的是猝不及防,估计北宋的人民都没想过自己还会有亡国的一天。]

[畔畔:我的岳飞将军要出场了。]

[天青:靖康之耻啊,真的看一次哭一次,太难了。]

听着后世人再次提起靖康之耻,北宋满朝文武都要气疯了。

别说了别说了,这都提了多少回了,我们早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已经在改了,就不能不提这个问题吗?

对于这个多年以后才会到了来的危机,北宋的官员们和皇帝虽然已经开始在准备,但是并不太着急。

而百姓们每次听到靖康之耻这几个字,都会回想起,曾经天幕说过的惨状。

“虽然现在离那个金刚这边还有近20年的时间,可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还是早做准备比较好。”

“原本我是不着急,可是,听着这天幕一次又一次的说,不急不行啊。”

“是啊,那些官老爷们还能想办法保全自己,可我们这些人,那不是等着别人来杀吗?”

“既然将来也是要过逃到南方,还不如现在事情没有发生,先想办法去南方安家算了,我可不想一把年纪了,还要过上逃亡生活。”

“官家也知道这个消息,他们应该也会有所准备吧,搞不好这件事将来都不会发生。”

大部分百姓们还在激烈地讨论着该怎么办,一小部分人受到提醒,匆匆忙忙赶回家,连天幕都不想再看,打算先想办法去南边安家。

天幕上,安月还在继续讲述着李清照生平。

【在这个时候,赵明诚的母亲死在了江宁,所以他就跑到江宁去吊孝,后来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而此时的李清照还在老家,时局混乱,两人总不可能一直分居两地,再加上还有很多的金石留在老家。】

【不得已之下,李清照一个弱女子带着15车的文玩,一路颠沛流离,终于在1128年抵达江宁,和赵明诚团聚。】

【这近一年的颠沛流离,吃过的苦,恐怕也只有李清照自己知道。】

【到了1129年二月份,赵明诚作为镇守江宁的知府,却选择了弃城而逃。】

【同年三月份,两人往江西的方向逃亡,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吟诵出了《夏日绝句》。】

【就是那首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刚刚弃守江宁,又听到这首诗,估计很羞愧,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北辰:李清照都当面讽刺赵明诚了,他俩的感情估计已经破裂了。]

[梦偏暖:相比较来说,赵明诚这个时候死,也是一种解脱,逃亡生活,想想都很难过。]

[畔畔:李清照才惨吧,乱世之中,一个弱女子,没有丈夫在身边,身上带着这么多古董财物,很容易被人盯上的。]

[甜甜圈:能一路逃亡下去,而不是选择自我了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实李清照也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了。]

[天青:该说不说,李清照能在这种乱世当中,又活了几十年,也是很厉害了。]

李清照听着赵明诚弃守江宁的消息,一脸的不可置信。

天幕,你是不是说错了?我的夫君怎么可能是那样的人呢?

李清照抬眼看向父亲,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谁知她的父亲也看向自己。

李清照知道自己并没有听错,可是她没办法接受自己的丈夫居然是一个这么懦弱的人。

此时的李格非想得更多。

如今天下的人都知道了,赵明诚将来会弃城而逃,就算是赵挺之想要掩盖都没办法。

即使现在事情还没发生,官家可能不会在意,可其他人难道不会在意吗?

这么一来,赵明诚的仕途也算是玩完了。

李格非想起之前天幕说,赵明诚后来会纳妾,不屑地笑了笑。

如今这样也好,他自己不能生,仕途也受到影响,谅他以后也不敢不对我的女儿好。

反正家里也养得起,和女儿一起研究那些金石,这就够了。

赵明诚的父亲听到天幕的话,也想到了他的仕途会受到影响这件事。

年轻的赵明纯有些无措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父亲,我该怎么办啊?”

赵挺之看着他有些无措的样子,本想安慰一番,但想想天幕说的话,气不打一处来。

“你身为江宁的知府,怎么能弃城而逃呢?你有没有想过你治下的百姓?……”

赵明诚站在一旁,就这么听着父亲劈头盖脸地骂了他半个时辰。

赵挺之说的嗓子都干啥,终于停了下来。

看着儿子站在那里不说话,有些心软,喝了口水接着说。

“如今事情还没有发生,如今的你也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不必这么担心,虽然现在官家可能会厌你,但你还年轻,等过两年,谁还会记得这些事呢?”

“你若是心里不痛快,那就和儿媳去其他地方散散心吧。”

赵明诚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只好接受了父亲的提议。

赵挺之摇了摇头,头一次为自己教育的不成功感到后悔。

北宋官员们听着赵明诚弃城而逃的消息,也没多少惊讶之情,尤其是武将们,更是一脸意料之内的表情。

作为一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在乱世之中,又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会感到害怕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可那是对普通人来说,他们即使害怕、逃避,那也是没关系的,人之常情嘛

但是让他们气愤的是,作为一个官员,居然选择弃城而逃,这就不能原谅了。

【因为南宋朝廷一直被打的满街跑,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之后,只好自己带着这15箱宝物,追着南宋朝廷转移的路线逃亡。】

【在弟弟和朋友的帮助之下,借助大辽的势力,李清照最终跟随南宋政权,在杭州安了家,安顿下来。】

【不久后,杭州变成了南宋的都城,改名为临安府,现在是两个地区,当时是同一个名字。】

【当初有一句话叫只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写的,因为他们已经回不去了。所以那个时期,南宋的文章都是有点哀怨,思乡,愤恨的感觉。】

【陆游,岳飞辛弃疾都是这个时期的人物。我们小时候学陆游的文章,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故土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一声,让我泉下有知啊。看得出来,陆游也是一个很爱国的人。】

【我们说回李清照,她是这个历史的一个见证者,在经历了靖康之变之后,可以说到后期,她已经写不出以前那种状态的文章了。】

【一直都是守着那些收藏品,孤零零地活着。所以到后面我们就看到她写的那个凄凄惨惨戚戚的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