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直播探险,出人命了 > 第134章 象雄王朝33

第134章 象雄王朝33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直播探险,出人命了!

不过呢,在汉语语境下,谜语差不多是个专有名字了,一说就让人想到猜谜游戏。

所以,我感觉还是翻译成英语比较好。

这种隐语在西藏源远流长,后来发展成了一种类似于中原地区“谶语”的存在,就是一语成谶的谶语。就是“大楚兴陈胜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类的东西。

我以前曾经看过一篇专门研究拉萨这种童谣的文章,这次写这篇文稿还特意找过,可惜死活没找到。现在真是老了,好多东西看过就不记得了。

“德乌”这种隐语,很早就在西藏出现了,在众多藏文史料里都记载,吐蕃早期的国王以“本、仲、德乌治理天下”。[3]

这里面“本”好理解,说的就是本教,“德乌”是隐语,刚才说了,那“仲”是啥呢?

南喀诺布先生对“仲”的定义是“历史的叙述”,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包括历史寓言和传说故事。[4]

不得不说,大学者说话就是谨慎。

老布呢,斗胆来给解释一下!

由于西藏的历史记载存在文史不分家的特点,所以南喀诺布先生的定义,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西藏的历史记忆”。

对于吐蕃来说呢,“本”、“德乌”和“仲”这三样东西,还不是一起来的。

在《弟吾宗教源流》、《贤者喜宴》里面记载,从聂赤赞普时期开始,吐蕃就已经有本教了。但“德乌”和“仲”进入吐蕃的时间,发生在是止贡赞普的儿子布德贡杰时期。

《汉藏史集》和《西藏王臣记》都记载,“王子布德贡杰在位之时,有仲和德乌输入”。[5]

咱们之前曾经仔细地讲过止贡赞普,这位被杀的赞普是西藏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吐蕃的丧葬、陵墓,礼仪等各种制度,都发生了变革。这些变革隐喻着国家管理方式的变化,仲与德乌在这个时期被引入吐蕃,可能是带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

其实,“仲”作为历史记忆被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层面,还算比较好理解。

这种情况大概就是大臣对赞普说,“大王啊,以前曾经咋样咋样啦!您应该咋样,咋样呀!”

这种事儿在中原王朝也常有,就是什么“古人云”、“子都曰过”等等等等!

但“德乌”作为一种隐语被用来管理国家,这就有点令人费解了。

不光我们费解,像意大利藏学家图齐,这样的大神,也一样费解。

他在《西藏的本教》里写道:“我们难以解释,谜歌为什么有如此的重要性,以至于它们属于赞普及其王国,所依赖的三种因素之一。” [6]

注意啊,图奇在这里将“德乌”翻译成了“谜歌”,谜语之歌。

我们以前曾经讲过,吐蕃的赞普和大臣喜欢在重大活动中唱歌,从敦煌文献中记载的歌词可以看出,这些歌词里面经常包含着隐喻。

比如说,咱们在讲琼保邦色的时候曾经说过,他曾在囊日伦赞面前唱歌显示自己的功劳。

这段歌词里有这样几句,“孟哥之地有一虎啊,杀虎者,是我苏孜,……藏蕃牙帐之上方啊,有白鹜在飞翔,射杀白鹜者啊,是我苏孜。”

“孟哥之地有老虎”和“牙帐上有白鹜”很显然是在隐喻两件事情。很幸运的是这两件事情,敦煌文献里面都有记载。

“孟哥之地的老虎”指的是琼保邦色,砍了藏蕃小王马尔门的脑袋来投降;“牙帐上有白鹜”指的是大臣“蒙氏温布”对赞普不忠,琼保邦色揭发了阴谋,“致令赞普兄弟未受伤害”。[7]

也就是说,大臣向赞普表功的歌词中,并不直接说出具体事件,而是用了隐喻的手法。

但问题是这种手法一般只有当事人清楚,刚才琼保邦色唱的这俩事儿,正好有史料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出他说是什么。可如果没有史料的记载,单独拿段迷歌出来,我们就看不明白了。

我把这段歌词的全部内容贴在内容简介里,你们去看看后面部分能不能看明白。

所以萨玛嘎对松赞干布唱的谜歌,当时的吐蕃人能听明白,但对我们这些后辈来说,几乎是一头雾水。

另外还有一点,“德乌”不是仅限于歌词,之后西藏历史中特别盛行的降神,也应该算“德乌”的一种形式。

在教派时代,降神是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一旦遇到什么重要事件,总要把神找来问问意见。以至于在格鲁派的时代里,西藏发展出了四大神巫的体系。

不过,神一般不会给个明确答复的,一般不会明确的说:“隔壁吴老二是个坏蛋!”

当然了,你也可以理解成,神的力量太大,神巫就算是半神之体,也承受不住,没把神的意思转达清楚。

所以,降神以后那些晦涩难懂的卜辞,其实也是“德乌”的一种表现。

今天有关于“仲”和“德”的内容聊得有点多了,就说到这儿吧,不再往深里讲了。大家如果对这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推荐大家看《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这本书,写的人是曲杰·南卡诺布、翻译的人是向红茄 才让太。

写的人是顶级大咖,翻译的人也是顶级大咖,所以这本书是研究这个领域最权威的作品了。

不过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反正我读着挺费劲的,大家可以试试看。主要是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一看就不是汉族的思维方式,读的时候很容易走神,不太容易抓住脉络。

但里面的知识点真得是超级好,就算是为了丰富知识体系,也值得仔细读一下。

今天的内容呢,有点太长了,而且特别杂乱。

我们总结一下,前半部分咱们讲了象雄文献没保存下来的原因。

应该说是原因之一吧,肯定还有其他原因。但这件事让我们对象雄的细节知之甚少。

后半部分咱们用吐蕃公主的迷歌,引出了“仲”的“德乌”这两个知识点。不过这两个知识点内容非常庞大,足够写几本书的,咱们作为假装的专业人士,只能聊点最基本的概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