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轮回:原世界 > 第7章 开会

第7章 开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轮回:原世界!

这位神秘的老板在给其他人介绍项目的时候,说的是周继先研究出了将海水通过气象手段搬运至内陆的方法,而且已经到了实验阶段,但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法进行实验,一旦进行实操却没有有效的控制的话,将会给内陆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都构成灾难性的打击,邀请他们来进行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工程。

而周继先纯粹是被他忽悠过来的,他这次赶过来就很突然,因为刘老板如果提前通知他的话,他可能会得到消息而拒绝前来,连这次出野外都让他们三个坐他的车,不让他们和其他几位坐一起,怕他们交流的时候知道一些别的东西,让他们内心有所准备。

其他几位只知道周继先开发出了这个项目,没法进入实验阶段,实验不了就不会向外宣布,而他们也没法去咨询这样跨专业的问题,好像在质疑内行一样,这是科研界的大忌,所以他们来这里都是带着帮周继先的心思,而且这个项目分量足够,做好了必能名利双收,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项目可不是那么好遇到的。

面对张洪伟的提问,周继先本来想说“我们还不一定接这个项目”的,但是听张洪伟这一通质问,也不好直接这么说了,只能顺着答道:

“这个是有可行性的,我们正在攻克一些难关,这里会涉及到一些物理层面的东西,到时候还需要老李帮我们出出主意。”

周继先的回答可说滴水不漏,因为这个项目的确是有可行性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调动全院的人前来实地勘察,但是具体能进行到哪一步,他心里却是没底。

“这个没问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配合,争取攻克所有难关。”李为民也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见李为民这么说,周继先也长舒了一口气,李为民相当于是给他打了个圆场,直到他看向刘老板,刘老板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好像一切本应该就是这样一样。

当他们回到驻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整个驻地人来人往热火朝天的,明显驻地又来了很多人,上前一问才知道,这是张洪伟和李为民的团队,看到这架势怕不是把手下能调动的人都给调来了。

周继先本身就充满疑虑,看到这些人的到来,直接就找到了刘老板。而此时刘老板却在跟一个身姿挺拔的人交代着什么,看着这人的言行举止,明显是军人,而且是那种训练有素的军人。

看到周继先过来,他直接交代了几句,就让那人离开了。

“周教授,有事吗?”对于他的到来,刘老板似乎并不意外。

“你跟他们怎么说的?为什么他们好像都把我们当成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面对周继先充满火药味的提问,刘老板依旧不紧不慢,

“也没说什么,我只是告诉他们你们拥有了能把海洋水搬运到内陆的办法,仅此而已,至于主要负责嘛,你们本来就是呀。”

听到他的回答,周继先一股怒火直冲大脑,但是还是压着火问道:

“我们可还没有接这个项目呢,我们说的也是来考察一下,如果不可行,我们可是随时会离开的。”

“没关系,你们随时可以离开。”刘老板还是那样云淡风轻,对于他略带威胁的话一点都没有感到不适。

而周继先却像是被捏住了七寸,说不出话来。他有一种被算计的感觉,当其他人带着团队来帮助他完成项目的时候,他就被架在这里了,名义上说的随时都会离开,但他怎么离开?把这些团队全晾在这里?

根本不现实!他不在乎外行的评价,因为外行大多是看热闹的人,对自己也好或者对事物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内行人不行啊,那是能直达肺管子的埋汰你,而且是伴随一生的,他如果这么不负责任的话,这将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这个项目在他来之前如果他听到什么风声,随时都可以叫停,毕竟当时所有的行动都还停留在黎明研究院内,但是现在不行了,所有人都入场了,而且是直接开始动工了,以帮助他的名义开工的。

按照他的打算可行性不达到60%都不会动工,通过他的推算有5%可能性,本质上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是现在哪怕只有1%的可能性,他都得坚持下去,除非事实证明各种方案都不可行,他才能退出。

从他答应实地考察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掉进刘老板给他设的陷阱里面了。

“狗资本家!”想通了这些,周继先心里不禁暗骂了一句,然后气呼呼的回他们的院子了。

“这怎么了,跟个受了气的小媳妇儿似的?”

看到他的样子,马志远不禁调侃道。能让周继先生气的事可不多,他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寞名,你去问一下振华他们到哪了。”周继先没有回答,而是转头对李寞名吩咐道。

李寞名听到周继先的话,拿起手机出了院子,他明显感觉气氛有点不对,什么也没问就离开了。

等李寞名出去之后,周继先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讲完之后就见马志远在那艰难的憋笑中。

“想笑就笑吧,憋着不难受吗?”周继先也是无奈。

“哈哈哈,真想不到,这个刘老板能做这么大一个局,合我的胃口。”

其实白天在野外的时候他就感觉事情不太对了,只是有外人在,他也不会去拆周继先的台,毕竟他俩是一个战壕的,私下里怎么样都可以,当着别人的面却是不行,这是他对于老搭档最起码的尊重。

“既来之,则安之,来都来了,也就别想那么多了,没准儿真能成呢,就这个项目的体量,只要成型,必然是不逊色于历史八大奇迹的。”

笑归笑,笑完了该安慰还是要安慰一下的。这时李寞名也走了进来,

“他们已经进入晋省地界了,晚上会更换司机继续行驶,预计明天晚上能到。”

车队今天早上刚刚出发,而且大多是箱货,装着很多设备,开不快,就算他们人休车不休的连轴转,也要明天才能到。

转天几位院士就汇聚到了一起,他们要商讨出一个勘探路线,以往他们的项目大多是独立的,勘探也都是独立完成,里面也有各学科配合的,比如建筑上面就需要地质类的人员,勘探地基的稳定性,特定的区域是否能够建建筑等等,他们的队伍里面也有相关的人员。

但是这一次各学科汇聚一堂,当然要将资源最大化,组织一个由各学科最专业的人员组成的加强版勘探队,这样得到的数据也会更精准,更详尽,达到的效果也能最好。

除了组成勘探队,还要规划一条适应于所有团队的勘探路线,要把整个盆地的地貌、地质构造、气候特征等做出详细的分布图,尤其是气候特征,不光要观测,还需要建设观测点,从而实时掌握有效气候数据,为最终的引水项目做铺垫。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最终得出了统一的意见,勘探队分两队,同时出发,一队沿南线,一队沿北线,由东向西进发,每隔一公里进行一次数据采集,每个采集点建设一个气象观测台,主要以温度、湿度为主,每十个采集点建设一个风向、风力观测台。

当两队到达盆地最西侧的时候,再向中间聚拢,然后由西侧出发,依然是两队,沿盆地三等分线向东进发,直至将盆地整个地形勘测完成。

整个盆地东西跨度超1200公里,南北最宽超600公里,如果按照每天70公里计算,最快也要35天才能勘测完,再加上勘测台的建设,至少要四十天以上,而且这只是理论速度,中间但凡出现任何意外,实际时间都有可能会延长。

但是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不能有任何疏漏,更不能有任何偷工减料,因为后期的误差,不管出现多少,那都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而这一次的数据如果有任何偏差,那将会导致后面所有的工作全部无效,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这次的勘探,主要负责人也都派出了相关领域的最优人选。

在整个项目中,气象是主导,因为整个项目人力无法完成,只能借用自然之力完成这一壮举,在自然伟力面前,人类的科技总是显得那么无力,所以气象学是充当了大脑的作用,为整个项目提供思路,指明前进方向。

地质和建筑属于最大的两个施工方。

地质要勘测整个地基,包括岩层分布,岩体走向,地震带、断裂带等,需要确保这么多的水量进入这里之后,不会给这里造成严重损害,也要确保这里能存住水,如果有地下裂缝,水进来之后直接流失了,那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

建筑则要保证两方面,一个是大坝的建设,一个是藏水入新,但是根据那位老板的要求,他们还要在北侧开通一个最高水位警戒线,并开发出一个排水口,为整个水库加一道安全锁。

而仅仅是这道安全锁,都需要打通整个天山山脉。所以他们的工程量可说是史无前例的,随便一个拿出来都能在以往所有的施工项目中排在前列。

力学本是物理学的分支,只不过力学在单一领域更为突出,这次项目中将起到极强的辅助作用,毕竟这是借自然的力,而物理学反而只是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或者从物理学角度为气象学拓宽思维,将一些之前从未得到验证的物理现象,在现实中得以尝试,所以物理学的人到这里更像是来做大型实验的。

至于生态学,他们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生态不被破坏,如果有必须要做出让步的地方,他们则需要对生态进行保护,或者直接将之迁移,所以他们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更像是监工。

电力方面的作用就更纯粹了,主要确定水库的规模,大坝的装机容量,然后根据大坝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发电机组,再将电路运输至国内甚至国外需要用电的地方。所以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建筑数据,前期的勘探他们并不介入。

人员配比上面气象学主要分配了气候组和水文组的人,因为实地勘测的话,本质上他们对各方面数据的归纳更全面,而且这里主要用到的也是这两个学科,人员方面一队由周振华负责,二队由李海洋负责,李海洋是气候学博士,是研究院内气候组组长,也是马志远的学生,深的马志远喜爱。

张楚辞则分到了二队,负责这边的水文勘测,至于下面的人,水文组是由内地省里抽调的人,而气候组却是直接从研究院带出来的人,没办法,其他人都在项目上,实在调配不开,当初马志远说的要监督项目也不只是推辞。

地质方面主要分配了构造学、地震学、水文学、古生物学,这次勘测几乎来的人都分配出去了,他们的主要战场就在这里。

这里要强调一下,地质和气象都是有水文组的,但是他们的研究内容却不相同。

地质水文组主要负责查看地层年限,推断地质构造,从而判断该地区能够承受的水压及水量。

气象水文组主要研究水污染、水量蒸发、水量预警,以及水的体量对气候的影响。他们对于当地水循环是有极大发言权的。

两者研究的方向可谓泾渭分明。

建筑主要出的是施工队,其他几个队伍带来的施工人员也都编入了这里,主要负责气象台的建设,如果只从工作量来说的话,他们绝对是最大的。

建筑这边还派出了测绘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坝的具体位置,要做出来一个合适的区域,区域定好之后还要去南北两条隧道选址。

这次勘察前期全部人员沿南北两条山脉山脚前行,到达最西侧之后,地质方面的人员留两个人随队,其他人则赶去和建筑方面的测绘人员会和,一起探测适合施工的点位以及路线。所以地质队后期的工作也是很重的。

因为盆地中间主要是沙漠,地质队采样难度极大,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区域见到裸露的岩石,所以也就不作为重点目标,能有数据最好,没有数据也无所谓,他们主要勘察南北两侧岩层的各项数据。至于中间的两条线,他们就负责测一下海拔高度,给建筑方面提供一下数据就可以了。

这么庞大的体量,他们先是一起开会,又分开各自开会,最后又合到一处敲定最终方案,等到最终敲定的时候已经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