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前628年[122]),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为狐姬。

重耳年少时谦虚好学,善于养士。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至翟国,后辗转五鹿(卫)、齐、卫、曹、宋、郑、楚、秦等国,在外十九年,备尝艰辛。晋文公元年(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即位为晋君。重耳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创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襄王赏赐。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战后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被周襄王策命为诸侯之伯,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同年又会齐、鲁、宋、秦等国君于温。会后,先后伐依附楚的许、郑两国。同时,他还在攘夷的旗号下对付北方戎狄的扩张,继续作“三行”以抵御狄人。[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重耳逝世。

重耳文治武功卓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或“桓文”。司马迁《史记》称赞他是“古所谓明君”。除卓越的事功外,他还留下了“退避三舍”“志在四方”贪天之功”等典故。

据《史记》记载推算,重耳大约出生在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也有生于晋献公六年(前671年)等不同说法。他是晋献公诡诸和狐姬之子。

重耳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贾佗、先轸、魏犨。

诡诸还是太子时,重耳就已长大成年。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武公去世,诡诸继位,即晋献公。当时重耳已二十一岁(虚岁)。

后来,献公宠幸骊姬。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史记》作晋献公十二年、晋献公十三年),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嗣君,于是派人劝说献公让太子申生(献公与齐姜所生)与公子重耳等离开国都。当年夏,献公让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在国都。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在骊姬的步步紧逼下,申生不堪陷害,选择自尽。随后,骊姬又开始诬陷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他翻墙逃走,勃鞮追上,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

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翟国,此时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并俘获的两个姑娘,翟人把这两个姑娘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个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另一个赐给了赵衰。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荀息为托孤之臣,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晋国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趁机聚众作乱,把幼主奚齐刺死在晋献公的灵堂上,之后荀息立卓子为晋君,里克等人把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又将骊姬活活鞭死,并派狐偃之兄狐毛至翟国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拥立他。

重耳辞谢道:“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么敢回国即位,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于是里克让人到梁国去迎接夷吾,夷吾的谋臣吕省、郤芮认为里克不让晋国国内的公子为国君,反而寻找流亡在外的夷吾,难令人信服,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夷吾归晋,并允诺夷吾为君之后以汾阳之邑封予里克。

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给秦及里克的约定,又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惠公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都不顺服。

晋惠公七年(前644年),惠公恐晋国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在翟国住了十二年的重耳闻讯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翟,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这里距离晋国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时间久了,就希望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我们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离开翟时,重耳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会等着你的。”

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卫国。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野人(泛指村野之人)讨要点吃的。野人看到他那落魄的样子,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大怒,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臣服,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便去往齐国。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心满意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晋惠公八年(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贰臣竖刁等人发起内乱,而后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齐国内忧外患霸权不在。重耳在齐住了五年,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慢慢忘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也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

有一天,赵衰、狐偃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齐之事,齐姜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偷偷告诉了齐姜。齐姜把此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管其他的事干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齐国。”齐姜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时才能成功呢?“她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走了很长的一段路重耳才醒来,一弄清事情的真相,重耳大怒,拿起戈来要杀狐偃。狐偃说:“如果杀了我就能成就你,我情愿去死。”重耳说:“事情要是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狐偃笑说:“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么值得你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气,继续前行。

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对他无礼,想偷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说:“晋公子贤明能干,与我们又同是姬姓,穷困中路过我国,您不能对他这般无礼。”曹共公不听劝告。僖负羁就私下给重耳送去食物,并把一块璧玉放在食物下面。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还给僖负羁。

晋惠公十三年(前638年),重耳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军打败,在泓水之战中负伤,听说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他。宋国司马公孙固与狐偃关系很好,就对晋文公他们说:”宋国是小国,又刚吃败仗,不足以帮你们回国,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重耳一行人于是离开了宋国。

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说:“晋公子贤明,他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又与我们同为姬姓,郑国出自周厉王,晋国出自周武王。”郑文公反驳说:“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怎么可能都按礼仪去接待呢!”叔瞻说:“您若不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郑文公对叔瞻的劝告不予理睬。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在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一般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楚成王很好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

在宴席上,楚成王说:“如若您将来能回到晋国,您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楚成王说:“虽然如此,您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会为您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听后生气地对楚成王说:”君王您对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楚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排的,我怎么可以杀了他呢?况且他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呢?”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从秦国不辞而别。秦国特别生气,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楚成王说:“楚国距离晋国太远了,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国君很贤明,您好好去吧!”楚成王赠送很多礼物给重耳。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的妻子(怀嬴\/文嬴)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胥臣说:“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妻。

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穆公说:“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对秦穆公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薨逝,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33]怀公即位后害怕秦国讨伐,就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须按期归晋,逾期者杀死整个家族,因为舅舅狐偃与狐毛都跟随着重耳没有回国,晋怀公杀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

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縠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怀公听说秦军来了,就派兵抵拒,可是民众知道重耳要回来,都不愿抵抗,只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郤芮不愿让重耳即位。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春,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面对重耳即将登上大位,狐偃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离去吧。”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说完就隐蔽起来渡过黄河。秦军包围了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

二月辛丑日,狐偃与秦晋大夫在郇结盟。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大臣们都前往曲沃朝拜。晋怀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杀死了晋怀公。己丑傍晚,吕省、郤芮意图放火烧死重耳,被勃鞮告密,吕省、郤芮逃到黄河边,被秦穆公诱杀。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周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于诸侯。

晋文公二年(前635年)春,秦穆公收到了周襄王的告急文书便屯兵于黄河岸边,准备勤王。赵衰劝重耳说:“争夺霸权最好是拥护周天子,周王室与晋国同为姬姓,如果晋国不抢先护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国之后,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晋国称霸的资本。”三月甲辰日,晋军抵达阳樊(今河南济源西南),并包围了温(今河南温县西),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四月,杀死了王子带。周襄王大为感动,把京畿的阳樊、温、原、攒矛等南阳八邑赠给晋国,在接纳南阳八邑的过程中,文公贯彻“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十分注意人心的归附。从此,晋国在太行山之南的王畿有了自己的封地,使晋国挺进中原,争霸天下,有了桥头堡的阵地。

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楚成王和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公孙固赶到晋国求援。先轸说:“报答恩人决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占有曹国,而且初次与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国、卫国,楚国一定救援,那么宋国就得到解脱了。”重耳编制三军,先讨伐楚国的同盟曹、卫。十二月,晋军攻下太行山以东,重耳把原邑封给赵衰。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春,重耳以荀林父为御戎、魏犨为车右,率领晋军八百乘南下。在讨伐曹国时,他向卫国借路,卫成公不答应。晋军只好迂回从南渡过黄河攻打曹国,讨伐卫国。正月,晋军攻下五鹿。二月,重耳与齐昭公在敛盂结盟。卫成公见晋大军压境,晋、齐又结为盟好,请求参加结盟,重耳不答应。卫成公想与楚国结盟,卫国人反对,结果卫赶出卫成公讨好晋国。卫成公住在襄牛,公子买在卫国防守,楚国救援卫国,未能取胜,晋军不战而得卫国。三月,晋军南下攻曹,丙午日,晋军攻入曹都(今山东定陶),列举了曹共公的罪状,因为曹共公不听僖负羁的话,让三百个美女拉着自己华丽的车子。重耳下令军队不许进入僖负羁同宗族的家内,以报答他的恩德。

晋军攻击曹、卫,本欲引诱楚军北上,坐收以逸待劳之功。但楚军并不上钩,而猛攻宋国,宋再次向晋军告急。重耳想救宋,就应攻打楚国,因为楚国曾对自己有恩,重耳便不想攻楚,可宋国也对晋国有恩,如若不救,必会失宋,陷于战略被动地位,重耳为此举棋不定。先轸劝说:“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为此肯定着急,那楚国势必要放弃攻打宋国了。”重耳听取了先轸的意见,楚成王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

楚将子玉骄傲自负,反对楚成王撤军,坚请与晋一战,楚成王说:“晋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时间太久了,终于返回晋国。他因尝尽了艰难险阻,就能正确对待百姓,上天为他开路,他不可阻挡。”子玉仍请兵说:“不敢一定建功立业,只求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楚成王很生气,只给了他很少的军队。

此时秦穆公、齐昭公又心怀异志,与晋国消极合作,晋国面临着单独与楚决战的境地。重耳用先轸建议,让宋用土地贿赂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并告诉楚国这件事,制造秦、齐与楚国的矛盾,一面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其抗楚决心。楚国不愿放弃曹、卫,齐、秦为得到宋国的土地便不愿与楚国结盟,最后就无可选择的与晋国结成同盟,兵锋直指楚国。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夏,子玉派宛春与晋交涉:如果晋国答应让曹、卫复国,楚即解宋之围。此为子玉一石二鸟之策,如果晋国答应他的要求,则曹、卫、宋三国都会对楚国感恩戴德。如果晋国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曹、卫、宋三国将会怨恨晋国。狐偃即上了子玉的圈套,说:“子玉很没有礼,我的国君只得到一份,他们的臣子却得到两份,不能答应。”先轸则识破了子玉的机关,说:“安定人心叫做礼。楚国一句话安定了三个国家,您一句话灭亡了它们,我们才是无礼了。

不答应楚国,这就是放弃宋国。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卫国以便引诱楚国,扣留宛春来激怒楚国,视战争胜负的情况再来计谋。”重耳采用先轸的建议,一面暗许曹、卫复国,劝其与楚绝交,一面扣留楚使臣以激怒子玉。

子玉很生气,带军北上攻打晋军,进逼陶丘。重耳为疲敝楚军,诱使子玉轻敌深入,以便在预定战场与楚决战,楚国军官问:“你们为什么退兵?”狐偃说:“过去我们在楚国时已立约说交战时退避三舍。”重耳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诱敌深入之计。楚军也想撤退,子玉不同意。

四月戊辰,重耳与宋成公、齐国的归父和崔夭、秦国的小子慭率军驻扎于城濮(山东省范县南)。子玉率楚急进,依托郄陵险阻扎营,并有郑国、陈国、蔡国相助。子玉派斗勃向晋国请战,重耳允诺次日早晨开战,接着他在有莘检阅军队,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又砍伐了当地的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

四月己巳,晋军在有莘北摆好阵势。子玉带领六百兵卒作为中军,说:“今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左军,子上统率右军。晋国方面,胥臣带领下军,用虎皮把战马蒙上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军队远远的看到晋军披着虎皮的战马顿时吓破了胆,士兵四处逃窜,楚国右军被击溃。狐毛带领晋国上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栾枝带领晋国下军让战车拖着树枝装作大军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先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向楚军拦腰冲杀,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两面夹击子西,楚国左军溃败。最终,楚军大败,子玉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国内自杀。晋军在楚军营地住了三天,吃缴获的军粮,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同月甲午日,晋军到达衡雍,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武陵东南)建造行宫,以备请周襄王前来相会。楚国的盟友郑文公看到楚军失败,便向晋国求和,重耳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丁未日,周襄王到会,重耳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襄王,郑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礼,以早先周平王待晋文侯的礼仪接待了重耳。周襄王用甜酒款待重耳,并劝其进酒;命王子虎等策命重耳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给他赐他大辂(祭祝乘车)之服、戎辂(王乘兵车)之服及红弓一把,红箭一百支,黑弓十把,黑箭一千支,香酒一卣,珪瓒以及虎贲士三百人。周襄王又称重耳为叔父,要他服从天子的命令,安抚四方的诸侯,惩治不朝的邪恶。重耳辞谢三次才接受。重耳从进入成周到离开朝觐了周王三次,以表示对天子的尊重。

卫侯得知楚兵大败的消息,逃奔楚国,又至陈国,派大夫元晅奉弟弟叔武去受盟。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结盟。践土之盟是齐桓公葵丘之盟之后又一次盛大的诸侯会盟。自此,重耳正式成为春秋时代第二个霸主。六月,重耳恢复卫侯地位;诸侯围许时,又恢复了曹伯的地位。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冬,重耳以周襄王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在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

晋文公六年(前631年)夏,重耳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巩固践土之盟,并谋划讨伐郑国。

晋文公七年(前630年),为阻止楚国北进,重耳与秦穆公带兵包围郑国,想得到重耳流亡郑国时的恩人叔詹,叔詹听说后自杀。郑国人带叔瞻尸体给重耳,重耳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文公害怕了,就暗中派烛之武挑拨秦穆公,最终成功说服秦穆公撤军。重耳难以单独支撑,随后也撤军。

晋国虽未灭郑,但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时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重耳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吸取了献公时的教训,以防止诸庶子间对君位的觊觎,实行“国无公族”之策。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日,重耳逝世。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据说襄公奉重耳灵柩至曲沃,刚出绛城,柩中突然发出了如牛鸣般的巨大声响。晋大夫卜偃认为这是重耳在天之灵告诉众人,将有来自西方的军队越过晋国国境,只要到时候趁机展开攻击行动,必定大获全胜(结合后事来看,指的是崤之战)。

重耳即位后,首先,“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

其次,宣扬德教,以培养百姓的纯朴德性,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姬姓中贤良的人担任内务官,异姓中有才能的人担任边远地方的官。王公享用贡赋,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税,分给士族田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领受俸禄,差役按其职务领取口粮,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

这一套用人政策,显示了两大优点;一是在国内推行和解之策,消除原集团间的对抗。不分党同与异己,以贤能标准来选官任吏。二是实行权利再分配,由胥、籍等十一个旧族贤良执掌朝政大权;由姬姓中贤良掌公宫大权。由一般异姓贤良到远方任职。从而,将他的统治基础建立在更广泛的基础上。

随着晋国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重耳不断进行军事改革。他在晋献公二军的基础上,于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扩编为三军,在被庐训练卒乘,选拔将帅,演习编队战阵,宣布各项军纪法令,并将被庐阅兵礼定为常法。把军队编为中、上、下三军,依次统之。每军皆设将佐一名,始称为卿(以郤縠统帅中军,狐毛统帅上军,栾枝统帅下军)。改变了原来国君自为全军统帅的旧体制,择贤能者任之。又在城濮战胜后,在原来步兵“二行”基础上,扩建为“三行”。还于晋文公八年(前629年),在“清原之蒐”时又将“三行”的步兵建制,改为上、下新军,使晋国成为五军编制。

在军事上,重耳先是诛杀王子带以勤王,执政九年间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于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践土会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重耳在位期间,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这套较宽松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从而解放了一批生产者,发展了生产力。另外,他又在原来的“作爰田”“作州兵”的基础上,使部分公田变私田的基础上,又实行了“裂地分民”的政策,推动了土地向私有制的转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