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秦游历记 > 第20章 罗家村的翻身机遇

第20章 罗家村的翻身机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游历记!

县衙里何大人听衙役来报是尧兰的事,亲自领队快马到了罗家村。村长不敢怠慢,把人迎到了自己家里,派儿子去把罗来福一家喊过来,怀江也回家请了尧兰过来,当然他们四兄弟笔直站在尧兰身后。

陈氏一进屋,就哭着跪地,“青天大老爷,我儿媳妇尧兰那个贱人,勾结外人,把家里都偷光了,求大人做主,让她把银子还回来啊。对对对,她还冒充县衙的官人作威作福......”

“下跪何人?”

“民..民妇...民妇陈氏。”

“你家丢失何物?有何证据证明是尧兰所为?”

“民妇家中被盗五百两银子,尧兰一穷二白,何来银子吃香喝辣,肯定是偷了家里的。”

“据闻,她在你家里时吃糠咽菜还不管饱,家里如此穷困,何来五百两?!”

“.......”陈氏语塞。

罗来福也跪下,“回禀大人,银子是二儿子当兵寄回来的津贴,都是他的血汗钱,我们一直攒着不敢花,我们自己也是吃糠咽菜的。这二儿媳妇尧兰,刚生完孩子就离家,身无分文,现在过着有仆人有马车的日子,就是偷了家里的银子啊。”

“你们最后一次看到银子是什么时候?”

“上个月二十,二儿子的津贴寄来,我们放进抽屉,当时银子都还在。”

“尧兰,你是什么时候离开罗家村的?”

“上个月初五,不曾回过罗家村。”

“大胆陈氏,你儿子从军一年,能寄回来五百两银子?你当本县是傻子?尧兰自一月前离家,可曾有人见她回过罗家村?”

众人纷纷表示没有见过尧兰回村。

知县又道:“本县倒是可以证明,尧兰确实是西江县县衙的参谋,立了大功,领朝廷俸禄。据本县调查,这一个月,她都没有离开过县城,可以排除的嫌疑。诬告是犯法的,先拉下去打二十板子!”

“大人,冤枉啊,我们真的丢了银子啊!”

“实际丢了多少,从实道来!”

“三百五十两,绝无假话!”

“好,本县马上派人随你们回家勘查,但诬告之罪不可免,念你们年龄不小,各打十板子。”

打板子就是在村子的晒谷场执行,无论两人如何求饶,何大人也铁面无私,尧兰这种惊才绝绝的人,怎会盗他区区几百两银子,即便是,也是有缘由的吧,反正尧兰他是保定了。

罗来福的儿子都是怂货,竟无人为父母受过。村民就更不会为他们出头,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是罪有应得。他们若再霍霍,把尧兰得罪了,山货卖给谁?不是要断送一村人的生计吗,真是打得好,打得妙!打死了才好!

十板子打完,两人被儿子、儿媳妇扶了回家。

衙役随即上门勘察,对比了脚印,一个外人都没来过,什么有用的线索都没有,钥匙仅此一把一直挂在陈氏身上,没离过身。挨了一顿板子不说,银子也没什么希望找回来,两老顿时有点邪火攻心,进而病倒了。

何大人让村长领着视察耕种工作,重点看了木薯杆的储备,又看到各家门前都晒着山货。

“不错,罗家村在从事农业之外,积极搞副业,定能过上好日子,村长功不可没啊。”

“是,大人,我会领着村民好好干的,争取不给大人丢脸。”

村长没想到能被表扬,这都是沾了尧兰的光呀。

“尧参谋,对于本村的发展,你有什么其它建议吗?”

“山货的需求是长期的,但仅靠野生终究有穷尽的时候,有人力的家庭,可以开荒坡地种植,这样三年后就挑壮的挖,挖了随手又种回去,长长久久每年都有收入。”

“坡地除了种山货,穿插种果树,果子每年摘一趟,相当于收一季粮食。”

何大人问跟在身后的村民:“你们觉得如何?坡地开荒免税三年。”

村民十分认同尧兰的建议,县官又给免税,自然是好事啊,大家都穷,但不缺劳力啊,只要勤劳肯干,就能增加收入。

都异口同声说愿意干,好好干。

尧兰指着山脚一直长到山顶的松林,示意何大人过去看看,一行人走到松林跟前,尧兰说:“这种松树,平日只用它落地了的松针引火烧灶,树木太过坚硬难砍伐,烧柴都不砍它。但它却是一种十分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说着吩咐衙役用刀刮开一道口子,不多时,就有晶莹的液体慢慢渗出。

何大人用手指去粘了点,黏黏的。

“尧参谋,此物有何用?”

所有人都凝神盯着尧兰。

尧兰继续当起百科小能手。

“这是松脂。可以提取精油,能止痛暖身。可以做成胶水,粘合东西,比如说木工需要用钉子把两块板子钉在一起,用胶水也可以黏住,不需要钉子。也可以做成油漆,刷在木制的家具上,百年如新。”

何大人眼睛亮得跟启明星似的,“如何实现?”

“首先,这山地目前都是属于朝廷的,大人可采取承包制,村民愿意干的,可以承包一片山林,自行采割松脂,卖给云......卖给商家,商家收购去做成制品,这些产品流入市场,就带动了经济。”

“至于采割的方式,我来示范,村长和乡亲们看好了啊。”

尧兰借了衙役的刀,在松树上割了一个V字形。

“锯一些竹筒,钉在这个V点下方,每天早上来割一刀,日出后就会慢慢滴入竹筒中,它会凝结成块。一筒满了,就采收,换个新的竹筒。松脂是在太阳晒的时候渗出的,入秋阳光弱了就慢慢停止渗出,所以现在起,只能再割一个月左右了,要做的抓紧干,攒点经验,明天五月再大干一场。”

“至于价格,一百斤五两银子差不多吧。”

“一棵树能产多少?”

“一棵树一个月大概有一斤半至两斤,看天气,阴雨天就割不了。”

村民们掰着手指头算,天气好的话,十棵树就可以产十几斤,一百棵树就能收五两银子,这么好的门路,谁不干谁是傻子。

何大人听尧兰说完,明白她有制品的方子。

“各位乡亲,就如尧参谋所言,想做的,到村长家登记,第一年免承包费,但要分好领地,不许发生抢夺偷窃之事,如有发生,按偷盗罪处置。至于收购,本县承诺会联系人过来收购。”

尧兰补充,“等下回家,我画一个勾刀的图,大家做一把勾刀,做起来比用普通的刀快得多。”

村民以前看尧兰搭了收购山货的路子,只觉得是运气,今天看尧兰就像摇钱树了,谢过尧兰,纷纷钻进松林去谋划自己的承包地了。

尧兰问罗怀江,“三哥,你们就不要去割松香了,但收购的工作还是你们来做,按五两一百斤的价格收过来,运到县城的作坊,价格六两。你看怎么样。”

“没问题,听你的。”怀江信任尧兰,照做就是。

下山的小路上,县令何大人忽然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尧兰眼尖地发现他踩到的是一个橄榄,浅黄色的椭圆果子被何大人蹬了老远,抬头观察,果然有橄榄树,这个季节正是橄榄成熟的时候,这棵老树很大,枝桠覆盖了二三十米的天空,果子隐藏在绿中泛黄的树叶中,硕果累累。这比发现松脂惊喜太多了,唉,吃货的想法狭隘啊。

怀江和村长已经把何大人扶起来了,拍拍屁股活到了一下,没伤到哪里,准备继续下山。尧兰捡起地上的橄榄,喊住他们:“三哥,村长,这种果子你们认识吗?”

村长接过果子认真看了一下:“这野果很涩,很难吃,吃了肚子更饿。”

“这野果叫橄榄,山上其它地方有吗?摘回来我可以收购。”

村长思索片刻:“有,很多地方都有,鸟兽都不吃,你收了做什么用?”

怀江也说:“我打猎遇到过一片树林都是这野果。”

尧兰估算了一下,给出了一斤八文钱的价格,让村长宣传一下,摘了卖给怀江家,怀江收集了再统一拉到县城给尧兰。

村长大喜,连忙摘了一兜橄榄回村里敲响召集开会的大鼓,村民听鼓声纷纷聚集在晒谷场上,村长把尧兰收购橄榄的事说了,把橄榄发下去让他们认认,愿意去摘的就去摘了卖到罗存福家。

八文钱一斤,比大米还贵,赶上猪肉了,这不是要发财了吗?山上那么多,一棵树都结了大几百斤。众人心里感激尧兰,脚下却不慢,一个个的赶紧回家拿背篓上山去。

罗来福的两个儿媳妇一直被婆婆死死压制,手里一文钱都存不到,听到摘野果能换银子,也悄悄提了背篓从后面出去了。

陈氏不多时就发现两个儿媳妇都不见人影,家里的背篓也不见了,猜想是跟着村民去摘野果,顿时气得不打一处来,拿起扫把就追着孙女打。

“你们这些扫把星,别人说野果值钱你们也信,家里地不用扫了?衣服不用洗了?饭不用做了?........”

两个儿媳妇可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事,虽然知道背着婆婆出来肯定会惹怒她,但跟穷比起来,就没那么可怕了,反正家也没少挨骂。自从尧兰走后,婆婆变得更加变本加厉,有事没事都找她们麻烦。

山上的橄榄树不少,每个上山的人,都能找到果树,只是树比较高,摘起来也不是那么轻松,有人用竹竿去拍打树枝,果然就啪啪掉落在地。树底下都有厚厚的落叶,不会被摔烂。

罗来福家的两个儿媳妇,齐心协力,一个拍打,一个捡,一个时辰就捡满了两个背篓。她们还想摘多点,奈何没东西装,只能先下山卖了再来。

许多人都摘满背篓了,陆续下山,有人塞一个到嘴里尝尝,妈呀,好苦,又苦又涩。

“你们说,这么难吃的东西,真的能换银子吗?村子不会是被人糊弄了吧?”

“是啊,这么苦怎么吃得了?”

一个大婶背着重重的背篓,脚下不慢,听他们这么说,觉得他们真是没见识。

“你们懂什么,草药不是更苦吗?药店不是也收吗?尧兰和现在可是领俸禄的人了,她说树根能换银子,你们少换了吗?在这啰嗦,还不如赶紧去卖了再上山摘一趟。”

大家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也不讨论了,能不能卖,去罗存福家过秤不就知道了吗?

罗家的儿媳妇也默默跟在队伍中,去到罗存福家门口排队。好担心人家不收她们两个的,毕竟婆婆把早把人家得罪透了。

尧兰几人回到村长家,尧兰画了个倒V形的刀,配一个五十公分长的木柄,就方便使用了。没条件去定做割刀的,也可以用家里现有的刀去割,怎么方便怎么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